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改良的诱导体系下向肝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情况,为肝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 从人脂肪组织分离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用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的肝细胞诱导液进行诱导,并于诱导7 d后加入抑瘤素M.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整个诱导过程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诱导细胞的形态变化;用RT-PCR法和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肝细胞特异性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对多种肝细胞特异性功能进行检测.组间比较采用t-test检验.结果 用改良肝细胞诱导液培养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第5、7、14、21天时,细胞数均明显多于用对照培养液培养的细胞(f值分别为6.59、8.69、15.94和24.64,P值均<0.05).诱导细胞表现出上皮样肝细胞形态,表达肝细胞特异性基因和蛋白;具有多种肝细胞特异性功能,如靛青绿摄取/排泌、糖原合成以及白蛋白分泌功能.结论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和抑瘤索M的诱导体系中能够分化为更加成熟的具有多种肝细胞特异性功能的细胞,且此诱导体系同时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大鼠骨髓间质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作用.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纯化培养间质细胞,诱导前24小时加1μg/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入培养液中以促进细胞分裂,再以肝脏细胞条件培养基作诱导剂,分别在诱导培养0、7、14、21、28天时,留取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肝细胞功能标志物(AFP、白蛋白、CK18)、用PAS法进行糖元染色试验,以验证诱导分化的结果.结果:诱导后3天间质细胞表现为肝细胞样,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肝细胞功能标志逐渐出现和成熟.AFP在7、14天时表达较高,21、28天时表达显著减少;白蛋白、CK18和糖元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多.结论:肝脏细胞条件培养基能诱导骨髓间质细胞分化为肝细胞.  相似文献   

3.
体外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否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并探索其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分化机制。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正常产妇脐血,用相对密度为1.07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MNC,进而采用贴壁培养法获得MSC,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际志。分别用HGF、FGF4、俩者联合、无生长因子四种处理因素,及含2%FBS的DMEM,1×ITS讲行诱导培养,并于诱导前及诱导后的第7、14、21、28天留取细胞,RT~PCR法检测AFP、白蛋白及C-met FGFR2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FP、白蛋白、抗肝细胞抗体和CK18的表达,PAS法进行糖原染色,分析是否诱导出肝细胞样细胞。结果 MSC强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34。诱导后7,21天分别检测出AFP,白蛋白mRNA及蛋白的表达,28天检测出CK18、抗肝细胞抗体的表达,21天、28天均可检测到糖原染色阳性细胞,随诱导时间的延长C-met,FGFR2 mRNA表达增高,HGF FGF4诱导组肝系细胞标志阳性率均高于单独生长因子诱导组(P<0.05);单独生长因子诱导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无生长因子诱导组在以上时间点均未检测到上述指标。结论HGF、FGF4均能诱导人脐血MSC分化为具有肝系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细胞,且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有联合作用。生长因子与其相幢受体之间,可能存在正反馈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肝细胞诱导过程中对HBV的易感性及无涎糖蛋白受体(ASGPR)对BMSC感染HBV的作用.方法 体外使用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和表皮生长因子,将BMSC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检测乙型肝炎患者BMSC的HBV感染情况,并对原代及诱导培养后的BMSC进行体外HBV感染实验,检测BMSC感染后的HBsAg、HBcAg表达情况,并检测BMSC诱导前后ASGPR的表达.每个实验采用来自不同的5个标本,分别重复3次,数据统计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诱导培养第6天开始,BMSC开始表达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8(CK18)和Alb,并随着诱导时间延长,CK18及Alb表达逐渐增多,而AFP则逐渐减少,并具有糖原合成、尿素分泌及Alb合成的肝细胞功能.BMSC在体内及体外都不能被HBV感染,经过向肝细胞诱导之后,仍然不能被感染,ASGPR在BMSC向肝细胞诱导后表达增多,但是与对照组HepG2细胞相比,仍然呈低水平表达.结论 BMSC在体内外能抵抗HBV感染.ASGPR可能是导致HBV不能感染BMSC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细胞因子和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 A,TSA)联合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向肝细胞分化的3步法.方法:ESC在含激活素A的不含白血病抑制因子的培液中培养3 d分化为定形内胚层细胞;然后加入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T S A联合诱导5 d,再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等诱导因子培养5 d,向肝细胞方向分化,最后以致瘤素M、地塞米松继续培养5 d形成成熟肝细胞.自发分化组做阴性对照组不加上述因子,不含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的培养液进行自发分化培养.结果:诱导分化18 d后,用光镜、免疫荧光、RT-PCR检测显示诱导18 d后,出现了大量类肝脏细胞表型的上皮细胞,RT-PCR检测显示这些细胞表达成体肝脏细胞特异标记如酪氨酸转氨酶、白蛋白(albumin,ALB)、天冬氨酸转氨酶、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等.细胞免疫荧光也显示为甲胎蛋白、ALB、细胞角蛋白18阳性,分化细胞具有成熟肝脏细胞所具有的糖原储存、吲哚菁绿摄取和释放功能.其分化效率用ALB阳性率表示,诱导分化率可达57.38%.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联合细胞因子体外诱导ESC可以成功分化为肝细胞,从而为体外获得大量肝细胞对肝病的临床细胞移植治疗及其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为肝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从体外受精胚囊的内细胞团分离建立的、具有发育全能性的细胞系,在特定条件下可向多种细胞分化,是细胞移植治疗很有前途的细胞来源。目的:探明ES细胞是否能被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并探索小鼠ES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分化条件。方法:在ES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β-神经细胞生长因子(NGF)和维甲酸(BA)以及与小鼠胎肝细胞共培养,观察分化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白蛋白和转甲状腺蛋白mRNA水平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甲胎蛋白和α1—抗胰蛋白酶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ES细胞培养液中加入HGF和β-NGFl5天后,分化出较多的上皮样细胞,并检测出白蛋白、转甲状腺蛋白mRNA水平的表达和甲胎蛋白、αl-抗胰蛋白酶蛋白水平的表达,表明ES细胞已诱导分化为肝细胞。ES细胞与胎肝细胞共培养2天后,分化出单一形态的上皮细胞,同样有上述肝细胞标志物的阳性表达。RA诱导出的细胞除转甲状腺蛋白mRNA外,无其他肝细胞标志物的阳性表达。结论:在HGF和β—NGF的作用下,有部分小鼠ES细胞被诱导为肝细胞,RA则无此作用。共培养方法也能诱导出肝细胞标志物阳性的细胞,并且细胞形态较单一。小鼠ES细胞有向肝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更为高效的NOD鼠体外胰岛素分泌细胞诱导体系. 方法 化学因子分步加入培养基,将大鼠胰岛细胞以半透膜相隔与NOD鼠源性诱导性多能干细胞(NOD-iPSCs)共培养约20 d,检测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相关功能,并与纯化学因子诱导方法进行对比. 结果 诱导后成团生长,双硫腙染色呈棕红色,RT-PCR显示胰十二脂肠同源异型盒基因1(PDX-1)从第8天起开始表达,并逐渐增强.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表达胰岛素及C-P,联合组及纯化学因子组诱导培养每隔4d检测至20 d,高糖刺激后两组胰岛素分泌均呈逐渐升高趋势. 结论 NOD-iPSCs能够在体外诱导生成胰岛素分泌细胞.联合培养体系提供大鼠胰岛细胞功能因子可加速分化,提高效率,可能为一种更高效的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survivin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刺激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PDGF处理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以q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细胞内survivin的表达水平。在hRPE细胞中转染survivin siRNA和siRNA control,给予PDGF处理,q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细胞内survivin的表达水平。以噻唑蓝(MTT)方法测定hRPE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剪切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平解酶(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胞质中细胞色素(Cyt)C蛋白水平。结果 PDGF组survivin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urvivin siRNA+PDGF组survivin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低于PDGF组(P0.05)。PDGF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升高,凋亡显著减少,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下降,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胞质中CytC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 siRNA+PDGF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多,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胞质中CytC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与siRNA control+PDG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GF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敲低其表达可以抑制PDGF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与肝细胞L02在体外共培养条件下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获取MSCs.将接种于盖玻片上的MSCs和人肝细胞L02共置于培养皿中.在2、4、6、8 d时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AFP、细胞角蛋白(CK18),同时检测染色体核型.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出MSCs,其表型为CD29阳性,CD34阴性.共培养的MSCs可在2~8 d时,形态变为三角形、多角型或类圆形.第2天时,共培养细胞AFP表现为强阳性表达,以后减弱,第8天AFP的阳性表达很少.第2、4天检测出CK18均为阴性表达,第6、8天CK18为阳性表达.阳性对照组细胞CK18有较强的阳性表达,AFP弱阳性表达.阴性对照组均为阴性表达.共培养细胞染色体核型无融合现象.结论 人肝细胞L02能够诱导MSCs分化为肝样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体外诱导人胎肝非实质间充质干细胞(NPMSCs)分化为类肝细胞,对类肝细胞进行分子生物学及功能鉴定。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分离培养人胎肝NPMSCs,在1%基质胶作基质,2.5 mmol/L氮胞苷预处理10~12 h,肝细胞生长因子10μg/L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 10μg/L加肝细胞生长培养基中诱导。用显微摄像和四甲基偶氮唑盐研究细胞增殖及生长特征,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鉴定细胞表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人Alb水平,过碘酸希夫试验进行糖原染色。结果从人胎肝获得贴壁细胞种植后生长分裂良好,连续传10代后,每份人胎肝NPMSCs可扩增达109个细胞。NPMSCs表型为CD166阳性,CD34阴性。在添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基质胶上诱导培养的NPMSCs在21~28 d时,形态由长梭形变为三角形、多角形或类圆形。细胞转圆率为40%,双核细胞比率5%。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显示未诱导培养的NPMSCs中,有较少的细胞表达甲胎蛋白及其mRNA,未见其他肝脏特有的转录因子或者细胞质蛋白标志。诱导早期可见较多细胞表达GATA4、甲胎蛋白和CK18及其mRNA,至诱导后期表达下降,而Alb、CK18、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和肝细胞核因子1α表达逐渐上升。Alb、CK18阳性细胞比例达60%。未诱导分化的NPMSCs不分泌Alb,诱导分化的NPMSCs以时间依赖方式产生Alb。NPMSCs诱导14d时首先见到部分细胞出现红紫色染色的糖原积聚物,28 d后阳性染色细胞数量增多。结论在本实验诱导条件下可获得在复制及翻译各环节肝细胞标志阳性的类肝细胞。诱导后NPMSCs已具备肝细胞特有的功能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诱导的最优条件,为MSCs治疗临床重症肝病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大鼠MSCs.经培养传代获得纯化的MSCs.采用析因实验,设不同诱导时间、不同浓度的FBS、不同浓度的细胞因子为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不同水平,对纯化的MSCs进行分组诱导培养.留取15、2l、27 d细胞培养液进行白蛋白(A1b)、甲胎蛋白(AFP)检测;于27 d时收集细胞爬片,采用过碘酸希夫(PAs)实验进行糖原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SCs中CK-18和CK-19.结果:诱导15、21、27 d,各MSCs诱导组AFP水平均高于MSCs非诱导组(P<0.01),21 d诱导组AFP水平最高:15 d各MSCs诱导组与MSCs非诱导组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21、27d各MSCs诱导组白蛋白水平均高于MSCs非诱导组(P<0.01),27 d诱导组白蛋白水平最高.27d各MSCs诱导组糖原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K-18、CK-19均阳性,而MSCs非诱导组糖原染色、CK-18、CK-19均阴性.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Mscs体外最佳诱导条件为含200mL/LFBS的DMEM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20Ug/L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20UG/L.结论:HGF和FGF-4可在体外诱导实验性大鼠Mscs分化为具有肝细胞样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类肝细胞:不同浓度的FBS、HGF和FGF-4影响MSCs的体外分化;MSCs可作为治疗临床重症肝病的一种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2.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向类肝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生物学的特性及向肝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从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行传代培养, 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免疫标志、细胞周期和生长活性等, 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4和抑瘤素等细胞因子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 用免疫细胞方法对诱导和未诱导的细胞进行免疫学检测, 糖原染色进行功能鉴定.结果: 从人脐带中可分离到贴壁生长的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可在体外进行长期稳定培养; CD29、CD105和Vimentin表达阳性, 基本不表达CD34、CD31, 经加入细胞因子可成功将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诱导分化, 分化的细胞表达肝细胞表面标志物ALB、AFP、CK18和CK19, 糖原染色呈现阳性.结论:人脐带中可成功分离到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可实现体外长期培养, 表达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在体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 有望成为细胞替代治疗的理想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肝细胞生长因子(HGF)-4成纤维生长因子4-(FGF-4)诱导人骨髓来源多能成体祖细胞(hMAPCs)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为肝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 (1)取志愿者适量骨髓后采用梯度密度离心+贴壁培养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将MSCs通过CD45、GlyA免疫微磁珠负分选得到hMAPCS。(2)将hMAPCs用HGF+FGF-4进行诱导分化。实验分组:A组:HGF(20ng/m1)+(FGF-4)10ng/m1诱导hMAPCS;B组(阳性对照组):L-02人肝细胞株;C组(阴性对照组):未加任何诱导因素的hMAPCs。(3)免疫细胞化学鉴定不同诱导分化阶段细胞的白蛋白(A1b)、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8(CK-18)等肝细胞特征的表型变化评计数阳性细胞比率。(4)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不同诱导分化阶段细胞的A1b、AFP,CK-18的mRNA转录。(5)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分化第21,35天后细胞的A1b表达。结果(1)免疫细胞化学结果:A1b、CK18在诱导组中不同时间段基本为阳性着色;AFP在诱导分化第7天为阳性着色,在诱导第14,21天为阴性着色。(2)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作为不成熟肝细胞表型的AFP,在诱导分化的第7天有mRNA阳性表达;作为成熟肝细胞表型的A1b及CK-18,在不同时间段mRNA均为阳性表达。(3)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分化第21、35天后细胞的A1b表达。结论hMAPCS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具有向肝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向肝细胞诱导分化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在HGF、FGF_4诱导下骨髓单个核细胞能否向肝细胞分化。方法 找健康忐愿者,年龄4~50岁,胸骨抽取骨髓,用淋巴分离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用含2%胎牛血清和1×ITS的DMEM培养,分别用单独HGF、单独FGF_4、HGF和FGF_4联合刺激、无生长因子4种处理因素进行诱导培养,分别于诱导培养0、7、14、21、28天时,留取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K18、AFP、白蛋白,用PAS法进行糖元染色试验以验证诱导分化的结果。结果 0天时,AFP、白蛋白少数细胞阴性,CK18阴性,糖元未见阳性;加生长因子的三组AFP在7、14天时表达逐渐增高,21、28天减弱;糖元、CK18、白蛋白表达逐渐增高。无生长因子组,在7、14、21、28天时,这此指标均未见表达。结论 在HGF、FGR_4诱导下,骨髓单个核细胞可分化为具肝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更为高效的NOD鼠体外胰岛素分泌细胞诱导体系。方法化学因子分步加入培养基,将大鼠胰岛细胞以半透膜相隔与NOD鼠源性诱导性多能干细胞(NOD-iPSCs)共培养约20d,检测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相关功能,并与纯化学因子诱导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诱导后成团生长,双硫腙染色呈棕红色,RT-PCR显示胰十二脂肠同源异型盒基因1(PDX-1)从第8天起开始表达,并逐渐增强。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表达胰岛素及C-P,联合组及纯化学因子组诱导培养每隔4d检测至20d,高糖刺激后两组胰岛素分泌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 NOD-iPSCs能够在体外诱导生成胰岛素分泌细胞。联合培养体系提供大鼠胰岛细胞功能因子可加速分化,提高效率,可能为一种更高效的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组织贴块法建立人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方法 采用无血清支气管上皮培养基,对经手术切除获得的支气管进行组织贴块法培养获得的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通过倒置显微镜以及细胞免疫化学观察和鉴定细胞.结果 此方法获得的细胞成活率高、纯度高,细胞呈扁平、多边形,象铺路的鹅卵石样分布.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组织贴块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培养人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方法,无血清培养基可提供满意的生长条件,提高上皮细胞的纯度,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良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小鼠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成年小鼠骨髓干细胞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作用下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能性及其分化特性,为肝细胞移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HGF100ng/ml体外诱导小鼠骨髓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于诱导的第0、7、l4、21、28天,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mRNA水平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LB、AFP和细胞角蛋白l9(CK19)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新鲜分离的骨髓干细胞ALB及AFP mRNA呈弱阳性。在非诱导组,培养7d时ALB mRNA已检测不到,AFP mRNA明显减弱,14d时消失。在诱导组,7d时ALB mRNA检测不到,14d时再次出现阳性条带,21d时表达量最大,而AFP mRNA在诱导组始终呈阳性,14d时表达量最大,以后逐渐减少。免疫细胞化学结果与RT-PCR结果基本一致,但CK19蛋白始终阴性。结论小鼠骨髓干细胞在HGF单独作用下能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诱导分化的最佳时期是2~3周。  相似文献   

18.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和方法,观察分化后的细胞白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改变。方法采用酶学法从脐带全层组织中分离UC-MSCs,采用改良的肝分化培养体系体外诱导UC-MSCs向肝细胞分化。诱导后2、4周,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RT-PCR检测肝细胞标志性基因AFP、ALB和CK19 mRNA。ELISA法检测诱导后的细胞培养液中ALB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细胞白细胞表面抗原HLA-Ⅰ和HLA-Ⅱ。结果从人脐带基质中分离培养的UC-MSCs在向肝细胞诱导分化培养体系的培养下,细胞形态由长梭形逐渐转化成为多角形或类圆形,并且表达AFP、ALB mRNA和蛋白,诱导后的UC-MSCs以时间依赖方式产生ALB,诱导后的细胞不表达HLA-DR。结论UC-MSCs具有向肝细胞分化的潜能,分化后的M细胞仍具有低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大鼠胰腺上皮细胞来源类胰岛样细胞簇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及移植至糖尿病模型大鼠的效果.方法 将传代培养6个月以上的大鼠胰腺上皮细胞经高糖、10 mmol/L尼克酰胺、1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和10 μg/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化诱导后,分化成类胰岛样细胞簇,应用双硫腙染色法进行鉴定;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和C肽分泌水平;收集成熟的类胰岛样细胞簇,移植到糖尿病鼠的肾被膜下,检测糖尿病鼠血糖水平.结果 诱导后1周,自单层的扁平上皮细胞以出芽的方式生长出三维的类胰岛样细胞簇,双硫腙染色后呈桔红色.随着类胰岛样细胞簇的成熟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的胰岛素水平逐渐升高,并对高糖刺激有反应性.移植实验表明大鼠胰腺上皮细胞来源的类胰岛样细胞簇移植可以将糖尿病鼠的血糖从(22.43±0.23)mmol/L~(28.96±1.52)mmol/L逆转至(9.60±0.34)mmol/L~(11.80±0.98)mmol/L之间.结论 大鼠胰腺上皮细胞来源的类胰岛样细胞簇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移植后可以逆转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状态.  相似文献   

20.
于长江  洪晶  段穆 《山东医药》2007,47(16):56-57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正常人结膜上皮细胞,观察细胞状态,并进行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 组织块培养法获得高纯度的结膜上皮细胞,培养的结膜上皮细胞CK13染色阳性,RT-PCR检测MUC4、MUC5AC均有表达.表明组织块培养法能为体外结膜上皮移植及相关干细胞向结膜上皮细胞诱导分化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