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198例十二指肠球炎的临床及内镇所见作了简要的介绍,指出本病以青壮年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内镜所见多种多样,达13种之多,X线检查对诊断帮助不大,强调本病诊断主要依靠纤维胃镜.  相似文献   

2.
幽门管溃疡(Phloric Channel Ulcer,PCU)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文献报道不多。本文总结我院近10年来内镜诊断资料完整的PCU41例,对其临床表现、内镜所见等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我院三年来内镜诊断的30例返流性食道炎,对其临床表现,内镜所见以及病理检查等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提高对返流性食道炎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鼻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男17例,女6例)鼻部疾病患行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进行多平面和仿真内镜成像,并与鼻内镜手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从各种角度、多切面地显示了鼻、鼻咽部及副鼻窦的解剖、病变部位、范围及气道情况。CT仿真内镜显示上述情况与鼻内镜所见相似,并可进入鼻内镜无法到达的腔道(鼻窦内、狭窄的鼻道内及梗阻病变的远端)。结论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仿真内镜成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胃粘膜异位症内镜下的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统计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7月期间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内镜下诊断及病理证实胃粘膜异位症的76例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胃黏膜异位症患者中,临床表现均以上腹不适、腹痛、恶心、呕吐、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而就诊,内镜所见食管、十二指肠球部粘膜单个或多个广基息肉样隆起。取材病理组织学检查符合胃粘膜异位。其中十二指肠球部胃粘异位者71例,占93.42%,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者1例,占1.32%,食管下段贲门口胃粘膜异位者4例,占5.26%。结论本组76例病例以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症为主,占93.42%,故对于内镜下十二指肠息肉样隆起病变,多灶取材获得病理结果,并给予内镜下射频、电切及热活检钳治疗是诊治此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临床诊断为副鼻窦疾病患者经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MPR)结合轴位综合分析,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结构及变异情况,准确测量手术区域空间数值.结果 MPR图像清晰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眶周、颅底以及鼻窦复合体的解剖变异等区域的精细结构,提供手术安全空间数值,50例患者CT检查结果及测量数据与内镜手术所见符合率高.结论 多排螺旋CT(MSCT)技术对安全实施鼻内镜手术具有指导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鼻窦CT冠状位扫描对鼻内镜手术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汝环  谢金 《安徽医学》2006,27(1):42-43
目的探讨鼻窦CT冠状位扫描对鼻内镜手术的价值。方法将120例鼻腔、鼻窦疾病患者CT冠状位扫描所见与鼻内镜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鼻窦CT冠状位扫描与临床诊断符合率99.1%。结论通过影像学检查指导鼻内镜手术有助于帮助识别鼻腔、鼻窦的各种解剖变异,对于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难易程度的估计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Dieulafoy溃疡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深对Dieulafoy溃疡的了解及探讨其诊治的方法。方法:我院1991—2001年收治上消化道大出血共约2100例中符合Dieulafoy溃疡诊断的22例,从胃镜或手术所见、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共同特点及治疗最佳方法。结果:Dieulafoy溃疡发病率低,多无慢性腹痛史,可有诱因,发病急,出血量大,胃镜或手术为其确诊的手段。胃镜下介入或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结论:Dieulafoy溃疡是罕见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因,胃镜或手术是其诊断及治疗的主要手段,而内镜下介入治疗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20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内镜下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上腹胀痛,消瘦,纳差,黑便,反酸,呕吐,发热。内镜下表现病变多累积胃体,主要形态包括溃疡,肿块,浸润病变,胃体黏膜粗大或结节。本组病理内镜活检确诊率高达80%。内镜下多次多点活检,深凿活检及黏膜大活检可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率。结论:内镜为诊断胃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清内镜结合电子染色(i-scan)在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34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普通内镜检查、高清内镜普通白光模式、高清内镜i-scan模式检查,根据肉眼所见管腔黏膜的变化,判断是否有胃黏膜萎缩,取黏膜做病理检查,比较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普通内镜检查100例,诊断萎缩性胃炎54例,诊断率为54%;高清内镜普通白光模式检查114例,诊断萎缩性胃炎83例,诊断率为72.8%;高清内镜i-scan模式检查129例,诊断萎缩性胃炎110例,诊断率为85.27%。与病理组织学结果比较,普通内镜、高清内镜普通白光模式、高清内镜i-scan模式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37%和76.09%;74.70%和80.65%;78.18%和84.21%。结论高清内镜iscan模式与普通内镜、高清内镜白光模式相比更容易发现胃黏膜萎缩的病变位置,有助于萎缩性胃炎的检出。  相似文献   

11.
放大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磊  杨建民 《重庆医学》2004,33(9):1406-1408
目前的常规电子内镜检查对绝大部分上消化道疾患都能作出准确的诊断,但对一些微细病变,仍不易察觉,容易造成漏诊.放大内镜作为一种诊断用内镜,其放大倍数介于肉眼和显微镜之间,与实体显微镜所见相当,能发现黏膜的微细病变,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近年问世的新型放大内镜,由于放大倍数的增加、清晰度的提高和可操作性的增强,已开始进入临床.目前,有关放大内镜在下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已有较多报道,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近年国外文献报道也逐渐开始增多,而国内仅见个别报道,本文收集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921年Judd首先描述64例原因不明十二指肠炎。1962年Hirschowitz报告描述了17例纤维内镜直视观察该病所见。70年代起,由于国内外广泛应用纤维内镜,十二指肠炎诊断率日益增高,发现本病是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之一,十二指肠炎的诊断逐渐被临床工作者认识和重视。我们近期对229例具有胃十二指肠疾病症状的病人,无选择性进行十二指肠球部内镜检查,200例经内镜及病理获得确诊,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对30例喉癌患者、6例声带息肉患者、4例下咽癌患者及5例健康者行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检查,并与电子喉镜检查所见和手术所见对比。结果:螺旋CT仿真内镜能显示喉内正常结构;它对喉癌、声带息肉的病变位置、范围、大小的显示与电子喉镜及术中所见基本符合;对较大肿瘤,可结合足端入路观察到电子喉镜所不能及的肿瘤远端情况;它对下咽癌的显示不甚令人满意。认为CTVE对喉部的检查可以作为电子喉镜检查的补充,同时还应该结合轴位CT及多体位重建,以获得更令人满意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对10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所见时间回顾性分析,发现腹痛、便血,血性腹泻是该病的三大主要症状,早期纤维结肠镜(纤结镜)检查的特征性表现是病变肠段粘膜高度充血,水肿,弥漫性渗血,而延迟性纤结镜检查可见粘膜散在性糜烂及浅表性溃疡。诊断该病的要点是对临床表现作综合分析,并排除与相鉴别的常见疾病,适时的纤结镜检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临床诊断为副鼻窦疾病患者经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结合轴位综合分析,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结构及变异情况,准确测量手术区域空间数值。结果 MPR图像清晰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眶周、颅底以及鼻窦复合体的解剖变异等区域的精细结构,为手术提供安全的空间数值,50例患者CT检查结果及测量数据与内镜手术所见符合率高。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安全实施鼻内镜手术有指导作用,并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巍  陈为宪 《海南医学》2005,16(12):88-88,4
目的为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及内镜诊断,提高青年人胃癌的诊断率.方法作者总结我院过去20年住院资料.结果经病理确诊的青年人胃癌61例,占同期住院胃癌970例的6.29%.结论青年人胃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在未明诊断时就按溃疡病治疗,对青年病人是不合理的做法.要综合评价胃镜下形态及活检病理所见,这是提高内镜诊断准确率的方法.本组病例可见病灶分布以胃窦部居多,青年人胃癌分化差,Ⅳ型占多,这是预后差的原因之一.凡是X线钡餐检查发现胃溃疡的,最好常规胃镜检查,活检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1岁,因上腹隐痛10年作胃镜检查,检查中发现胃窦红黄相间,球部前壁有10多个小息肉状隆起,直径约2mm,表面光滑,呈淡红色,聚集成片,范围约2cm。内镜诊断:1、十二指肠球炎?2、慢性浅表性胃炎。分别在隆起处和非隆起处取材送检。光镜所见:非隆起处标本为球部粘膜组织,隆起处为胃粘膜组织。且见球部粘膜突然过渡成胃粘膜组织,其胃腺、主细胞、壁细胞结构分明,病理诊断:球部胃粘膜异位。  相似文献   

18.
张仲良  王宇 《北京医学》1996,18(3):134-136
结肠血管扩张症是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之一,其病理特点是粘膜下血管异常扩张,瘀血及多灶性粘膜出血,多发生于老年人,是血管退行性变所致。报告手术治疗7例,2例术后发生了再出血,系由于内镜,血管造影及手术探查所见病变部位不一致,而术后过于相信手术所见,忽略了该病的病理特点,廷民切除范围不够,术后发生再出血。  相似文献   

19.
陈芝兰  杨叶  楼焕进 《浙江医学》2005,27(5):380-381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DWSS)是根据内镜所见提出的一个新的疾病概念,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因及临床意义尚未明了,有关报道不多.现将我院近两年内镜检查发现的DWSS的特点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结肠血管扩张症是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之一,其病理特点是粘膜下血管异常扩张、瘀血及多灶性粘膜出血,多发生于老年人,是血管退行性变所致。报告手术治疗7例。2例术后发生了再出血,系由于内镜、血管造影及手术探查所见病变部位不一致,而术者过于相信手术所见,忽略了该病的病理特点,造成切除范围不够,术后发生再出血。提出切除范围应该包括内镜、血管造影及手术探查任何一种检查所发现的病变部位,至少应该是此三者发现病变范围的相加,以防再出血。结肠血管扩张症@张仲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