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125I-UdR标记具有不同转移能力的B16黑色素瘤三个克隆株,并分别观察其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敏感性;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每株细胞的DNA含量。结果表明:高转移株细胞对NK细胞敏感性低,细胞DNA指数(DI)大,多为非整倍体细胞,增殖指数(PI)较小。此外,作者探讨了三株细胞对NK细胞的敏感性及细胞核DNA含量与体内生物学行为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12基因转染抑制B16细胞成瘤性及转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Fu J  Zheng J  Fang W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8):627-62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基因转移对弱免疫原性的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生长与转移的影响。方法构建小鼠IL12两个亚单位p40、p35cDNA表达载体;经脂质体LipofectAMIN介导,将两真核表达载体同时导入B16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40、p35mRNA表达;用生物学活性检测法(致分裂激活的活化的小鼠脾细胞增殖)检测IL12分泌;经皮下或静脉接种肿瘤细胞,检测其体内成瘤性及转移性。结果IL12基因转染的B16细胞(B16TIL12)能够表达p40及p35mRNA,分泌有生物活性的IL12;B16TIL12细胞体内成瘤性降低,成瘤延迟,肿瘤生长慢,荷瘤小鼠存活期延长(P<001);肺转移率降低,肺内转移灶明显减少(P<001)。结论IL12基因转染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与转移  相似文献   

3.
小鼠尾静脉注射B16黑色素瘤细胞,腹腔注射脂质体白细胞介素Ⅱ和未包裹白细胞介素Ⅱ(IL-2),连续d,检测小鼠肺湿重、肺转移结节数和ConA诱导的脾细胞DNA掺入量。结果表明,IL-2可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肺转移,促进ConA刺激的脾细胞增殖,并与剂量明显相关。脂质体包裹IL-2可使其生物活性提高约5倍。对免疫功能受抑小鼠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三氧化二砷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作用,探讨砷及其化合物治疗黑色素瘤的作用机制,为其治疗黑色素瘤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用TRAP-ELISA和TRAP-PAGE银染法检测黑色素瘤B16细胞(简称B16)端粒酶活性.结果:As2O3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有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结论:As2O3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或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5.
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LNCIL-2介导人白细胞介素(IL)-2基因经包装细胞PA317包装成重组病毒后,转染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经G418筛选获阳性克隆,阳性克隆上清表达IL-2活性。转染后细胞经Southern检测存在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转染IL-2基因的白血病细胞生长速度、克隆形成率均落后于转染空载体或未转染基因的细胞。表明含人IL-2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已成功建立,转染人IL-2基因的白血病细胞增殖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肿瘤侵袭率与PGI2/TxA2和tPA/PAI平衡的关系。方法参照Nicolson报道的方法建立体外黑色素瘤B16侵袭血管内皮细胞单层模型,利用放射免疫酶联技术检测肿瘤侵袭过程中,PGI2、TxA2、tPA、PAI时相性分泌变化,以探究PGI2/TxA2、tPA/PAI比值变化,在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在肿瘤侵袭过程中,总PGI2、PAI分泌量呈下降趋势,TxA2和PAI分泌呈上升趋势;黑色素瘤B16细胞能够通过分泌tPA、PAI、PGI2和TxA2来破坏血液循环系统中PGI2/TxA2和tPA/PAI平衡;PGI2/TxA2、tPA/PAI比值变化,肿瘤侵袭率呈对应性变动。结论PGI2/TxA2和tPA/PAI分泌的平衡失调可能是肿瘤侵袭和转移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质粒pEGFP-N1-白细胞介素(IL)-24基因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黑色素瘤B16细胞小鼠模型,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向各组小鼠瘤体内注射给予脂质体包裹的基因重组质粒pEGFP-N1-IL-24(实验组),pEGFP-N1(阳性对照组)和PBS缓冲液(阴性对照组).应用HE染色对肿瘤组织形态进行观察,RT-PCR法测定移植瘤中Bax,Bcl-2,VEGF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研究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肿瘤组织细胞变大、胞质疏松、核深染,可见核固缩、核溶解、核碎裂.RT-PCR实验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示,实验组Bax基因及Bax蛋白的表达均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5),而实验组Bcl-2和VEGF基因及Bcl-2和VEGF蛋白的表达均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IL-24对小鼠体内的黑色素瘤B16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B2营养状况对机体铁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铁性贫血(IDA)是全球性的营养缺乏病之一,妊娠期妇女和儿童是高发人群[‘]。大量研究表明,IDA的主要原因为缺铁,如何提高膳食中铁的利用率是防治IDA的关键。70年代的研究发现,维生素C与铁处于一定的摩尔比范围时,能显著促进膳食中非血红蛋白铁的吸收。80年代以来,维生素B。与机体铁代谢的关系日益得到重视,有关维生素BZ对IDA的防治作用,国内外已陆续有所报道,但多限于动物实验研究。综观目前所有文献,认为维生素BZ缺乏与某些铁代谢失调有关,如维生素B。缺乏动物的铁吸收利用率下降,排泄量增高,继而使机体的铁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凡诺对体外培养的B16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状态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研究利凡诺的抗肿瘤转移作用。方法: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利凡诺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的MMP-2蛋白相对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MP-2、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利凡诺对细胞都有明显抑制并伴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6.25、12.5μg.ml-1的利凡诺组在72 h与同时段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利凡诺各药物组的MMP-2、MMP-9蛋白阳性表达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弱。结论:利凡诺可以抑制B16细胞的生长,并且具有潜在的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体外检测人GLS活性肽和小鼠IL-12基因的共表达产物对黑色素瘤细胞B16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将含GLS活性肽和小鼠IL-12基因的共表达质粒转染黑色素瘤细胞B16并用RT-PCR检测其表达,再用MTT试验、Hoechst33258染色、AO/EB染色和Annexin V-FITC流式细胞分析检测基因表达产物对B16细胞的增殖抑制与促凋亡作用.结果:GLS活性肽和小鼠IL-12基因能在B16细胞中表达,MTT法观察到表达产物对B16有明显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经Hoechst33258染色、AO/EB染色和流式细胞分析观察到细胞核浓缩、深染、细胞膜改变等凋亡特征,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GLS活性肽和小鼠IL-12基因的共表达产物对黑色素瘤细胞B16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用单细胞克隆技术从B16黑素瘤母素中建立22株克隆亚系,将其中3株分别接种于C57小鼠腹腔,结果发现:B16-3株细胞成瘤率高于B16-1株(P〈0.05);自发性肺转移结节数均高于B16-1、B16-4株(P分别0.01);荷瘤小鼠存活时间最短(P〈0.01)。形态观察:B16-3株细胞分化差,低贴壁依赖性生长;移植瘤及转移瘤细胞核分型像多。揭示B16黑素瘤母系的异质性,探讨了3株瘤细胞自发  相似文献   

12.
利用构建分泌人IL-2的逆转录病毒的包装细胞,直接体内注射,观察了对B16小鼠黑色素瘤生长影响及转基因效果。狭缝印迹分析结果显示,B16细胞在体内获得IL-2mRNA表达。同时,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表现在小鼠成瘤与存活时间延长,免疫功能也获得增强,IFN-γ下水平升高。本结果与本室以往报道的体外基因转移的动物实验结果相符,提示直接体内注射病毒包装细胞可转移外源基因及显示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黑素瘤B16细胞增殖及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的影响。方法:30μmol/LAs2O3与500μmol/L 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分别单独或联合作用于B16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ROS水平。结果:As2O3能明显抑制B16细胞的增殖,NAC可部分拮抗As2O3对黑素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及诱导凋亡效应。As2O3作用1 h后的B16细胞内ROS水平比对照组升高(P〈0.01),4 h达到高峰,24 h有所下降,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S升高的趋势可被抗氧化物NAC部分阻断(P〈0.05-P〈0.01)。结论:As2O3诱导B16细胞凋亡与ROS水平改变有关,As2O3可通过提高细胞内ROS水平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这也可能是As2O3抗黑素瘤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IL-23)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IL-23对B1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IL-23对B16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咀胶酶谱法分析IL-23处理后肿瘤细胞B16细胞分泌MMP-2和MMP-9的活性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杂交法检测IL-23处理组肿瘤细胞核转录因子KBP65(NF—KBP6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23处理组B16F10细胞穿膜数明显增多(P〈0.01);肿瘤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活性增强(P〈0.01);核转录因子NF—KBP65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1):B16细胞的增殖能力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IL-23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增殖能力无影响,可通过上调MMP-2和MMP-9的活性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其分子机制可能与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黏膜中的细胞因子IL 2、IL 4、IL 17和IL 10的表达特点,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UC患者36例,采用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估UC的炎症活动度。行结肠镜检查时对UC患者的病灶部位及病灶周围正常肠黏膜组织进行活检,以半定量PCR法检测肠黏膜组织中的细胞因子IL 2、IL 4、IL 17和IL 10的表达水平。从中选取10例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组织中上述各细胞因子的表达,同时检测该10例UC患者外周血的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值。结果 IL 2在UC患者肠黏膜病灶部位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周围正常黏膜。在UC患者不同活动度组间,IL 2的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但轻度组的IL 2mRNA表达水平高于中、重度组。IL 4在病灶部位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黏膜,其中重度UC患者中的IL 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UC患者。IL 17 在病灶部位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黏膜,其中重度UC患者中的IL 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UC患者。IL 10在病灶部位中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黏膜,但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轻度UC患者中的IL 1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重度UC患者。UC患者肠黏膜中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ESR、CRP值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L 2、IL 4、IL 17及IL 10通过发挥不同的促炎或抑炎作用可能参与介导了UC发病,其mRNA表达水平与UC的炎症活动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IL 4、IL 17及IL 10的蛋白表达水平亦与UC的炎症活动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可用来评估UC的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IL-16、IL-18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禹兵  刘延香 《西部医学》2011,23(4):661-662
目的探讨IL-16、IL-18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6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16、IL-18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血清IL-16、IL-18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过敏性紫癜缓解期患儿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过敏性紫癜患儿IL-16与IL-18呈正相关。结论 IL-16、IL-18可能参与过敏性紫癜血管炎的发病,IL-16、IL-18的检测与过敏性紫癜病情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转染的B16F1细胞作为瘤苗的抗肿瘤效果.方法 阳离子脂质体复合mGMCSF DNA转染B16F1细胞,ELISA法检测mGMCSF在B16F1中的表达.[3HTdR]掺入法分析B16F1分泌的mGMCSF生物活性.γ射线照射灭活基因修饰的B16F1细胞皮下免疫小鼠,ELISA分析小鼠血清中的mGMCSF水平.7d后免疫鼠皮下攻击未修饰的B16F1细胞以检测瘤苗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效果.51Cr释放实验检测免疫鼠抗B16F1的特异CTL反应.结果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mGMCSF基因转染B16F1细胞后,未经阳性克隆筛选,mGMCSF得到特异且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表达.但表达逐步下降由第1天的(135.5±21.1)μg/L下降到第5d的(47.8±5.3)μg/L.随γ射线照射剂量的增加,mGMCSF的表达逐步降低,但仍具有生物学活性.γ射线照射的5×105基因修饰B16F1接种小鼠后,鼠血清中的mGMCSF水平在4h时为(198.4±23.1)ng/L,攻击的B16F1细胞在接种瘤苗的小鼠体内的生长完全被抑制,51Cr释放实验结果显示该瘤苗在小鼠体内诱导了特异的CTL反应.结论 本研究表明阳离子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介导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转染的黑色素瘤B16F1细胞,作为瘤苗在小鼠体内可有效地激发抗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18.
硒对白血病细胞(L1210)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Bcl-2及Bax基因在输精管复通后大鼠生精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作者建立了大鼠输精管结扎和复通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及Bax基因在大鼠输精管复通后生精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输精管复通组Bcl-2基因表达逐渐增强,复通后8周显著地强于输精管结扎组,到12周同假手术组;而输精管复通组的Bax基因表达无改变,与输精管结扎组无差异,都显著地强于假手术组。Bcl-2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说明在输精管结扎后,以及输精管复通后均发挥了抗凋亡的作用,而Bax基因蛋白表达在输精管复通前后的一致性,说明其对生精细胞凋亡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能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pEGFP—C3-LMP-1转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进而探讨转染LMP-1基因的DC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鼻咽癌(NPc)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人DC分为四组:①单纯质粒组(A组):加入质粒;②超声照射组(B组):质粒+超声辐照;③微泡造影剂组(c组);质粒+微泡造影剂;④超声+微泡造影剂组(D组):质粒+微泡造影剂+超声辐照。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质粒在DC内的表达,流式细胞仪评价GFP质粒的转染效率。另将体外培养的DC分为两组用于检测DC表面袁型的表达及体外杀伤实验:①空白对照组,单纯培养的DC;②基因转染组,具体实验方法同上述D组。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表型的表达。DC和T细胞混合共培养获得的CTL为效应细胞,LMP-1表达阳性的NPC细胞株C666—1为靶细胞,按效靶比10:1的比例混合培养24h后,MTT法检测CT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D组DC内有较多的绿色荧光表达,且转染效率最高(14.86±2.36)%,和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LMP—1基因转染组DC表面标志CD80、CD83、cD86、CD40、HLA—DR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所诱导产生CTL对靶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杀伤效率为(41.72±3.53)%,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7.62±2.36)%。结论: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可有效地介导GFP质粒转染DC。LMP-1基因转染组De诱导产生特异性的CTL对靶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