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CT特征及术中所见。结果 CT征象:病变的窦腔内为不均匀的密度增高影,其中17例病变窦腔内呈不规则点状或片状钙化影,5例上颌窦内壁骨质吸收破坏,上颌窦口扩大11例,上颌窦骨壁增生硬化16例。CT诊断鼻窦炎27例,其中真菌性鼻窦炎23例,上颌窦占位性病变3例。结论 窦腔内散在点状、片状钙化的软组织充填是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的主要征象。CT在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误诊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误诊原因。方法:对首诊误诊的18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多以鼻塞、脓涕、头痛、涕中带血为主要症状,好发于一侧鼻窦,鼻窦CT扫描显示病变的鼻窦腔内密度增高影,14例窦腔内有钙化影,4例窦腔内没有钙化影。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愈。结论: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临床表现可不典型,易与慢性鼻窦炎相混淆,临床医生应重视此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CT及临床表现,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病变多为单侧性,对侧鼻窦正常;病变多位于上颌窦或以上颌窦为主,可累及其他鼻窦;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小团状,砂粒状、条状高密度钙化影;有鼻窦壁骨质破坏。结论 CT检查是诊断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应用。方法:对11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的分析。结果:真菌性鼻窦炎特性为鼻窦CT显示窦腔内不均匀高密度钙化斑,病理检查可见真菌菌丝;内镜手术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鼻窦内镜手术是该病的首选方法;CT扫描和病理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霉茵性副鼻窦炎的CT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单侧副鼻窦发病14例,双侧副鼻窦发病4例,病变主要在上颌窦14例,累及同侧筛窦9例、蝶窦3例、额窦3例,病变侵犯后鼻孔4例。霉茵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病变窦腔软组织阴影充填呈铸形改变,病灶内出现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使窭腔缩小。结论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具有窦腔缩小,窦腔密度不均增高及点状,条状钙化等特征,CT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单纯上颌窦CaldWell-Lue氏手术18例,单纯鼻内镜手术2例,上颌窦根治术+经上颌窦刮筛术3例,鼻内镜下鼻内和鼻外双径路鼻窦病变清除术1例。结果24例术前鼻窦CT检查均有典型的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特征;术后的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一致,23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未见复发;1例术后2个月症状复发,经再次手术后随访12个月症状消失。结论鼻窦CT检查有助于真菌性鼻窦炎的早期诊断;根据病变的范围及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建立鼻窦持久通畅的引流是获得术后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重点观察鼻窦病变的部位、密度以及窦壁的骨质改变等。结果:①霉菌性鼻窦炎的病变范围多局限于单侧,以上颌窦多发。②窦腔软组织块影内可见线团状、斑点状或云絮状钙化影。③霉菌性鼻窦炎受累鼻窦窦口多数明显扩大,邻近正常结构受压移位或消失,④受累鼻窦窦壁骨质增厚硬化,可见骨质吸收或破坏。结论:鼻窦窦腔软组织影内线团状、斑点状或云絮状钙化是霉菌性鼻窦炎的较具特征性的CT表现,CT对诊断霉菌性鼻窦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曲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附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旨在认识曲菌性鼻窦炎的影像表现。材料与方法:本文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曲菌性鼻窦炎5例,均行CT检查,轴位加冠状位扫描。结果:病变常为单侧,起源于上颌窦。典型的CT表现为病变窦腔密度增高并有中央形态不一的钙化灶和周围环形低密度带以及窦腔内网格状阴影,还可伴有非侵入性骨改变。结论:曲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鼻窦的CT评估对手术很有帮助,因而CT检查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9.
霉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附1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对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18例经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其CT表现可归纳如下特点:①病变多为单侧性;②病变部位以上颌窦为主;③不均匀密度中夹杂高密度钙化影;④局限性骨质增生与破坏。结论:CT不仅能明确病变部位,而且在定性诊断方面具有特征性意义;与细菌性鼻窦炎及鼻窦肿瘤有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0.
霉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霉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11例,其中曲菌病6例,毛菌病3例,隐球菌2例,回顾性分析它们的X线、CT表现。结果 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特点为:①单侧发病;②病变仅位于上颌窦或以上颌窦为主;③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CT值较高,45-85Hu,内可有小砂粒状、线团状钙化;④鼻窦局限性骨质破坏,可伴增生。结论 霉菌性鼻窦炎X线表现无特异性,而T则有一定特异性,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及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真菌性鼻窦炎的X光片、CT表现。结果10例中,单侧上颌窦受累8例,1例为双侧病变,1例为先单侧后双侧。8例表现为窦腔内软组织增生影,其中5例在增生影内见斑片状或沙粒状钙化。4例见部分窦壁破坏、吸收,4例增生影内见空气影。结论该病具有较特征的CT表现,大多数病人可明确诊断。CT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鼻内镜手术治疗、影像学诊断及其与鼻腔解剖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35例经病理学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的术前诊断、术中所见和治疗结果。结果 CT扫描或鼻内镜检查显示35例患者鼻腔均有不同程度的解剖异常或病变及窦腔内病灶;全部病例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真菌病变(曲霉菌)。临床分型均属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后随访1~3年,一期治愈34例(97%)。结论鼻腔局部解剖结构异常及病变与真菌性鼻窦炎关系密切;鼻窦CT扫描结合鼻内镜检查是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方法;鼻内镜手术清除病灶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手术方式。方法:回顾近12年我院18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T对本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上颌窦根治手术能彻底切除上颌窦内的真菌病变,但对鼻窦窦口复合体的病变切除不够,影响窦口的通畅引流。鼻内窥镜手术能切除鼻窦窦口复合体的病变,充分开放窦口,但对上颌窦内的真菌病变清除不够。结论:上颌窦根治手术联合鼻内窥镜手术,能充分切除病变,对窦口能通畅引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内窥镜病理证实的66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窦腔密度增高,病变累及一侧上颌窦45例,两侧上颌窦12例,一侧上颌窦、筛窦24例,上颌窦内可见点状、斑块状、线状钙化影50例,窦腔高密度影内可见气泡影25例,病变呈肿块状突入鼻腔13例,窦壁骨质硬化35例,窦壁骨质吸收破坏18例,但残存骨端伴有骨质硬化,以内侧壁破坏多见。病变延伸到邻近结构5例。结论:根据其CT表现可归纳如下特点:(1)病变多为单侧性;(2)病变部位以上颌窦为主;(3)窦腔密度增高,其内可见点状、斑块状、线状钙化影;(4)局限性骨质增生与破坏,破坏残端常伴有骨质硬化。其中以鼻窦病变内钙化影最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霉菌性和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在霉菌性和慢性化脓性鼻窦炎鉴别诊断.方法:对52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霉菌性和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的影像学、临床及手术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霉菌性和慢性化脓性鼻窦炎CT表现的差异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1)病变范围:霉茵性鼻窦炎受累情况以单窭病变为主,66.7%的病例病变累及单侧上颌窦;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多为双侧多鼻窦受累.79.4%病例病变累及双侧多个鼻窦.(2)病变密度: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窦腔黏膜增厚、软组织团块影的密度均匀、无钙化灶;78.9%的霉菌性鼻窦炎的窦腔病变中有条带状、斑点状或团块状的高密度钙化影.(3)窦壁骨质的受累状况:化脓性鼻寞炎病例中未见窦腔骨质破坏;而霉菌性鼻窦炎病例中,44.4%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吸收和破坏,位于上颌窦内侧壁.结论:CT扫描对霉菌性和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曹林德  彭俊玲  唐勇 《华西医学》2009,(6):1492-1493
目的:探讨CT、MRI对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霉菌性鼻窦炎CT、MRI表现。结果:霉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①90.6%的病变内有高密度钙化影。大多呈斑点状,位于窦腔中央,与窦壁无关。②50.0%的窦壁存在骨质破坏,常见于上颌窦内侧壁,其特点是伴有窦壁骨质增生。霉菌性鼻窦炎的MRI表现为上颌窦病变中央大部分呈T1、T2低信号。结论:霉菌性鼻窦炎有较特征性的CT、MRI表现,CT对病灶内钙化显示较MRI更明确,而且经济,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MRI在评估病变窦腔外受累及与肿瘤鉴别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17.
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在鼻腔鼻窦炎性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 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的CT表现,结合手术病理,了解其特点。结果;鼻腔鼻窦炎性病变CT表现特点有三:(1)粘膜改变为粘膜肥厚和息肉样团状软组织密度病灶;(2)窦腔内积液及坏死组织积聚;(3)骨质增生、吸收及破坏。:CT对鼻腔鼻窦炎性病变有相当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霉菌病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在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经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的26例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率27%,治愈率100%。结论:霉菌性鼻窦炎在诊断上无特异性,结合涕血病史、镜检见有干酪样团块物和鼻窦CT显示病变窦腔有钙化班可明确诊断。治疗上,内窥镜鼻窦手术具有微创的优点,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其中病变累及单侧上颌窦者17例,累及一侧上颌窦及同侧筛窦者5例,累及一侧上颌窦及同侧筛窦、鼻腔者3例,累及双侧上颌窦者3例。【结果】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主要为:病变窦腔内软组织影充填22例,病灶内斑点、条片样钙化26例,窦腔骨壁增厚20例,窦腔缩小16例,骨壁破坏5例。病理表现为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黏膜组织中有较多炎性渗出物、坏死物及淋巴细胞和多形核细胞浸润,可见茵丝、孢子。【结论】病变内钙化影的出现是本病的主要CT表现,是诊断该病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真菌性鼻窦炎34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34例患者术前均作鼻窦CT扫描。其中鼻内镜下传统上颌窦根治术及钓突切除术16例,经鼻内钓突切除、前筛开放、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及经下鼻道钻孔上颌窦冲洗术14例,Wigland术式行蝶窦开放及病灶清除术4例。34例中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11例。术后定期清理及鼻窦冲洗,部分患者应用抗真菌药物及类固醇激素治疗。【结果】术后病理报告34例均见真菌菌丝,部分病例见到孢子。随访6个月至6年,2例复发,32例治愈。【结论】CT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应注意其与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及上颌窦恶性肿瘤的区别;手术彻底清除病灶、通畅引流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