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肝切除手术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参麦组(n=33)和对照组(n=29).在肝门阻断前30min,对照组经静脉滴入5%葡萄糖盐水250ml;参麦组滴入5%葡萄糖盐水250ml+参麦注射液2ml/kg体重,术后第1~3天继续使用.两组患者分别在肝门阻断前及肝门开放后24小时和48小时,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在肝门阻断前和肝门开放后60min切取肝脏组织匀浆取上清,ELLISA方法进行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在肝门阻断之前检测血ALT、AST、LDH均正常,MPO、MDA、SOD的测定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参麦组患者ALT、AST、LD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门阻断开放后60min参麦组患者MPO、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参麦注射液对肝切除手术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临床新技术开展。缺血器官恢复灌流成为现实。然而恢复灌流器官往往不仅功能未恢复,反而使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更加重了,故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IRI的机制至今未能完全阐明,但从近来的大量研究看,IRI与自由基、钙代谢紊乱、血管内皮损伤及白细胞浸润等现象密切相关。 一、自由基的作用机制 自由基的产生:正常情况下,ATP代谢产物次黄嘌呤能迅速被黄嘌呤氧化酶(XOD)转变为黄嘌呤,进而  相似文献   

3.
黄芪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中药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用药治疗 ,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 ,测定血清和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肾缺血 1h灌注 15min后 ,肾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 ;血清和肾组织SOD活性下降 ,MDA含量升高。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 ,血清和肾组织SOD活性升高 ,MDA含量下降 ,肾组织病理变化有所改善。结论 :黄芪注射液具有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这可能是黄芪注射液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芪、当归注射液在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3只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手术对照(control)组、单纯肾缺血再灌(IR)组、黄芪注射液处理IR组(黄芪+IR)和当归注射液处理IR(当归+IR)组。肾缺血1h再灌注48h,取肾作电镜检查;测血清肌酐(Cr)、肾组织中ATP酶活性。结果:IR组肾组织变性改变显,黄芪、当归组病变较IR组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IR组血清Cr的含量升高(P<0.05),肾中ATP酶活性降低(P<0.05);黄芪+IR组,当归+IR组较IR组血清Cr含量降低(P<0.05),肾中ATP酶活性升高(P<0.05),同对照组差异无显性(P>0.05)。黄芪+IR组与当归+IR组血清Cr含量及肾中ATP酶活性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黄芪和当归可能通过保护ATP酶而减轻IR肾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改良与建立。方法采用无损伤动脉夹暂时阻断大鼠一侧髂总动脉起始处血流,同时夹闭髂内、髂外动脉,一段时间后打开动脉夹,观察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下动物肢体功能情况,以及周围神经缺血导致的脊髓电镜下超微结构的改变,明确改良动物模型的实验效果。结果缺血时间的延长动物后肢的瘫痪症状逐渐加重。电镜观察脊髓神经元显示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神经元损害明显加重。结论用无损伤动脉夹阻断一侧髂总动脉和髂内、髂外动脉的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是对以往模型的改良。该模型制备操作简单,对动物的损伤更小,可得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在缺血再灌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血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不能有效进行 ,ATP生成减少而水解增多 ,细胞因能量不足发生功能障碍。随着缺血时间延长 ,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受损 ,ATP耗竭 ,细胞功能进一步损害 ,甚至发生细胞凋亡。再灌注时线粒体产生大量氧自由基 ,同时线粒体钙转运紊乱 ,发生永久性通透性转换 ,胞浆钙浓度急剧升高 ,导致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7.
通过H2O2致鼠肾小管细胞损伤模型建立,研究参麦注射液(SMI)对H2O2所致的小管细胞氧化性损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MI对H2O2致的小管细胞氧化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其疗效略优于辅酶Q10(CoQ10),证实SMI能明显提高受损的小管细胞有氧代谢功能,并能保护未受损小管细胞,从而为SMI治疗肾脏疾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分析外源性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对肾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肾小管坏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BMMNCs并行DAPI标记。制作SD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下腔静脉进行BMMNCs移植。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获取肾脏标本,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API的标记情况,HE染色做肾组织学检测,TUNEL法检测肾组织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BMMNCs移植组大鼠肾脏组织中可见DAPI荧光细胞,部分存在于肾小管上皮组织中,未见明显细胞坏死及变性征象,其凋亡细胞计数显著减少,而PCNA阳性细胞数增多。结论:外源性BMMNCs移植可减少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和凋亡,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从而提示BMMNCs移植有助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的修复及其结构完整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9.
p53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后,低龄和高龄p53(+/+)和p53(-/-)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演变,探讨p53基因对IRI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的影响。方法:分别建立低龄(2月龄)和高龄(12月龄)p53(+/+)和p53(-/-)鼠左肾IRI模型。于IRI后0d、1d、3d、7d、1月、3月、6月,用HE染色观察肾小管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的活性,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in situ nick-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IRI后0d,肾小管以坏死为主,高龄鼠比低龄鼠明显(P〈0.05),p53(-/-)鼠比p53(+/+)鼠明显(P〈0.05);细胞凋亡在7d时达到高峰,且高龄鼠比低龄鼠明显(P〈0.05),p53(+/+)鼠比p53(-/-)鼠明显(P〈0.05)。p53(+/+)低龄鼠IRI后1月出现衰老细胞,3月和6月显著增多(P〈0.05),对侧肾未见衰老细胞;而p53(-/-)低龄鼠IRI后6月才出现明显的衰老细胞;两种基因型高龄鼠在IRI后0d双肾均见衰老细胞,但p53(+/+)鼠显著多于p53(-/-)鼠(P〈0.05),1d后,IRI肾的衰老细胞明显减少(P〈0.05),对侧肾无变化。p53(+/+)高龄和低龄鼠细胞增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53(-/-)低龄和高龄鼠在IRI后3、7d细胞增殖进行性增加,且低龄鼠显著多于高龄鼠、p53(-/-)鼠多于p53(+/+)鼠(P〈0.05)。对高龄鼠IRI后1d点细胞衰老和凋亡进行相关分析显示,在p53(+/+)鼠二者显著负相关(r=-0.82,P〈0.05),在p53(-/-)鼠,二者无显著相关性(r=0.26,P〉0.05)。结论:①IRI可促进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的进程;②已经进入衰老状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遭受IRI刺激后,更易走向死亡(坏死和/或凋亡);③p53在IRI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 ,有关葛根素改善心脑循环和免疫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较多。但葛根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hepaticischemi a reperfusioninjury ,HIRI)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国内外未见报道。本研究测定家兔肝缺血前 ,缺血 4 5min ,再灌 4 5min的血清及肝组织中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的变化 ,并观察了葛根素对其影响 ,从而了解葛根素对HIRI的保护作用 ,为HIRI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葛根素注射液 ,陕西安康济仁制药公司产品 ,批号0 10 914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日本日立 70 6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SMI)预处理可能对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处理组1和处理组2,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心肌 缺血模型,以心电图ST段抬高值作为心肌缺血指标,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和心肌的NO-2/NO-3,RT-PCR检测心肌eNOS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各时点的心 电图ST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缺血20 min时达高峰,血清和心肌NO-2/NO-3含量及 心肌eNOS 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两个处理组于缺血20、30、40 min时的心电图ST段抬高 幅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血清和心肌NO-2/NO-3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心肌eNOS mRNA表达强于模型组;处理组1和处理组2比较,心电图ST段抬高幅度、血清和心肌的NO-2/NO-3含量及心肌eNOS mRNA表达差异均无显著。结论:参麦注 射液可能是通过促进心肌组织eNOS mRNA表达、增强eNOS活性而提高NO水平,达到抗心肌缺 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参麦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10min再灌15min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描记标准肢体Ⅱ导联心电图,测定心肌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改变。结果:参麦注射液使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模型组、持续时间较短,心肌组织匀浆中SOD、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高于模型组,MDA的含量低于模型组,心肌线粒体损伤轻于模型组。结论:参麦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机制与减轻氧自由基及钙超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培养的心肌细胞中锌的抗氧自由基损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向培养基中加入黄嘌呤和黄(?)呤氧化酶系统成分造成培养的心肌细胞受氧自由基伤害,以电生理的改变和BaCL_2引起心肌细胞停搏的闭浓度为指标,观察了微量元素Zn的抗氧化损伤作用。结果示:XOD组与对照组比较,动作电位APA、OS、MDP、TP、Vmax及APD_(50)各电参数明显减小。BaCl_2引起心肌细胞停搏的阈浓度亦减低。而加Zn组与对照组比较,以上结果除TP值偏低P<0.05外,其它参数则无显著性改变。加Zn组与XOD组相比,动作电位各电参数明显增大,BaCl_2引起心肌细胞停搏的阈浓度亦增高。提示Zn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氧自由基所致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小鼠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过程中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为临床药物治疗糖尿病RIF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6只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8)和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n=8)。8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用药组小鼠14周龄开始以腹腔注射的方式给药,观测小鼠日常状态及血糖变化,于24周龄处死小鼠,取肾脏分别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 I型受体(TGF-β-RI)蛋白的表达。结果:形态学观察可见模型组发生明显的纤维化改变,而经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后,小鼠肾间质基质轻度增多,病变较轻微。治疗组KKAy小鼠肾组织中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中α-SMA、TGF-β1和TGF-β-RI蛋白的表达减少。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α-SMA的表达,抑制KKAy小鼠肾脏组织中TGF-β1和TGF-β-RI蛋白表达,阻断并逆转EMT的过程,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Reactive oxygen molecules mediate renal injury in several diseases including glomerulonephritis,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 and toxic nephropathies. Several in vivo animal studies document a role for reactive oxygen molecules in causing tissue injury. In vitro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mechanisms and effects of reactive oxygen molecule injury will further aid in understanding the pathogenesis of several renal diseases. We describe methods to study cell injury in an in vitro cell culture system of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exposed to reactive oxygen molecules generated by hypoxanthine-xanthine oxidase or glucose-glucose oxidase. Methods to determine ATP levels and [3H]adenine release as an early response (15 to 90 min) to oxidant stress are described.51Chromium release representing cell detachment and cell lysis which are late responses (3 to 5 h) are also detailed. Methods of assessing oxidant injury in in vitro systems will allow the precise mechanisms of cell injury to be determined and will allow for the potential development of strategies to prevent or alleviate such injury. 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Indiana Affiliate, and the James Whitcomb Riley Memorial Association with funds contributed by the Mayflower Classic.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分子水平探讨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和参脉注射液的保护作用,我们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治疗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缺血性脑损伤时大鼠海马神经元c-fos基因的表达及参脉注射液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缺血性脑损伤时大鼠海马内神经元c-fos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而用参脉注射液后明显减少(P<0.05),提示参脉注射液可减少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c-fos基因的表达,从而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洛他唑对离体培养大鼠皮层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新生Wistar大鼠皮层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西洛他唑组、依达拉奉组、溶剂对照组及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通过建立糖氧剥离后复糖氧的细胞损伤模型模拟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然后进行干预。细胞经4 h糖氧剥离24 h复糖氧培养后,测定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测定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并通过四唑盐(MTT)比色实验测定细胞活力。结果:西洛他唑和依达拉奉均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的LDH和MDA漏出量,提高GSH-Px释放量,降低nNOS、iNOS和NO的水平,升高细胞内cAMP水平,使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西洛他唑与依达拉奉组相比,LDH、MDA漏出量及GSH-Px的释放量无差别,nNOS、iNOS和NO的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内cAMP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西洛他唑对大鼠皮层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抗氧化、降低nNOS及iNOS的水平,从而降低NO的分泌、升高细胞内cAMP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通过化学缺氧法使细胞缺氧5 min,再恢复氧供应15 min,复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 A/R)模型。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Fluo-3负载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钙离子水平。 结果: A/R组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细胞内平均钙离子荧光强度也显著强于正常组(P<0.01)。参麦注射液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小于A/R组,同时细胞内钙超载也明显轻于A/R组(P<0.01)。 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有效抑制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凋亡,这种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减轻细胞内Ca2+超负荷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预防作用及探讨其机理。方法: 采用左肾切除右肾动静脉夹闭1h再灌注3h致肾损伤的模型, 术前连续4d给予SF2mL/kg, 0.9%NaCl2mL/kg(iv)。检测SF对肾I-R后血清和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 肾组织中NO、Na+、水平、WBC滞留数, 肾小管计分及肾组织的超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SF明显降低肾I-R血和肾组织中MDA含量及肾组织中WBC滞留数、肾小管计分和Na+浓度;明显升高血和肾组织中SOD活性及肾组织中NO含量;减轻肾组织学损伤。但SF对肾组织Ca2+作用不明显。结论: SF可能通过激活和保护内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剂SOD活性, 直接灭活氧自由基, 增加NO含量, 抑制WBC粘附, 抑制Na+内流等机理, 发挥其预防急性I-R肾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微细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对实验性大鼠肾缺血45 min再灌注24 h后的肝进行观察.结果:肝内出现了灶状性坏死,有两种坏死细胞出现,即肿胀式坏死和固缩式坏死.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阳性细胞多分布在坏死灶周边.肝组织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肝出现灶状性细胞坏死.PARP-1介导细胞损伤构成了肝细胞坏死的一个形式.中性粒细胞可能参与了肝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