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彬  石冬梅  沈岩 《中国急救医学》2002,22(11):653-653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 (ET)的影响 ,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将 4 0例脑出血患者按 1∶1配对分为治疗组 2 0例和对照组 2 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 ,监测患者鼓膜温及生命体征 ,观察 2组间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依据欧洲卒中评分评价 )及血浆、ET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于治疗后第 1周及第 2周欧洲卒中评分明显升高 (P <0 0 5 ) ,对照组ET水平在治疗后第 3天及第 7天较治疗组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①局部亚低温脑保护结合常规治疗能减轻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提高临床疗效 ;②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血浆、ET水平 ,从而达到脑保护的作用 ;③医用半导体局部亚低温治疗仪用于治疗脑出血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醒脑静对脑出血患者S100B、神经肽Y和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静脉血S100B、神经肽Y(NPY)和脑水肿的动态变化及醒脑静对其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出血患者第1天、第7天、第14天及20例健康人静脉血S100B和NPY的含量,同时计算脑出血患者第1天、第7天、第14天继发性脑水肿的体积;另外将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和醒脑静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S100B、NPY和脑水肿的变化.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S100B和NPY的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100B在入院第1天最高,然后逐渐降低,在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Y在第7天时最高,第14天时较入院时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NPY的动态变化与脑水肿体积变化一致,而S100B的变化与脑水肿体积的变化不一致.脑出血患者治疗后醒脑静组患者第7天和第14天时NPY和脑水肿体积均低于普通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醒脑静组患者S100B亦低于普通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静脉血S100B和NPY均明显增高,NPY含量的变化与脑出血后脑水肿变化密切相关,醒脑静可以降低脑出血患者血NPY和脑水肿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4种神经肽(NP)在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HCH)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3例HCH患者24 h内和3 d、7 d、14 d外周血4种神经肽水平,并以3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血浆ET、NPY、CGRP水平动态检测均高于正常水平,而NT水平动态检测低于正常水平.以发病第3 d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血浆4种神经肽含量在HC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严密监测这4种神经肽含量的动态变化,对于患者病情程度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活性物质NO、ET、神经肽AVP及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7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局部亚低温组 38例和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 4 0例 ,治疗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 ,动态观察两组血浆NO、ET、AVP、MDA的变化及治疗 2 1d脑水肿带的变化和治疗 30d后临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 15d ,局部亚低温组ET、AV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1) ,NO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浆MD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 (P <0 0 5 ) ;治疗 2 1d ,局部亚低温组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 (P <0 0 5 ) ;治疗 30d后局部亚低温组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抑制血管活性物质ET、AVP、MDA的过高分泌 ,调节NO分泌的减少 ,减轻脑出血患者脑水肿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羚蝎胶囊对急性中小量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影响。方法 :羚蝎胶囊组 31例和西医对照组 32例均为急性脑出血患者 ,2组基础疗法相同 ,羚蝎胶囊组加用羚蝎胶囊 ,比较 2组治疗后血浆 ET、CGRP水平的变化。结果 :羚蝎胶囊组治疗后第 1周、第 2周、第 3周血浆 ET均低于西医对照组 (P均 <0 .0 0 1) ,治疗后第 2周血浆 CGRP高于西医对照组 (P<0 .0 1)。结论 :羚蝎胶囊通过调节脑出血患者血浆 ET、CGRP水平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懿  徐金枝 《中国康复》2007,22(4):261-261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佐治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出血患者40例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组同时维持头部温度32-35℃。结果:治疗第7天时,脑卒中评分(NIHSS)2组均比治疗前下降,第14天时亚低温组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第30、60、90天Barthel指数评分亚低温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时的变化.[方法]用放免法动态监测了26例HIE患儿出生第1天,第7天血浆ET、CGRP的浓度,并选19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HIE组血浆ET、CGRP水平出生第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7d明显下降,病情越重,血浆ET、CGRP越高.急性期患儿血浆ET和CGRP呈直线正相关.[结论]ET和CGRP参与了新生儿HIE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惠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局部亚低温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19例;常规治疗组应用药物治疗,局部亚低温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发病第1、3、7天血清ICAM-1和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发病第1天血清ICAM-1和IL-1β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第3天常规治疗组ICAM-1和IL-1β水平达高峰,局部亚低温组下降,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发病第7天,局部亚低温组血清ICAM-1和IL-1β仍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颅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脑出血后患者血清ICAM-1和IL-1β的浓度,减轻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对老年人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及应激性疾病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47例和常规治疗组49例,常规治疗组仅采用药物综合治疗,局部亚低温组在药物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2组入院时、治疗后1周血浆CRH、ACTH、Cor、AVP的变化以及应激性疾病的改变。结果2组患者治疗1周后,应激激素(CRH、ACTH、Cor、AV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应激性疾病(高血压、高血糖和应激性溃疡)明显好转(P<0.05),且局部亚低温组应激激素水平和应激性疾病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颅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抑制脑出血的应激反应,稳定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改善应激性疾病,是亚低温治疗的另一条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ET、NO和CGRP的影响。方法:将住院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联用组,治疗前后抽血检测NO、CGRP及ET,并与健康组比较。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NO和CGRP显著低于健康人(P<0.01),ET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2组治疗前后NO、CGRP和ET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联用组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可能为减少ET,升高NO和CGRP。  相似文献   

11.
血管活性物质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物质在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114例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稳定期和恢复期患者及76例健康人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急性期脑梗死和脑出血者血中TNF、NO、ET、NPY、CGRP较恢复期均明显升高(P〈0.05 ̄P〈0.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急性期中的变化规律,初步分析其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用Nath 法复制脑出血大鼠模型,放射免疫法动态测定急性期血浆ET及CGRP含量,电镜下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浆ET 含量在各观察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 小时P< 0.05,12 小时与7 日P均< 0.01,24 小时与72 小时P均< 0.001),7 日时间点实验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0.01)。实验组血浆CGRP含量在各时间点亦明显高于对照组(4 小时及7 日P 均< 0.05,12、24 和72 小时P均< 0.01),7 日时间点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血浆ET 及CGRP在脑出血急性期均升高,其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提示二者对脑出血急性期的病理演变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乳突法头部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动态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及血浆中NSE、ET、CGRP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低频电刺激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及ADL评分显著改善,对病情程度不同的患者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治疗后14 d血浆中NSE、ET的水平显著下降,21 d CGRP的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频电刺激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梗死导致的神经元损伤、改善局部脑血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 (NT)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4 0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浆NPY、NT水平 ,并以 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尿毒症血透患者血浆NP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NT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其中 2 4例高血压组患者血浆NPY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 (P <0 0 1) ,而血浆NT水平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 (P <0 0 1) ;4 0例与血透前比较 ,血液透析后NPY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血浆NT水平则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尿毒症血透患者体内存在NPY、NT的合成、分泌及代谢失调 ,并参与了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重症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糖的影响。方法82例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埘照组,对照组除了不进行亚低温治疗外其他治疗方法与治疗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5、7d测外周血NES和血糖,3个月时进行GOS预后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NSE和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OS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能降低重症脑出血患者的血清NSE和血糖,对神经元细胞有良好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婴儿肺炎并心衰)时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期动态观测了26例肺炎并心衰患儿血浆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变化。结果:心衰急性期(治疗前)血浆ET含量较其自身缓解期(治疗后)、轻型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均<0.01),而同期测定的血浆CGRP含量及PaO2值则较其自身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均<0.01);心衰缓解期与型肺炎组与轻型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间血浆ET、CGRP水平及PaO2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心衰急性期血浆ET含量变化与血浆CGR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aO2值亦至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血浆ET水平增高是促进婴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血浆ET水平增高的原因可能与血浆CGRP含量降低及PaO2下降有关;动态监测血浆ET及CGRP含量变化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 ( 2 0例 )和对照组 ( 2 0例 )。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 7天后两组进行脑水肿体积对比及瘫痪肢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结果 7天后 ,观察组脑水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提高 (P <0 .0 1)。结论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以减轻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在局部亚低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脱水、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神经、控制血压等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脑部局部亚低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局部亚低温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1周颅内压(ICP)、血氧饱和度以及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定预后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IC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GO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局部亚低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高压氧能有效地控制脑出血患者的病情,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