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Micro—PCR—SSP),探讨我国广东籍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EE)与HLA-DQB1基因的相关性。对38例SEE患者和11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样进行分析,实验表明,SEE患者DQB1*060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RR=2.19,P=0.0055),可能是易感基因,而DQB1*0301与DQB1*0401基因频率则显著降低(DQB1*0301,RR=0.1253,P=0.0001;DQB1*0401,RR=0,P=0.0409),可能为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2.
高彩云  王敏  张光 《河北医药》2012,34(12):1793-1795
目的 通过观察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非溶血性非感染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正常足月新生儿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含量,比较三者间t-PA、PAI-1和t-PA/PAI-1的区别,为临床上早期发现溶血病患儿的凝血功能障碍,早期干预治疗,防止病情进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测34例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30例非溶血性非感染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0例同龄健康新生儿血浆t-PA、PAI-1,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及外周血血小板数量(PLT).结果 HDN组与非溶血性非感染性高胆红素血症组及正常新生儿组比较,t-PA 、PAI-1均明显升高,其中以t-PA增高更为明显,t-PA/PAI-1显著升高(P<0.01);重度溶血病组与轻度溶血病组比较,t-PA、PAI-1明显升高,t-PA/PAI-1显著升高(P<0.05);非溶血性非感染性高胆红素血症组与正常新生儿组比较,t-PA、PAI-1、t-PA/PAI-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溶血病组与轻度溶血病组比较,PLT降低(P<0.01).结论 HDN患儿存在纤溶与抗纤溶作用的平衡失调,且与溶血的程度密切相关,溶血程度越重越明显;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存在血管内皮系统的损伤;血小板在新生儿溶血病凝血功能检测方面敏感性较t-PA、PAI-1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研究O型血孕妇抗体效价和新生儿溶血病(HDN)的相互关系。方法进行产前检查的血型不合并且IgG抗体效价在1:64以上的O型血孕妇共35例,对其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时进行血型血清学、胆红素及溶血指标检测,并对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相互关系进行评价。结果全部O型血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血液中HDN指标呈阳性的共16例,且伴随着O型血孕妇IgG抗体效价度的升高,其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比例也在升高,组间HDN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母亲进行产前血型抗体效价检验,能够提前预测到出现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可能性,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4.
严达尊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7):1089-1090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HDN)血清学检验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定量测定在病理性黄疸患儿病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按检验操作规程对出生后1周内发生病理性黄疸的患儿进行HDN血清学检验和G6PD定量测定。结果(1)在416例黄疸患儿中.母子ABO血型不合的HDN有108例(25.96%)。其中,母/子血型为O/A(B)组合的患儿HDN发生率极显著高于母/子血型为A(B)/B(A)组合的患儿(P〈0.01)。(2)在416例黄疸患儿中,母子Rh血型不合的HDN仅有1例(0.24%)。(3)在416例黄疸患儿中,G6PD缺乏的有80例(19.23%)。其中,G6PD缺乏的男性息儿极显著多于女性息儿(P〈0.01)。结论HDN和G6PD缺乏是本地区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主要的病因;对黄疸患儿及时进行HDN血清学检验及G6PD定量测定,对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颖 《中国处方药》2014,(10):76-76
目的在临床患者调查中,对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检查、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的调查中存在的交叉反应性抗体(抗C)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作初步探讨。方法对母婴血型不合、出生7 d内患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静脉血进行HDN血型血清学检测,对抗体放散试验结果阳性的50例再进行抗C的检测。结果在80例母/子血型O/A组合中,抗体放散试验阳性23例,抗C存在6例;在78例母/子血型O/B组合中,放散试验阳性26例,抗C存在4例;另外,存在抗C与不存在抗C的患儿红细胞免疫性破坏的程度即患儿总胆红素水平几乎一致。结论在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结果中,交叉反应性抗体不一定存在,即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红细胞上不一定存在抗C;但患儿红细胞上有抗C的存在,临床即可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黄疸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黄疸患儿中溶血病(HDN)的发病率。方法:血清学检查参照《输血技术手册》进行。结果:199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检查中,阳性89例,其中ABO系统85例,Rh系统4例。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学检查,可早期明确诊断HDN.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468例临床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血清学结果为新生儿溶血病(HDN)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采用微柱凝胶试验技术对疑为HDN的46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结果检测疑为HDN患儿血样468例,阳性372例,阳性率为79.49%,其中ABO血型系统所致的HDN368例,阳性率78.63%;Rh血型系统所致的HDN3例,阳性率为0.64%,其中抗-D引起2例,抗-E引起1例;Kidd血型系统一例,是由抗-Jka抗体引起的。结论母婴血型不合的HDN主要发生于ABO血型系统占98.92%,其次是Rh血型系统,其他血型系统也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但较为少见。放散试验敏感度最高,是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重要依据。而不同系统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严重程度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出现溶血病的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为准确诊断新生儿溶血病(HDN)提供有效依据。方法114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通过采集新生儿血液,鉴定血型,并给予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以及抗体释放试验,对其试验进行分析,对比指标。结果所有患儿血型均为Rh阳性,1例母亲血型为Rh阴性;其中,54例A型,42例B型,18例0型。经血型血清学检测证明,79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由于血性抗原不合导致,阳性率为69.3%,79例患儿中,78例患儿为ABO-HDN,1例患儿为Rh-HDN。结论新生儿溶血病血型不合主要表现为ABO血型,与其他试验相比,抗体释放试验的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妇IgG抗体效价及其各亚类含量与新生儿溶血病(ABO—HDN)的关系。方法选取有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母婴(母亲为O型血,父亲非O型血,且母亲血清IgG抗体效价≥1:64)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HDN进行分组,其中A组为新生儿发生HDN孕妇组27例,B组为有HDN风险但未发生HDN孕妇组37例。另选取28例IgG抗A(B)效价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C组)。采用ELSIA法测定各组孕妇的血清IgG抗A(B)亚类的含量。结果IgG抗A(B)效价在A组和B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gG1和IgG3亚类含量高于B组和C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IgG亚类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清中IgG抗体效价升高对ABO—HDN有预警作用,IgG亚类的含量水平与ABO—HDN的发生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0.
Graves病甲亢白细胞减少与HLA-DQA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汉族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D甲亢)白细胞减少与HLA-DQA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法检测60例GD甲亢白细胞减少患者、60例GD甲亢白细胞正常患者、100例正常对照者的HLA-DQA1基因型,计算和比较3组的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结果:(1)GD甲亢患者DQA1^*0301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OR=1.528),而DQAI^*0201频率和DQAI^*0401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0R=0.474;P〈0.05,OR=0.333)。(2)GD甲亢白细胞减少组DAQI^*0301高于对照组(P〈0.05,0R=1.737)。而DQAI^*0201和DQAI^*0401低于对照组(P〈0.05,OR=0.310;P〈0.05,OR=0.132)。GD甲亢白细胞正常组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A-DQAI^*0301等位基因可能是天津地区汉族人GD甲亢的易感基因,但并非GD甲亢白细胞减少的易感基因;HLA-DQAI^*0201和HLA-DQAI^*0401可能是天津地区汉族人GD甲亢的保护基因,但并非GD甲亢白细胞减少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习惯性流产(HA)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HLA-DQB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60例HA患者和60例正常生育妇女的DQB1基因型。结果 HA组患者的DQB1*0303等位基因的频率为31.67%,明显高于正常妇女组10.00%的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1)。结论 DQB1*0303单元型可能与HA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HLA-DRBl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乙型肝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河南汉族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原发性肝癌、健康组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研究对象的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LA-DRB1*0701、1001、1201、1501在河南汉族慢性乙型肝炎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HLA-DRB1*1301(2)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HLA-DRB1*0701、1001、1201、1501在河南汉族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DRB1*1501在原发性肝癌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R=13.72。结论等位基因HLA-DRB1*0701、1001、1201、1501是河南汉族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易感基因,HLA-DRB1*1501是原发性肝癌的易感基因,HLA-DRB1*1301(2)是河南汉族乙型肝炎的保护性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YP3A5*3基因突变对他克莫司全血谷浓度(经体表面积剂量校正)、不良反应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227例肾移植患者CYP3A5*3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他克莫司的全血谷浓度、不良反应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CYP3A5*3基因多态性中,*1/*1型18例(7.9%),*1/*3型81例(35.7%),*3/*3型128例(56.4%)。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1/*1型、*1/*3型和*3/*3型患者的他克莫司全血谷浓度经体表面积剂量校正后分别为1.84±0.71、2.06±0.83和4.11±2.13,*1/*1型和*1/*3型之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3/*3型之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不良反应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患者的CYP3A5*3基因多态性与他克莫司的服用剂量密切相关,对含CYP3A5*3等位基因的患者在应用他克莫司时应较常规减少用药剂量并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而对CYP3A5野生型的肾移植患者应适当增加服药次数以降低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CYP3A5和CYP2D6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体内他莫昔芬及其活性代谢物4-羟基他莫昔芬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30例乳腺癌患者,应用PCR方法检测其CYP3A5和CYP2D6基因型,应用LC—MS/MS方法测定患者体内他莫昔芬及其活性代谢物4-羟基他莫昔芬的含量,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YP3A5基因型与乳腺癌患者体内他莫昔芬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发现*1/*1和*1/*3组的他莫昔芬的浓度值明显低于*3/*3组(P〈0.01)。CYP2D6基因型与其活性代谢物4-羟基他莫昔芬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和*1/*10两组4-羟基他莫昔芬的浓度值都明显高于*10/*10组(P〈0.01),但*1/*1组和*1/*10组之间4-羟基他莫昔芬的浓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CYP3A5和CYP2D6基因型影响他莫昔芬的体内代谢,相关基因型的测定可以为他莫昔芬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IgG亚类检测对新生儿溶血疾病(HDN)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62例血型不合、0型RhD(+)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试管法测定血型的IgG抗体特异性,并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IgG亚类的定量检测。结果HDN(+)新生儿及其母亲的IgG1水平明显高于HDN(-)新生儿及其母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gG2、IgG3及IgG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血清IgG亚类的监测,能准确地预报出HDN的发生,对HDN的早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UGT1A1*28/*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毒性和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计102例,对其进行UGT1A1*28/*6基因检测,随访记录患者行伊立替康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有无差异。结果:不同UGT1A1*28/*6基因型患者中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迟发性腹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联合UGT1A1*28和*6两位点分析,野生型、单点变异型和双点变异型患者中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逐渐升高,三者有显著差异且升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4.3%、17.4%、57.1%,P=0.005,趋势检验P=0.002)。UGT1A1*28基因型对治疗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无显著影响,但UGT1A1*6基因突变者较野生型者RR、DCR均明显降低(P=0.023,P=0.032)。联合两位点分析,野生型、单点变异型和双点变异型患者RR、DCR均有显著差异(P=0.002,P=0.008),且DCR降低趋势有统计学意义(95.7%、73.9%、42.9%,趋势检验P=0.001)。结论:在预测伊立替康毒性及疗效时,联合检测UGT1A1*28/*6两位点基因较单独检测一个位点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建锋  李艳春  张国利  唐强 《中国药房》2014,(36):3433-3435
目的:考察CYP3A5基因多态性对汉族癫痫患者卡马西平(CBZ)稳态血药浓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癫痫并使用CBZ治疗的患者4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CYP3A5基因型并分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马西平的稳态血药浓度,同时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0例患者中CYP3A5*1/*1基因型(A组)27例,CYP3A5*3/*3基因型(B组)13例。两组患者CBZ剂量校正浓度分别为(12.39±4.13)和(16.54±3.89)μg/ml,标准化浓度分别为(0.21±0.08)和(0.30±0.11)μg/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P=0.726)和不良反应(P=0.61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YP3A5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汉族癫痫患者CBZ的稳态血药浓度,而对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云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EH—LVH)和左室扩大(EH—LVD)与HLA-DRBI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云南汉族91例健康个体和9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并对其进行二维超声和M型超声检查有无LVH和LVD。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可能的易患因素。结果1.高血压伴左室肥厚(EH—LVH+)组中HLA—DR15(DRB1*1501/2)频率明显高于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EH—LVH-)组(34.9%VS10.4%,P=0.000,RR=4.601)和对照组(34.9%VS6.0%,P=0.000,RR=8.330);而DR9(DRB1*0901)的频率明显低于EH—LVH-组(23%VS10.4%,P=0.028,RR=0.205)和对照组(2.3%VS19.2%,P=0.000,RR=O.1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LA—DR15等位基因,病程及收缩压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EH—LVH)有作用,比值比(0R)值分别为6.067,1.263,1.220;3.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伴左室扩大组(EH—LVD+)与高血压不伴左室扩大组(EH—LVD-)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A—DR15(DRB1*1501/2)等位基因可能是云南汉族EH—LVH的易感基因;HLA—DR9(DRB1*0901)等位基因可能是EH—LVH的保护基因。HLA—DR15等位基因、病程、收缩压均是引起EH—LV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凝作用的关系,为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患者,采取血标本并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将提取后的总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基因芯片杂交法确定基因型,根据不同的基因型对患者进行分组。176例入选病例共分为3组,A组:快代谢基因组(CYP2C19*1/*1);B组:中等代谢基因组(CYP2C19*1/*2、CYP2C19*1/*3);C组:慢代谢基因组(CYP2C19*2/*2、CYP2C19*2/*3或CYP2C19*3/*3),测定各组ADP抑制率。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6例入选病例三组之间ADP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7例首次行PCI患者中C组与B组和A组相比,ADP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首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CYP2C19慢代谢基因型患者常规使用氯吡格雷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含钾通道四聚化结构域15(KCTD1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1084753与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确诊的冠心病患者426例(男216例,女210例)为病例组,非冠心病患者及正常体检者436例(男224例,女212例)作为对照组,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分析技术及DNA直接测序技术,对2组EDTA抗凝血KCTD15基因rs11084753(A/G)多态位点进行分型,按该位点等位基因A和G的出现情况将基因型分为AA、AG、 GG三种类型。采用因素回归分析统计该多态位点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结果病例组血脂指标中TC、TG、LDL-C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而HDL-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例组患者吸烟、饮酒及阳性家族史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P 均<0.05)。 AA、AG、GG 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2.4%、32.6%和15.0%,在对照组中分别是76.1%、18.4%和5.5%,2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4, P =0.0098)。多因素分析显示,携带rs11084753(A/G)多态位点G变异等位基因与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性有明显相关关系(OR=5.94,95%CI=3.02~22.31, P <0.01)。结论KCTD15基因rs11084753(A/G)多态位点与河北地区汉族人冠心病遗传易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