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DD)含量的变化,为肺栓塞疾病(PE)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肺栓塞住院患者和非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含量均值为(3.01±2.81)μg/ml,非肺栓塞患者为(1.11±0.90)μg/ml,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诊断肺栓塞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特别对于临床低概率肺栓塞疾病的排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缺血性脑卒中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常规治疗组97例、HBO治疗组137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在人院第2,10,20天对其血浆D-二聚体、Fg水平用STAGO公司血凝仪及配套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常规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Fg水平入院时比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或〈0.05);第10天血浆D-二聚体持续升高(P〈0.01),Fg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第20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Fg水平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O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Fg水平入院时比对照组升高(P〈0.01或〈0.05);第10天血浆D-二聚体持续升高(P〈0.01)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Fg水平下降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第20天血浆D-二聚体、F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能调节D-二聚体、Fg水平,可减轻因缺血、血管损伤引起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异常,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预防复发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2010年2月收治的92例高海拔地区老年TIA患者按病程划分为3组:TIA持续60分内缓解为A组(35例);TIA超过60分,并反复发作,但无持久的神经损害症状,无脑梗死发生者为B组(31例);以TIA起病,以后发展为脑梗死为C组(26例)。所有病例在起病24小时内检测血清CRP和D-二聚体质量浓度,观察72小时内头颅CT或MRI,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28例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IA患者血清CRP和D-二聚体的质量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B、C组均高于A组(P〈0.01),且C组高于B组(P〈0.05),TIA各组CRP和D-二聚体质量浓度呈正相关。结论:①CRP是D-D升高的主要相关因素;②CRP和D-D的升高是高海拔地区老年TIA患者的危险因素;③CRP和D-D的升高可以对高海拔地区老年TIA患者的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较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闭合性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 :对99例彩色超声检查阳性患者的D-二聚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D-二聚体结果判断DVT是否有节点阈值及其与彩色超声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将D-二聚体结果分为5组,分别为0.5~3、3~5、5~7、7~9和9 mg/L组。组内比较D-二聚体在0.5~3 mg/L所占比例最高,发生下肢DVT可能性高;组间比较D-二聚体在5~9 mg/L时比例较对照组高,发生DVT可能性高。ETA相关性检测,ETA2=0.005 3说明D-二聚体检测结果与彩色超声结果基本不相关。结论 :彩色多普勒检查仍是诊断DVT的必要手段,D-二聚体值与DVT的形成之间无必然关系,但D-二聚体检测值有一定的参考范围,可为骨折术后早期发现DVT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L)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筛查价值。方法对18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患者行下肢深静脉CDUL检查及D-二聚体的检测。分别计算CDUL、血浆D-二聚体浓度水平检测以及二者联合对高危人群中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Kappa值。结果CDUL诊断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为95.8%、94.5%、88.2%、98.1%、0.881。血浆D-二聚体浓度检测诊断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为85.2%、95.6%、89.3%、93.8%、0.818。二者联合诊断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为98.0%、100.0%、100.0%、99.1%、0.986。CDUL联合D-二聚体检测与单独行D-二聚体检测及CDUL检查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DUL检查联合血清D-二聚体检测对筛查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肺灌注显像结合Wells评分及D-二聚体检查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连续121例疑诊APE的初诊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Wells评分、D-二聚体检查、胸部X线检查及核素肺灌注显像。分别计算肺灌注显像结合x线胸片(Q/X显像)、Q/X显像结合Wells评分或(和)D-二聚体检查用于诊断APE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全部121例患者中,41.3%(50/121)的患者最终诊断为APE;58.7%(71/121)最终排除了APE。Q/X显像示APE阳性者49例(40.5%)。Q/X显像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O%(43/50)、91.5%(65/71)、87.8%(43/49)和90.3%(65/72)。Q/x显像对于Wells评分〉4且D-二聚体阳性(≥0.5mg/L)的患者,其APE阳性预测值为100.0%(29/29);Q/X显像对Wells评分≤4且D-二聚体阴性(〈0.5mg/L)的患者,其APE阴性预测值亦为100.0%(41/41)。结论Q/X显像结合Wells评分及D-二聚体检查可以有效提高Q/X显像诊断APE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从而更准确地诊断APE。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D-二聚体测定联合临床评分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经过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为观察组(74例),以排除APE的患者为对照组(74例),两组患者均行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评分(改良Geneva评分)。结果观察组中,23例大面积APE患者经积极治疗后,21例痊愈,死亡2例,病死率为8.69%;51例非大面积APE的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74例APE患者的Geneva评分:0~3分4例(5.40%);4~10分50例(67.57%);≥11分20例(27.03%)。观察组的Geneva评分和血浆D-二聚体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D-二聚体测定联合改良Geneva评分对APE疑似患者的确诊有极大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凝血紊乱及其与MOD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多器官损伤(MOD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脓毒症诊断标准,将创伤后患者分为脓毒症和非脓毒症组,每组40例,一经确诊即抽血检查凝血四项、D-二聚体浓度、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并对脓毒症组患者进行MODS评分.结果 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的APTT、PT显著延长,D-二聚体浓度、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纤维蛋白原浓度、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5).脓毒症组的MODS评分与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浓度显著相关性(P<0.01),与APTT、PT、纤维蛋白原浓度、白细胞、年龄等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其中D-二聚体浓度、血小板计数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D-二聚体检测,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对西宁地区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D-二聚体进行分析。结果:D-二聚体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D-二聚体明显下降(P〈0.01)。结论:西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D-二聚体水平的监测,在疾病的治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助于主动脉夹层( AD)诊断的相关临床特征,提高AD的诊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510例因胸背疼痛而行胸腹主动CT血管成像确诊或排除AD患者的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病情变化中有助诊断AD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确诊AD患者137例,排除AD患者373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胸背放射疼痛、高血压、胸腔积液、血D-二聚体升高4个指标进入了AD诊断参数模型( P〈0.05或P〈0.01)。结论入院胸背放射疼痛、血压高、胸腔积液、血D-二聚体升高是AD诊断的高度密切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凝四项指标和D-二聚体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希森美康5100全自动血凝仪对216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A级62例,B级88例,c级66例)和8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凝四项和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各组胛、APlT、TT均明显延长(P〈0.05),FIB明显降低(P〈0.05),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凝四项、D-二聚体的水平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凝四项、D-二聚体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出血防治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有研究表明,D-二聚体(D—dimer,DD)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与脑梗死等血栓形成性疾病关系密切。因此,监测血浆DD含量对于防治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检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DD含量,并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比较,探讨其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4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例的D-二聚体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造影阴性组和冠脉造影阳性组,冠脉造影阳性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比较各组间D-二聚体水平。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冠脉造影阴性组(P〈0.05),冠脉造影阳性组中冠脉多支病变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冠脉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病变程度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杨兰 《兵团医学》2023,(2):16-17
目的:探讨血常规及D-二聚体对老年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预后评估。方法:24例老年重型COVID-19患者,依据是否依靠氧疗分预后良好组与较差组,较差组包括死亡患者。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显著低于较差组(P<0.05),而淋巴细胞数及D-二聚体均显著高于较差组(P<0.05);两组患者单核细胞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及D-二聚体对老年重型COVID-19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2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组成观察组,于患儿入院当日及恢复期,抽取外周静脉血行D-二聚体检查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入院当日D-二聚体浓度非常显著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结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体内存在高凝和炎症反应状态,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监测和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创伤骨折患者术前行血管超声检查及测定D-二聚体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分析创伤骨折患者术前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静脉血栓的价值及测定D-二聚体的意义,探讨D-二聚体与下肢静脉血栓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09年4月因创伤致多发骨折、股骨骨折、胫骨或胫腓骨折当天入院,拟行手术切开复位术的1000例患者,其中男568例,女432例;年龄20~90岁[(54.8±21.50)岁].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抽静脉血测定血清D-二聚体,拟行骨折复位术前1 d(骨折患肢消肿后,约骨折后4~10 d),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000例患者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4例(6.4%)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髂-股静脉血栓26例,胭-胫静脉血栓10例,肠腓肌、比目鱼肌血栓28例.骨折后2 d,1000例患者中有736例(73.6%)D-二聚体>正常值(324μg/L),伤后4~10 d其中56例(7.6%)发生血栓;骨折后2 d,264例(26.4%)D-二聚体≤324μg/L,伤后4~10 d其中8例(3.0%)患者发生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650μg/L的患者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D-二聚体<650μg/L的患者(P<0.01).结论 创伤骨折术前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降低麻醉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引发致命性肺栓塞的风险.D-二聚体增高,可能引发血栓,但D-二聚体正常后也有发生血栓可能,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西宁地区(海拔2260m)正常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的医学参考值范围,了解西宁地区和平原地区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产科健康晚期待产孕妇(〉37周)720例,产后第一天产妇368例,体检科健康非孕妇180例作为对照组。将健康晚期待产孕妇、产妇及健康非孕妇按不同年龄分组,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确定相应的医学参考值范围。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孕妇组、产妇组及对照组间一致性较差,应制定不同的医学参考值范围。孕妇组(〉37周)、产妇组(产后第一天)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医学参考值范围分别为≤5.36mg/L、≤7.30mg/L、≤0.94mg/L。结论:本研究初步确定,西宁地区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值普遍高于正常人群,所以建立不同的医学参考值,可提高D-二聚体检测在西宁地区孕产妇人群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在诊治相关疾病时提供有效的依据,避免可能潜在的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早期诊断. 方法 对62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围术期的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测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发生DVT及无DVT间对相关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探讨DVT的早期诊断. 结果 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8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术前,也显著高于未并发DVT组(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测显示术后7 d显著性增高(P<0.05). 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血浆D-二聚体和血液流变学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DV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D-二聚体浓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性质;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的浓度,并加以分析评价。结果:不稳定斑块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D-二聚体的浓度变化具有相关性,为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以胸痛为主要表现于急诊就诊的病人采用CT肺动脉成像(CTPA)结合D-二聚体检测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于急诊以胸痛就诊并行CTPA检查的病人155例,其中男83例,女72例,年龄13~84岁,平均(55±16)岁。分析和记录肺栓塞的有无及其发生率,分析无肺栓塞病人伴发的有临床诊疗意义的病变。记录纳入病人的D-二聚体值。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D-二聚体阳性组和阴性组CTPA上肺栓塞的检出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D-二聚体异常组CTPA上肺栓塞病人和非肺栓塞病人的D-二聚体值。以CTPA诊断为参考标准,评估D-二聚体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价值。结果155例病人中,50例(32.3%)病人经CTPA诊断为肺栓塞,105例(67.7%)病人无肺栓塞。152例病人进行了D-二聚体测量。按照常规D-二聚体参考值0.5 mg/d L为阳性阈值,其中二聚体值阳性128例,阴性24例。24例D-二聚体值阴性者CTPA上均无肺栓塞(0/24),CTPA上有肺栓塞的50例病人(50/128,39.1%)的D-二聚体值为阳性,78例D-二聚体阳性者的CTPA上无肺栓塞,2组肺栓塞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01)。D-二聚体值阳性组中,50例病人于CTPA上诊断为肺栓塞,78例CTPA上无肺栓塞,两者的平均D-二聚体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11±5.59)mg/d L和(5.26±6.67)mg/d L,t=0.741,P=0.460]。以CTPA检测结果为参考,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23.5%、39.1%、100%。结论本研究提示结合D-二聚体的测定推荐CTPA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肺栓塞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