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卡米 《中国当代医药》2013,(6):194-194,196
目的分析与观察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的80例RV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RV肠炎患者中有46例(57.5%)出现心肌酶异常情况,有26例(32.5%)发生肝功能损害情况,有10例(12.5%)出现肾功能损害情况,有8例(10.0%)出现惊厥,有14例(17.5%)出现呼吸道病变。结论RV感染除可以引起肠道感染外,还能够引起肠外多个器官的损害,其中对于心肌的损害尤为明显,对于肝脏、肾脏、呼吸道以及神经系统的损害仅次于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窒息是围生期最常见症状和主要死亡原因,因窒息缺氧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为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探讨窒息后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现将我院2004年6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56例新生儿窒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获得性风疹患者并肝功能损害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7例获得性风疹并肝功能损害患者,记录分析相关资料。结果获得性风疹患者并发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达54.3%,但肝功能损害多轻微,多数出现在病程的5~7 d内。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组平均住院16.7 d,与无并发症患者组平均住院日7.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 P〈0.05)。结论获得性风疹患者并发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明显延长病程及住院时间,但多数肝功能改变轻微,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肺结核属于临床中发生率非常高的一种可传播性疾病,对于人体的健康存在非常严重的影响.目前,关于肺结核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以药物为主,但是药物治疗期间仍然存在一些风险问题,例如,肝功能损害.因为肝脏属于药物治疗的主要作用场所,同时也是实现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所以药物损害影响中肝脏属于主要器官.在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之后需要及时应...  相似文献   

5.
侯晶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66-167
放射性治疗可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但同时因放射线的照射带来纵隔器官的损害。近年放射性心脏损害日渐增多,应该受到临床医生和放射科医生的重视。进一步改善放疗方法,减少放射性心脏损害,关注放射性心脏损害,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麻疹并发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时检查治疗。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麻疹56例和儿童麻疹60例,分别进行肝功能、麻疹抗体IgM、肝炎血清标志物等检查并作出诊断。结果 56例成人麻疹患者47例发生肝功能损害,占所有入选病例的47/116(40.5%)。60例儿童麻疹患者未发现肝功能损害。结论成人麻疹并发肝功能损害,中毒症状比较重,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急性肝功能损害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外科ICU自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128例,现对本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56例甲状腺亢进(甲亢)患者,以是否出现肝功能损害分为两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病程时间、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及甲亢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结果患者病程越长,其发生甲亢性肝损害率则越高;并发伴有其他甲亢合并症时甲亢性肝损害发生率越高;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组ALT及ALP均显著上升,且FT3水平显著高于甲亢肝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甲状腺亢进与肝功能损害可交互影响,应尽早测定甲亢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使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营养不良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儿童营养不良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5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 56例患者44例并发感染,出现单一系统损害11例,2个系统损害26例,出现3个系统以上损害19例。并发肺部感染、肠炎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并发症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检查,出现肝功能损害患者数明显多于其他脏器功能损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病情进行治疗后,病情好转47例,自动出院7例,死亡2例,病死率3.57%,死亡原因为重度营养不良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提高乡村居民科学育儿知识,采用合理喂养方式可降低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一旦发生营养不良,必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患儿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减轻营养不良儿童多系统器官衰竭的病情,降低患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5例因口服抗甲亢药物治疗甲亢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因口服抗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304例甲亢患者口服抗甲亢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其中5例在用药后2—12周内出现肝功能损害,占总病例的1.6%,停用硫脲类药物,改用其他抗甲亢药物和保肝、降低转氨酶的药物治疗,病情严重者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甲抗治疗中,口服抗甲亢药之前需检查肝功,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复查肝功,有利于及时发现肝功能损害。若甲亢病情好转却反而出现乏力加重、食欲不振等症状则应怀疑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可能。  相似文献   

11.
韩萍  李文华 《中国药师》2010,13(12):1803-1805
目的:回顾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对45例因服用ATD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诊断、临床特征、用药、相关因素及预后恢复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896例患者中选取47例无肝损害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45例肝损害患者中,初次用药者发生肝损害时间为5~108d.肝损害发生于3个月内者41例(91%)。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ALP及胆红素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巯咪唑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水平、甲亢合并显著突眼及合并甲亢性心脏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经停药及治疗后,肝功能完全恢复时间为7~92(40±21)d,无一例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结论:甲亢患者服用甲巯咪唑致肝损害发生率5.6%,服用丙硫氧嘧啶致肝损害发生率4.4%,服用甲巯咪唑较丙硫氧嘧啶易致药物性肝损害,且肝损害发生在初次服药后3个月内;国际共识会议肝损害诊断标准能有助于诊断、鉴别药物性肝损害,但仍有少数病例为疑似状态,现行的临床诊断方法尚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杜秀  路玫 《中国药房》2014,(14):1290-129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抗结核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1年9月-2012年4月1 395例行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1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例药物性肝炎患者年龄以19~59岁为主,占58.97%。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几率可达15.38%;抗结核治疗前有转氨酶和(或)胆红素升高的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功能损害可达36.67%、22.73%,明显高于平均发病率8.39%。发生时间多为8~14d。预后多良好,有69.23%的患者好转或治愈。结论: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注意合并有乙肝、入院时转氨酶或胆红素升高等高危因素,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术后吗替麦考酚酯替换硫唑嘌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7):502-503
目的 :观察肾移植后吗替麦考酚酯 (MMF)替换硫唑嘌呤 (Aza)的安全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6例由Aza转换为MMF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因肝功能损害而改用MMF,7例肾功能损害 ,5例应患者要求而换用MMF。结果 :4例肝功能损害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 ,7例肾功能损害者2例逆转 ,4例肌酐 (SCr)下降但未能恢复正常 ,1例继续恶化恢复血液透析。2例不良反应包括原有贫血明显加重 ,1例腹泻。结论 :Aza可以安全替换为MMF。因环孢素 (CsA)加Aza引起肝功能损害者 ,换用MMF ,减少CsA用量 ,肝功能可望恢复。MMF对部分慢性排斥反应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4.
803例肺结核短程化疗药物对肝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抗结核短程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4-2006年803例住院肺结核患者采用短程化疗药物所致的肝功能变化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短程化疗药物所致的肝功能损害与性别、年龄及肺部病灶范围无关,而与伴有直接或间接损害肝细胞的疾病或病史有关。结论肺结核患者如伴有直接或间接肝细胞损害的疾病在短程化疗中需重点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iaki disease,KD)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8例患儿川崎病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8例并发有心、肺、脑、肝、肾及胃肠道损害,且以心血管并发症为主,心脏损害29例(占60.41%),肺损害24例(占50%);肝损害26例(占54.16%),肾损害12例(占25%),神经损害5例(占10.41%),消化道损害18例(37.5%),血液损害26例(占54.16%)。结论川崎病并多器官损害多为良性经过,多随川崎病康复而消失,心血管损害多而严重,应提高对川崎病并多器官损害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程度及临床特点,探讨与之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将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按孕周、体重、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宫内窘迫、体温多因素进行分组研究,并将各器官的功能损害分为轻度与重度加以分析。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后器官损害发生率为86.8%,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为55.6%。缺氧缺血性脑病后器官损伤占首位的是大脑,其次为肾脏、心脏、电解质、胃肠、代谢、肺脏、肝脏。多器官损害随脏器损害个数的增加重度器官损害发生率逐渐升高,且死亡率亦升高。结论器官损害发生率及程度与孕周、体重、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低体温有相关性。注意保暖,减少冷损伤,提高医护人员复苏水平,可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器官损害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院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老年患者感染性疾病特点,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某院2017年6月~2019年7月临床药师参与≥60岁以上老年感染性疾病患者会诊的病例。对老年患者感染性疾病特点和临床药师会诊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中,肝功能异常占49.48%,肾功能异常占45.36%,患有基础疾病占70.10%。感染部位分布全身,主要以肺部感染为主,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为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感染药物以亚胺培南西司他汀使用为主,其使用率为23.71%。结论老年患者感染性疾病病情复杂,临床药师可根据其特点提供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症(hemophagocyticsyndrome,HPS)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24例成人获得性嗜血细胞综合症合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了解肝功能损害的特点,以及肝功能损害与获得性HPS病因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获得性HPS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特点为乳酸脱氢酶(LDH)及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黄疸。肿瘤继发HPS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明显高于非肿瘤继发HPS组(P〈0.05)。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增高、白蛋白(ALB)降低提示预后不良(P〈0.05)。24例患者中12周内共死亡15例,占62.50%。结论肝功能损害是获得性HPS常见的器官功能损害,其肝功能损害程度可能与获得性HPS的病因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9.
邵小燕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0):181-181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2005-2007年湖北省鄂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77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做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77例患儿中18例出现消化系统损伤,表现为呕吐、腹泻或肝功能损伤;3例出现镜下血尿;2例肾功能受损;1例心电图异常;2例心肌酶不同程度升高;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5例血分析异常;有35例患儿除表现肺炎外,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外损害:2例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除引起肺炎外,还可引起肺外损害,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相似文献   

20.
王伟  陈平  梁辉 《贵州医药》2009,33(8):741-741
本文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服用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患者,应用凯西莱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根据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诊断标准,分析我院收治的因服用结核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患者88例,其中女47例,男41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61.8±15.8)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