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S-CD10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35例(结直肠癌组)、结直肠息肉10例(结直肠息肉组)和健康体检者1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S-CD105的浓度,观察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预后。结果结直肠癌组术前S-CD105浓度均高于术后及结直肠息肉组、对照组(P〈0.05);结直肠息肉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术后S-CD105浓度均低于结直肠息肉组和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D105浓度随着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升高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增强而明显升高(P〈0.05);术后1~3年发生远处转移的5例结直肠癌血清S-CD105浓度明显升高。结论血清SCD105表达对评价结直肠癌的预后和监测复发、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肿瘤标记CA242水平,以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0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的CEA、CA19-9和CA242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和CA242含量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P〈0.05);血清CEA、CA19-9、CA242浓度在结直肠癌Duke’s临床分期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升高程度为Duke’s分期D〉C〉B〉A;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血清CEA、CA19-9、CA242浓度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分化程度越高,CA19-9、CA242水平越低,CEA越高。结论CEA、CA19-9和CA242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的补充及手术方式选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胃癌患者血清IL-8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IL-8水平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56例胃癌患者血清IL-8水平进行测定,并同期检测56名健康人血清水平作为对照。结果胃癌患者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IL-8水平与肿瘤大小、血管侵犯、淋巴结受累及肝脏转移密切相关(P〈0.05);随着临床病理分期的升高,IL-8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血清IL-8水平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及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IL-8参与胃癌浸润和转移,术前检测血清IL-8水平对预测胃癌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分析其与实验室和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0例RA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TL1A和IL-17水平,分析RA患者血清TL1A及IL-17水平与炎症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RA患者血清TL1A和IL-17浓度分别为(1031.8±634)pg/ml和(257.07±84.88)pg/ml,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309.46±59.64)pg/ml和(116.12±35.31)pg/ml(P〈0.05),TL1A和IL-17与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疾病活动度、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和疾病疼痛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类风湿因子RF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TL1A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炎症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FTS)技术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且接受了结、直肠癌根治切除手术患者67例,并随机分为FTS组(34例)和对照组(同期手术,未接受FTS治疗患者,33例),观察入选患者围术期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G和IgM)。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血清IgA、IgG和IgM浓度值分布接近(P均〉0.05),术后第1d,两组患者血清IgA、IgG和IgM浓度值明显低于手术前,同时FTS组上述各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第1周,两组患者血清IgA、IgG和IgM浓度值明显高于术后第1d检测结果,同时FTS组上述多数指标也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检测结果(P均〈0.05)。结论 FTS技术可明显改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体液免疫功能指标,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包括根治术及姑息手术)血清CEA和CA199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临床确诊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和手术30d后)及60例正常成人血清CEA与CA199含量变化。结果6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199和CEA检测显示:术前血清CA199和CEA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血清CEA较CA199下降快,而且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A199和CEA含量较根治术30d后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姑息性切除手术前后血清CA199和CEA含量变化不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和CA199含量显著增高,而根治术后血清CA199和CEA均有较明显下降。因此,术后定期联合监测血清CA199和CEA有利于临床观察结直肠癌患者病情变化,评价手术效果,为判断预后、及早发现术后复发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进行体检且检查示健康的36名人员设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术前1d和术后3、7、10d及对照组的血清CA242、CEA、CA724及CAl99的含量与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1d及术后3d、7d血清CA242、CEA、CA724及CAl99含量与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0d的4个指标的含量与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可有效反应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醚、异氟醚对直肠癌患者围术期IL-6、TNF-α及树突状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胃肠癌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ASAⅠ~Ⅱ级,年龄45~65岁,所有病人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随机分两组各15例:七氟醚(SEV组)、异氟醚(ISO组)。两组分别于麻醉前、切皮后1h、手术结束后、术后24h、术后72h采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中白介素6、α肿瘤坏死因子的浓度,细胞因子均采用放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结果①组内比较,切皮后1h,两组CD3均较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②两组血清IL-6浓度的变化在术中后1h明显上升,与术前水平相比较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术后24h及术后72h逐渐下降至术前水平有明显差异。组间比较,ISO组在术毕高于SEV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两组病人血清中的TNF-α于术毕、术后24h、术后72h较术前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术后72hSEV组TNF-α水平高于ISO组(P〈0.05)。④组内比较两组CD80水平术毕和术后24h较术前降低(P〈0.05)。CD86术毕较术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ISO组CD86水平在术毕和术后24h与SEV组相同时间点比较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用于直肠癌根治术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对于异氟醚小。  相似文献   

9.
腹腔G^+、G^-菌感染致MODS血清中炎性因子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4月~2010年3月在本院综合ICU救治的27例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两组第1、4、7天血清中IL-6、IL-8、IL-10、TNF-α浓度。结果:存活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IL-10浓度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而IL-8、TNF-α浓度变化不大(P〉0.05);死亡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浓度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而IL-8、IL-10、TNF-α浓度变化不大(P〉0.05);死亡组IL-6、IL-10、TNF-α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连续监测血清中IL-6、IL-10、TNF-α的浓度,对于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I患者60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IL-6及TNF-α。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ACI组治疗前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普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 ACI患者应用普伐他汀治疗使TNF-α,IL-6显著降低,有明显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吲哚美辛对小鼠癌性恶病质的治疗效果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A组(健康对照组)10只、B组(荷瘤+生理盐水组)10只、C组(荷瘤+参芪扶正注射液组)10只、D组(荷瘤+吲哚美辛组)10只、,E组(荷瘤+参芪扶正注射液+吲哚美辛组)10只。用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接种雄性BALB/C小鼠构建癌症恶病质实验模型,测定荷瘤28d后小鼠血清TNFα-、IL-1、IL-6水平变化及小鼠去瘤体质量变化,观察各组对癌性恶病质疾病进展的干预效果。结果在接种后第14天,A组小鼠体质量逐渐增加(P<0.05),B、C、D、E组小鼠体质量较A组减轻(P<0.05)。在接种后第28天,B组小鼠去瘤体质量低于C、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组去瘤体质量均低于E组(P<0.05)。第28天B组小鼠瘤体重量重于C、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低于B、C、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于C组、D组、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于C组和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吲哚美辛较单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或吲哚美辛可有效地延缓小鼠癌性恶病质状态。  相似文献   

12.
刘道同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26-3227
目的 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导管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60例乳腺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结合斑点杂交技术检测其血清TK1水平.结果 乳腺癌组TK1阳性表达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x2=23.155,P<0.05).患者肿瘤直径≥5 cm 、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TK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肿瘤直径<5 cm、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TK1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TK1在乳腺导管癌中呈高表达,血清TK1水平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高水平的TK1表明乳腺导管癌的侵袭和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本院呼吸内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诊治的AE—COPD患者76例,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对照组(A,n=38)和阿奇霉素治疗组(B,n=38)。另取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n=30)。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ELISA法测定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A组和B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3.2%和84.2%,B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P〈0.05)。A和B组治疗前IL-17和TGF-β1,表达水平与C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A和B组IL-17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TGF—β1,表达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但B组治疗后IL-17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组治疗后的表达水平(P〈0.01),TGF—β1,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A组治疗后的表达水平(P〈0.05)。A组和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9%和1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AECOPD临床疗效显著,调节IL-17/TGF—β1,平衡紊乱可能是其疗效显著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2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临床上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等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46例大肠癌、20例结肠息肉或腺瘤、30例正常结肠黏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RT-PCR法检测组织中CXCR2的蛋白质定量及mRNA半定量水平,并根据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XCR2表达水平(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在结直肠癌组织与大肠良性肿瘤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2表达水平在肠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2表达水平在肠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未转移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肠癌CXCR2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中CXCR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结论 结直肠癌细胞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有趋化因子受体CXCR2的参与,临床上对肠癌组织CXCR2的检测对其侵袭、转移生物学行为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10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42例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A组,64例慢性缓解期患儿作为B组,40例健康儿童作为C组。测定血清IL-17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B组和C组血清IL-17和CRP无明显差异(t=0.7128、0.4426,P>0.05),A组血清IL-17和CRP均高于B组和C组(t=9.3648、7.0614、10.7716、9.6242,P<0.01)。A组患儿血清IL-17与CRP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7026,P<0.05)。治疗4周后随访40例,血清IL-17为(152.3±21.6)ng/L;治疗后血清IL-17明显降低(t=8.7728,P<0.01)。结论血清IL-17可以用于监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的炎症状态,判断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小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3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正常组织中MRP1和CD34表达进行检测,将结果与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MRP1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1%和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29,P<0.01).MRP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均无关.CD34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的表达分别为(35.63±12.23) MVD/HP和(6.12 ±0.97) MVD/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65,P<0.01).CD34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生长部位均无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均有关(均P<0.05).结论 MRP1和CD34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MRP1可能与原发性多药耐药性有关,CD34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联合检测可为大肠癌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药同步放化疗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04年至2013年间我院收治的8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单药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药化疗方案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情况、血清IL-2和IL-10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70.0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 vs.66.67%,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2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药同步放化疗治疗大肠癌较单药化疗更有效,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CA153)在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卵巢癌(A组)及62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B组)术前血清CA153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的检测水平,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CA153水平显著高于卵巢良性病变患者;血清CA153诊断卵巢癌的敏感度为40.82%,特异度为96.77%,其特异性显著高于血清CA125(P〈0.05)。卵巢癌患者分期越晚、组织分化愈差,其血清CA153检测水平越高;早期(I、II期)卵巢癌患者血清CA153的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血清CA125(P〈0.05)。结论术前检测血清CA153有助于卵巢癌的筛查而协助诊断,术前血清CA153的表达水平越高提示卵巢癌不良预后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外周血和胸水中Th17细胞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初治结核性胸膜炎(结核组)患者30例和非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炎组)2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法(ELISA)测定血清及胸水中Th17细胞的百分率及IL-17的含量.结果 结核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和IL-17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胸膜炎组(P<0.05).结核组胸水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和IL-17的含量明显高于胸膜炎组(P<0.05).结核组患者在规则治疗1、3、7、14 d时,外周血和胸水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和IL-17的含量均逐渐下降,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于治疗1d时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胸水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于治疗3d时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外周血中IL-17的含量于治疗3d时显著低于人院时水平(P<0.05),胸水中IL-17的含量于治疗7d时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结论 Th17/IL-17参与了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机制,且与其病程发展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郭路生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03-105
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33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对象的血清IL-33水平进行检测,并检测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gE及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和分析两组血清IL-33表达水平及观察组不同病情特点及严重程度的IgE及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L-3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急性发作期的血清L-33水平高于临床控制期(P〈0.05),重度患者的血清L-33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观察组中急性发作期的血清IgE水平高于临床控制期(P〈0.05),重度患者血清IgE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观察组中急性发作期的FEV1、FEV1/FVC、FEV1%pre均低于临床控制期(P〈0.05),重度患者FEV1、FEV1/FVC、FEV1%pre均低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观察组IL-33水平与IgE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FEV1、FEV1/FVC、FEV1%pre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IL-33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通过检测其水平变化有利于判断患者的肺功能及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