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病理基础是冠脉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急性血栓形成,从而造成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AMID、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AMID、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a,UA).NSTEAMI和UA统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其发病是血栓不完全堵塞血管所致.NSTEACS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或心肌缺血事件)的概率在不同患者中差别很大,因此,对其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做出快速准确的预测,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或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在内的一组急性冠脉事件。目前认为由于不稳定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脉管腔闭塞所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是临床发生ACS的重要病理基础。炎性因子如:高敏CRP(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作为反映斑块稳定性的炎性介质。本研究测定ACS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用于探讨其在ACS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雅玲 《武警医学》2005,16(8):563-56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r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心肌缺血的一组进展性疾病谱。因为ACS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但可救治,所以ACS已成为当今心血管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ACS可分为ST段持续抬高及无ST段抬高两类,前者大部分发展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hal infarction,STEMI),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的成分决定了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斑块发生破裂、表面血栓形成,导致病变远端血管完全性或者非完全性闭塞,临床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ACS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斑块的稳定性与病人的预后直接相关,因此加强CAS稳定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近年来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ACS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但我国依然存在诊断水平低、指南实施不理想、患者依从性不高等问题。作者就目前国内ACS诊治的现状和挑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勇  陈明 《武警医学》2006,17(9):643-648
自从美国AHA/ACC在2004年发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治疗指南后,更多的临床试验结果陆续揭晓,促使临床对于STEMI的治疗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快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Acs约占冠心病人的30%~40%,是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度高原环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非罪犯血管病变(Non-culprit lesions,NC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差异。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4月间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30例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35例,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其冠状动脉斑块的发生部位、数目、性质、斑块所致的狭窄程度以及伴或不伴有主要冠状动脉血管中断、心肌梗死等方面的影像差异。结果: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发生率、单发病变以及单支血管累及率在STEACS组中均高于NSTEACS组(P〈o.05),并且心肌缺血以及血管中断发生率较NSTEACS组高(P〈o.05);而冠状动脉的钙化斑块、多发病变以及多支血管累及率在NSTEACS组均高于sTEACS组(P〈0.05)。结论:STEACS及NSTEACS患者的冠状动脉及心肌病变具有各自的特点,这对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侯淑凤  王坤  万伟民 《武警医学》2015,26(2):189-19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心血管系统的急危重症,直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静脉溶栓治疗,及时有效地开通阻塞的相关血管(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恢复心肌的组织灌注是治疗的关键[1]。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卉  刘振华  韩盈 《武警医学》2003,14(5):301-30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基础上形成血栓及血管痉挛,导致冠状动脉管腔部分阻塞或完全阻塞的急性心肌缺血性疾病。ACS分为ST段抬高的ACS和ST段不抬高的ACS两类,前者即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者则包括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AMI之间的一种急症,及时、正确的干预不仅可阻止UAP发展为AMI,并有可能使UAP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本研究对我院近年来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胡叶青  马莉 《兵团医学》2015,46(4):67-68
急性冠脉综合征简称(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其中AMI又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急性冠脉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冠脉血栓的形成,减少了血管的血流量,导致心脏急性缺血,潜在危及生命.血小板的激活在AC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健康管理是通过为ACS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直观、生动、互动性强的教育方法和途径进行管理、服务及健康教育,患者加入健康管理项目后,可获得一系列的健康咨询及服务,并有专业医生提供生活方式、疾病知识、用药知识等主题的健康教育讲座,同时可以获得相关的健康教育材料和定期电话回访,帮助其全方位的预防疾病复发.效果显示此方法有效改善了心脑疾病的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浆中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lIP)及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28例,稳定性心绞痛31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93例,其中ACS组再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30例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31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32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其hs-CRP及脑钠肽浓度。结果ACS患者血浆hs-CRP、BNP浓度明显升高,心肌梗死患者又显著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s-ClIP、BNP浓度检测可为急性冠脉综合症诊断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 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揭示血管炎性反应在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ACS患者作为病变组,其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2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27例;对照组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40例,应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RP、MMP-9水平,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 ACS组血浆CRP水平测定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血浆CRP水平测定结果高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浆CRP水平高低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ACS组血浆MMP-9测定结果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MMP-9水平测定结果高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MMP-9水平高低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管炎性反应在ACS发病机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可为ACS的临床干预及病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以“胸痛”为主要发病症状的危重性疾病包括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D)、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急性肺栓塞等[1],相互之间鉴别困难,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尤其AAD易被误诊为STEMI[2]。临床多见AAD合并STEMI患者,本文对此类患者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李延辉 《人民军医》2008,51(2):86-87
1临床症状 本文不再赘述对于鉴别诊断有典型意义的症状,如肺栓塞的胸痛特点、气胸的胸痛特点等,而主要侧重对于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有诊断意义的症状表现,包括持续较长时间(〉20min)的静息心绞痛、初发严重心绞痛、既往稳定性心绞痛近期恶化,以及梗死后心绞痛等。约80%的患者表现为持续性胸痛,而初发或恶化性心绞痛仅占20%;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仅凭症状是不能准确区分的。  相似文献   

17.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合称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 ,虽然其住院期病死率较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低 ,但再梗死率、心绞痛再发生率和远期病死率较高 ,是一种潜在危险性很大的疾病。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对降低心肌再梗死的发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现代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冠脉综合症 (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为世界人群致死致残主要病因 ,主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 (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非 Q波性心肌梗死 ( NQMI)、急性 Q波心肌梗死 ( QMI)和猝死。目前又根据 ACS中 UAP、NQMI和 QMI的病生理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的有所不同又将 ACS分为 ST段抬高型和非 ST段抬高型。近年冠心病诊治发展迅速使冠脉再通率达95 % ,及时挽救了严重缺血坏死的心肌、心功能和无数病人的生命 ,使 AMI病死率从 30 %降为 1 0 %以下 ,也是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治疗与基因治疗等新的治疗有…  相似文献   

19.
李延辉 《人民军医》2008,51(3):150-151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并发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生理表现,故其急性期药物治疗包括抗缺血药物、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治疗。而其长期治疗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0例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5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查(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情况)、冠脉造影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高;ACS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结论hs—CRP水平有助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有助于冠脉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联合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