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崆峒山唇形科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崆峒山唇形科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状况,为该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深入崆峒山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标本和分类鉴定,并查阅相关书籍资料。结果:崆峒山有18属,24种,2变种药用唇形科植物,摸清了它们的分布、生境和药用价值。结论:崆峒山唇形科植物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甚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大盘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并总结其药用价值。方法:2005~2011年对大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开展40余次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分类鉴定,查询文献,进行统计争总结。结果:大盘山自然保护区有药用植物201科、634属、1074种。结论:大盘山自然保护区蕴藏大量的药用植物资源,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摸清崆峒山忍冬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状况。方法:查阅文献、标本鉴定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结果:初步整理出崆峒山忍冬科植物有5属31个分类群(30种,1变种),其中12个分类群药用。结论:有助于崆峒山忍冬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重庆华蓥山山脉毛茛科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重庆华蓥山山脉毛茛科药用植物资源,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及我所植物标本室的相关标本,结果重庆华蓥山山脉毛茛科药用植物有9属24种。重庆华蓥山山脉有毛茛科药用植物9属24种,重点介绍了他们的药用部位、医疗用途、地理分布、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马头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为该地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文献资料查阅、系统整理与归纳分析等方法对保护区药用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通过为期一年半的野外调查,发现马头山自然保护区有药用植物143科451属792种。结论:马头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调查结果为合理保护和利用马头山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5,(12)
目的:调查研究河北青崖寨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明确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种类。方法: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记录为根据,列表记述了该区域中的野生药用植物,对该区域中的野生药用植物进行归纳分析。结果:青崖寨自然保护区内的36、47、49、52号样地总面积13 160hm2范围内分布的药用植物有115科416属791种。其中,与前3次中药资源普查有关文献或资料核实,发现新记录物种209种。其中,马鞭草科植物莸、石竹科植物荷兰豆草等12科14属16种填补了河北省药用植物新记录;兰科植物手参、山茱萸科植物车梁子等43科88属116种填补了邯郸市药用植物新记录;蔷薇科植物毛叶稠李、龙胆科植物扁蕾等52科142属209种填补了武安市药用植物新记录。结论:本次资源普查为当地政府加强物种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吉林省集安市毛茛科药用植物资源,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中药材市场走访,查阅现有文献资料,研究了吉林省集安市毛茛科药用植物资源情况,调查显示集安市毛茛科药用植物有20种1个变种,其中两头尖、威灵仙、白头翁、毛茛、升麻、草乌等常用药材已被《中国药典》收载,也有新的药用部位及新疗效被发现.  相似文献   

8.
甘肃产荚蒾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甘肃荚莲属(Vibumum)药用植物资源,为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多次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标本鉴定。结果:甘肃分布的荚莲属药用植物有12种,4变种,1变型。结论:甘肃荚莲属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建议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特有植物的分类、分布和药用类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掌握安徽特有药用植物资源,供区域性中药研究之用。方法:对安徽药用植物进行资源调查和资料整理研究。结果和结论:安徽共有特有药用植物109种,它们隶属于37科,其中以马兜铃科、毛茛科、景天科、葫芦科、唇形科及小檗科、菊科、兰科等的特有植物药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整理科尔沁沙地民间毛茛科野生蒙药植物,为其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及相关标本,进行统计整理。结果科尔沁沙地民间毛茛科野生蒙药植物共9属17种,介绍了他们的药用部位、医疗用途、生境分布、资源状况等。结论建议对其中药用价值高、资源丰富,具备开发潜力的6种药用植物进行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庆阳市子午岭林区药用植物资源,为规模化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庆阳市子午岭林区药用植物采取文献调查、走访调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药用植物的分布与森林覆盖面积、密度有关,从南向北逐渐减少;耐寒、耐旱药用植物大多生长在向阳山梁或半山坡,喜水或全草类生长在川台、河谷地,药用乔木或灌木生长在阴坡或沟掌,蕨类生长在山谷森林覆盖的林下;紫斑牡丹、穿山龙、苦参、甘草、干漆、五倍子、黄芩、酸枣仁、款冬花、槲寄生、苍术、马兜铃、泽泻、秦艽等为蕴藏量较大的野生品种。结论:本调查发现未载入庆阳市中草药历史普查记录的共计86个品种,具有重要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急待研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是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区域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近年来,随着药用植物资源需求量的激增、环境的变化及人为干预等综合因素导致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变化加快,如何快速准确获知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当前的蕴藏量是该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的前提和依据,而选择适宜准确的估算方法则是药用植物蕴藏量调查真实可靠的基础和保障,是蕴藏量调查成败的关键之一.该文系统总结了30年来药用植物蕴藏量的估算方法,分析讨论了各估算模型的基本原理、发展演变过程、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旨在提高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调查的精确性,为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可靠的资源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哈思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及利用情况,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该区域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方法: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采集区域药用植物标本及走访调查,整理该保护区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哈思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药用植物247种7变种,隶属61科161属,野生药用植物种类以多年生草本居多;按药用部位统计全草类种类最多,共124种,占48. 82%,根及根茎类和果实及种子类次之;按中药功效统计清热类药用植物最多,占32. 68%;此外有草麻黄、达乌里秦艽及火烧兰等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8种。结论:哈思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是靖远县及黄土高原区域药用植物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和保护区域。但药用植物受采挖及虫害等威胁比较严重,资源利用存在盲目性,应得到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皇甫山森林公园药用植物资源,并对其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实地调查、与药农交谈、标本鉴定等方法,调查皇甫山森林公园药用植物资源。结果:皇甫山共有药用植物 621 种,分属于 138 科,其中真菌类 5 种、蕨类植物23 种、裸子植物 14 种、被子植物 579 种。依据中药功效可将皇甫山药用植物分为 16 个类型,清热类药用植物种类最多;依据入药部位可分为 8 个类型,以全草类药物居多。结论:皇甫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部分资源种类因过度开发而蕴藏量下降,应制定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4种植物的内生真菌中筛选对单胺氧化酶及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抑制活性的提取物。方法:用组织块法分离4种植物中的内生真茵;对分离出的纯内生真菌用液体培养基发酵培养,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发酵液并用乙醇对茵丝体进行回流提取,得到各组分提取物;用酶标法测定提取物的单胺氧化酶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共分离出36株内生真菌,其中有16种内生真菌提取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其中GT-7茵液萃取物抑酶活性最强。2种内生真菌提取物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论:药用植物中存在丰富的内生真菌,其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单胺氧化酶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可作为筛选单胺氧化酶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青藏高原药用植物的资源概况,其主要特点为:1.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2.名贵药材多,野生资源蕴藏量较大;3.藏医药发展有较大优势;4.药用植物的新品种、新资源多。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药用植物的资源现状,提出了由于医药需求量增加造成开发过度,对高原药用植物濒危状况的研究与了解不够,保护措施乏力以及高原药用植物所固有的脆弱性等是濒危植物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为实施高原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本文特别指出应保护药用植物资源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以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保存资源稀有和濒危的药用植物的物种遗传多样性,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种质保存,变野生药用植物为家种,扩大药用资源,提高现有药用植物资源的再生能力和内在质量,以保证药用需要。在保护行动中应提倡多学科合作,大力加强对高原药用植物重要种群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是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普查队对芒康县进行中药资源普查的部分调查内容。首次报道了保护区内共有药用植物资源67科202属300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5属7种,裸子植物3科4属6种,被子植物6科194属287种。藏药共有47科102属166种。从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属构成、入药部位、药性、药味、藏药的应用、有毒药用植物及新的植物6个方面进行了多样性统计分析,提出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建议,为该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系统研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鉴定黄药材(山大黄)的品种来源及质量评价.方法:从黄药材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4大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其粉末显微结果有草酸钙簇晶,微量升华有黄色菱状针晶和羽状结晶,理化检查有蒽醌类、黄酮类及鞣质类成分.结论:黄药材为蓼科植物波叶大黄Rheum franzenbachii Munt.的根及根茎.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研究现状、特点及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方品种挖掘利用和育成品种、育种方法、新品种认证体系、重点项目等方面分析了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研究的现状,结合中药材的特点讨论了一些中药材新品种选育方法的策略,如选育对象选择、目标性状定位、选育方法确定、选育过程注意事项等。指出要从中药材新品种评价技术规范、中药材新品种认证制度、中药材新品种区试体系等方面人手构建中药材新品种选育认证体系,促进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快速发展。最后指出中药材新品种选育是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核心环节之一,需要得到国家长期、持续、稳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