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及F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糖尿病患者87例,其中有周围神经损害51例(DM-I组),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36例(DM-II组);健康对照组38例。应用NDI-200P+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后神经的NCV、F波。结果 DM-I组NCV均慢于DM-II组及对照组(P〈0.05),DM-I组NCV、F波异常率分别为66.7%及47.1%,高于DM-II组的38.9%、30.6%(P〈0.05)。结论 F波和NCV是诊断DPN的敏感指标,能发现某些亚临床病例。  相似文献   

2.
李睿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23-124,126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F波及H反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用Viking Selec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2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检测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与胫神经H反射检测及胫神经F波检测。结果230例糖尿病患者的SCV异常率62.2%,MCV异常率52.6%,SCV和MCV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神经F波异常率53.9%,H反射异常率70.9%,H反射异常率和F波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共检测神经1840条,927条异常,异常率50.4%;下肢检测神经1380条,891条异常,异常率64.6%;上下肢传导速度异常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V及F波、H反射是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手段,其中H反射是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110例正常成人进行四肢周围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和F波的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神经速度异常者126例(检出率63.O%),2型糖尿病组的MCV,SCV,CAMP,SNAP较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均〈0.05),SCV的异常率(56.3%)高于MCV(50.6%),下肢NCV的异常率(56.9%)高于上肢异常率(5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围神经病变程度与糖尿病病程有关,与空腹血糖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F波的异常率高于NCV的异常率。结论: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和F波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2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运动与感觉神经波幅和潜伏期及观察组治疗前后各神经的异常率.结果 观察组不同损害程度患者治疗前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慢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轻度损害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胫神经H反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度损害和重度损害患者组间比较,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中度损害和重度损害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胫神经H反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具有显著性(P<0.05).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MCV、SCV及F波异常率,尺神经MCV、SCV及F波异常率,腓总神经MCV 异常率、SCV 异常率、胫神经MCV异常率、F波异常率、H 反射异常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肌电图是评价神经和肌肉功能的一项重要手段之一,可有效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受损程度,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F波联合皮肤交感反应(SSR)和常规神经传导检测(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周围神经症状分为无症状组(103例)、有症状组(221例)及同期对照组(100例),均行正中神经和胫神经F波,四肢感觉、运动神经传导检测(NCV)和SSR检查。分析比较组间F波、NCV和SSR指标的临床特点。结果 糖尿病患者下肢运动、感觉神经损害程度重于上肢,且四肢感觉神经异常比例高于运动神经(P<0.05);对糖尿病有症状组、无症状组进行SSR和NCV联合检测,总异常率为90.1%,明显高于单独应用NCV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DM)有症状组上肢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减少,F波传导速度减慢,下肢胫神经F波出现率减少,F波潜伏期延长。无症状组仅上肢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减少。与DM无症状组比较,有症状组上肢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减慢,下肢F波出现率减少,F波潜伏期延长(P<0.05),而上肢F波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糖尿病组进行NCV、SSR和F波联合检测异常率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项神经电生理检测对发现糖尿病患者的亚临床型周围神经病变的价值.方法:对50例糖尿病(DM)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周围神经的NCV、F波、H反射、SSR以及QST的测定,同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DM组NCV、F波、H反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CV、H反射、F波、SSR及QST多项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作为DM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下肢神经F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糖尿病患者(DM组)和22名年龄、身长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上肢正中神经和下肢胫神经F波检测,观察参数为F波出现率(Fpresent)、传导速度(Fcv)和平均潜伏期(Flme)。将DM组根椐有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根椐神经传导检测(NCD)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有症状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无症状组仅上肢Fpresent减少(P0.01)。与DM无症状组比较,有症状组上肢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而上肢Fprese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NCD异常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NCD正常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P0.01和P0.05),而下肢Fpresent、Flm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D正常组比较,NCD异常组上肢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而上肢Fprese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F波(尤其Fpresent)可作为早期诊断DPN的敏感指标,并可发现亚临床病变,上肢近端神经损害早于远端;下肢F波参数变化与临床症状、NCD相一致,DPN中下肢远、近端神经同步受累。  相似文献   

8.
化痰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互结的病理实质及化痰通络法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比较58例患者治疗前与30例健康人血NO与NOS水平及Na^+-K^+-ATPase活性,并比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化痰通络法治疗2个月后NO与NOS水平、Na^+-K^+-ATPase活性、TC、TG、FBG、PBG、胫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NO、NOS水平较健康人显著降低(P〈0.01),Na^+-K^+-ATPase活性也明显降低(P〈0.05)。治疗2个月后,NO与NOS水平、Na^+-K^+-ATPase活性明显升高(P〈0.05);FBG、PBG明显降低(P〈0.05);胫神经和正中神经MCV、SCV明显加快(P〈0.05);TC、TG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存在着痰瘀互结的病理实质。化痰通络法通过多靶点、多环节改善高血糖引起的代谢异常及周围神经损伤而达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许氏渴必络”中药湿包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探讨其对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甲钴胺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和甲钴胺针治疗的基础上加“许氏渴必络”中药湿包裹治疗。治疗14 d后进行病人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进行评分和神经传导作用测定。结果:1.TSS评分:2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TSS评分均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TS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2.运动神经速度测定(MCV):治疗后2组运动神经中正中神经、腓神经和胫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感觉神经速度测定(SCV):治疗后2组感觉神经中正中神经和腓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许氏渴必络”中药湿包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但可以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指标对无临床神经症状糖尿病(DM)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肌电图检测仪检测神经传导速度、经典的H反射和F波,对无临床神经症状DM组患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各30例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结果]DM组神经传导速度、H反射、F波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H反射异常率为68%,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高于上肢神经传导速度。[结论]神经电生理是诊断DM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及特异性的检查,其中最敏感的是H反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该院2011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测定。统计患者神经肌电图的检查结果,并对比分析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与临床诊断率。结果该组60例患者中,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48.33%,胫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55%,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38.33%,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60%。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为65%(39/60);临床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为38.33%(23/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检测有利于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下肢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双下肢肌电图数据,包括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波幅及传导速度(MCV),腓浅神经感觉神经波幅及传导速度,胫神经F-波潜伏期,双足皮肤交感反应(SSR)波幅及潜伏期。结果: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异常率高于其波幅的异常率,皮肤交感反应波幅的异常率高于其潜伏期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腓总神经、F-波、皮肤交感反应的异常率高于胫神经和腓浅神经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诊断异常率与肌电图诊断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双下肢肌电图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的一种颇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模型中坐骨神经中转录因子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LIPUS组。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实验DPN大鼠模型,LIPUS组以低强度脉冲超声进行体外治疗,造模后4周检测各组血糖及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坐骨神经P53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LIPUS组血糖显著增高,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降低,坐骨神经p53 mRNA表达增加( P<0.05)。与模型组比较,LIPUS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高,坐骨神经P53 mRNA表达显著下降( P<0.05)。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可通过抑制受损神经中轴突抑制因子P53表达,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坐骨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钴胺和硫辛酸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所有的患者均采取饮食控制及降血糖的治疗措施。实验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甲钴胺及硫辛酸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维生素B12及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尺神经、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甲钴胺和硫辛酸联合治疗能够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指标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按病程(以 10 年分界)分组 对 121 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病程 ≥10 年组运动神经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和胫 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异常率增加( P <0.05 ),正中神经、尺神经潜伏期延长异常率高于 <10 年组( P <0.05 );周围运 动神经波幅下降异常率也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病程 ≥10 年组感觉神经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 桡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异常率增加( P <0.05 );正中感觉神经波幅降低异常率增高( P <0.05 )。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 定期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间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分别用苦碟子注射液30ml/d和甲钴胺注射液1.0mg/d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注射液1.0mg/d静脉滴注,疗程皆为3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神经反射,肌电图检查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肌电图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联用可改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高DPN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6%高于对照组的62.9%(P<0.05)。对照组疗效指数为(32.3±1.4)%,试验组疗效指数为(55.7±1.2)%,治疗组疗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对照组除正中神经MNCV外,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SNCV和MNCV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1,P<0.05),且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SNCV及正中神经MNCV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用前列地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及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及丁咯地尔,对照组单用丁咯地尔。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7%(P<0.05);治疗组在神经传导速度(主侧肢体的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加丁咯地尔较单用丁咯地尔可明显改善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