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大标  张平  侯冠成 《人民军医》2006,49(11):640-641
2002年6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加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7例中,男9例,女8例;年龄39~65岁,平均56.4岁。病程4~46个月,平均14.6个月。临床表现:颈肩部不适及疼痛,四肢麻木无力,步态不稳,躯干束带感。体检:腱反射亢进,Hoffman征阳性。脊髓神经功能JOA(日本骨科学会)术前评估平均8.5分。  相似文献   

2.
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治疗多平面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治疗多平面脊髓型颈椎病15例。术后13例随访4~42个月,其中10例显效或有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的优点在于:(1)能直接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不仅限于椎间隙平面,还包括椎体平面,因而减压较为彻底;(2)植骨不融合的发生率较低;(3)术野较大,便于在显微镜下操作。可有效地避免直接损伤脊髓和神经根。作者强调手术减压要彻底,植骨融合需稳固。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严重的骨科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麻木,以至行走困难,胸腰有束带感,严重者可致四肢瘫痪、大小便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我科于2005年1月-2008年3月采用颈前路椎间隙撑开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1例,术后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和正确的康复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椎间隙撑开,选择性对压迫最重的节段实行单椎体或双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及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治疗31例,平均随访12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0.60%,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椎间隙撑开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安全,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指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理基础,引起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对脊髓及其附属结构、血管等产生压迫,从而导致不同程度脊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患。前路减压被公认是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000年6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加植骨治疗CSM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的手术疗效及影响手术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3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术或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入结合颈前路钢板固定术.术前及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及术后疗效,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3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3年,平均15.2个月.手术后恢复满意,患者生活基本可自理.神经功能改善依据日本骨科学会评定标准,优4例,良18例,可13例,差1例;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评分由术前(11.43±1.84)分上升至术后的(14.24±1.55)分,整体优良率为61.11%.术后改善率与病程、术前功能评分、磁共振显像有关.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有效.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处理,充分减压.颈髓磁共振显像T2高信号对脊髓型颈椎病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颈前路切除颈椎椎体转移瘤,采用钛网植骨加钢板内固定重建椎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颈前路椎体切除,钛网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12例颈椎椎体转移瘤。结果:12例均获6~49个月,平均16.2个月的随访。全部病例植骨融合满意,局部肿瘤无复发,内固定物无断裂、松动、滑脱等并发症。伴有神经功能障碍者,其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经颈前路切除转移瘤椎体,钛网植骨加钢板重建切除后椎体,可即刻保证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植骨融合良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医内固定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与颈前路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情况,研究系统评价中医内固定法与颈前路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对比。方法:将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医内固定法作为实验组60例,颈前路植骨作为对照组60例。经过手术治疗和颈前路植骨治疗2月后,观察疗效。通过Х^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20例患者中,中医内固定法治疗组有效率91.37%,颈前路植骨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4.69%。经Х^2检验两两比较,中医内固定法激光治疗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独用颈前路植骨组,P值为0.041。在两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医内固定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独用颈前路植骨的有效率。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笔者运用胸腰椎损伤评分系统(TLICS评分)和脊柱载荷评分系统(LSC评分),对纳入的35例成人[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6~45岁,平均(37.4±6.3)岁]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一期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撑开复位,伤椎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钛网植骨融合手术。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分级(ASIA)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和CT评估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椎管占位情况和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6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5.3±6.8)个月,除5例患者术前神经功能为A级外,余30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影像学显示减压及复位效果满意,末次随访时植骨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前中柱重建脊柱序列,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减压彻底,并发症少,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椎管容积,是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伤及工伤意外导致胸、腰椎骨折呈逐年上升趋势。爆裂性骨折往往使碎骨块突向椎管内压迫脊髓和硬膜囊,引起完全或不全瘫痪。后路减压手术常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笔者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8月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椎间植骨Z—plate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3例,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第九八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5~51岁,平均37.4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植骨术组和联合组各30例。植骨术组实施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术,联合组实施前后路联合手术。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Cobb角和椎体高度压缩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或来院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7.3个月。植骨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39.3±37.2)min vs.(182.5±42.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16.5±57.2)mL vs.(327.9±75.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5±1.4)d vs.(9.3±2.0)d]和平均骨折愈合时间[(6.2±0.9)个月vs.(7.4±1.1)个月]均小于联合组(P<0.05)。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切口疝、脑脊液漏、植骨块移位和内固定失效,经对症处理或二次手术后均好转,植骨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联合组(P<0.05)。术后3、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SF-36评分、Cobb角和椎体高度压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疗效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相当,手术创伤更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接受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均实施全面护理,分析效果.结果 60例患者术后均没有出现并发症,咳痰、咳嗽以及咽喉疼痛在术后一周内恢复;1例轻微饮水呛咳以及声音嘶哑患者术后3个月后恢复;患者对术后护理满意度为96.67%.结论 针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后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3.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因其显露良好,减压彻底,被广泛应用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后缘骨赘形成,后纵韧带钙化,髓核组织突破后纵韧带进入椎管的颈椎病手术治疗。既往采用三面皮质髂骨,异体腓骨支撑进行术后重建。但存在植骨块塌陷,骨不愈合,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1]。我们采用钛网笼植骨,钢板固定治疗32例颈椎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在多节段过伸性颈椎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多节段过伸性颈椎损伤患者采用分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所有患者定期随访,应用JOA评分法评估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观察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26例患者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者术前不适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Frankel分级:FrankelA级8例,2例无恢复,恢复到B级2例,C级2例,D级2例;FrankelB级4例,恢复到C级2例,D级1例,E级1例;FrankelC级6例,恢复到D级5例,E级1例;FrankelD级8例,恢复到E级7例,无恢复1例.2例脊髓功能无明显恢复,但临床疼痛症状、麻木等明显得到缓解.未出现假关节形成、植骨块脱出、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过伸性颈椎损伤具有减压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融合高、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手术在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40个椎间盘年龄大于60岁确诊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患者经后路行病变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结果:34例患者得到随访,18个月~5年,平均38个月,所有手术间隙均骨性愈合,按Nakal分级疗效评价,优良率达95%。结论: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能即刻解除椎间盘源性疼痛,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胸椎结核常累及多个椎体,造成椎体严重破坏、脊髓受压,后期遗留严重后突畸形者甚至引发截瘫。目前通常采用外科治疗手段,如经前路病灶清除加植骨、经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术等,虽可较彻底清除病灶,解除脊髓压迫,但也对机体损伤较大、后突畸形矫正效果有时不佳。2003年4月-2008年6月,我们采用经后路病椎切除加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24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脊柱结核治疗中一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和安全性。方法:总结我院3例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Canada装置内固定治疗。结果:经随访,3例患者腰椎结核均治愈。骨性愈合平均7个月,脊柱畸形获明显纠正,无手术并发证。结论:高原地区一期内固定以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效果优良,同时行一期内固定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颈椎结核较胸腰椎结核发病率低,但后果较严重。轻者引起颈椎椎体严重破坏,导致颈椎失稳及气管食管瘘;重者造成颈脊髓受压,导致四肢瘫。近年来,对于颈椎结核的治疗,已逐渐转为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我们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12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创伤中常见的一种骨折症状,多由过度外力所形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则包括双踝骨折、胫骨内踝以及同时有干骺端和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经常伴有韧带和半月板损伤,对患者膝关节危害极大。现将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方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方大标  张平  叶添生 《人民军医》2008,51(7):449-450
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目的在于重建颈椎的正常序列,以保护脊髓、减轻或防止继发损害,保持颈椎的长期稳定。自1970年Roy-Camille报道开展颈椎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后,该技术已广泛用于创伤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滑脱和颈椎重建。2003年2月-2006年6月,我们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