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治疗多平面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治疗多平面脊髓型颈椎病15例。术后13例随访4~42个月,其中10例显效或有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的优点在于:(1)能直接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不仅限于椎间隙平面,还包括椎体平面,因而减压较为彻底;(2)植骨不融合的发生率较低;(3)术野较大,便于在显微镜下操作。可有效地避免直接损伤脊髓和神经根。作者强调手术减压要彻底,植骨融合需稳固。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的手术疗效及影响手术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3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术或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入结合颈前路钢板固定术.术前及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及术后疗效,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3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3年,平均15.2个月.手术后恢复满意,患者生活基本可自理.神经功能改善依据日本骨科学会评定标准,优4例,良18例,可13例,差1例;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评分由术前(11.43±1.84)分上升至术后的(14.24±1.55)分,整体优良率为61.11%.术后改善率与病程、术前功能评分、磁共振显像有关.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有效.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处理,充分减压.颈髓磁共振显像T2高信号对脊髓型颈椎病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颈前路切除颈椎椎体转移瘤,采用钛网植骨加钢板内固定重建椎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颈前路椎体切除,钛网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12例颈椎椎体转移瘤。结果:12例均获6~49个月,平均16.2个月的随访。全部病例植骨融合满意,局部肿瘤无复发,内固定物无断裂、松动、滑脱等并发症。伴有神经功能障碍者,其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经颈前路切除转移瘤椎体,钛网植骨加钢板重建切除后椎体,可即刻保证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植骨融合良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赵罡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11):1406-1407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医内固定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与颈前路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情况,研究系统评价中医内固定法与颈前路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对比。方法:将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医内固定法作为实验组60例,颈前路植骨作为对照组60例。经过手术治疗和颈前路植骨治疗2月后,观察疗效。通过Х^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20例患者中,中医内固定法治疗组有效率91.37%,颈前路植骨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4.69%。经Х^2检验两两比较,中医内固定法激光治疗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独用颈前路植骨组,P值为0.041。在两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医内固定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独用颈前路植骨的有效率。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笔者运用胸腰椎损伤评分系统(TLICS评分)和脊柱载荷评分系统(LSC评分),对纳入的35例成人[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6~45岁,平均(37.4±6.3)岁]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一期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撑开复位,伤椎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钛网植骨融合手术。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分级(ASIA)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和CT评估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椎管占位情况和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6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5.3±6.8)个月,除5例患者术前神经功能为A级外,余30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影像学显示减压及复位效果满意,末次随访时植骨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前中柱重建脊柱序列,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减压彻底,并发症少,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椎管容积,是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究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第九八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5~51岁,平均37.4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植骨术组和联合组各30例。植骨术组实施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术,联合组实施前后路联合手术。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Cobb角和椎体高度压缩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或来院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7.3个月。植骨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39.3±37.2)min vs.(182.5±42.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16.5±57.2)mL vs.(327.9±75.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5±1.4)d vs.(9.3±2.0)d]和平均骨折愈合时间[(6.2±0.9)个月vs.(7.4±1.1)个月]均小于联合组(P<0.05)。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切口疝、脑脊液漏、植骨块移位和内固定失效,经对症处理或二次手术后均好转,植骨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联合组(P<0.05)。术后3、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SF-36评分、Cobb角和椎体高度压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疗效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相当,手术创伤更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杨博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7)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接受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均实施全面护理,分析效果.结果 60例患者术后均没有出现并发症,咳痰、咳嗽以及咽喉疼痛在术后一周内恢复;1例轻微饮水呛咳以及声音嘶哑患者术后3个月后恢复;患者对术后护理满意度为96.67%.结论 针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后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在多节段过伸性颈椎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多节段过伸性颈椎损伤患者采用分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所有患者定期随访,应用JOA评分法评估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观察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26例患者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者术前不适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Frankel分级:FrankelA级8例,2例无恢复,恢复到B级2例,C级2例,D级2例;FrankelB级4例,恢复到C级2例,D级1例,E级1例;FrankelC级6例,恢复到D级5例,E级1例;FrankelD级8例,恢复到E级7例,无恢复1例.2例脊髓功能无明显恢复,但临床疼痛症状、麻木等明显得到缓解.未出现假关节形成、植骨块脱出、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过伸性颈椎损伤具有减压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融合高、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李中华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14,(9):76-77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创伤中常见的一种骨折症状,多由过度外力所形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则包括双踝骨折、胫骨内踝以及同时有干骺端和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经常伴有韧带和半月板损伤,对患者膝关节危害极大。现将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方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