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勇  陈拥军  龙晓奇 《西南军医》2011,13(3):415-417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消化系统症状患者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完成小肠检查41例,检出病变33例(检出率80.5%),其中食道间质瘤1例、空肠间质瘤3例、空肠息肉(多发性)2例、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溃疡各1例、回肠末端溃疡2例、十二指肠远端活动性出血2例、空肠起始端粘膜炎5例、小肠血管畸形13例、小肠寄生虫3例,患者均无不适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对胃和结肠疾病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 capsule endoscope ,CE)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行C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症状归类,分析CE对各类症状组检出疾病的阳性率。结果195例完成检查,胶囊内镜回盲瓣通过率为86.6%(169/195),123例发现小肠病变(63.0%),消化道出血组小肠病因检出率80.9%(68/84),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1)。其他各组小肠疾病检出率为腹泻组64.7%,腹痛组51.7%,消瘦组50%和腹胀组38.4%。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安全,顺应性好,可用于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胶囊内镜10例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检查与诊断中的价值,使用以色列GIVEN影像公司生产的胶囊内镜,对1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消化道全程检查。结果显示,胶囊内镜图像清晰,操作简便,无副反应;对小肠病变具有较好的检出,同时对途经胃的部分有一定的观察价值。胶囊内镜是小肠可视性检查的最好手段,具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8年8月~2011年2月64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评价其疾病诊断率和安全性、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及图像质量.结果 64例受检查患者中,成功完成胶囊内镜检查63例,1例因幽门溃疡、梗阻,内镜下送胶囊入十二指肠失败.胶囊在1~4 d内自然排出,胃内通过时间2~349 min,平均56 min;小肠内检查时间35~497 min,平均295 min.患者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74.6%(47/63).63例患者中,有52例检出病变,阳性率达82.5%(52/63).所得图像较清晰.结论 胶囊内镜安全性好,患者痛苦少,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系指常规胃肠镜检查、小肠放射学检查尚无明确病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小肠.故又称小肠出血。小肠出血的原因种类繁多,常规胃肠镜检查及放射学检查难以发现小肠病变,小肠出血是消化道检查的难点。胶囊内镜问世,填补了小肠可视性检查的空白.也为消化道无创性检查带来了新的革命^[1],胶囊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很高,患者无痛苦。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少^[2]。现选择2011年1~12月来我院就诊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10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6.
7.
胶囊内镜的问世,真正地实现了小肠疾病无痛苦、无创伤、可视性的诊断。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采用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40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CT血管造影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 对27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中小血管CTA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 5例小肠缺血中3例CTA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闭塞,2例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7例小肠Crohn病CTA均表现为肠管的动脉远端分支迂曲扩张,6例出现"梳样征";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CTA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变小;11例消化道肿瘤的CTA可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结论 CT血管造影能直观显示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9.
胶囊内镜对慢性腹痛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7月慢性腹痛25例、无消化道症状体检20例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胶囊内镜均顺利完成检查,全部胶囊在检查结束后排出体外。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慢性腹痛患者中,小肠溃疡3例(12%),小肠息肉3例(12%),十二指肠扭转1例(4%),空肠静脉瘤1例(4%),空肠蛔虫病1例(4%),回肠黏膜糜烂1例(4%)。无消化道症状的体检者中,小肠息肉2例(10%),回肠黏膜糜烂1例(5%)。小肠疾病在慢性腹痛患者中检出率40%,明显高于无消化道症状的体检者(1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胃排空时间分别为(40.99±31.38)min和(37.90±24.89)min,到达回盲部时间分别为(220.89±91.64)min和(225.68±80.59)mi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的诊断中有良好价值,临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结肠至肛门及口腔至十二指肠段疾病的诊断,已不再局限于X线钡餐检查了,但相隔其间肠道的病变目前仍以钡餐检查作为主要手段,尤其回盲部疾病。而胃肠道X线检查方法繁多,包括注钡充盈象,排钡后粘膜象和气钡双重对比象,同时采用稀钡,高KV摄影等法,其目的皆在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病因较多,出血量大,消化道钡餐检查和内镜检查作用有限,而急诊外科剖腹探查的结果取决于对出血点的了解、手术的类型以及患者的一般状况,因此有一定的盲目性。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胃肠道血管造影检查和介入栓塞治疗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13.
99TCm-RBC显像在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 99TCm-RBC显像诊断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 99TCm-RBC显像 ,并与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99TCm-RBC显像诊断下消化道出血阳性率为 80 .0 %,定位诊断率为 68.0 %,特异性为 85 .0 %。结论99TCm-RBC显像可作为下消化道出血诊断及定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离子型对比剂在特殊类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8例临床怀疑或需要检查的特殊类消化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应用碘海醇300mgI/ml,B组患者应用碘海醇350mgI/ml,总量各用100~200ml行造影检查及治疗,并分析影像学资料。结果: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应用于38例特殊类消化道疾病患者检查成功率100%,未发生副反应及并发症,A组与B组患者比较,影像清晰度、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诊疗有效。结论: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I/ml,总量100~200ml适用于特殊类消化道疾病患者检查,影像显示满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MSCT小肠成像技术(MSCTE)在小肠慢性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慢性出血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MSCTE与胶囊内镜检查,并对比2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不同类型小肠慢性出血性疾病MSCTE表现均有显著特征,MSCTE与胶囊内镜检查准确率(91.1%vs.9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5,P0.05)。结论:MSCTE诊断小肠慢性出血性疾病方法简单、痛苦小、费用低,对小肠肿瘤、炎性病变及血管性病变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胶囊内镜检查的部分替代或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项前瞻性研究的目的是比较MR小肠成像(MRE)与小肠胶囊内镜(SBCE)对疑为Crohn病(CD)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疑为CD的患儿被纳入本项研究。所有病例  相似文献   

18.
19.
我院放射科利用胃复安能增加胃动力和甘露醇的高渗性原理,将二者作为全消化道钡餐检查的辅助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彩色超声技术的发展,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其中经阴道超声检查(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已成为妇产科超声检查最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可较好的显示卵巢、子宫、盆腔包块等细微结构的特点和结构,图像分辨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