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期为读者介绍了患者应在什么情况下安装起搏器及患者在起搏器植入前需要做些什么等知识.本期继续为您介绍安装起搏器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起搏器通过模拟正常心肌细胞的起搏、传导功能,替代无法正常工作的心肌细胞以保证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工作的顺序和完整、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心脏的正常射血及全身的有效血供。自1958年第一台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开始,起搏器的发展从固率(律)型起搏器、按需型起搏器,到生理性起搏器,再到自动化起搏器。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也从传统的单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扩展到治疗多种疾病,心电衰竭、心电紊乱和部分非心电性心脏病是当今起搏器治疗适应证的三大方面。  相似文献   

3.
埋藏起搏器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勇波 《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754-754
近年来,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目前许多患者缺乏心脏起搏方面的知识,致使其健康和生命受到影响.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这类患者健康水平、健康知识、健康责任和健康行为的当务之急.下面对埋藏起搏器患者施行健康教育的初步尝试作一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特点。方法 42例老年患者,男27例(64.29%),女15例(35.71%),年龄60~82岁。观察缓慢心律失常的类型、起搏模式、植入方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7例(40.48%),其中8例(19.05%)合并短阵室速;慢快综合征4例(9.52%);高度~Ⅲ房室传导阻滞21例(50%)。植入单腔起搏器35例(83.33%);房室双腔起搏器7例(16.67%)。各种并发症共7例(16.67%)。囊袋血肿4例(9.52%),术中心脏骤停1例(2.38%),起搏器综合征2例(4.76%),导线电极脱落1例(2.38%)。结论充分考虑老年患者心脏疾病的特点,并加强围术期管理,可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永久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可提供可靠的心率支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如何减少起搏器并发症发生,提高起搏器疗效,已受到临床医师密切关注。本文对在我院2003年2月-2008年11月安装的53例永久起搏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发焦虑或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宝丸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心宝丸口服治疗的基础上植入双腔心脏永久起搏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A评分、HAMD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中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分别为(9.63±1.94)和(12.37±2.18)?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3.85±2.74)和(16.09±2.66)?分(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8.
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因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引起的心率缓慢,由于心率过缓或心搏暂停,可能影响到血流动力学,临床上表现出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的一些症状,如头晕、黑朦及晕厥发作等。这些疾病药物治疗较难奏效,起搏器治疗效果非常显。随着起搏器种类增多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对其作用机理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在选用起搏器的观念上也不断更新,心室起搏一统天下的时代将成为历史。本旨在介绍起搏器的一些新进展及合理选用起搏器,发挥出起搏器的内在功能,更合理的应用于患。  相似文献   

9.
赵静 《工企医刊》2012,25(4):57-57
近5年在心脏科工作,从理论学习,运用到实践,了解了起搏器安装术后常规注意事项.在病人做完手术后首先要和病人做好宣教,指导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确保病人术后的健康与安全. 1 起博器术后的日常护理 1.1衣服不可穿得过紧,质地过硬的内衣避免对伤口或心脏起搏器造成压迫.起博器置入处避免撞击,洗澡时勿用力揉搓胸部.  相似文献   

10.
<正>起搏器,一个看似高端而神秘的医疗设备,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很多心律失常患者,而且正逐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起搏器主要由脉冲发生器和导线组成,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心跳过慢的人群,它可以恢复心脏的规律跳动,保证心脏泵出足够的血液来供应全身,从而防止头晕、眼花、无力等症状,必要时还会预防晕厥和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起搏器携带者疗养期的医疗管理.方法对23例起搏器携带者疗养期的医疗管理措施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结果起搏器携带者疗养期医疗管理的主要措施为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仪器检查、健康教育、完善起搏卡.结论科学系统的医疗管理是起搏器携带者疗养期安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8岁,因咽痛、流涕4d,胸闷、胸痛、心悸2d入院.患者4d前受凉后感咽痛、流涕,无发热.2d前无明显诱因感胸闷、胸痛、心悸.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而又比较复杂的心血管疾病。由于人们对其了解较少,故一旦发生心律失常后,不少人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不知所措。其实,心律失常有很多类型,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发生过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心律失常的发生机会更多。然而,并非所有心律失常都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也并非每一种心律失常都需要治疗。  相似文献   

14.
<正>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系统)是一种植入人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它模拟正常人体心脏的电活动,通过发出电脉冲,刺激心脏跳动,以帮助心脏病患者恢复心脏跳动,是目前治疗心跳太慢(医学上叫缓慢型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84例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共33例,发生率为11.6%,其中囊袋血肿10例、电极脱位10例、起搏器综合征5例、感知+起搏障碍2例、囊袋破溃2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脑梗死2例。结论加深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了解、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熟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的起搏部位对植入患者心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月到本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120例患者,根据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不同分为一组和二组,一组植入部位为心脏右室心尖部,共52例,二组选择希氏束起搏(希浦系统起搏),共68例,对所有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前和植入后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等指标进行比较,统计两组研究对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本文两组患者6个月之内均没有出现死亡病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无差异(P>0.05);(2)两组患者植入起搏器前心功能指标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植入起搏器后差异明显(P<0.05);(3)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比一组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二组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改善优于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二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比一组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希氏束起搏相对于右室心尖部植入更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左房和左室射血功能的改善,不会对心脏功能产生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无导线起搏器治疗中老年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采用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治疗的94例中老年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80例及中青年组(<60岁)14例,所有患者均行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起搏器电学参数情况。结果 两组植入成功率(均为100.00%)、手术时间、X线投射时间、Micra释放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期间,两组起搏器阈值、感知、阻抗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治疗中老年缓慢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植入成功率高、电学参数稳定性好等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房室同步起搏器工作方式对左心室和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拟研究在2009年3月—2011年6月期间于我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及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双腔起搏器安置且的患者20例。采用患者自身对照模式(intrapatient model),对术前及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及彩色M型超声(M-mode),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及C型利钠肽(CNP)酶联免疫分析,分析双腔起搏器工作方式对心功能影响程度。结果起搏前后患者心室舒张、收缩功能及心律失常具有明显差异,其中QRS波时限、室间收缩同步性指标I IVMD、左心室内收缩同步性指标SPWM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心功能指标LVEDD相比,显著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05。BNP(pg/mL)提示植入前(20.48±3.83),植入后(13.67±3.42).t=21.12,P〈0.01。结论对房室同步起搏方式下心功能及心律失常变化趋势的研究将有助于寻找该类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变化特征,由此针对可能出现的心功能不全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做到前瞻性预防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永久心脏起搏器以植入埋藏式起搏器进行人工心脏起搏,达到持久起搏作用。如今,尽管安装心脏起搏器病人不断增多,但临床调查显示,不少病人仍然对这一治疗方式缺乏科学认识。误区一:植入永久起搏器可以永久使用永久起搏器与临时起搏器相对应,临时起搏器一般在条件尚不够安装永久起搏器时或紧急情况下时使用。临时起搏器电极在体内,起搏器放置在体外,放置时间一般为1~2周,最长不超过4周,待达到治疗和预防目的后随即撤出电极导线,如仍需继续起搏治疗则应考虑植入永久起搏器。  相似文献   

20.
万征 《长寿》1995,(11)
老年人发生心动过缓(每分钟心跳小于60次)是很常见的症状,它是否需要治疗和怎样治疗呢?这既是人们很关心的一个实际问题,又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 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高,即使无器质性病变,心率也常呈现逐渐减慢的趋势,尤其在夜间熟睡时可减慢至40次/分或40次/分以下。但限于医学知识的普及和生活中不易被人们所发现,而常被忽视。从疾病早预防的角度而言,老年人都应当通过医生的专门检查,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