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丽霞  罗葵安  彭卓维 《热带医学杂志》2006,6(10):1124-1125,1134
目的了解东莞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需求状况,为今后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东莞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177名进行问卷调查,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3.62%;不同文化程度从业人员的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2.27,P<0.01)。97.74%的从业人员认为要进行广泛的健康教育,92.09%的从业人员赞同在中小学开展防治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92.16%的从业人员希望通过广播、电视获得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结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仍需加强,应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广泛地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区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1年10月前来某区预防医学门诊参加卫生知识培训的从业人员1394人进行问卷调查,当场填写当场回收.结果 1394人中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在41.07~100%之间,平均为79.47%,其中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平均为94.37%;对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平均为67.56%.结论 从业人员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偏低,应把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与传播途径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茂名市女性按摩从业人员对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和高危行为,为茂名市的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茂名市5间酒店的650名女性按摩从业人员进行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及高危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650名女性按摩从业人员中,以(22±2)岁左右的年青人为主,占69.23%,大部分未婚,文化程度偏低;调查对象对性病/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的正答率达80%以上的仅占21.54%,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正答率也只有18.46%,只有13.85%的调查对象能正确完整回答安全套正确使用知识方面的题目,全部调查对象均没能正确认知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部分调查对象存在不安全性行为;在性病/艾滋病的求医上也存在误区。结论应加强对茂名市女性按摩从业人员的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安全性行为教育,倡导正确的求医行为,减少和避免该人群感染性病/艾滋病,构筑一道预防性病/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屏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方法采用"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对前来进行健康查体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查体后现场匿名回答,不予任何提示。结果有效问卷384份。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平均为68.13%,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5.26~86.20%,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的知晓率为87.24~11.98%。结论今后应加大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宣传力度,加强低文化层次、低年龄组(尤其是20岁以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等相关知识共43个问题.结果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78.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8.8%,96.7%的被调查者知道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性病、艾滋病,但实际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却仅为37.2%.结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处于服务行业的窗口位置,其工作性质有很大的感染艾滋病的隐患.开展健康教育,向高危人群传播100%使用安全套的意义,并进行有效的行为干预,可显著降低艾滋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在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中推广使用安全套和健康教育等干预方法对预防性病艾滋病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在娱乐场所实施健康教育促进和推广使用安全套等方法,比较干预前后女性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病艾滋病感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结果干预前梅毒、细菌性阴道炎比例最高,分别为5.95%、10.81%;干预前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3,P<0.01;χ2=18.88.P<0.01)。女性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的感染率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P<0.01)。结论在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高危行为干预和性病艾滋病知识的认知和安全性行为,对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复昆  张丽丽  姜华 《中外医疗》2013,(22):134-135
目的探讨性病患者的性病艾滋病感染情况与危险行为特征。方法在知情同意前提下,对2011—2012年性病门诊性病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和问卷调查。结果共有效调查性病患者310人,男女性别比6:1;平均年龄为(29.05±9.97)岁;已婚者占74.2%。非淋菌性尿道炎142例,尖锐湿疣61例,淋病46例,梅毒8例,其中2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合并HIV感染。HIV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均达80%以上。最近6个月内:有商业性行为者占60.97%,有同性恋行为者占3.87%,有共用注射器吸毒行为者占0.9%;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于20%。结论性病门诊就诊者不安全性行为比较普遍,安全套使用率低。以性病门诊为平台,进行性病和艾滋病监测,加强综合干预,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农民工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重庆市农民工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和性行为现状,为农民工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重庆市主城区的农民工进行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况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39.55%,对常见的7种性病知晓率为31.97%.47.09%的农民工认为蚊虫叮咬可以传播艾滋病;只有49.72%的农民工知道哺乳可以传播艾滋病.57.66%的未婚农民工有性伙伴,发生性行为时有31.25%的人从未使用安全套;19.63%的已婚农民工有婚外性伙伴,其中有55.41%属于商业性行为人员,发生性行为时有30.51%的农民工从未使用安全套.结论 农民工对艾滋病/性病有一定的认识,但存在一些误区,高危性行为问题依然很严峻.应该加强对艾滋病/性病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并促使他们在行为上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高档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与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向该人群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健康信息模型理论,采用整群抽样,匿名自填问卷方法,对355名服务小姐进行调查。结果婚前有性行为的占90.42%,确定曾患过性病者占7.32%,最近5次性关系中5次均使用了安全套的占12.39%;与固定性伴使用安全套者占23.10%;有口交行为的占27.32%,有肛交行为的占3.66%,既有口交又有肛交行为的占2.25%;初中文化程度占52.39%,对艾滋病可以通过3种途径传播传染知晓率为43%,存在婚前多性伴现象。结论高档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属艾滋病感染高危人群,应加强高档娱乐场所服务小姐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此类人群中推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流动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2008年7-8月,抽取银川市西夏区3个社区250名流动人口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艾滋病相关知识中传播途径认识的正确率在64.4%~92%之间;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比例为22.6%,自愿做过艾滋病检测者占1.6%,歧视艾滋病病人者比例较高.结论 银川市西夏区流动人群中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率较高,但在性行为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较差,防护措施不到位,对艾滋病人的歧视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世界对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men,MSM)人群中艾滋病毒传播的关注日益增加。MSM人群中多性伴、低安全套使用率、高性病感染率是促使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的因素。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男男性行为者越来越多地利用互联网交换信息、寻找性伴,这也导致性病/艾滋病感染的风险增加。互联网无可比拟的匿名性和便利性对于男男性行为者有巨大的吸引力。本文对利用健康网络调查对男男性行为人群进行调查的现状,和实施网络干预的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以便为今后同行研究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1)目的 了解出租车司机对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态度、(2)方法 在青岛市3个出租车公司随机抽取81名司机,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信念、行为(KABP)的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77份,应答率95%。(3)结果 84.4%(65/77)的人知识艾滋病;33.8%(26/77)的人知识艾滋病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55.8%(43/77)的人知道艾滋病经血液传播,64.9%(50/77)的人知识其可经母  相似文献   

13.
娱乐场所服务小姐性病艾滋病问题的知信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充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对性病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态度及相关的行为。方法在南充市公共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人群中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以问卷形式调查 2 0 7人。结果目标人群对性病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高 ,但在非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上错误认识还不少。结论大力开展对女性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应针对该类人群 ,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规划  相似文献   

14.
西宁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西宁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为制定西宁地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入户调查所有35岁以上人群。站果 慢性病患病率高达68.83%;患病居前六位的分别是:高血压(33.24%)、胆囊疾患(21.25%)、慢性胃肠疾患(12.47%)、冠心病(10.99%)、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9.99%)及高脂血症(7.04%);文化程度高低、在西宁居住年限长短、有无高血压家族史及吸烟、饮酒、体质指数、睡眠质量等因素,对慢性病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站论 慢性病已成为西宁地区居民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某院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利用成都市某院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上报HIV感染者资料,经过上级机构订正后获取可靠数据.结果感染者男性占82.11%,小学以下文化占44.74%,本市其他县占53.68%,非婚异性传播占79.47%.受血或术前检查方式发现感染者占33.68%,感染者已婚有配偶占57.89%,老年艾滋病感染者占27.37%.不同年代不同性别(χ2=1.073,P=0.585)、不同归属地(χ2=2.618,P=0.622)、不同年龄组(χ2=4.375,P=0.358)、不同职业(χ2=0.868,P=0.929)、不同婚姻状态(χ2=190,P=0.535)、不同文化水平(χ2=3.076,P=0.545)、不同传播途径(χ2=1.614,P=0.806)、不同样本来源(χ2=9.815,P=0.133)等HIV感染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代HIV感染者有无性病史(χ2=92.97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3年至2015年新发现HIV感染者人口学特征未出现很大的变化,需要加大对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重点在非婚异性接触的人群及男男性行为人群,对已婚有配偶HIV感染者的对方应加强艾滋病预防相关教育及艾滋病初筛检测,对老年感染者应加大医疗救助与心理疏导,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杭州高校在读学生生殖健康知信行状况.方法 2012年4~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杭州9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只有22.4%的学生能准确计算出安全期,知道紧急避孕方法的学生占21.9%,知道我国重点预防的所有性病的学生只有3.5%.63.9%的学生想了解性心理卫生.大学生最希望获得的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是讲座(44.5%).只有26.6%的大学生认为开展生殖健康教育会增加性行为的发生.结论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较大.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大学有义务对其进行生殖健康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对AIDS的认知及感染风险认识与其照护意向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广西南宁市5家医院中抽取208名护理人员进行AIDS的认知、感染风险和照护意向问卷调查.结果 AIDS认知问卷中以传染途径的得分最高;AIDS感染风险问卷中以一般概念风险的得分最高;AIDS照护意向问卷中以担心是否被感染的得分最高(P<0.05).护理人员对AIDS认知、感染风险与照护意向间存在相关性(P<0.05).AIDS认知及感染风险是护理人员对AIDS患者的照护意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提高护理人员对AIDS的认知及感染风险的认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AIDS患者的照护意向,从而提高AIDS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性病在HIV感染流行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1996年-1998年HI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性病门诊HIV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性病在HIV感染危险因素历年平均构成中以18.35%仅次于静脉吸毒居第二位,性病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性病病人有13.63%的HIV感染率,其中以生殖器溃疡、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软下疳的HIV感染率高,分别为25.00%、21.70%、14.41%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农村妇女开展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2009年2月14日~6月13日在深泽县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807名农村妇女入户调查,现场对其面对面宣传,并在宣传前后(时间间隔为1个月)分别调查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艾滋病防治知识、性病相关求医行为,应用PEMS3.1软件采用卡方检验对宣传前后艾滋病知晓率进行分析。结果宣传前调查807人,宣传后调查805人,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宣传前63.94%提高到92.93%(χ2=198.2,P<0.01);出现性病相关症状后,自觉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率也有显著提高(χ2=183.0,P<0.01)。结论对农村妇女进行面对面宣传是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不仅提高她们自身防护意识,还能以她们为桥梁对其配偶进行宣传,从而增加农民的防艾知识,降低性病、艾滋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