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脑血流灌注显像及经颅多普勒仪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前后正常人脑局部血流灌注量及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于2003-05/09对体检健康、自愿参加本实验的川北医学院12名受试者的左额叶给予20Hz,100%声强阈值磁刺激,连续100次刺激为一串,每串刺激间隔2min,共5串,并在刺激前后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观察局部脑血流量变化及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测定脑动脉血流速度。结果:12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人重复经颅磁刺激后局部脑血流量与刺激前比较表现:左侧额叶皮质重复经颅磁刺激刺激前局部脑血流量减低2名,刺激后减低7名(χ2=3.87,P<0.05);刺激前未见异常,刺激后局部脑血流量增加6名(χ2=3.51,P<0.05);右侧额叶和双侧颞叶、枕叶刺激前正常,刺激后局部脑血流量表现为减低为主2名,增加为主3名,其余未见明显异常。②刺激后平均血流速度除左右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左侧大脑前动脉及左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增加尤为明显[(60.3±8.4),(87.7±11.2)m/s;(77.1±6.5),(90.5±14.6)m/s,P均<0.05]。③刺激过程中无明显不适。结论:给予健康人左额叶20Hz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共500次),在短时间内能增快脑血流速度,但高频磁刺激对脑组织代谢及血流灌注的影响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3-03/2004-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襄樊医院收治的30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以32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所有被试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还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测(包括简明精神状态评定量表,总体衰退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2例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异常情况:异常率为91%,其中颈内动脉系统异常率为56%,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率为52%。脑血流双侧下降18例,单侧下降8例,两侧不对称7例。②脑血流速度: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低于正常对照组[(43.6&;#177;8.9),(58.7&;#177;9.9)cm/s;(28.6&;#177;5.1),(38.7&;#177;8.1)cm/s.P〈0.05]。③两者神经心理学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①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已出现局部脑血流的下降,但并非全脑血流下降。②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病因学研究及早期诊断及干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应。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32例为2002—01/2004—0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所有患者脑卒中病程均〉2个月,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评分均〉17分,并排除既往有精神异常史者。32例患者随机抽签分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以60%最大刺激强度刺激双侧额叶,每侧刺激30次,频率0.5Hz,每日一序列,连续治疗7d。两组治疗期间均停用抗抑郁药物。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2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治疗期间无显著不适应现象。①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平均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5.9&;#177;5.2,15.4&;#177;6.7),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也明显降低(22.4&;#177;7.1),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97,3.43,P〈0.01)。②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分治疗后(12.6&;#177;4.6)较治疗前评分(18.3&;#177;4.8)明显降低(t=3.43,P〈0.01),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16.6&;#177;4.7)也有所降低(t=2.43,P〈0.05)。③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治疗后抑郁症状改善有效率88%(14/16),对照组为12%(2/1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意义明显(x^2=-31.64,P〈0.01)。结论:0.5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患者无特殊不适应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时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变化与其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以2003-12/2004-12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6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单侧发病,脑梗死病程30d以上,病情稳定。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神经肌肉电刺激,频率25-40Hz,双向方波,强度以患侧上肢出现明显肌肉收缩为准,选择曲池、上廉、肘髂、手三里、手五里等部位,推拿加按摩模式,每种模式各15min,30min/次,1次/d,每周治疗5次,并进行促通技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及12周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的上肢评定部分(33项,每项2分,满分66分)对患侧上肢进行运动功能评定。根据12周时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分为恢复不良组(〈20.6分)和恢复良好组(≥20.6分)。每周用经颅多普勒测定平卧休息时和肘关节电刺激治疗时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1次,计算肘关节电刺激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加百分率,计算出均值,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并对12周时上肢的Fugl-Meyer评分与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加百分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肘关节电刺激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加百分率:刺激健侧时两组都表现为健侧高于患侧(P〈0.05);而刺激患侧时,两组都表现为双侧增高,且恢复良好组健侧明显高于恢复不良组[(10.24&;#177;1.57)%,(7.54&;#177;1.34)%,P〈0.05]。②平卧休息时两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恢复良好组与恢复不良组无差异(P〉0.05)。③Fugl-Meyer上肢评分:治疗12周后恢复良好组(n=40)和恢复不良组(n=36)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21.26&;#177;8.12,10.86&;#177;3.63;16.36&;#177;2.75,9.76&;#177;4.22;P〈0.05),恢复良好组功能明显好于恢复不良组(P〈0.05)。④相关性检验结果:治疗12周上肢的Fugl-Meyer评分与电刺激患侧肘关节时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加百分率均呈明显的正相关(r患侧=0.788;r健侧=0.938,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程度与电刺激治疗(尤其是刺激患侧)时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密切相关,血流速度增加越明显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越高,肢动功能恢复的效果也越好。  相似文献   

5.
经颅磁刺激后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与海马c-Fos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脑海马区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经颅磁刺激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经颅磁刺激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模型。经颅磁刺激组在制模后第2天给予每天2次、每次30个脉冲的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4周。每组中的8只大鼠分别于4周后检测Y-迷宫中的学习记忆成绩和梗死侧海马c-Fos的表达。结果:经颅磁刺激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改善(学习尝试次数:18.36&;#177;4.87:记忆再现次数:6.05&;#177;1.34),与模型组比较(学习尝试次数:26.40&;#177;5.45;记忆再现次数:3.72&;#177;1.18),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65.3.28;P均&;lt;0.01);经颅磁刺激组大鼠海马各区c-Fos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增加(CAl:28.55&;#177;3.62,CA2:25.27&;#177;3.09,CA3:27.65&;#177;3.53.齿状回:34.92&;#177;6.56),与模型组比较(CAl:9.42&;#177;1.28.CA2:7.58&;#177;1.18,CA3:8.63&;#177;1.24,齿状回:11.36&;#177;2.0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7.22,19.32,17.57,11.87;P均&;lt;0.01)。结论:应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c-fos基因突变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学习记忆障碍.提示c-fos等即早基因的激活可能是学习记忆形成的必要条件。经颅磁刺激能增加脑海马各区c-Fos阳性细胞的表达,有促进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无症状脑白质疏松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定量评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无症状脑白质疏松患者脑血流量以观察患者脑循环、脑功能的变化。 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99mTc-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酯标记,定量测定无症状脑白质疏松患者20例及15例正常老年人的平均脑血流量和局部脑血流量。无症状脑白质疏松患者为2001—08/2003—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正常老年人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老年健康体检者,断层前30min口服过氯酸钾200-400mg,以减少脉络丛和唾液腺、甲状腺对显像剂的摄取。避免影响图像的质量。显像剂以肘静脉“弹丸式”注入,即刻进行动态采集。结束后于外耳孔及外眦放置点源,进行脑实质静态采集30s,以确定OM线,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采集。对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得到大脑平均脑血流量后对单光于发射计算机断层定性图像进行Lassen校正,得到定量图像。于横断图像上选取OM线上50mm、60mm、70mm3个层面,在不同脑叶皮质及脑白质疏松区域左右对称设置感兴趣区各20个定量测定局部脑血流量。神经心理测试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满分30分,〈24分判定为痴呆。 结果:脑白质疏松组患者20例和对照组正常人15例均完成检查.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无症状脑白质疏松组大脑平均脑血流量、额、颞、顶叶皮质及脑白质疏松区局部脑血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369.1&;#177;41.6),(394.2&;#177;36.5)mL/(min&;#183;g),t=2.30,P〈0.05];[(308.6&;#177;28.7),(340.8&;#177;36.2)mL/(min&;#183;g),t=2.56,P〈0.05];[(384.9&;#177;50.1)。(409.8&;#177;37.5)mL/(min&;#183;g),t=2.23,〈0.05];[(414.1&;#177;50.7)、(443.8&;#177;52.3)mL/(min&;#183;g),t=2.31,P〈0.05];[(283.4&;#177;33.8),(312.5&;#177;34.3)L/(min&;#183;g),t=2,49,P〈0.05],尤以额叶皮质降低显著。②轻、中、重度无症状脑白质疏松患者大脑平均脑血流量分别为(375.2&;#177;17.1),(368.5&;#177;32.9),(353.6&;#177;47.7)mL/(min&;#183;g).3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F=2.46,P〉0.05)。③在对20例无症状脑白质疏松患者进行的神经心理测试中,患者智能评分未达到痴呆的程度,但只有2例满分,其余18例均存在稃度不等的计算力及记忆力的下降,最示轻度的脑功能低下。 结论:无症状脑白质疏松患者全脑存在广泛的脑血流灌注降低,涉及脑白质疏松区及额、颞、顶叶皮质区域,脑功能处于低下状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显像脑血流定量测定法可作为无症状脑白质疏松患者病情变化发展及疗效判定的动态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选择2002—08/2004—05在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针灸推拿科就诊的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穴取风池(双)、肩中俞(双),采用缓慢捻转进针法对患者治疗,留针20~30min。每隔5min行针1次,1次/d,6次为1疗程,每疗程后休息1d。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5个疗程后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治疗前后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平均峰流速、脉动指数以及血管弹性指标,观察其指数的改变情况。 结果:纳入患者6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效果评价:总有效率86.7%。②平均峰流速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动脉血流速度变慢患者治疗后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为(27.57&;#177;4.69),(26.37&;#177;5.85),(33.54&;#177;4.23)cm/s,明显高于治疗前[(23.65&;#177;4.31),(23.27&;#177;4.17),(29.67&;#177;4.55)cm/s,P〈0.05~0.01]。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患者治疗后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为(42.27&;#177;3.26),(43.35&;#177;5.72),(50.49&;#177;4.37)cm/s,明显低于治疗前[(48.27&;#177;3.47),(46.03&;#177;4.03),(55.94&;#177;3.40)cm/s,P〈0.05~0.01]。③脉动指数变化情况:患者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脉动指数治疗后分别为0.92&;#177;0.26,0.88&;#177;0.33,1.19&;#177;0.33,均低于治疗前(1.27&;#177;0.15,1.18&;#177;0.14,1.38&;#17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④血管弹性指数的变化情况: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患者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其血管弹性指数治疗后分别为0.51&;#177;0.27,0.52&;#177;0.26,0.54&;#177;0.21,均低于治疗前(0.89&;#177;0.17,0.76&;#177;0.16,0.80&;#177;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 结论:针刺疗法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可降低其血管弹性指数及脉动指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手法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颈肩痛、头痛症状的改善状况,并以经颅多普勒检测其血液流变学变化为量化评估标准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方法:实验于2001-01/2003-12在佛山市中医院推拿科完成。选择诊断明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穴位手法推拿治疗。先于风池、风府穴施用按、揉、指掐等手法,约5min,接着于肩井穴施用滚法、拿法,约5min,再于双侧太阳穴施用环揉手法约3min,并点按百会、按揉翳风约3min,最后结合按、揉、滚等手法作用于颈项肩背部,待肌肉放松后,行颈椎关节拔伸手法,约5min,1次/d,3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自拟的临床症状评分(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不能坚持工作为重度均计3分,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但能坚持工作为中度计2分,对工作生活影响不大为轻度计1分,无计0分)评估其眩晕、颈肩痛及头痛症状改善情况;经颅多普勒检查评估基底及左、右椎动脉血流变化情况,测量参数为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6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结果:实验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检查资料完整的有40例,20例由于资料不完整未进入结果分析。①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眩晕、颈肩痛、头痛计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0&;#177;0.6,2.4&;#177;0.5;0.9&;#177;0.6,2.3&;#177;0.7;0.8&;#177;0.8,2.1&;#177;0.6,P&;lt;0.05,P&;lt;0.01)。②基底动脉血流变化结果:治疗后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高[(57&;#177;9,50&;#177;11;37&;#177;8,33&;#177;7;25&;#177;6,22&;#177;6)cm/s,P&;lt;0.01)[,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与治疗前相比增高不明显[(27&;#177;7),(25&;#177;9)cm/s,(P&;gt;0.05)]。③椎动脉血流变化结果:治疗后左侧椎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8&;#177;11,42&;#177;12;22&;#177;7,17&;#177;6;30&;#177;8,23&;#177;6;16&;#177;4,14&;#177;4)cm/s,(0.09&;#177;0.03,0.08&;#177;0.04)L/min,(P&;lt;0.01)]。右侧椎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3&;#177;12),(44&;#177;16);(20&;#177;7).(16&;#177;8);(29&;#177;9),(22&;#177;8);(16&;#177;5),(13&;#177;5)cm/s;(0.08&;#177;0.04),(0.07&;#177;0.04)L/min,P&;lt;0.01或P&;lt;0.05]。结论:穴位手法推拿治疗可提高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从而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和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患者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晓明  龙存国 《现代康复》2001,5(2):27-27,35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脑血流变化。方法 观察10例未经抗4抑郁治疗患者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并对部分患者得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同时观察其脑SPECT显像变化。结果 抑郁症患者左额叶血流量明显减低(5/10),且与其病情有关,rTMS能改善抑胡症额叶低灌注状态。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左额叶的局部血流低灌注。rTMS治疗抑郁症可能与左额叶血流低灌注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局部大脑血流量的变化规律,以寻找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1997-03/2004-11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65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4例,为对照组.局部大脑血流量测定采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研制133Xe吸入HYS-1型局部大脑血流量测量系统.受检者闭目静卧,通过密闭的面罩吸入133Xe(由法国CIS公司提供)与空气混合气体1 min(相当于吸入133Xe 148 MBq).系统每6 s自动采集数据1次,共测定12 min.检查时间统一在上午8~10点.受试者排除呼吸道疾病.结果:观察组双侧灰质每100g脑组织局部大脑血流量广泛性减少[左灰质、右灰质分别为(38.30&;#177;6.06),(43.83&;#177;10.50)mL/min].左侧比右侧明显,其中额叶、颞叶和顶叶每100 g脑组织局部大脑血流量常有明显的局限性减少[左额、右额、左颞、右颞、左顶、右顶分别为(36.54&;#177;3.65),(48.40&;#177;14.80),(42.88&;#177;9.21),(46.21&;#177;8.99),(43.29&;#177;9.18),(45.50&;#177;7.50)mL/min].观察组左右额叶、颞叶和顶叶相比,左额叶每100 g脑组织局部大脑血流量减少更加明显[左额叶为(36.54&;#177;3.65)mL/min],双侧白质局部大脑血流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的大脑血流量减少,以左侧灰质明显,额叶、颞叶和顶叶常有明显的局限性减少.上述改变可能是脑外伤后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