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基本证型的相关因素。方法:制定症状问卷调查表,收集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期间就诊的病例料,采用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对基本证型的可能相关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肝胃不和型中,性别和春季是危险因素;寒热错杂型中,西医分型,发病季节性,生活工作压力极大,生活不幸福是危险因素;脾胃湿热型中发病的季节性,秋季,生活工作压力大,生活不幸福是危险因素;脾胃虚寒型中秋冬季节是危险因素;脾虚气滞型中秋季、生活工作压力极大、生活幸福度一般和不满意是危险因素。结论:性别、病程、西医分型、发病季节性、发病季节、生活工作压力、生活满意度等因素与基本证型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在广州地区诊断为FD的326例患者进行中医证型的调查,将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6例广州地区F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别为脾虚气滞证占41.71%、肝胃不和证占26.07%、脾胃湿热证占11.96%、脾胃虚寒证占11.04%、寒热错杂证占9.20%,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间的发病平均年龄和在广州居住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间的西医亚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具有地域性,与居住广州年限、性别、年龄、西医亚型、Hp感染状况等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系指除器质性疾病而见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疼痛、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等上腹不适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大多由于情志内伤、饮食伤胃、劳倦伤脾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贵阳城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及发病情况;分析该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辨治方案提供临床证据。方法:本研究在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遵照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原则,采用门诊问卷的方式全面收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四诊及相关资料,制定,临床证候调查表,有专门的医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调查,共收集260例贵阳城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结果:(1)260例患者中,男115例,占44.23%;女145例,占55.77%;年龄最4、18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46.57147±13.6117)岁;年龄段分布以41~50岁年龄段最多。(2)患者中中医证型的分布中,脾虚气滞者最多85例,占32.69%;其他依次是肝胃不和证占24,61%;脾胃湿热证占19.64%;寒热错杂证占13.46%;脾胃虚寒证最少占9.6%。(3)患者中医主症的分布中胃脘胀满的症状最多,占93.08%;伴随症状的分布中排名在前7位的依次是口苦、口干、泛酸、睡眠欠佳、嗳气、身体困重、乏力。舌苔的分布占前三位的是:舌淡红为主,占76.92%;薄苔占58.85%;腻苔占46.15%;脉象占前三位的是:细脉占70%;弦脉占68.46%;弱脉占61.54%。结论:该研究结果显示贵阳城区功能性消化不良(FD)具有以下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中医证型的分布中,脾虚气滞者最多85例,占32.69%;其他依次是肝胃不和证占24.61%;脾胃湿热证占19.64%;寒热错杂证占13.46%;脾胃虚寒证最少占9.6%。 相似文献
5.
军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病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军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病情况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病因。方法按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设计FD症状量表,采用整群完全随机抽样方法对陆军某部汽车训练队及通讯连290名官兵进行调查。结果军人FD发病率约为41.72%.中医病因:情志失调占40.49%,饮食失常占21.48%,劳倦过度占16.52%,以上3种因素可能是军人FD的主要成因。中医证型:肝郁脾虚占44.63%,肝郁气滞占23.14%,构成了军人FD的主要证型。FD患者的Hp感染率为58.67%,呈现实证高于虚证的感染趋势。结论军人FD的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占多数,Hp感染可能与其他因素一起,促发军人中较高的FD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胃泌素胃动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曙东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
通过对97例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和21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的测定,结果表明脾胃虚弱型胃泌素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5),胃动素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P>0.05);肝胃不和型胃泌素较正常人升高更显著(P<0.01),胃动素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脾胃虚弱型和肝胃不和型胃动素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中医的证型与胃泌素、胃动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永州地区脂肪肝中医证型特点分布的分析,为临床辩证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统一的量化表格,对永州地区550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观察记录中医证候,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永州地区脂肪肝的主要证型。结果:肝郁脾虚患者在所有550例脂肪肝患者中比例最大,占115例(20.9%);其次是痰湿困脾,占96例(17.5%);第三位的是肝肾阴虚,占88例(16.0%);第四位的是气滞血瘀,占85例(15.5%);第五位的是脾肾阳虚,占81例(14.7%);第六位的是阴虚阳亢,占75例(13.6%)。10例患者因症状不典型,属无法分类病样本。结论:永州地区脂肪肝主要中医证型:肝郁脾虚、痰湿困脾、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脾肾阳虚、阴虚阳亢。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前瞻性收集698例确诊为高血压病患者的人口学、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按频次高低依次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及其他证型;各中医证型与家族史、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方面存在相关性,其中阴虚阳亢证合并糖尿病的较多;痰湿壅盛证合并肥胖较多。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肝火亢盛证为突出证型,并与家族史、糖尿病、肥胖等方面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有排卵型功血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状况,为开展中医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方挂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425例排卵型功血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排卵型功血的辨证分型情况。结果425例排卵型功血患者中,证型构成比由大到小排列次序为:含肾虚证者〉含热证者〉含脾虚证者〉含肝郁证者〉含血瘀证者〉含血虚证者。且2种证型组合的排卵型功血患者构成比最大。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保护脾胃和肾的功能,将有助于防止和减少排卵型功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351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9项证候类型观察分析.结果 ①人群中虚证、虚实夹杂证多于实证;男性中实证、虚证分布高于女性,而虚实夹杂证低于女性(P<0.01).②在不同年龄段,均以虚实夹杂证型多见,但虚证、实证以及虚实夹杂证型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未见显著差别(P>0.05).③虚实夹杂证型在不同病程中均多见,随病程的增加,实证、虚证增加,虚实夹杂证有减少,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肾虚、阳虚、阴虚、气虚、脾虚为最常见的5个证候,而在不同年龄段,虚证类型出现的频次有所不同,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⑤血瘀、湿、气郁、热、痰为最常见的5个证候,而在不同年龄段,实证类型出现的频次有所不同,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①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证型以虚实夹杂证型最为多见.②老年2型糖尿病实证中以血瘀、湿、气郁、热、痰为常见证型,其中血瘀最多见;虚证中以肾虚、阳虚、阴虚、气虚、脾虚为常见证候类型,其中肾虚最为多见.③老年糖尿病中医辨证中应重视扶正驱邪,尤当注重补肾祛瘀,同时不忘行气解郁. 相似文献
11.
1083例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分布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病机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 随机调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科门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 083例,了解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兼证特点,中医证侯与西医诊断分型、病程、年龄的关系.结果 1 08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以CAP/CPPS(Ⅲ型)多见,占总数的91.2%.中医证型分布调查结果显示,湿热蕴阻、气滞血瘀两证的比例为91.51%与84.30%;出现单一证的比例小,为3.88%与2.22%.临床大多表现为兼夹证,以湿热蕴阻+气滞血瘀证最多,达56.79%,其次为湿热蕴阻+气滞血疼+肾阳不足证,为14.59%,两类证占所有证型70%以上;单一湿热蕴阻证多出现在病程小于6个月的患者中,病程大于6个月以上患者则出现极少;随病程延长,出现肾虚兼证比例增多.在年龄结构分布中,30岁以下出现肾虚兼证少,30岁以上者出现肾虚兼证多.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的基本病机为湿热抉瘀,湿热挟瘀证是其临床曩常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9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症候群,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胃及十二指肠的高敏感、胃肠运动障碍、幽门螺杆菌(Hp)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症状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不适、疼痛、早饱、腹胀等。目前FD的诊断以罗马Ⅲ为标准, 相似文献
13.
2007年5月—2009年11月,我院对喀什地区6~15岁在校中小学生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相关致病因素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采用定群抽样方法抽取的喀什地区疏勒县、疏附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此病,同时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将临床确诊的28例作回顾性分析,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结果28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24例疗效满意,4例无效,2例复发,再经治疗仍有效果.结论确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并强调了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16.
月经后期中医证型分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月经后期患者证型分布状况,为规范辨证诊断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502例月经后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证型的频数统计。结果 502例月经后期患者共出现921证次,按证型出现频数和构成比大小依次为:肾气虚〉气滞〉脾气虚〉肾阳虚〉血瘀〉肾阴虚〉肝郁血热〉痰湿。结论比较现有的教材和国家、行业辨证诊断标准,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议月经后期常见证型中考察加入脾气虚、血瘀两种证型。本调查结果还显示:月经后期患者以肾虚(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证、气滞证、脾气虚证多见,从症状分布来看,总以虚证为主,兼有虚实夹杂。故肾、肝、脾三脏功能失调在本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香砂枳术颗粒治疗脾胃气虚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该院诊治的50例脾胃气虚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50例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实施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实验组25例实施香砂枳术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25例患者的总有效率(72.00%)稍高于对照组(56.0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胃气虚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香砂枳术颗粒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207例月经后期患者证型分布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月经后期患者证型分布状况,为规范辨证诊断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1016例功血中207例月经后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各证型的频数统计。结果207例月经后期患者共出现501证次,按证型出现的频数和构成比大小依次为:脾气虚118例,肾气虚97例,肝郁69例,肾阴虚60例,血热59例(实热17例+虚热26例+肝郁化热16例),血瘀46例,血虚37例。结论比较现有的教材和国家、行业辨证诊断标准,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建议考察加入脾虚、血瘀证型。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以往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NUD),是指有上腹或胸骨后疼痛不适、烧心、恶心、呕吐或其他有关的胃肠道症状,并持续4周以上;检查除可能有轻度胃炎的征象外,无其他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病机虽然复杂,多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发生,脾虚气弱,肝气郁结,最终气机紊乱,脾胃升降失常,出现脾虚肝郁证。且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程长、病情缠绵,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的状态。大量临床实践及资料证明中医药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疗效显著,能达到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标本兼治的效果。但也存在样本较少,缺乏说服力;入选标准缺乏系统性;中医药现代机制、原理研究较少等不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