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特点和优势.方法:回顾分析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116例,其中有42例行PCI,桡动脉穿刺及置管成功率为96.7%.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不仅创伤小,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李晶 《吉林医学》2014,(12):2671-2671
目的:总结分析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14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对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2例患者接受护理后,均未出现皮肤缺血性坏死或局部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在给予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给予患者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严格规范护理行为,可大大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320例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0年5月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32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312例,其中有58例行PCI术;桡动脉穿刺及置管成功率为97%。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安全的、可行的,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患者更乐意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肖燕 《吉林医学》2011,32(23):4899-4900
目的:探讨提高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诊疗术的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86例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诊疗术前、术中、术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介入诊疗手术。术后桡动脉搏动减弱3例,随访1个月后恢复正常;桡动脉穿刺口渗血1例;前臂皮下淤斑1例;没有桡动脉闭塞、手部缺血及其他血管并发症病例发生。结论:有针对性地观察和预防性护理,对提高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诊疗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00例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1600例,其中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459例,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8.2%,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成功率99.7%,冠状动脉PCI成功率92.3%。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手术成功率与传统股动脉途径无明显差异,且其并发症少、下床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6.
汪芳  李霞  林芳  李进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8):2278+2315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护理的效果。方法:总结261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的护理。细致的心理护理、完善的术前准备、周密的术中配合与观察、术后24小时严密的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拔除鞘管的护理与观察。结果:无一例出现局部出血或皮肤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通过耐心细致的护理,配合规范化的操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少,患者卧床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5月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疑诊和确诊的457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穿刺成功率98.0%(448/457例),448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成功率100%,术后并发症:局部轻微血肿6例(1.3%),桡动脉闭塞1例(0.2%)。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和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安全的、可行的。且患者更乐意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在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优势.方法 回顾行分析我院经桡动脉和传统股动脉路径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连续病例共152例,比较手术的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成功率95.6%,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93.1%.2例因穿刺桡动脉失败改股动脉途径手术成功,1例困右锁骨下动脉畸形而改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手术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经股动脉途径.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不影响患者的术后活动.但手术医师必须很好掌握桡动脉穿刺技术,导管操作技术.同时需要不断积累预防处理血管痉挛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随着心脏病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2009年4月-2010年5 月,我科经桡动脉穿刺术行介入术56例,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门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门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17例,并与同期住院患者相比较。结果:与住院患者相比,门诊组年龄低[(50±5.8)岁,(68±7.2)岁,P<0.05],平均住院日少[(2±0.6)d,(14±5.6)d,P<0.05],并发症没有增加,且无死亡。结论:门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冠脉介入诊疗技术成熟的医院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46例.观察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7.9%.46例患者53处靶病变成功植入53枚冠脉支架(药物洗脱支架43枚,普通支架10枚),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7.8%.靶病变类型:A型病变4处,B型病变24处,C型病变25处.术后无出血、血肿、桡动脉闭塞、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安全、有效、可行,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无需卧床制动,痛苦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行PCI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介入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45例患者成功41例,总成功率91.1%,植入支架50只,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术后随访6~12个月,3例再次出现胸痛发作,其中1例为原有支架闭塞;1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结论 PCI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陆兆华 《吉林医学》2012,33(6):1126-112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效果,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桡动脉途径进行诊断和治疗的7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用经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治疗的72例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诊断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可有效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②方法对98例冠心病病人采用经桡动脉径路介入治疗(TRI组),118例病人采用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治疗(TFI组)。观察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病人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等)。③结果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置入支架情况、手术时间和X线照射时间,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2.07、2.18,t=1.02~1.26,P〉0.05);TRI组病人的住院时间小于TFI组(t=2.35,P〈0.05)。④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是有效、安全的,可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7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1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7.8%,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成功率96.1%,经桡动脉脉介入治疗成功率97.8%。无桡动脉闭塞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常规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患者术后体位及活动不受限制,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优越性。方法随机选取进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桡动脉途径32例,股动脉途径78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术后血管及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躯体不适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股动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06年11月-2009年6月对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造影成功率、入院-球囊扩张时间、梗塞相关动脉的开通率、血流情况、术中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经桡动脉造影成功率为100%;入院-球囊扩张时间(55±18)min;梗塞相关动脉的开通率为97.4%;血流情况:TIMI3级93.4%;皮下瘀斑的发生率为3.8%;前臂血肿的发生率为2.9%;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为1.0%;平均术后住院天数(5.9±1.4)d;2例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在有条件的医院可首选经桡动脉途径PCI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07年2月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19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穿刺途径随机分为桡动脉组(n=94)和股动脉组(n=102),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及X线曝光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术后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能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相对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处理措施。方法:观察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行PCI的186例患者,观察术中及术后有无大出血,局部血肿,血栓形成,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发生。结果:发生各种并发症15例,发生率为8%,其中压迫止血不当产生的出血5例,均为少量出血;穿刺点周围血肿5例,1例发生较为严重的血肿;桡动脉局部血栓形成4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经桡动脉行PCI穿刺血管损伤并发症在临床不少见,处置措施重在预防,强调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动脉介入诊疗的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冠脉介入诊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桡动脉穿刺组(n=80,行桡动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组(n=80,行股动脉穿刺);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卧床时间、穿刺后压迫时间等一般资料、术后出血、动脉闭塞等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桡动脉穿刺组介入成功率为90.0%低于股动脉穿刺组9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桡动脉穿刺组患者穿刺时间、穿刺后压迫时间、平均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股动脉穿刺组有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比较,桡动脉穿刺组患者出血、拔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桡动脉穿刺组术后烦躁失眠、尿潴留、穿刺侧肢体疼痛、局部皮肤损伤、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创伤小、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