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妇科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为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2月上海市静安区户籍所在的围绝经期妇女,以整群抽样调查,以问卷形式调查其健康状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健康相关因素。 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1 518人,平均绝经年龄为(50.45±3.34)岁。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15.3%(233例)。潮热出汗为64.7%,疲乏感为55.8%、性生活障碍为48.81%,这些是围绝经期最常见的症状,既往或目前患有的慢性疾病居前3位的依次为颈椎病175(11.53%)、乳腺增生127例(8.37%)、阴道炎121例(7.97%)。年龄因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总评分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9,P=0.992)。绝经年龄(t=7.083,P=0.000)、抑郁总分(t=2.016,P=0.044)、焦虑总分(t=8.429,P=0.000)因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总评分有影响,且为正向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绝经年龄越大、焦虑总评分越高则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总评分越大,即围绝经期综合征越严重。我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急需要加强,依托社区的围绝经保健网络管理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维吾尔族女性围绝经期、绝经后期代谢综合征(MS)现况,分析其危险因素。  方法  2017年5月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其中4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结果  40岁以上维吾尔族女性共计822例,年龄为(50.44±9.16)岁,围绝经期439例,绝经后期383例。40岁以上维吾尔族妇女MS患病率为32.8%,围绝经期为19.1%,绝经后期为48.6%,绝经前后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心性肥胖、血压、血糖、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患病率分别为76.6%、40.3%、31.1%、32.7%、7.8%,随着年龄增长腰围异常、血压异常、血糖异常、TG异常、MS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段HDL-C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与MS显著相关(OR=4.972,95% CI:2.607~9.482,P<0.001),MS其他危险因素有高BMI、糖尿病家族史、重体力活动、吸烟、打鼾。  结论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维吾尔族绝经后期女性MS患病率较高,随着年龄增长呈显著上升趋势,应加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教育,及早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降低绝经后期MS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蚌埠市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分析其围绝经期综合征、盆底功能障碍等疾病发生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需求。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组群抽样方法,选取蚌埠市40~60岁妇女957名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及健康状况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42.11%(403/957)。不同年龄、文化水平、体质量指数、婚姻状况、伴侣健康状况、与子女关系、睡眠质量、运动习惯、痛经史、顺产分娩次数、近1年月经状况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中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以停经1年者为对照,月经正常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更低(P<0.05和P<0.01);中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40~44岁较55~60岁、有痛经史相对于无痛经史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高(P<0.05~P<0.01),而睡眠质量良好相对于睡眠质量差、无顺产分娩经历或顺产分娩1次相对于顺产分娩次数≥3次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低(P<0.05~P<0.01);重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睡眠质量良好相对于睡眠质量差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更低(P<0.01),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妇女较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上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高(P<0.01)。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水平、婚姻质量、与子女关系、睡眠质量、痛经史、近1年月经状况围绝经期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量表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文化水平高、良好的家庭关系、无痛经史均为围绝经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消瘦、分娩、月经紊乱则均为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蚌埠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他不适症状检出率较高,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和了解程度难以维持平衡,应重视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社区诊断。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3个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社区妇女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9·9岁;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44·1%。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年龄、文化程度、与丈夫关系、孕产次数、亲友支持、经济收入、围绝经期知识、慢性病等有相关性(P<0·05)。结论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和群体性的流行特点,患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并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一定的负担,需采取健康教育、饮食疗法、适度锻炼、激素等综合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银川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保健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城、乡两层,调查城市5个社区、农村2乡6村。对样本点的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共计1301人,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询问调查。结果银川市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率(8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5.74±3.6)岁,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8.40±3.2)岁;采用改良的Kuppem an评分表调查显示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排列前五位的是烦躁易怒71.48%,失眠70.33%,疲倦无力69.95%,潮热多汗68.41%,头晕67.7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五个症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职业、体重指数、收入、婚姻状况及其他疾病的患病情况。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开设专科门诊及心理辅导,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习惯,帮助妇女平稳度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6.
清远市连江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症状与保健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清远市连江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与保健需求,探讨欠发达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和社区卫生服务现状,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和如何进行社区健康促进。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在本院围绝经期门诊和连江社区发放统一的调查问卷,共调查40~65岁的妇女803名,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的被调查者填报了至少一种自认为与围绝经期有关的症状或疾病;62.89%的妇女认为围绝经期出现问题时应多看医生,定期体查;仍然有5.98%的妇女出现围绝经期症状不采取任何措施;52.30%的妇女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围绝经期健康教育活动。结论:各级政府应重视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医疗保健部门应加大社区健康教育的力度,倡议社会、单位、家人要关心和理解、全社会都来帮助和扶持围绝经期妇女,使她们调整心态,尽快地适应围绝经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顺利地度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益阳市区围绝经期妇女绝经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妇女平稳渡过围绝经期.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益阳市5个社区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442名,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其绝经年龄、围绝经期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该市区围绝经期妇女442例中有症状者322例,占7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5.88±3.20)岁;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7.20±3.60)岁.绝经期主要症状表现为烦燥失眠、潮热多汗、眼睛老花、健忘、月经紊乱、腰背关节痛.影响这些症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职业、社会压力、婚姻状况等(P<0.01).结论 围绝经期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今后在益阳市区应因地制宜地大力宣传围绝经期的相关知识,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开设专科门诊及心理健康指导,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妇女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绝经期(俗称更年期)是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指40岁左右开始出现的内分泌、生物学变化及临床表现至绝经到老年期的过渡阶段[1].许多资料表明:女性围绝经期75.1%左右出现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PMS):潮热、烦躁、心悸、身心及躯体疲劳、适应力下降、失眠、记忆力减退、焦虑和抑郁、骨质疏松,同时伴有明显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2].因此,开展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不仅是围绝经期妇女的特殊需要,而且能为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打好基础,这对妇女本人、家庭、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兹就近年来在国内的刊物发表的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开展健康教育的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湘西少数民族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和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钰华  唐桂兰  李金兰 《吉林医学》2010,(34):6275-6276
目的:了解湘西少数民族妇女围绝经期的健康状况和保健需求,探索出适合少数民族围绝经妇女保健模式。方法:通过对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城镇社区和7个县农村社区1380名围绝经妇女(40~60岁)入户面谈的方式进行卷调查和分析。结果:1380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其中围绝经综合征发生率为76.73%,明显高于北京(50.5%)和广东(68.1%)经济发达地区,但和湖南省内湘潭地区(74%)相接近。高脂血症的发生率26.7%,低于北京市(34.0%)。冠心病发生率为7.3%,略低于北京(8.7%)。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8.32%,略低于北京(22.6%)。糖尿病的发生率为7.86%,低于北京(10.08%)。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6.27%,略高于广东(23.5%),低于北京(63.7%)。结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围绝经妇女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加强围绝经妇女健康保健的宣传力度,提高其认知,促进她们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珠海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晓燕 《海南医学》2007,18(8):41-41,22
目的 调查珠海市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方法 对520名40~60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由本文作者亲自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常喝牛奶及吃豆制品者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明显低于不喝牛奶或不吃豆制品者(P<0.05).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后只有28.6%的妇女就医.结论 大多数的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意识不强,保健工作者应加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出符合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生存质量和Kupperman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睢宁县人民医院326名年龄在40~70岁之间,无其他重大疾病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包括26个条目,四个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来评定生存质量,Kupperman改良评分表评定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结果 WHOQOL-BREF中各领域与Kupperman评分总分的相关系数(r)如下:生理领域(-0.712)、心理领域(-0.485)、社会领域(-0.522)、环境领域(-0.423),WHOQOL-BREF的四个领域与Kupperman评分总分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或P0.01);生存质量当中除了总体健康状况之外,其余都与收入呈正相关。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生存质量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收入和教育相关,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与年龄和月经初潮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12.
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南宁市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南宁市妇女的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7.71岁,早于我国城市妇女自然绝经平均年龄(49.5岁);围绝经期综合生发生率75.61%,略高于北京(60%)和广州(66.2%)。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丈夫情况,月经量、孕产次、流产情况,避孕方式,业余爱好等有相关性。结论: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涉及一个群体,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全市三级妇幼网络作用,深入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意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开展激素补充疗法,是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习水县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析习水县40~55岁妇女68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统一的问卷内容和方式,进而了解其健康状况,并给与针对性的健康指导;结果进行问卷的680名妇女中,40~45岁、46~50岁、51~55岁分别为278人(40.9%)、198人(29.1%)、204人(30.0%),平均年龄(48.1±4.3)岁;初潮年龄在12~21岁,13岁及14岁初潮人数最多,分别为192人(28.%)、148人(21.8%),平均初潮年龄(14.6±1.6)岁;其中月经基本正常、月经紊乱及绝经人数分别为376人(55.3%)、114人(16.8%)及190人(27.9%);绝经年龄为43~55岁,平均绝经年龄(49.7±2.6)岁;680名妇女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534人,其发病率为78.5%,其中失眠249人(36.6%)、头痛258人(37.9%)、烦躁186人(27.4%)、关节肌肉痛321人(47.2%),易激动214人(31.5%);51~55岁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89.2%显著高于46~50岁妇女80.3%,而46~50岁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80.3%显著高于40~45岁69.4%,其发病率随着年龄段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6.20,7.10,P0.05);结论习水县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较高,亟待相关医疗保健与治疗,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健康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3—2016-06间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0例围绝经期妇女,统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其健康状况的因素。所有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均实施健康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对围绝经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800例受试者中共有178例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22.25%;发生者中离婚或丧偶、无子女、月收入≤2 000元、无业、患基础疾病、患心脑血管病、运动时间≤40min/周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发生者中婚姻状态正常、有子女、月收入>2 000元、在职、无基础疾病、无心脑血管病、运动时间>40min/周的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因素均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P<0.05);干预后患者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完全知晓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易发生综合征,且危险因素较多,需要对患者及时实施全面的健康干预,改善其认知情况。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理及证候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理和证候规律.方法:选择61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9例健康同龄妇女为对照.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各证型中,以肾阴虚证和肝郁气滞证所占比例最大,差异非常显著(P<0.01);②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肝郁积分及肝郁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各证型肝郁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肝郁气滞组积分最高,显著高于肾阴虚组、阴阳两虚组(P<0.01).结论:肝郁气滞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最常见的证型之一,各证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郁病理变化,肝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从而进一步探索围绝经期、老年期保健模式和方法,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将广东省按地理地貌分为5层,共抽取了5个地级市(代表城市)和4个县级市(代表农村)。对40~65岁的4500个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广东地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48.6岁,其中城市48.9岁、农村48.3岁。现患病率39%,其中城市38.5%、农村39.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前6位现患疾病的顺位是骨关节疾病(12.5%)、高血压(9.2%)、子宫肌瘤(6.8%)、胃或十二指肠溃疡(5.2%)、心脏病(2.7%)和糖尿病(2.2%)。骨关节疾病中膝关节疾病(34.3%)、腰椎疾病(32.8%)是高发病,骨折患病率2.5%。围绝期综合征的患病率为68.1%,最为痛苦的症状是失眠、肌肉骨关节疼痛、烦躁、头晕,以心理症状(86.8%)和躯体症状(86.0%)为主;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未就医者占71.2%,到妇产科就医者仅20.5%,以服用中药为主(53.9%),应用性激素疗法者1.4%(城市1.8%、农村1.0%)。无健康体检者37.8%,有过健康体检者62.2%,其中城市80.4%、农村44.4%,城市明显高于农村。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相关疾病严重地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这一人群的保健、医疗存在广泛需求,应该全方位地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深港两地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需求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港两地妇女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及健康需求,有效地指导群体保健,为制定针对性地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深圳市罗湖区、香港分别随机整群抽取两个社区,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健康状况与需求调查。结果在418例被调查者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50%以上,精神神经症状、骨质疏松症状发生率较高。深港两地围绝经期妇女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在生活、饮食指导、妇女病防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锻炼指导与常见病预防需求方面,香港妇女高于深圳妇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关知识获取途径的选择,愿意参加专业讲堂及网络服务方面,香港地区的比例相对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港两地围绝经期妇女对设立咨询热线的需求最高。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她们的健康需求有其自身的特点,做好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一定要适应其需求,才能更好地为围绝经妇女提供服务,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40~55岁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和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及其相关因素,为开展社区妇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抽样方法,从北京市东城区和上海市杨浦区抽取1 312名40~55岁社区妇女为调查对象,应用Kupperman、SAS、SDS量表和自编问卷进行调查。最优尺度回归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围绝经期症状、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 40~55岁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检出率为50.8%,焦虑症表现的检出率为9.5%,抑郁症表现的检出率为25.9%。最优尺度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的回归模型显示:家庭月收入、有无慢性病和性生活与Kupperman、SAS、SDS评分显著相关;文化程度与SDS评分显著相关。围绝经期症状是焦虑和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围绝经期症状的严重程度则是焦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围绝经期症状及相关的焦虑、抑郁症状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性生活、家庭月收入、慢性病等与此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体检的40~60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05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出现第1次月经紊乱的平均年龄是(46±3.63)岁,出现第一次围绝经症状的平均年龄是(47.0±3.99)岁。本次调查的围绝经期妇女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260人,发生率为64.2%,文化程度高、专业技术人员、居住于城市、健康状况自评差是围绝经期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围绝经期症状晚于月经改变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与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健康状况自评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水平及自身保健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388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2388例妇女中有1884例妇女有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占78.9%,50岁以上者均有症状,40~50岁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40岁以下者有中度或轻度围绝经期症状.对相关的知晓度和告知度分别为16.7%和35.2%.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及保健状况不容乐观,这一现象应引起医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