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改善GDM孕妇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利用医院病历系统对分娩产妇进行检索,筛选符合GDM诊断标准并分娩巨大儿的70例产妇作为巨大儿组,按照1:1匹配的方法选择分娩正常体重新生儿的7...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初产妇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 以2018年哈尔滨某医院产科无妊娠期合并症的健康初产孕妇及其单胎活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产妇产检和分娩记录,对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按照中国成人BMI范围标准对产妇进行分组,分析影响新生儿体重的相关因素及产妇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对826对健康初产妇及其新生儿进行调查,初产妇平均年龄为(26.36 ± 4.21)岁,孕前BMI平均为(22.18 ± 3.15),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占46.12%,居住地以城镇为主,占83.41%,孕期增重均值为(15.26 ± 4.12)kg,平均孕周为(38.83 ± 1.08)周。在826名新生儿中,男、女性别比为1.15∶1,低出生体重儿17例(占2.1%),正常出生体重儿748名(占90.6%),巨大儿61例(占7.4%)。家庭人均月收入、孕前体重、孕期增重情况不同的产妇分娩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不同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体重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 =0.147、0.239)。结论 初产妇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孕前肥胖与孕期增重过多易导致分娩出巨大儿的风险增加,应加强初产妇的产前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王燕  胡传来  张勤  陶兴勇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806-1808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1 419例单胎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孕妇的基本情况,定期产前检查时记录孕周并测量体重,随访研究对象妊娠结局。并采用LMS法分别建立孕妇不同孕前BMI组孕期不同周次增重的百分位数曲线。结果:超重组孕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最高,正常组次之,低体重组最低,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BMI<18.5的低体重组孕妇小于胎龄儿的检出率要高于其他两组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S曲线示三组孕母孕期体重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孕早期三组体重增重甚少,孕中期体重增加小于孕晚期。孕前低体重组孕妇孕期总增重较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多。结论: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有密切关系,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合理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期总增重及各孕期增重速率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13年选取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549名孕(12±1)周的单胎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年龄、孕前体重等基线资料,测量身高、体重。分别于孕(28±1)周及分娩前测量体重,计算孕期总增重和各孕期增重速率,并参照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2009)孕期增重推荐标准进行评价。分娩后收集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信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讨孕期总增重及各孕期增重速率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孕期总增重为(16. 2±4. 6) kg,孕期总增重异常比例为59. 1%,其中增重过多比例为44. 3%;孕早期增速过缓比例为44. 3%,孕中期、孕晚期及孕中晚期增速过快的比例分别为63. 6%、55. 7%和65. 8%。控制孕妇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分娩孕周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孕期总增重适宜组比较,总增重不足组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增加(OR=2. 51,95%CI 1. 08~5. 82),总增重过多组大于胎龄儿发生风险增加(OR=2. 54,95%CI 1. 20~5. 36)。与孕中期增速适宜组比较,孕中期增速过快组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降低(OR=0. 27,95%CI 0. 13~0. 60)。与孕中晚期增速适宜组比较,孕中晚期增速过快组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降低(OR=0. 28,95%CI 0. 13~0. 59)。结论成都地区孕妇孕期增重异常问题严峻,孕期增重过多和不足同时存在。孕期总增重过多是大于胎龄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中期、中晚期增速与小于胎龄儿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王芬  陈庆  杨柳  蔡晓丽  刘俊  何杨 《卫生研究》2020,(5):705-710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妇女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对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重庆市6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招募近3个月内有生育意愿、处于备孕状态的2394例计划妊娠妇女,收集对象孕前身高、体重、各孕期体重、妊娠结局信息、孕产史及人口社会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孕前体质指数以消瘦者和正常者为主,分别占46.74%(1119人)和47.12%(1128人),孕早期消瘦者和正常者分别为34.46%(825人)和57.77%(1383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5,P<0.01)。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为4.51%(108人)和6.89%(165人)。不同孕前体质指数组,新生儿平均体重、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18,P<0.01)、(χ2=66.44,P<0.01)。不同孕期增重组,新生儿平均体重、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7,P<0.01)、(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产妇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北京某三甲医院2017—2021年4 529例分娩产妇数据,根据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分组,利用Logistic回归比较不同组别之间小于胎龄儿及大于胎龄儿的发生情况,并通过相乘、相加模型分析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增重对于新生儿体重影响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 孕前体重偏低和孕期增重不足是发生小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OR=18.20,95%CI:13.65~24.26;OR=1.45,95%CI:1.07~1.97),孕前肥胖、孕期增重过多是发生大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OR=8.78,95%CI:6.84~11.28;OR=5.80,95%CI:4.44~7.58);孕前体重偏低和孕期增重不足对于发生小于胎龄儿相加模型有正向交互作用(RERI=14.62,95%CI:3.09~26.15,API=0.48,95%CI:0.26~0.70,SI=1.97,95%CI:1.27~3.07),孕前肥胖和孕期增重过多对于发生大于胎龄儿相加模型有正向交互作用(RERI=47.96,95%CI:22.40~73.52, A...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孕期体重增加现状,并探讨其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以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汉族产妇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714例孕产妇进行既往生育史、孕前体重、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的调查,比较分析不同民族孕妇孕期增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乌鲁木齐市产妇孕前BMI指数为(21.63±3.68)kg/m2;孕期增重(16.89±5.82)kg;新生儿出生体重(3.30±0.51)kg;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的孕前BMI、孕期增重、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低体重儿和巨大儿发生率高于汉族(P<0.05);汉族新生儿体重分组不同,产妇的孕期增重及孕前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增重有关。结论: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影响,孕前控制体重、孕期控制适宜的体重增长有利于母婴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正常足月生产单胎的乳母,记录孕前身高和体重、产前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等数据,分析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的关系。结果孕前低体重组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其他组;孕期增重过多组巨大儿出生率、出生体重和身长显著大于增重不足和正常组;随着孕期增重过多,巨大儿发生率、出生体重和身长明显增大。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孕期妇女应根据自身情况将孕期增重控制在适宜范围,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2 976例单胎足月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孕妇孕前身高体重、孕期增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巨大儿发生率为10.18%,并随孕前BMI、孕期增重的升高而升高;孕前超重、孕期增重过多孕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最高,孕前体重正常、孕期增重合适组次之,孕前低体重、孕期增重过少组最低。结论孕前BMI与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密切相关,应加强围产期孕妇体重管理,指导孕期营养与保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提高孕期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收集2001—2015年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监测系统登记建册的40 931名孕产妇及其单胎活产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孕期增重正常17 143人,占41.92%,孕期增重过多12 409人,占36.56%,孕期增重过少8 799人,占21.52%;适于胎龄儿(AGA)34 295人,占83.87%,小于胎龄儿(SGA)3 322人,占8.12%,大于胎龄儿(LGA)3 276人,占8.01%。孕妇年龄、身高、体重和孕期增重在SGA、AGA、LGA组依次增加(均P0.05),三组孕妇孕前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吸烟、饮酒和民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重过轻的孕妇增重过多不会增加分娩SGA的风险(OR=0.95,95%CI:0.78~1.41),且不管增重多少,其分娩LGA的风险均较低。超重或肥胖的孕妇增重过少和增重正常均不会增加分娩SGA的风险(OR=0.95、1.02,均P0.05),但不管增重多少均会增加分娩LGA的风险(OR=1.79、2.50、3.11,均P0.05)。结论孕妇年龄、孕前BMI和孕期增重是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加强孕产妇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妇孕期体重增长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孕期保健并住院分娩的534例足月单胎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身高、孕前体重、产前体重等信息,分析孕期体重增加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孕前体型正常的产妇较多,孕前不同体型的产妇孕期体重增长幅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52,P=0.000);孕前体型消瘦和正常的产妇孕期体重增长合理比例明显高于孕前超重及肥胖者(χ2=16.407,P=0.000);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明显高于增长不足与合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49.742,P=0.000;F=37.077,P=0.000);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的产妇产下巨大儿的比例较高,三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1.825,P=0.003)。结论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会增加巨大儿的出生率,应加强孕期健康宣教,使孕期体重增长在合理范围内,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孕期体重增长与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孕妇及新生儿793例;收集孕期增重、新生儿出生情况(包括出生体重、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等指标;参考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OM)制定的孕期增重标准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孕期增重水平与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关系。结果 793例孕妇孕期增重5~34 kg,平均(14.01±4.32)kg;孕期增重不足227例(28.6%),增重适宜321例(40.5%),增重过多245例(30.9%);孕期增重不足组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孕周、体重均低于其他两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也高于其他两组;孕期增重不足增加早产(OR=2.93,95%CI:1.16~6.26)、新生儿窒息(OR=3.86,95%CI:1.36~10.98)的发生风险;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与巨大儿发生风险(OR=4.51,95%CI:1.23~16.57)增加相关。结论深圳地区孕妇孕期增重不足与过多比例相对较高,孕期增重异常与不良新生儿出生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13.
海岛孕妇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儿体重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孕妇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根据孕妇体重指数BMI和孕期增重将孕妇各分为高体重组、标准体重组、低体重组和孕妇增重大于18kg、9~18kg、小于9kg三组,计算相应组别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分析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高体重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最重,依次为标准体重组和低体重组,孕妇增重18kg以上新生儿出生体重最重,依次为增重9~18kg和增重小于9kg组。结论 孕妇应通过科学调整体重、合理营养,防止孕妇体重增长过快或过慢.使新生儿体重波动在正常范围.为下一代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个体化模式的营养指导对孕期增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连州市连州镇中心卫生院及清远市妇幼保健院接受系统产检并分娩的足月单活胎的孕产妇,总共100例,由护理工作人员在医生指导下认真仔细按产检病历分别进行记录,包括孕产妇的年龄、历次产检体重、孕前体重指数(BMI)、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分娩方式等指标,再选择自愿在医院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的30例作为试验组,并选择未在医院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的30例作为对照组,其年龄、身高、孕前体重、孕周以及BMI与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产妇在孕期体重平均增加(17.01±5.14)kg,对比治疗前的体重明显增加;试验组在孕期增重正常以及自然分娩比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贫血、糖尿病、剖宫产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异常、妊娠期高血压、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窘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合理的个体化孕妇营养指导,使其保持恰当的孕前BMI、合适的孕期增重以及科学的孕晚期膳食等,有利于孕妇的健康和分娩,以及分娩适当体重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通过查阅产科病例,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收集2015年在北京某私立医院建立产检档案并分娩的单胎、足月、中国籍产妇的产科检查病例444名。以孕前BMI、孕期总增重、孕早期增重、孕中期增重、孕晚期增重为自变量,调整母亲的年龄、孕周、是否高危妊娠、吸烟、饮酒、是否有孕期糖尿病、新生儿性别等因素,分析自变量对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孕前超重肥胖组新生儿巨大儿发病率(11.4%)是孕前正常体重组(5.8%)的2倍(RR=2.0);增重过多组巨大儿发病率(10.2%)是孕期增重适宜组(4.4%)的2.3倍(RR=2.3)。男孩巨大儿发生率(9.4%)明显高于女孩(1.3%)。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孕周、新生儿性别、孕前BMI、孕中期增重、母亲年龄均对出生体重有较明显的影响。建立回归方程为y=-2256.7+120.6×孕周-148.0×新生儿性别+9.3×妊娠糖尿病-46.8×高危妊娠+5.3×吸烟-70.1×饮酒+1.7×孕期总体重增长+28.6×孕前BMI+10.2×孕早期体重增长+18.4×孕中期体重增长+6.9×孕晚期体重增长+8.9×母亲年龄。结论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长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马玲  张丽  周勇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69-1472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对孕期增重的影响。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714例乌鲁木齐维(吾尔)、汉族孕产妇的膳食摄入与体重增长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维、汉族孕产妇孕前BMI为(21.63±3.69)kg/m2,孕期增重(16.89±5.82)kg;维、汉族妇女孕前BMI、孕期增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族孕产妇孕晚期钠摄入过高,是推荐供给量的127%和160%,而钙、铁、锌、碘、叶酸、维生素C的摄入严重不足,均低于推荐供给量的70%;热能构成比中,碳水化合物供热过低,脂类供热过高。结论:乌鲁木齐维、汉族孕产妇孕期增重过多,与孕期膳食结构不合理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分析孕期增重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基于前瞻性出生队列,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纳入队列的具有完整孕期随访信息的323名孕妇,留取分娩后新生儿胎粪样本进行16S rDNA肠道菌群测序,并对测序成功的207个样本序列进行分析。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的孕期增重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孕期增重不过量组(n=129)和孕期增重过量组(n=78)。结果 孕期增重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丰度,和孕期增重不过量组相比,孕期增重过量组的新生儿肠道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高(P<0.05),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相对丰度较低(P<0.05)。在调整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生育史、孕周、宫内抗生素暴露等因素,并按性别分层后,结果显示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β=-0.378,P=0.013和β=-0.502,P=0.041)、Simpson指数(β=-0.055,P=0.012和β=-0.073,P=0.039)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孕期增重过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组成并降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分析孕期增重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基于前瞻性出生队列,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纳入队列的具有完整孕期随访信息的323名孕妇,留取分娩后新生儿胎粪样本进行16S rDNA肠道菌群测序,并对测序成功的207个样本序列进行分析。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的孕期增重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孕期增重不过量组(n=129)和孕期增重过量组(n=78)。结果 孕期增重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丰度,和孕期增重不过量组相比,孕期增重过量组的新生儿肠道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高(P<0.05),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相对丰度较低(P<0.05)。在调整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生育史、孕周、宫内抗生素暴露等因素,并按性别分层后,结果显示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β=-0.378,P=0.013和β=-0.502,P=0.041)、Simpson指数(β=-0.055,P=0.012和β=-0.073,P=0.039)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孕期增重过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组成并降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以来自西南3省的5 395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WHO推荐的BMI分类标准将孕妇分为孕前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以及肥胖组。按照美国医学研究院推荐的孕期增重标准定义各组孕妇孕期增重是否适宜。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孕前BMI较低(OR=1.91,95% CI:1.47~2.50)是分娩小于胎龄儿(SGA)的危险因素,但可降低分娩大于胎龄儿(LGA)的风险(OR=0.55,95% CI:0.47~0.66)。孕期增重不足会使SGA的发生风险增加(OR=1.57,95% CI:1.21~2.03),分娩LGA的风险降低(OR=0.48,95% CI:0.41~0.57)。孕前超重肥胖(OR=1.85,95% CI:1.58~2.17)以及孕期增重过多(OR=1.87,95% CI:1.67~2.11)与LGA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分层分析显示孕期增重不足仅会使孕前BMI较低和正常的孕妇分娩SGA的风险升高,对孕前超重肥胖的孕妇分娩SGA的风险没有影响。结论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是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孕妇健康教育、合理控制孕期增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的影响。方法:于孕12周内建立围产期保健基线资料,随访观察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与身长。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与孕妇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孕前BMI、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具有一定的影响。重视并适时提供咨询和干预,维持适宜的孕期增重可以降低母婴并发症,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