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鹏 《中国医药指南》2014,(34):159-160
目的探究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停搏的影响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135例院前心脏停搏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68例行气囊-面罩通气法复苏,对照组67例行气管插管通气法复苏,分析两组复苏效果。结果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35.29%,高于对照组20.90%(P<0.05);研究组建立通气、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通气法复苏相比,气囊-面罩通气法无需停止胸外心脏按压,可有效促进心脏停搏患者肺部通气换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49例心脏停搏ICU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抢救措施和其他临床资料。结果所有49例ICU心脏停搏心肺复苏患者中,39例患者死亡,10例患者抢救成功,且不同复苏开始时间以及院前院内心脏停搏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ICU心脏停搏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通常较低,特别是院前出现心脏停搏症状的患者,因此,各个医院应强化急救体系建设,缩短复苏时间,普及心肺复苏知识,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朱国锋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30-431
目的分析ICU内影响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20例心脏停搏并于我院行心肺复苏抢救的患者,分为自主循环恢复(ROSC)组与自主循环未恢复(Non-ROSC)组,分析患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原发病(P<0.05)、心脏停搏形式(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及心脏停搏时间点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原发病、心脏停搏形式是影响ICU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心肺复苏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志强 《中国医药》2006,1(12):716-717
目的探讨心脏停搏的临床救治经验,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抢救的102例心脏停搏息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结果102例患者复苏成功11例。结论心脏停搏患者复苏成功与患者原发疾病,心肺复苏及时、方法正确,尽早气管插管和电除颤,合理使用复苏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5.
徐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42-1843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措施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来共收冶呼吸心跳骤停患者328例,其中院外216例,院内112例,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外,心血管疾病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最高.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病因、发病地点及复苏开始时间有关.提高全民急救意识,普及CPR知识,缩短复苏开始时间,加强急救体系建设,能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心脏停搏患者75例,进行了心肺复苏术.结果 经过心肺复苏术,75例患者神智清晰,其中50例息者生活能完全自理.结论 严格操作的心肺复苏术对于心脏停搏患者提高复苏概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院内心脏停搏心肺复苏(CPR)后昏迷幸存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51例室颤所致的心脏停搏患者,在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后,随机接受亚低温治疗(中心体温降至32~34℃,并维持24h)或常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后第1d、3d和7d时GCS评分以及6个月时神经功能良好率和病死率。结果在心肺复苏后第7天,亚低温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在复苏后6个月,亚低温组53.8%(14/26)患者神经功能良好(脑功能分级为1或2),明显高于常温组24%(P=0.029);亚低温组6个月时病死率为34.6%(9/26),明显低于常温组64%(P=0.036)。结论亚低温治疗有助于改善院内心脏停搏心肺复苏后幸存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诊科心肺复苏效果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行CPR的心脏停搏(CA)患者的相关因素。结果性别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年龄小的急救科心肺复苏效果好;肾上腺素累积剂量≤4mg患者POSC可能性相对于≥5mg患者大;VF患者的ROSC、24h生存率和出院率均高于PEA和心脏骤停患者;人工通气方法、电击和目击急救对复苏效果效果明显。结论影响急诊科CA患者ROSC的独立因素有电击、CA时的心率、CA绝对时间和肾上腺素累积剂量,影响生存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有CA时的心率、CA绝对时间和肾上腺素累积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总结复苏成功经验。方法对本院急诊科近4年来老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各因素和复苏成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来共收治老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79例,复苏成功率为17.7%;复苏成功率与性别及肾上腺素用量无关系,而与病因、发病地点及复苏开始的时间有关,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者。结论老年人心源性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并不比非老年人低;普及全民急救常识,尽早复苏,现场电击除颤,能够提高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5a来院前与院内心肺复苏(CPR)现状,探索如何提高CPR的成功率。方法:将2004-01/2009—05收治的236例院前和院内进行CPR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6例患者复苏成功32例。结论:心脏停搏患者复苏成功与开始抢救时间、抢救地点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诊科心肺复苏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在急诊科行心肺复苏的心脏停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心肺复苏效果与患者的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年龄小的患者其效果愈好。同时还与肾上腺素累积剂量和急救方法有着较大的关系。结论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常见是患者的年龄、急救方法等,掌握这些因素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鹏 《中国医药指南》2023,(20):167-169
目的 探讨心脏停搏的院前急救方法与相关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接受治疗的68例心脏停搏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院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存活率、病死率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心脏停搏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相关护理干预,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意识,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院前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存活率.方法 146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发生地点分为院前组(n=87)和院内组(n=59).2组均给予心肺复苏治疗,包括胸外心脏按压、畅通呼吸道、电除颤等,比较2组复苏总有效率、自助循环恢复情况、血压、心肺复苏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 院前组、院内组复苏总有效率分别为11.49%、74.58%,院内组复苏总有效率较院前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组、院内组自助循环恢复概率分别为13.79%、79.66%,自助循环恢复时间分别为(8.60±1.03)min、(4.26±0.58)min,院内组自助循环恢复概率较院前组显著提高,自助循环恢复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院前组比较,院内组SBP、DBP、存活率显著升高,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开始除颤时间显著缩短,乳酸浓度、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心脏骤停患者,与第一旁观者的救治尤其相关,心肺复苏越早,成功率越高.心肺复苏术必须向普通群众普及,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于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全部给予急救心肺复苏治疗,观察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开始实施复苏的时间、人工气道是否实施插管、电除颤等对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非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急救在6 min之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超过6 min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实施电除颤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未实施电除颤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人工气道进行插管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未进行人工气道插管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进行急救和完成对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非常好,能够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急诊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60例老年心肺复苏患者,对患者实施院前或院内心肺复苏,并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复苏成功组开始复苏时间明显早于复苏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分钟内除颤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8分钟后;肾上腺素使用量与老年心肺复苏成功率无关;院内进行抢救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较高;对所有患者病因分析显示,心血管疾病占首位。结论临床影响老年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电击除颤时机、呼吸或心搏骤停发生地点,临床抢救老年心脏骤停患者时需严格掌握心肺复苏抢救技术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进行探究与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于2005年8月至2011年8月入住我院ICU的心脏骤停且行心肺复苏抢救手术的1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随机性地分为两组,每组为61人,即复苏成功组与复苏失败组。对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如下几个项目进行观察:心脏骤停的原因、实施机械通气、时间与肾上腺素剂量。并对两组的结果分别作统计学处理,对两组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①心脏骤停的原因:复苏成功组由严重的心率失常而引起的占60%以上;②心脏骤停时间:心脏骤停时间为3min之内急救复苏的成功率比3min之后急救的成功率要高;③使用肾上腺素的剂量:使用大剂量的肾上腺素组的复苏成功率高于使用小剂量或是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④实施机械通气:实施机械通气的复苏成功率高于未实施机械通气的要高。结论 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主要为:严重的心率失常、心脏骤停时间、肾上腺素使用的剂量多少、机械通气。在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之中,只有抓住上述几种临床相关因素,并严格地按照标准加以控制,便能够提高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急救人员实施院外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救治的68例院外心脏停搏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美国心脏学会及国际复苏联盟联合发布的心脏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急救工作,观察急救结果。结果本次研究的68例患者中,共35例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51.47%。结论及时给予心脏停搏患者胸外按压、心电除颤、气管插管及给予高级生命支持等,能显著提高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应用“萨勃”心肺复苏器代替手动武心肺复苏抢救心跳骤停患者1028例。其中42例病因可逆、心跳骤停≤30分钟,从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时间、胸骨下陷距离、压力方向、节律和按压力量、床垫下陷、病人身材、人工通气等多方面因素与手动武心肺复苏比较。结果:“萨勃”CPR明显优于手动武CPR。结论:“萨勃”CPR克服了手动CPR中因为医护人员或病人影响复苏效果因素,使CPR更趋标准有效,显著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使用萨勃心肺复苏仪和徒手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的效果,以评价萨勃机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分别使用萨勃和徒手人工心肺复苏,比较两者循环,呼吸恢复情况。结果使用萨勃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术,患者的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徒手心肺复苏术,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标准的心肺复苏技术。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具有人工心脏复苏所没有的优越性,是一种可替代人工心肺复苏的先进仪器,值得在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急诊科院前院内进行心肺复苏患者150例临床资料,根据心肺复苏成功和失败进行分组,50例心肺复苏成功作为成功组。结果成功组患者开始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通路建立时间均低于失败组,肾上腺素累积剂量高于失败组,t=11.02,t=6.26,t=8.34,t=12.1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始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通路建立时间、肾上腺素累积剂量是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把握好各项影响因素可以为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