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85年,VonMonakow率先提出神经机能联系不能这个术语,以后人们从脑血流、脑代谢、电生理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人们对其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文章从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定义、分类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18 8 5年 ,VonMonakow率先提出神经机能联系不能这个术语 ,以后人们从脑血流、脑代谢、电生理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人们对其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 ,文章从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定义、分类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后同侧丘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神经传导通路的中断或抑制、卒中后全脑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血脑屏障的破坏等有关。同侧丘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在常规磁共振序列上难以作出诊断,随着MRI功能成像的应用,使其诊断成为可能。目前主要应用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有: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技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技术、磁敏感加权成像以及脑氧代谢磁共振成像。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机能自发性好转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卒中后神经机能恶化,文献论述较多,而对神经机能自发性好转(spontaneous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SNI)则述及较少.只要卒中一旦发生,无论其病灶大小及部位如何,机体均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如肌力、步态、平衡、认知、情感、视野等神经机能障碍.目前,已有大量在功能成像技术、神经电生理及形态学上的研究证实,早期的功能恢复主要与闭塞血管的再通、侧支循环的建立、半暗带的逆转和病灶周边水肿的消退有关,后期的功能恢复则与半暗带中残存神经元功能的发挥有关;而神经机能的重组却参与了恢复的自始至终.然而卒中后神经机能障碍的恢复是不平行的,步态、平衡和认知功能障碍常可获得较好的恢复,而失语、视野缺损和上肢的瘫痪则恢复较困难.  相似文献   

5.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是指幕上脑组织病变导致对侧小脑半球血流及代谢减低的现象。CCD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血流动力学改变、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卒中后全脑炎、神经传导通路的中断或抑制等方面有关。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逐渐完善,关于CCD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也不断更新,主要体现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成像、CT灌注成像、磁共振灌注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在研究产生多肽激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机能和相互作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免疫组化技术使得人们能够了解内分泌系统机能异常与细胞水平最早期疾病表现之间的关系,免疫组化对一些激素的分析,可作为鉴  相似文献   

7.
神经机能联系不能(diaschisis,Dia)是指远隔原发病变部位的结构的功能减退,其常可在SPECT上见到。Dia与临床缺陷的报道较多,但这些报告没有辨明Dia与临床缺陷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因果关系。为此作者对50例非选择的脑梗塞病人做了系列SPECT扫描的前瞻性研究,分析了卒中后Dia对临床缺陷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锡奎  李超乾 《内科》2009,4(3):399-40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多认为与炎症、细胞因子、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神经调节、免疫、基因等有关。继Shirakawa等率先报道结核菌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与特异质呈负相关后,关于卡介苗与哮喘发病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同时对分枝杆菌属的深入研究发现,分枝杆菌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呈负相关。因此,分枝杆菌免疫与哮喘有着密切关系并在哮喘防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分枝杆菌属种类繁多,目前发现与哮喘联系比较紧密的常见有结核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等。本文对其的一些特性及其如何影响哮喘防治的免疫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哮喘治疗和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神经精神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分泌疾病的神经精神症状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低血糖、嗜铬细胞瘤以及甲状旁腺疾病都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有的甚至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自从1932年Lowenburg等报道1例5岁儿童误服甲状旁腺浸出物后出现倦怠、精神迟钝、嗜睡等症状以来,文献中陆续报道了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旁亢)的神经精神表现。甲旁亢有原发性甲旁亢(PHPT)、继发性甲旁亢(S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卒中后,与原发梗死灶有突触联系的远隔非缺血部位可发生如神经元脱失、胶质增生、轴突变性等继发性损害,并影响神经功能恢复.一些先进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已被用于检测这些继发性损害.文章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1914年,vonMonakow提出了神经机能联络不能现象作为脑损伤恢复的机制这一概念。现代神经影像学研究揭示了局灶性脑损伤伴有受影响大脑半球广泛的代谢改变,并且扩展到对侧大脑及小脑动脉的供血区,从而证实了神经功能联系不能现象的存在。然而尚缺乏神经功能联系不能现象与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有关的实质性资料。本研究验证了这样的假说:缺血性损伤引起的远隔代谢失常与已恢复的轻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相关活动存在同样的局部解剖区域。7例首发完全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女1例,男6例),年龄41~66(平均54±8)岁。运动功能损伤由多因素评分法评…  相似文献   

12.
脑血流灌注显像示踪剂~(99m)Tc-HMPAO的脑摄取量与血流量成正比。HMPAO 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可提供脑梗塞的病灶大小、再灌注、神经机能联系不能和梗塞灶内组织存活力等信息,有可能提供脑梗塞预后方面的信息。既往有关SPECT研究,因病例选择偏向,所用示踪剂和显像方法不同,判断标准不同及分级过于简单等原因,SPECT用于预测脑梗塞预后的价值存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HMPAO SPECT预测脑梗塞预后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18岁以上因首次发生急性脑梗塞相继入院者50例,其中10例死亡,7例因种种原因撤消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易发生体液、电解质异常,这主要是老年人维持体液内环境稳定的功能及储备能力低下之故。本文从循环、内分泌、神经、脏器功能及易患因素等方面,对老年人水、电解质调节机能低下和常见的水、电解质异常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对于其发病机制存在着多种学说,神经内膜代谢的改变、神经营养支持的缺乏、神经血流速度的减慢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但是每一种机制均不能解释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全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才能将它们用一个机制联系起来是当前研究的重点.由于糖尿病与活性氧(ROS)生成增多和/或消除减少相关联,氧化应激增加可造成神经血流供应的缺乏和神经内膜氧化损伤.本篇主要回顾近期关于氧化应激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PET)在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 (CCD)研究中的应用 ,就CCD现象的概念、原发损害部位及性质、发生机制、持续时间和临床意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促血管生成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心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最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冠心病患者因多支弥漫性血管病变不能行完全血运重建,血管新生已成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等疾病治疗的研究热点,给治疗这类疾病带来了突破性进展.本文从血管新生的概述,治疗方法以及血管新生在冠心病治疗中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促进血管新生在严重冠心病治疗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介绍肠道菌群在种类和数量等方面的变化及可能参与的神经、体液、免疫代谢,发现肠道菌群影响中枢,故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促进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对肠道菌群进行调控有望成为脑血管疾病的潜在治疗新靶点。中医学对脑/神志与胃肠之间的联系早有记载,现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对脑中风与胃肠道的联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彻底摈弃了TIA症状持续时间短于24h的传统标准,更加注重TIA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在TIA的神经影像学、认知障碍、缺血耐受、自然预后、治疗理念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的已知传统危险因素已经不能完全解释其发病原因,而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如载脂蛋白B、新喋呤等血液相关危险因素,雌激素、睾酮等性激素相关危险因素,抑郁症、D-型人格等身心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对这些新危险因素逐一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进展,人们对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对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发病特点、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