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牙源性角化囊肿,含牙囊肿,根尖囊肿3种主要的牙源性囊肿衬里上皮的细胞增殖活性,方法:应用Ki-67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LSAB法对30例牙源性囊肿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计算单位面积衬里上皮内(mm2)阳性细胞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源性角化囊肿衬里上皮有较多的Ki-67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含牙囊肿和根尖囊肿;正常口腔粘膜未见Ki-67阳性表达,结论:Ki-67在不同的牙源性囊肿中表达的差异显示了它们具有不同的增殖和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1956年Philipsen从发生于头颅区的胆脂瘤中分列出7例颌骨囊肿。因为他认为这些囊肿为牙源性,不属炎症来源,于是提出牙源性角化囊肿这一名称。该术语反映了其组织发生和明显的组织学特点。此后,普遍认为典型角化囊肿的组织学特点为上皮衬里一致,基底层发育良好,腔面有皱折的不全  相似文献   

3.
腺牙源性囊肿两例报告及其细胞角蛋白18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牙源性囊肿衬里上皮的组织学特征及其细胞角蛋白18、19、CK18-mRNA的表达和该囊肿的组织来源。方法对2例腺牙源性囊肿采用常规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进行组织学观察,检测CK18、CK19和CK18-mRNA的表达。结果囊壁内有微小子囊存在,子囊周围有黏液细胞为主的混合性腺体结构。CK18在囊肿衬里上皮呈阳性表达;在子囊的衬里上皮CK18呈阴性,而CK19呈阳性表达;腺体结构中CK18和CK19均呈阳性表达。在原位杂交中CK18-mRNA在所有上皮中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结论CK18-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差异可能与囊肿上皮细胞的分化有关,腺牙源性囊肿的角蛋白表达谱存在牙源性上皮和腺源性上皮的交叉,可能同时存在牙源性和腺源性分化。  相似文献   

4.
牙源性角化囊肿细胞增殖抗原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牙源性角化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增殖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对牙源性角化囊肿、成釉细胞瘤、含牙囊肿、正常口腔粘膜上皮中细胞增殖抗原 Ki- 6 7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表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牙源性角化囊肿中 Ki- 6 7表达较含牙囊肿高 ,与正常口腔上皮相似 ;复发的与未复发的牙源性角化囊肿 Ki- 6 7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牙源性角化囊肿中 EGFR表达呈阳性。结论 牙源性角化囊肿上皮增殖活跃 ,上皮增殖生长可能与表皮生长因子家族有关。  相似文献   

5.
开窗术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Philipsen(1956年)提出将具有角化上皮的牙源性囊肿称为“牙源性角化囊肿”。1971年WHO简化囊肿的分类,将始基囊肿和角化囊肿归为一类,但不是所有的始基囊肿都是角化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占颌骨囊肿的3%~  相似文献   

6.
腺牙源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颌骨囊肿。其临床、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组织学上明显不同于其它颌骨囊肿。1992年,WHO命名为独立的病变,并归属于发育性牙源性上皮囊肿。多年来,关于该囊肿的组织发生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本文就腺牙源性囊肿的命名演变、组织发生及临床病理等一系列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腺牙源性囊肿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牙源性囊肿是一种罕见日新近认识的颌骨囊肿,作者报道7例并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显示:该囊肿男生于女性(6:1);年龄为21-59岁,平均36岁,上颌较下凳多(5:2)。组织学上,纤维囊壁内无炎症细胞浸润,衬里上皮部分鳞状上皮,部分有增生,可呈乳头状,其表面和腺样或隐窝内衬细胞呈方式或柱状,胞浆嗜伊红。1例衬里上皮部分呈粘液表皮样癌图像。  相似文献   

8.
腺牙源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颌骨囊肿。其临床、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组织学上明显不同于其它颌骨囊肿。1992年,WHO命名为独立的病变,并归属于发育性牙源性上皮囊肿。多年来,关于该囊肿的组织发生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本文就腺牙源性囊肿的命名演变、组织发生及临床病理等一系列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牙源性葡萄簇状囊肿BOC是一种少见的牙源性囊肿。1973年Weathers和Waldron首先将其作为牙周侧囊肿的一种变异加以描述。学者们开始将其描述成一种多囊性的下颌骨病变。Lynch等认为BOC是牙源性残余上皮的发育性囊肿,它是有特征性的多囊状结构,由胞浆透明并有灶性上皮增厚的囊上皮细胞衬里,另外肉眼观为分叶状。本文作者报告10例BOC(含1例罕见的上颌骨BOC),并进而说明诊断BOC不一定具有多囊性这一概念。本组病例用光镜研究,对其临床和X线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其上皮衬里中的斑块样赘生区(plaque like excresences)用电镜检查并与3例腺瘤样牙源性肿瘤的类似区进行比较,进一步阐明BOC的组织发生。  相似文献   

10.
颌骨牙源性囊肿是一组来源于与牙发生相关组织的病变,上皮衬里的囊腔包含液体或半流体。由于囊腔内的压力、骨吸收因子释放及上皮增生引起囊肿不断增大,导致颌骨膨隆、牙松动移位,面部畸形及咬合功能障碍。牙源性囊肿的袋形术/减压术是一种简单易行而有效的保守性治疗方法。成功的治疗需要术后采用不同引流装置保持囊肿引流。较大的囊肿常在术后配戴囊肿塞或阻塞器,而较小的病变则通过减压管保守引流。大多数病例是在袋形术/减压术后囊肿缩小时二期行囊肿刮除术,可减少邻近结构的损伤或手术并发症,仅少数病例中袋形术作为惟一的治疗方式。文章简要介绍了袋形术/减压术的相关治疗机制以及多种引流装置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颌骨牙源性囊肿是一组来源于与牙发生相关组织的病变,上皮衬里的囊腔包含液体或半流体。由于囊腔内的压力、骨吸收因子释放及上皮增生引起囊肿不断增大,导致颌骨膨隆、牙松动移位,面部畸形及咬合功能障碍。牙源性囊肿的袋形术/减压术是一种简单易行而有效的保守性治疗方法。成功的治疗需要术后采用不同引流装置保持囊肿引流。较大的囊肿常在术后配戴囊肿塞或阻塞器,而较小的病变则通过减压管保守引流。大多数病例是在袋形术/减压术后囊肿缩小时二期行囊肿刮除术,可减少邻近结构的损伤或手术并发症,仅少数病例中袋形术作为惟一的治疗方式。文章简要介绍了袋形术/减压术的相关治疗机制以及多种引流装置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根侧角化囊肿与其它角化囊肿衬里上皮细胞角蛋白18(CK18)基因表达是否一致进行探讨。方法:1例根侧角化囊肿、2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和1例含牙囊肿的衬里上皮,使用CK18基因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CK18 mRNA在衬里上皮细胞层的原位表达;同时进行CK18、PCNA、p53、p21、Bcl-2、Fas/Fas-L、Bax(B-9)、WAF-1、CEA的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原位杂交法显示CK18 mRNA在根侧角化囊肿的表达为强阳性,其它角化囊肿衬里上皮表现为弱阳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CNA和Bcl-2在根侧角化囊肿中表达为强阳性,在2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表达为弱阳性,在含牙囊肿中有表达;而p53、p21、Fas/Fas-L、CEA在病例中均为阴性表达;Bax(B-9)、WAF-1在1例角化囊肿中表达为弱阳性,在其余3例中均为阴性表达。结论:根侧角化囊肿与其他部位角化囊肿相比较,强阳性表达反映增殖能力的相关蛋白及阴性表达与凋亡有关蛋白、抑癌基因,提示根侧角化囊肿可能比其它部位角化囊肿增殖或复发的潜力更高。  相似文献   

13.
152例牙源性颌骨囊肿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比较 152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经囊肿刮治术、开窗术及颌骨切除术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 152例牙源性颌骨囊肿中98例经囊肿刮治术无1例复发;开窗术50例中有22例需二期行刮治术治愈;4例牙源性颌骨囊肿行颌骨切除术及同期髂骨移植修复 术,无复发及排异反应。结论牙源性颌骨囊肿早期确诊非常重要,根据病患的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手术是治疗颌骨牙源性囊肿的主要方法,但颌骨牙源性囊肿的特殊性在于手术方案的制定涉及患区牙的处理,目前对于受累牙的处理国内外并无公认的指南。当受累牙突入颌骨牙源性囊肿的囊腔时,特别是有功能的活髓牙,仍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大量的研究支持受累牙的保守治疗,而根管治疗是将颌骨牙源性囊肿受累牙长期保存于口腔中的一个重要治疗策略。近年来,随着各类材料和器械的更新,根管治疗更加精密、微创,疗效显著提高。文章收集整理近年来的文献,对受累牙评估、根管治疗及根尖切除术在颌骨牙源性囊肿处理方面的应用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手术是治疗颌骨牙源性囊肿的主要方法,但颌骨牙源性囊肿的特殊性在于手术方案的制定涉及患区牙的处理,目前对于受累牙的处理国内外并无公认的指南。当受累牙突入颌骨牙源性囊肿的囊腔时,特别是有功能的活髓牙,仍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大量的研究支持受累牙的保守治疗,而根管治疗是将颌骨牙源性囊肿受累牙长期保存于口腔中的一个重要治疗策略。近年来,随着各类材料和器械的更新,根管治疗更加精密、微创,疗效显著提高。文章收集整理近年来的文献,对受累牙评估、根管治疗及根尖切除术在颌骨牙源性囊肿处理方面的应用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细胞增殖活性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利用Ki-67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和非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中Ki-67表达情况。结果:Ki-67在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衬里上皮中的表达主要位于基底上层,且明显高地单发和复发牙源性角化囊肿,结论: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较非综合征的角化囊肿具有更高的细胞增殖殖活性,与其较高的复发潜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牙源性囊肿是一组常见于颌骨内的良性病变,一般可根据临床体征和影像学发现作出初步诊断。颌骨牙源性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应根据囊肿类型、患者年龄、病变大小及罹患部位等决定。青少年含牙囊肿,预期囊内含牙可自行萌出者,可采用袋形术。病变范围较小的颌骨牙源性囊肿,刮除术为最好的治疗方法。若根尖周囊肿的病源牙可保留,术前应完成根管治疗。术中辅以Carnoy液处理囊壁可减少角化囊肿术后复发。破坏范围大的颌骨牙源性囊肿可选择第一期袋形术,第二期刮除术,有利于减少邻近结构的损伤。颌骨切除术较少应用于治疗颌骨囊肿,主要适应证是病变破坏范围大,多次复发的牙源性角化囊肿。  相似文献   

18.
作者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囊肿壁内衬表皮细胞动态。以牙源性囊肿手术摘除的囊肿壁内衬表皮完整者作为标本。其中根端囊肿和含牙囊肿各20例,始基囊肿及牙源性角化囊肿25例,钙化性囊肿1例。造釉细胞瘤15例和正常牙龈5例作对照。 结果:囊肿内衬上皮及结缔组织的细胞核PCNA略呈阳性,尤其在囊肿衬里上皮的基底细胞及其上的2~3层细胞多见。根端囊肿表现在组织学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牙源性颌骨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5例经病理诊断为牙源性颌骨囊肿病例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结果:55例牙源性颌骨囊肿中28例经囊肿刮除术术后无复发;25例袋形术病例中有11例在局麻下行二期刮除术后痊愈;2例行颌骨节段切除术和同期骨移植术修复,无复发,无排异反应。结论:牙源性颌骨囊肿早期确诊非常重要,正确的手术方法可提高临床疗效和有效保存患者颌骨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骨外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也称Pindborg瘤,可分为骨内型和骨外型2种,主要发生于颌骨内,偶见于颌骨外。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口底的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其临床症状与口底皮样囊肿相似.术后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是嗜酸性环状钙化团块。因其具有局部侵袭性,为避免复发,提倡完整切除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