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老年女性,胃脘痛多年,某日到省中医院就诊,精神疲惫,面色萎黄,重病面容。自述一周来未大便,亦无胀满感。多次服泻下药,未效。胃脘疼痛,不能进食;稍食则胀满难忍,须吐出才觉舒适。检查:脉大而弱,按之无力。钡餐透视;胃溃疡,胃呈“山”字形,轻度胃下垂。余第一次处方,因其舌苔有湿,故予平胃散加味,但不  相似文献   

2.
胃脘痛治验     
胃脘病也称“胃痛”,是指胃脘部靠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病症,《黄帝内经》多称之为“心痛”,实际是指胃痛而言。 胃脘痛包括现代医学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胃脘部胀痛兼恶心呕吐者多属“胃炎”;痛有规律并烧心、嘈杂、吐酸者多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陆永昌老先生认为,凡胃脘疼痛,经钡餐透视诊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多有情志不舒、肝气郁滞或过量食生冷食物、暴饮暴食的病史。  相似文献   

3.
田萍  单文声 《山东医药》2002,42(11):36-36
近年来 ,我们采用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胃石症 6 3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4例 ,女 2 9例 ;年龄 18~ 5 6岁 ;病程 3天至 3个月。病因为食柿子 4 6例 ,食生山楂 12例 ,食软枣 5例 ,合并胃炎 15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 17例。胃石最大为 12 cm× 12 cm,多个者 19例。 6 3例患者均经胃肠钡餐或电子内窥镜检查确诊。给予厚朴三物汤加味 :厚朴 15 g,枳实、枳壳、鸡内金、生大黄 (后入 )各 10 g,焦山楂 30 g,莱菔子、神曲、麦芽、元胡各 15 g;水煎 30 0 ml每日 1剂 ,早晚分服 ,用 2 0天。结果本组治愈 (胃肠钡餐或内窥镜未发现胃…  相似文献   

4.
常建华 《山东医药》2002,42(2):36-36
例1:男,53岁.患有肝炎及风湿性心脏病,经常咯血不止,先后用止血敏、安络血及垂体后叶素等西药治疗,疗效不显著.反复咯血达半月之久,以致面色口唇苍白,消瘦神疲,少气懒言,苔黄质红而绛,脉虚弦,大便3日未解.此证为肝火犯肺,气随血脱,气阴两虚.用龙胆泻肝汤加人参治疗.处方:龙胆草10g、栀子12g、炒黄芩12g、仙鹤草30g、芦荟15g、黛(青黛)蛤(蛤粉)散15g、甘草6g、人参6g.连服3剂,咯血止,其他症状均减轻.照原方减量并加养阴润肺止咳药物,加以调理,痊愈. 例2:男,62岁.患者无胃病及肝病史.发病前因大量饮酒及食辛辣食物,突发胃脘部烧灼样疼痛,旋即呕吐,先后呕吐8次,其中吐血5次,吐血量约500ml,未解黑便.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急性糜烂性胃炎.症状为面色红赤,烦躁不宁,胃脘部灼热,疼痛拒按,因纳食疼痛加惧而怕进食,喜冷饮,大便2天未行,苔薄质红,脉弦有力.辨证为肝火犯胃,中焦蕴热,胃络受伤.拟泻火平木,清胃止血.处方:龙胆草10g、炒黄芩12g、栀子12g、柴胡12g、生地15g、当归12g、车前草15g、生侧柏30g、生甘草6g、生大黄5g.煎液冷服.2剂药服后呕吐即止,解黑便1次,胃脘部烧灼感减轻,能少量进食.原方加健胃养阴及健脾益气之剂,继服3剂痊愈.  相似文献   

5.
例 1 女 ,61岁。 1995年 8月 2 0日初诊。患者反复上腹胀闷疼痛 15年 ,近 3个月上腹胀闷痛加剧伴纳呆、消瘦、神疲乏力、低热烦躁、寝欠佳、大便数日一行 ,舌红少津 ,苔薄黄 ,脉细数 ,胃钡餐检查示 :胃下垂。前医频予补中益气丸合沙参麦冬汤 ,罔效。诊断 :胃脘痛 (脾阴虚 ) ,予六神散加减 (党参 15 g ,白术 15 g ,茯苓 15g ,淮山 15 g ,扁豆 12 g ,炙甘草 3g ,苡仁 15 g ,莲肉 12 g ,石斛 12 g ,玉竹 9g ,升麻 2g) ,日 1剂 ,服 1月。诸证渐解 ,饮食日增 ,体重增加 5kg ,继服 2 0余剂 ,随访 2年未复发。例 2 女 ,35岁。 1997…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验方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胃下垂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病例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组(升阳益胃汤)治疗胃下垂的疗效,对照组以口服多潘立酮作为主要药物治疗胃下垂,动态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及X线检查,胃肠钡餐造影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胃下垂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拟驱虫利胆汤治疗胆道蛔虫症 ,经临床试用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与治法 :乌梅 30 g,白芍 30 g,枳壳 15 g,花椒、槟榔、廷胡索各 15 g,大黄、郁金各 12 g,木香 10 g,上药加水 5 0 0ml,煎 15 min后滤渣取液 ,于药液中加入食醋 5 0 ml。每天一剂 ,煎 2次 ,取汁合并后分早晚服 ,12岁以下儿童酌减量 ,对呕吐较剧 ,服药困难者 ,先少量甲服 ,余药可频频服之。加减 :兼黄胆者 ,加茵陈 30 g,栀子 15 g;合并胆道感染者 ,加柴胡 15 g,黄芩12 g,金银花 30 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 15 g,竹茹 12 g;呕吐清涎白沫者 ,加吴茱萸 10 g;腹疼较剧者…  相似文献   

8.
胃缓系指由于长期饮食失节或七情内伤,或劳倦过度,导致中气下陷,升降失常,从而出现胃脘痞满,暖气不舒,胃脘疼痛,漉漉有声等脾胃虚弱为特征的病证。胃缓首见于《内经》记载,《灵枢、本脏篇》有“脾应肉——肉胭不坚者胃缓”。自《内经》以后历代医书未作专章讨论记载,根据胃缓临床表现症状与西医的胃下垂相似,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及各种慢性病中所出现的胃肠功能障碍等病的雷同似胃缓症状。胃缓的病机概括为脾胃失和,运化受碍,常有气机的一面,又有瘀血内停的一面,脾虚气陷,胃阴耗伤,相互转化,调理不当,则缠绵加剧。我院老中医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余年,自创延灵八君汤治疗胃缓,得心应手,疗效满意,兹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9.
胃痞是消化科常见病证,可见于西医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证,西药疗效不显著且副作用较大。我们自1995年4月~1998年8月,运用运脾消痞汤加味治疗胃痞患者69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69例患者均来自本院消化内科门诊,其中男42例,女27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平均病程4年。所有病例均符合文献[1]诊断标准。69例经胃镜或消化道X线钡餐及B超检查证实为慢性胃炎49例(浅表性胃炎29例,浅表-萎缩性胃炎15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5例),胃下垂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7例(运动障…  相似文献   

10.
胃溃疡32例X线及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病.本文收集32例胃溃疡X线诊断经中药治疗后X线改变提出探讨.目的观察中药对胃溃疡治疗效果方法男21例,女11例,X线征:龛影为中心粘膜集陇16例占59%,龛影口部较小,底部较膨大12例,占37%,龛影向外突处,口部可见光滑透亮带,颈圈征为4例13%.均口服中药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X线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药方剂.奚北芪30g,白术12g,南沙参15g,黄芩15g,厚朴8g,郁金12g,海螵蛸15g,元胡15g,吴甘草20g,经每天1剂,连服20剂为第一疗程,第二疗程加减去黄芩增加砂仁5g,木香3g,服10剂.第3疗程减去沙参,白术,增加枸杞子20g,阿胶15g,连服25剂.进行X线钢餐复查,经连续3个疗程治疗,中药补中益气、促进内分泌平衡,提高身体免疫力,X线前后钡餐追踪复查,龛影从大变小,从深变浅,从炎性水肿带透亮环影为消失吸收.本组32例胃溃疡X线龛影征象.经中药治疗X线对比,21例龛影消失,占65%,临床症状消失9例占28%,无效2例占7%.结论经服中药先后55剂,效果很好,15剂临床症状消失15例,占46%,25剂中药者,临床症状消失,龛影缩小30例,占93%,连服55剂中药者龛影消失21例占65%,故此中医中药治疗胃溃疡效果是不错,特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方“通腑解毒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粘连性肠梗阻48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的基础上,应用自拟方“通腑解毒汤”(焦山楂15g,莱菔子30g,红藤20g,桃仁15g,黄芩12g,败酱草20g,厚朴20g,枳壳15g,广木香10g,生大黄20g[后下]),1~2剂/d,先有效胃肠减压2h~3h,待腹胀缓解后,将头剂首煎的半量注入胃管后夹管1h~2h,后半量治疗方法同前半量;第二剂视病情应用,方法同头剂;每剂第二煎(250mL)低压灌肠.结果经中西医治疗后,42例在8h~36h内腹痛与腹胀减轻,继之肛门排气、排便,治愈出院;6例无效,改行手术治疗.治愈率87%(42/46).结论自拟方“通腑解毒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满意,大多可避免手术,减轻了患者痛苦与负担.  相似文献   

12.
1990年4月~19g6年7月,笔者以自拟“健脾安胃汤”治疗胃院痛86例,获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1方法本方由党参12g,蒲公英15g,白术、半夏、陈皮、茯苓各10g,黄连、苏叶、甘草各6g,砂仁3g组成。先将诸药纳罐中.加冷水浸泡30min,然后进行煎煮。每d1剂,水煎2次,每次取汁150~200ml,分2次于饭前1h温服。主治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所致的胃脘痛。症见胃脘痞胀疼痛,食后尤甚,嗳气时作,日苦口腻,食纳减少,大便溏薄,舌质正常或微红.舌苔腻或黄腻,脉象弦细。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纳运失常,湿热阻滞,虚中挟实,寒热错杂者。痞满胀问…  相似文献   

13.
男,34岁。2001-11-08就诊,主诉:饮水则吐10余天,病人10天前中午,劳动后汗出口渴而饮大量凉开水,随感胃部胀满不适,吐水液2口,近10天来每饮凉开水则吐,饮少量热水则可。吐出物全是水,二便少,舌苔薄白、脉缓,诊断水逆证。方药:五苓散加半夏、猪苓15g、泽泻15g、茯苓20g、桂枝15g、白术t5g、半夏10g、生姜3片为引,每日一剂,早晚分服,一剂而吐止,共服6剂痊愈。随访1年未发。  相似文献   

14.
杜家经教授从事老年病研究30余载,对肝胆疾病的治疗亦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兹将随师临床所见的病例及辨治体会介绍如下。 1 养肝通络 张某,男,45岁,1998年11月20日就诊。右胁疼痛,头昏肢软,面色黧黑。苔薄黄舌赤,脉弦细。在外院CT检查结果:肝癌。证属肝血不足,脉络受阻。治拟养肝通络。药用二至丸合四物汤化裁。处方:天麻、女贞子各12g,旱莲草、首乌、川芎、佛手各10g,生地、白芍、丹参、茯苓、蛇舌草、黄芪各158,苡仁30g,每日1剂,日服2次,水煎服。服方7剂。二诊:右胁疼痛减轻,精神转佳,时感乏力。苔微黄舌赤,脉弦  相似文献   

15.
于刚  宋吉杰 《山东医药》2002,42(22):F003-F004
患者男 ,6 6岁。半年前因患“胃溃疡并穿孔”于当地市医院行胃大部切除术 ,术后出现上腹烧灼不适 ,1个月后呕吐咖啡色液体 1次 ,之后上腹不适减轻 ,出现腹泻症状且进行性加重。回原医院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 ,显示胃大部切除术后 (Billroth- 式吻合 )输入袢过长 ,诊断为“胃部分切除术后消化不良”。予以吗丁林口服 ,症状无改善。患者又去多家医院就诊 ,均诊为术后消化不良。近半年来 ,患者体质消耗严重 ,生活不能自理 ,于 2 0 0 2年 4月 2 8日来我院求治。门诊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 8小时动态观察 ,显示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出段位于小弯侧 ,输入…  相似文献   

16.
我们采用电针治疗胃下垂300余例,其中治疗前后有X线钡餐透视检查对照资料的176例,疗效尚满意,报道如下。诊断依据1.症状体征:上腹部胀饱或胀痛,食后站立及举物时加重,卧位时减轻。伴有恶心泛酸或呕吐,食欲减退,体力下降,舟状腹及腹部振水音等。2.X线钡餐透视:立位观察,钡餐充满胃后,胃小弯切迹低于两侧髂嵴连线以下,或胃下极(大弯)低于两侧髂嵴连线6厘  相似文献   

17.
我院在运用“胃宁汤”治疗溃疡病的过程中,发现本方对胃下垂有很好的疗效。于是我们就对10例胃下垂患者进行了治疗和详细的观察,均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组织胞浆菌病误诊黑热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2岁。因咳嗽、发热半年余,腹痛1周于1996年3月8日入院。半年前因持续午后低热于院外诊为“血液病”,骨髓穿刺涂片发现“利杜体”,遂诊为“黑热病”,于静脉推注锑剂2个疗程,发热不退,转高热40℃以上。两月前于某市级血防站予锑剂1个疗程,仍...  相似文献   

19.
黄白胃癌汤治疗胃癌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以来,我们对17例经化疗治疗无效的中晚期胃癌患者采用中药黄白胃癌汤治疗,获得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年龄56~74岁,平均65岁。主要症状为上中腹疼痛、恶心、呕吐伴乏力,其中2例大便“OB”阳性。X线钡餐均显示胃内肿块。治疗方法:黄白胃癌汤由炙芪、西洋参、黄精、枸杞子、制龟板、沙参、白花蛇舌草、黄药子、苦参、砂仁、白蔻仁、白芍、姜半夏、瓦楞子、内金、神曲、甘草组成。大使“OB”阳性者加仙鹤草、白芨。上方水煎,早晚分服。结果:本组服黄白胃癌汤3~6剂后症状明显缓解,18~30剂后乏力明显好转,其…  相似文献   

20.
笔者本着对黄疸发生之机理“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肝胆脾胃功能失调 ,气机不利 ,湿热毒邪交瘀血分 ,阻塞肝胆经脉 ,迫使肝汁外溢肌肤所致”的认识 ,采用守方辨证的治疗准则 ,对所有病人都服用柴胡茵陈大黄汤 (柴胡 10 g,黄芩 12 g,茵陈30 g,栀子 12 g,大黄 10 g,板兰根 15 g,败酱草 2 0 g,金钱草 2 0 g,丹参 15 g,赤芍 15 g) ,每日 1剂 ,日服 2次 ,每 10 d为一个疗程。对于有恶寒发热表证者 ,酌情加大柴胡用量 ;对恶心明显者另加半夏、生姜 ;对肝区疼痛明显者加大丹参、赤芍用量 ;对大便秘结者加大大黄用量 ;对素体阳虚、服药后乏力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