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优选维清胶囊的除杂工艺.方法 通过对水浸出物含量和甘草酸含量的测定,比较了高速离心法和吸附澄清技术两种澄清工艺的差异.结果 两种除杂工艺对两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吸附澄清技术能使水浸出物收率降至13%左右,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成分.结论 吸附澄清技术可作为维清胶囊的除杂工艺.  相似文献   

2.
101澄清剂用于咽康口服液澄清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01澄清剂应用于咽康口服液澄清工艺,经系列研究,选出最佳工艺为:提取液调温至40℃、pH位调至6.5-7.0、加5%101澄清剂达提取液的10%、恒温30min、静置12h后过滤,溶液澄明度较好,且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另从制备工艺、成分分析、效益经济分析三个方面,比较研究了咽康口服液澄清工艺,即101澄清工艺与水提醇沉工艺。结论:101澄清剂用于咽康口服液澄清工艺其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水提醇沉工艺。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用于镇咳宁口服液澄清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军 《中国药业》2003,12(2):63-64
目的:探讨壳聚糖澄清法能否用于镇咳宁口服液的澄清工艺。方法:将壳聚糖用于镇咳宁口服液的澄清,并与部颁标准的制备方法比较,对盐酸麻黄碱、甘草次酸、桔梗进行定性,对盐酸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并作了稳定性实验比较。结果:壳聚糖澄清法能使药液澄清,能保留镇咳宁中的有效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原工艺与本工艺生产的该制剂中盐酸麻黄碱含量,两基本一致。制剂的澄清度和稳定性均优于原工艺。结论:壳聚糖澄清法可用于镇咳宁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在康脑舒口服液制备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彪  王刚  陆星 《中国药业》2002,11(6):60-61
目的:考察水提壳聚糖澄清工艺制备康脑舒口服液的合理性。方法:用正交试验筛选水提壳聚糖澄清工艺的最佳条件,从澄清效果、TLC检识等方面比较两种工艺。结果:水提壳聚糖澄清技术澄清效果好,生产成本低,周期短,提取效率高。结论:水提壳聚糖澄清工艺可替代水提醇沉工艺制备康脑舒口服液。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与乙醇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澄清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法代替醇沉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澄清工艺的可行性。方法:壳聚糖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的澄清,通过对总固型物、正丁醇浸出物、芍药苷含量的测定,对壳聚糖的用量、药液的密度进行了优选,并与醇沉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在总体有效成份的保留上,前者优于后者,但皂苷成份的保留量后者略大于前者。结论:壳聚糖絮凝法能代替醇沉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的澄清工艺,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但成份的微小差异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BD系列天然澄清剂在中药口服液-刺五加脑灵液提取工艺中的澄清。方法:对澄清条件进行优化选择,用醇沉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并用比色法测定刺五加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最佳的澄清条件为:澄清剂的用量为5A2、5B1,提取液的浓度为生药:水(1:4)。刺五加总黄酮的含量增加20%。结论:BD系列天然澄清剂澄清效果好,成本低,可以代替醇沉法用于中药口服液的精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用101澄清剂于复方板蓝根口服液进行澄清,可以将药液中的混悬杂质基本沉淀除去,使口服液内在质量及外观澄明度均达到质量要求。并通过对沉淀后药液主要有效成分的TLC检识和含量测定,证明101澄清剂不吸附该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8.
五味子宁神口服液澄清工艺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宏图  常翠  饶曼妮  宁德俄 《中国药师》2006,9(11):1065-1066
目的:改进五味子宁神口服液的澄清工艺。方法:比较了澄清剂与乙醇对口服液的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使用澄清剂时,主要成分含量较使用乙醇有所提高。结论:在中药提取液的澄清工艺中可用澄清剂替代乙醇。  相似文献   

9.
目的澄清剂用于玄冬颗粒的澄清工艺。方法比较了澄清剂与乙醇对口服液的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澄清剂用于中药提取液的澄清在主要成分含量较乙醇有所提高。结论在中药提取液的澄清工艺中可用澄清剂替代乙醇。  相似文献   

10.
甲壳质在中药口服液澄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甲壳质吸收附澄清法代替醇沉法制备中药口服液。以总可溶性固体物重复、总多糖含量、澄清效果为指标,比较甲壳民乙醇作澄清剂的效果,结果表明甲壳质与乙醇作澄清剂制备的口服液澄清效果相同,总可溶性固体物,总多糖含量相差显著,甲壳质可替代代替乙醇作澄清剂制备中药口服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感冒清口服液最佳澄清工艺。方法:比较5种澄清工艺对感冒清口服液中总多糖含量、水浸出物的重量和外观澄清度,并对最佳工艺的作用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壳聚糖沉淀法对多糖含量影响较小,水浸出物的重量较低,外观澄清,效果较佳;壳聚糖用量为5%、溶液pH 5的条件下,澄清效果较好,残留量也较低。结论:壳聚糖沉淀法为感冒清口服液最佳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12.
暑热宁合剂水提醇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暑热宁合剂水提醇沉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煎液和醇沉液中葛根素的含量;以葛根素提取率和干膏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水提工艺的影响;同时考察醇沉浓度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加入10倍水,煎煮3次,每次1.5 h;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5%。结论优选的方法可为暑热宁合剂提取醇沉工艺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参脉五味口服液澄清工艺。方法:分别采用醇沉法、离心法、壳聚糖絮凝法、ZTC絮凝法对参脉五味口服液进行澄清处理,筛选出适宜的澄清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以五味子醇甲含量、干膏率和澄明度为评价指标,优化澄清工艺。结果:适宜的澄清方法为壳聚糖絮凝法,澄清工艺为药液浓缩至1∶2,pH调至4,壳聚糖用量为0.8%,絮凝温度为30~40℃。结论:壳聚糖絮凝法能有效除去杂质,保留有效成分,成本低,操作简便,可作为参脉五味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14.
吕建伟 《海峡药学》2010,22(6):26-27
目的探讨选择ZTC1+1天然澄清剂用于宫缩一号合剂的澄清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选择了澄清剂的加入量、加入药液的温度、沉淀时间3个因素作为试验因素,以水苏碱含量和水浸膏得率作为指标对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确定最佳工艺为按总量的5%加入配制的澄清剂、药液温度为60℃、沉淀时间12 h。结论优选的最佳工艺方案可行,所制备的宫缩合剂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醇沉工艺和ZTC1+1Ⅲ型天然澄清剂工艺对双花抗病毒口服液质量的影响,并优选双花抗病毒口服液的纯化工艺。方法:以pH、相对密度、再沉淀量、绿原酸和连翘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比两种纯化工艺对双花抗病毒口服液质量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浸膏的稀释倍数、ZTC1+1B组分占药液的比例、反应的温度、静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绿原酸和连翘苷的含量为指标,优选最佳的纯化工艺。结果:澄清剂法制备的样品质量较好,最佳工艺为:浸膏稀释3倍,B组分为稀药液的5%,反应温度为80℃,2 h后加入A组分(量为B组分的一半),静置2 h。结论:ZTC1+1Ⅲ型天然澄清剂工艺可作为双花抗病毒口服液的纯化工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退黄口服液澄清工艺及提高其稳定性的方法。方法:将复合酶、渗漉、煎煮3种不同工艺制备产品进行常温放置实验,以澄清度和大黄、苏木薄层鉴别等的定性检查;以及沉淀量和绿原酸含量变化双指标,采用Scheffe检验法进行不同水平不等次数实验两两间的多重比较。结果:不同工艺产品沉淀量及绿原酸含量变化有显著差异,复合酶工艺沉淀量及绿原酸含量变化值最小。结论:复合酶用于口服液澄清工艺有助于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絮凝法澄清复方黄芪水提液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最佳的复方黄芪水提液的壳聚糖澄清工艺。方法经预试验确定澄清剂的大致剂量,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以药液絮凝度和多糖含量为指标,以壳聚糖加入量、絮凝温度、絮凝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摸索最优的壳聚糖絮凝条件。结果得到了最优的絮凝工艺,即药液中壳聚糖最佳用量为2 g/L,20℃的温度下絮凝24 h。结论壳聚糖絮凝法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制剂澄清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侯林中  张熙洁  王玉  刘晓红 《中国药房》2010,(47):4447-4448
目的:优选宽心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干浸膏得率及丹参中的丹参素钠含量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选取最佳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2h。结论:优化的工艺简单、可行,适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9.
李树国 《黑龙江医药》2005,18(6):424-425
目的:研究全蝎酶解的最佳工艺务件。方法:以酶解液中干浸膏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将酶解工艺务件进行优化。结果与结论:全蝎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8倍量,酶用量为每次0.4%,酶解两次,每次3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