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SD大鼠血小板聚集实验的测定方法。方法用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大鼠的血小板聚集,测定其5min最大聚集率。结果 SD大鼠5min由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95%可信区间为52%~76%。结论 SD大鼠的血小板聚集实验方法是一种快捷、有效、稳定性、重复性好的评价药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姜黄素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姜黄素(Curcumin)是从植物姜黄(Curcumalonga)根茎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酚类色素成分。作者研究了姜黄素对大鼠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姜黄素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IC50=62.56μmol/L。整体给药(腹腔注射50mg/kg,1/d,共7d)亦可见大鼠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可使血小板聚集率下降37.62%(P<0.01)。对于整体血栓形成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药后可使血栓湿重较对照组降低60.31%(P<0.01)。结果提示,姜黄素在体内和体外均有良好的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其在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8只Wistar为空白对照组、16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牛磺酸组,每组8只。牛磺酸组以牛磺酸3 g/(kg.d)灌胃,其余两组均以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2 w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t-Ag),血浆NO与血小板浓度及NOS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牛磺酸组Pt-Ag显著升高(P0.05),血浆NO浓度、NOS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牛磺酸组Pt-Ag降低(P0.05),血浆NO浓度、NOS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牛磺酸可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NO合成、提高NOS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白芍总甙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5.
复方马齿苋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深入考察马齿苋与其它降血脂药物或成分如何合理组方联用 ,以便寻找最佳防治方案。方法 选用有重复的正交试验设计 ,考察 3个因素、2个水平及各因素间的一级交互作用 ,根据正交表L8(2 7)安排试验因素 ,分析复方马齿苋 (A)、复方微量元素 (B)、复方决明子 (C)对高脂血症等的防治作用。结果 血小板聚集率等 8个指标 3个因素A间、B间、C间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 0 .0 5 ) ,A2 >A1,B2 >B1,C2 >C1。A ,C ,B同时应用效果最好 ,且作用A优于C优于B ,最优组合为A2 C2 B2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复方马齿苋及其组合皆能阻止血清总胆固醇 (TC)、载脂蛋白B(apoB)、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膜流动性微粘度数值、红细胞刚性指数(IR)升高 ,提高载脂蛋白A1(apoA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GSH PX)、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LCAT)水平 ;马齿苋与其它降血脂药物或成分合理联合应用 ,发挥多因素的协同作用 ,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刘旭东  郝哲 《疑难病杂志》2007,6(3):158-160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小板游离钙浓度([Ca2+]i)、血小板聚集率(Pag)和心脏重塑的影响。方法18只10月龄伴有左心室肥厚(LVH)的SHR随机分为葛根素组、福辛普利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3组,每组6只。并设Wistar大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各组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治疗,观察其对SHR收缩压、心率、左心室肥厚指数、血小板胞浆[Ca2+]i和Pag的影响。结果6只SHR干预前的收缩压、左心室肥厚指数、血小板胞浆[Ca2+]i和Pag均显著高于同龄Wistar大鼠(P<0.01),血小板胞浆[Ca2+]i和Pag与左心室肥厚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干预8周后,葛根素组、福辛普利组与NS组比较,均能显著降低左心室肥厚指数、血小板胞浆[Ca2+]i和Pag(P<0.01)。结论血小板内钙代谢和血小板聚集率异常可能在SHR心脏重塑中起重要作用。葛根素能显著降低SHR的血小板胞浆[Ca2+]i和Pag,从而改善SHR心脏重塑。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采血因素对SD大鼠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率测定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标准采血组、大口径试管采血组、小口径试管采血组,采血不顺利、混匀不及时组及采血量不够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从SD大鼠股动脉处抽血2.0mL(采血量不够组<1.6mL)进行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以观察血液标本凝固的情况。结果小口径采血管组血液凝固率为40.0%,大口径采血管组血液凝固率为10.0%,采血不顺利、混匀不及时组血液凝固率为50.0%,标准采血组及采血量不够组血液凝固率均为0.0%。小口径采血管组及采血不顺利、混匀不及时组发生血液凝固率均明显高于标准采血组(均P<0.01);大口径采血管组、标准采血组及采血量不够组血液凝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血不顺利、混匀不及时组及采血量不够组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标准采血组、大口径采血管组及小口径采血管组(均P<0.01),标准采血组、大口径采血管组及小口径采血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率等方面检测时,需要用大口径试管采血,采血要顺利,采血混匀要及时,血液流入试管及时颠倒混匀3~5次;采血量要准确达2.0mL。  相似文献   

9.
10.
11.
抗凝口服液对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2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中药制剂抗凝口服液,另一组服力抗栓(ticlid),疗程一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服抗凝口服液和力抗栓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P〈0.001),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中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副作用,抗凝口服液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抗凝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葛根注射液对大鼠血栓形成、脑缺血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组后给予葛根注射液,通过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造成大鼠血栓形成模型,通过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并用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结果:葛根注射液能减少血栓的湿重及干重,能降低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脑梗死面积、脑指数、脑含水量...  相似文献   

13.
14.
中药槲寄生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槲寄生注射液对4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后的效应,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由平均65014%max下降至平均39.15%max,p<0.001。甲皱微循环显示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血细胞解聚,微血流流速增加,由云絮状流改为直线流者占64~86%。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明显增加,与治疗前相比,P值均<0.01。说明槲寄生注射液对冠心病的血瘀状态及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储存条件下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采集5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将每例志愿者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分为4组,采用PRP透射比浊法,分别加入高浓度于-20℃保存0、6、12、18个月的ADP,观察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另再随机收集5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将每例志愿者的PRP分为四组,分别加入低浓度于4℃保存0、1、15、30 d的ADP,观察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高浓度于-20℃保存0、6、12、18个月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于4℃保存0、1、15、30 d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P可高浓度保存于-20℃18个月,低浓度保存于4℃30 d,而不影响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息痛颗粒对小鼠出凝血时间及对血瘀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小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息痛颗粒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以生理盐水,丹参滴丸0.1g/(kg·d),息痛颗粒6.26g/(kg·d)、3.13g/(kg·d)、1.25g/(k·d)灌胃给药,1次/d,连续3 d.于末次灌胃后断尾法测出血时间,用毛细玻管法和玻片法测凝血时间.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血瘀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息痛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以生理盐水,丹参滴丸37.5 mg/(k·d),息痛颗粒5g/(k·d)、2.5g/(k·d)、1.25g/(kg·d)灌胃给药,1次/d,连续3 d.以上5组均于末次给药后1 h用肾上腺素加冷刺激形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以正常大鼠灌服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第2 d各组分别自颈动脉取血,以比浊法测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息痛颗粒大、中剂量组小鼠出、凝血时间均延长(P均<0.05);息痛颗粒各组血瘀型大鼠ADP、COL、A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降低(P均<0.05).结论:息痛颗粒有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心脉宁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筛选出阿司匹林抵抗及半抵抗患者共58例,测基础血小板聚集率后分为3组,第一组阿司匹林加倍为200mg/d,第二组口服血栓心脉宁4粒,3次/d,第三组继续口服阿司匹林100mg/d,同时加用血栓心脉宁4粒,3次/d,8周后复查血小板聚集率。结果:阿司匹林200mg组ADP及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较前下降,但未显示出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单用血栓心脉宁干预后,ADP及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较前下降,亦未显示出统计学显著性差异;阿司匹林100mg+血栓心脉宁干预后ADP及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较干预前亦均有下降,两者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阿司匹林联合血栓心脉宁可降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改善阿司匹林抵抗。  相似文献   

19.
西洋参茎叶皂甙(POS)100mg·kg-1、200mg·kg-1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5),升高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P<0.05、P<0.01),对肝脏SOD活性有升高趋势。上述结果表明,PQS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水杉总黄酮(FMG)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血小板5-HT释放反应、血浆NO含量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比浊法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荧光光度法测定血小板5-HT释放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NO含量、血液流变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液流变性。结果 FMG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抑制血小板5-HT释放,升高血浆NO含量,降低急性血瘀大鼠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沉方程K值,改善大鼠的血液流变性。结论 FMG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增加体内NO合成及Ca^2 拮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