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0例小儿中毒型痢疾心电图分析陈学珍北京儿童医院(100045)小儿中毒型痢疾为儿科较常见的重症痢疾,易并发感染性休克和脑水肿等多脏器功能损害。为探讨小儿中毒型痢疾的心电图动态变化,我们对1990年5月~1993年10月住院的100例病儿进行了临床...  相似文献   

2.
小儿中毒型痢疾检测肿瘤坏死因子的临床意义北京儿童医院放免中心王殿敏,关德华,徐樨巍,苏颖,韩坤,赵成松,林利,夏淑君小儿中毒型痢疾(简称毒痢)为儿科常见严重感染性疾病,易发生感染性休克、脑水肿等多脏器功能损害或衰竭。近年来文献报道发现肿用坏死因子(T...  相似文献   

3.
在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最严重的临床类型是中毒型痢疾。 此病发病急、症状重、变化 快、易误诊、有凶险,是需要特别警惕的。中 毒型痢疾有以下主要发病特征: 1.痢疾在一年四季都有发生,而中毒型 痢疾仅发生在夏秋季痢疾发病高峰月份; 2.任何年龄的人都可发生痢疾,而中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β-内啡肽(β-EP)在中毒型痢疾休克型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中毒型痢疾休克型患者1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10.2岁,另选10例健康对照,年龄、性别均有可比性,18例“毒痢”休克型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络酮静脉推注,治疗前后采血,与健康对照同测β-EP。结果中毒型菌痢休克型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中毒型菌痢休克型使用纳络酮治疗前后比较,其血中β-EP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中毒型痢疾休克型患者在发病机理中可能有β-EP参与,使用阿片阻滞剂纳络酮抗休克治疗,可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一华  陈益平 《浙江医学》1997,19(4):232-233
小儿急性菌痢并发高热惊厥极易误诊为脑型中毒性菌痢。1994年11月~1996年1月我院共收治小儿急性菌痢109例,其中并发高热惊厥43例,兹就其临床特点与脑型中毒性痢疾的鉴别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赖日斌 《当代医学》2012,(29):155-15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中毒型痢疾的方法及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南康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收治的中毒型痢疾患儿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行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30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后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征积分表(SSTCM)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的SSTCM分别为(9.7±1.5)分、(12.8±2.4)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中毒型痢疾,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常规西医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7.
1997年中毒型痢疾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丹红  申芳娥 《北京医学》1999,21(3):157-159
为了解近年中毒型痢疾特点变化,对1997年1月 ̄12月住院的52例确诊为中毒型痢疾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痊愈51例(98.0%),放弃治疗1例;脑水肿型多见,有脑水肿表现者占94.3%;便培养阳性者全部为福氏2a痢疾杆菌;针对其发病机制是急性微循环障碍采用综合措施。并强调把握时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中毒型痢疾发病时間虽短,吐泻次数也不多,但临床代謝性酸中毒較为明显。有时休克很严重,部分病例无尿时間亦較长。冬眠疗法期間需要輸液至少12~24小时。在休克过程中,腎功能有趋向衰竭的可能,故合理的液体疗法是搶救中毒型痢疾不可缺少的一环。我科从1964年1~6月,搶救106例中毒型痢疾,現将輸液經驗总結如下。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情况一、病例选择:中毒型痢疾輕型65例,重型31例,极重型10例。年龄为2~7岁。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結果为60%,其中福氏杆菌  相似文献   

9.
中毒型痢疾多发生夏秋季,起病急病情变化快,老得不到及时准确的抢救和护理,预后差是其特点。我院传染科在1995-1996年两年间共收治中毒型痢疾患者25例。由于我们护理人员对病情观察的周密细致配合医生进行及时认真准确地抢救。使25例患者均在一周内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25例中毒型痢疾患者中休克型19例,脑水肿型6例。男性18例,女性7例,14岁以下儿童ZI例占总人数的85%。成人仅4例。25例患者均在发病20小时内入院。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烧,体温超过40℃以上的患者15例。其中有2例儿童入院时发生惊…  相似文献   

10.
小儿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在乡村儿科急性传染病中发病率较高,于夏秋季起病,其发病急骤,临床表现多样化,除典型的腹泻脓血便外,还可表现为单纯高热抽搐、休克、昏迷等。极易造成误诊漏诊及死亡。因此了解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机理及其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及时作出诊断与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科2004~2006年24例小儿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与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我院1982—1984年小儿感染性休克320例。原发病:中毒型痢疾居首位,暴发型流脑次之,鼠伤寒感染并休克占第三位,金葡败血症病死率最高。轻症108例,重症212例。高海拔地区小儿感染性休克临床并发症多,脏器功能损害混合出现,致使病情严重复杂;微循环障碍严重,低氧血症占100%,高乳酸血症占82.9%是高海拔地区小儿感染性休克的特点。抢救高海拔地区小儿感染性休克重点是:早期给氧,合理扩容纠酸,积极改善微循环灌流及细胞代谢,防治多脏器功能表竭。  相似文献   

12.
小儿急性感染或急性脑缺氧等原因引起的脑水肿,称“小儿急性脑水肿”。一、病因小儿急性脑水肿最常见的病因为严重感染合并毒血症(如中毒型肺炎、中毒型痢疾、败血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此外,严重肺部感染、哮喘病、窒息、溺水、溺粪、呼吸衰竭或持续性惊厥等所致急性脑缺氧,亦为小儿急性脑水肿的常见病因。二、病理与发病机理小儿急性脑水肿的发病机理尚未十分清楚,可用以下几种学说解释: (一)脑血管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小儿急性感染,细菌毒素、酸中毒与缺氧等作用,均可导致脑  相似文献   

13.
中毒性痢疾(简称毒痢)是细菌性痢疾的危重临床类型,多见于2~7岁的小儿,临床中以脑型占大多数。该型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可在发病1~2d内死亡。因此,细心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迅速处理,显得格外重要。我院自1994年11月~1999年9月收治脑型毒痢61例,经正确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绝大多数痊愈,无1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暴发性痢疾由于机体表现全身中毒症状较为明显,近又被称为中毒型痢疾。目前本症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研究,例如(1)预防问题,(2)早期诊断问题,(3)病死率降低问题,(4)发病机制研究问题等。本文将我院儿科在1958年住院175例较重的急性细菌性痢疾中诊断为中毒性痢疾者94例,加以分析,拟就发现的问题以便提供今后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前言细菌性痢疾为小儿急性传染病之一,死亡率较高,在没有特效药物以前,严重的危害着患儿生命,即在磺胺及抗菌素问世以来,一部分严重病例死亡率仍高.及至近二年以来,曾在北京上海对于中毒性痢疾积极研究,关于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找出了抢救的办法,我科釆用了这一办法的基本原则,在抢救中毒性痢疾方面获得了显著的疗效,大大的降低了死亡率,今将我科1959年1-8月份30例中毒性痢疾统计分析如下,以供同道们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6例误诊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儿的救治,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加以鉴别。结果:死亡1例,痊愈5例。结论:有机磷农药可经不同的途径引起人体中毒,经口中毒发病骤然,进展迅速,毒蕈碱样及烟碱样作用明显;经皮肤、呼吸道吸收一般发病缓慢,加上小儿自身生理及病理特点,易造成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西宁地区小儿中毒型痢疾的特点是:①微循环障碍严重,表现微血管痉挛持续时间长;②160例血气资料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酸碱失衡明显、高乳酸血症占91.8%;③临床并发症多,表现多脏器功能损害,致使临床病情严重复杂,容易导致呼吸循环衰竭。高海拔地区小儿中毒型痢疾的抢救,本文经验是:早期给氧、改善微循环灌注、合理护容纠酸,防治DIC、脑水肿,维护心肺功能是抢救重点。  相似文献   

18.
提起痢疾,人们就会想到腹痛、腹泻、脓血便,赖在厕所里不想出来,认为痢疾拉肚,天经地义。可是有的痢疾却偏偏不拉肚,取而代之的症状是高热、昏睡、惊厥,这种“哑巴痢疾”实际上是急性细菌性疾病的一种严重类型——中毒型痢疾,来者不善,更为凶险。 急性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多见于2~7岁的小儿,由于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有显著的不稳定性,对痢疾杆菌所产生的内毒素和外毒素反应较敏感,极易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往往急骤起病,突发高热、头痛、精神萎靡、嗜睡,起病几个  相似文献   

19.
小儿乙脑28例误诊分析/李炳照…//陕西医学杂志,-1994,23(7).-43422例中,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10例,肠炎6例,中毒型痢疾6例,感染性休克4例,结核性脑膜炎2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误诊原因:①患儿就诊过早,乙脑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尚未完全...  相似文献   

20.
中毒型痢疾     
中毒型痢疾(简称毒痢)是急性细菌型痢疾中来势凶猛的一种类型。早期可以没有或仅有轻微肠道症状,而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好发生于2~7岁平素身体健壮的小儿。多发于夏秋季节。以突然起病、高热、抽搐、昏迷、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等为主要特征。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