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防治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以63例行去骨瓣减压术病例作为实验组,进行早期加压包扎;以既往去骨瓣减压术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术后GOS评分等各项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期加压包扎组病人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9.5%)较对照组(23.3%)减少,住院时间≤30d的患者比例(36.5%)明显较对照组(17.4%)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早期加压包扎(术后7~10d)作为一种无创、简单易行的措施,可以减少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骨窗加压包扎预防和治疗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9月至2015年4月55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病例随机分为骨窗加压包扎组(n=26)和常规组(n=29),两组术后均行常规治疗,加压包扎组自术后行绑带骨窗加压包扎1个月,两组定期复查头颅CT,对出现硬膜下积液者及时骨窗加压包扎,对两组患者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出现硬膜下积液的时间和术后GO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硬膜下积液患者行骨窗包扎干预的疗效。 结果骨窗加压包扎组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为7.7%(2/26)明显低于常规组27.6%(8/29),出现硬膜下积液时间为术后评均(38.5±3.7)d明显长于常规组(13±2.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窗加压包扎组GOS评分>3分例数18例(69.2%),常规组为21例(7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硬膜下积液病例,发现积液后行骨窗加压包扎干预平均23.9d后积液均吸收,无需手术病例。 结论骨窗加压包扎可明显降低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对术后硬膜积液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该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45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行保守治疗13例,经皮穿刺19例,钻孔引流8例,去骨瓣开颅手术2例,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结果硬膜下积液消失27例,好转18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除部分轻症患者可经保守治疗好转或治愈外,对于大多数患者均需进行外科处理,其中以同侧经皮穿刺,对侧钻孔引流治疗效果较佳,且操作简便,效果可靠;而对于症状持续加重,复查CT积液增多的,可考虑再次行去骨瓣开颅硬膜下积液清除术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张力性硬膜下积液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对22例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张力性硬膜下积液的患者采用调控局部脑脊液压力平衡和保持脑脊液循环通畅的原则进行治疗。结果 22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9例(86.4%)采用腰椎(脑室)穿刺持续负压引流及局部积液穿刺的方法治愈;3例(13.6%)病人脑肿胀、膨出明显并与骨窗边缘粘连较严重,肢体功能障碍加重者,行手术切除粘连的蛛网膜,松解、回纳膨出的脑组织,并扩大骨窗治愈。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张力性硬膜下积液的产生和术后局部脑脊液循环流体力学改变有关;应用调控局部脑脊液压力平衡和保持脑脊液循环通畅的原则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9收治的6例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大量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单纯保守治疗后积液消失。4例钻孔引流术后积液很快消失,但拔管后均复发;其中1例多次引流术后自动出院而失访,另3例多次引流术失败后行颅骨成形术,积液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是去骨瓣减压术的少见并发症,治疗方法应个体化选择,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去骨瓣减压术是抢救重度颅高压及脑疝患者常用的手术方法,术者在术中为求减压彻底多取较大骨瓣,术后易并发硬膜下积液,如未能及时发现并做出正确处理,也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现将我科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出现的56例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如下。一、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0例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待脑水肿高峰期渡过后给予弹力帽外固定包扎、Omaya囊置入穿刺抽吸、塑形钛网修补、高压氧治疗。观察硬膜下积液量、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情况。 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6例为双侧额颞顶硬膜下积液,2例为大脑镰旁纵裂池内积液,12例为同侧额颞顶硬膜下积液,其中2例为同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放置Omaya囊抽吸;20例患者均给予弹力帽外固定包扎,后期均予以塑形钛网修补及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30次)。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头颅CT未见硬膜下积液复发。 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通过应用弹力帽外固定包扎、抽吸、早期颅骨修补、高压氧手段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资料,采用头皮穿刺引流、腰椎穿刺术及腰大池外引流附加头部骨窗处自粘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方法治疗。结果 28例积液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改善。1例并发颅内感染,予以抗生素治疗后痊愈。3个月后行颅骨成形术。随访3个月至1年无复发。结论 头皮穿刺引流、腰椎穿刺术及持续腰大池外引流附加头部骨窗处自粘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都是临床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121例,手术治疗9例。结果 121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中,102例硬膜下积液有不同程度程度减少,其中积液量减少5~10 ml 41例,10~20 ml 53例,积液完全消失8例;19例积液量无明显明显减少。9例手术治疗的患者积液消失。结论 对于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应根据硬膜下积液发生、发展机制,采取相应的有效治疗措施,可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149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47例(积液组),未发生硬膜下积液102例(非积液组)。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手术时机、血肿位置、血肿量、基底池受压、中线结构位移≥10 mm、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5分、血肿量〉40 ml、中线结构位移≥10 mm、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基底池受压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外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损伤严重、血肿量大、CT表现为基底池受压和中线结构位移≥10 mm、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积水的颅脑损伤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风险较高,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疗效分析。 方法选择爱德堡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8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及其家属意愿将采用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30例),采用腰椎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获得明显提升(P<0.05)。对照组治愈时间为(12.69±2.13)d,观察组治愈时间为(7.78±1.24)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8.912,P=0.000)。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颅内积气及感染,对照组出现穿刺点脑脊液漏3例,观察组出现头皮切口漏液2例,对症处理后均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选择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可以获得明显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性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间的138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硬膜下积液分为积液组和非积液组,通过单因素t检验、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影响因素。结果 138例患者中,85例患者发生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为6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环池受压、术前是否合并脑疝、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骨瓣的前后径大小、骨瓣的最高径大小、去骨瓣减压的侧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和中线移位大于5 mm、皮层切开、硬膜下血肿、骨瓣边缘距中线距离小于2 mm有明显关联。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只有中线移位大于5 mm和皮层切开是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性硬膜下积液和中线移位大于5mm、皮层切开有明显关联,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大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措施。 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TBI后行大骨瓣减压术的196例幸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5~15 d内的头颅CT或MRI影像资料分为2组:有纵裂积液或/和硬膜下积液为A组(n=81),无纵裂积液或/和硬膜下积液为B组(n=115)。2组病例复查出现纵裂积液或/和硬膜下积液者给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VPS)。 结果随访6个月复查头颅CT或MRI,A组81例患者中57例出现脑积水,发生率70.0%,B组115例患者中仅10例出现脑积水,发生率8.7%。2组患者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5,P<0.05)。A组患者给予5~10 d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术后未出现脑积水症状的患者24例,有效率42.1%;B组6个月内随访并发脑积水者10例,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4~7 d,拔出引流术管后脑积水复发10例。2组经治疗后共67例脑积水患者行VPS,脑积水影像学表现及患者临床症状(GCS评分增高)改善者62例,有效率92.5%。 结论TBI后行大骨瓣减压术出现纵裂积液或/和硬膜下积液是脑积水发生的因素之一。一旦出现纵裂积液或/和硬膜下积液,则应对患者追踪头颅CT随访,给予积极对症治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时程持续引流(LCD)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同侧张力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DC后发生手术侧张力性硬膜下积液的14例sTBI患者[占同期收治的sTBI患者的19.7%(14/71)]的临床资料其中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治疗(TT组),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例患者行LCD治疗(LCD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指标,所有患者术后均予临床和影像学随访1年。结果14例sTBI患者发生张力性硬膜下积液的时间为DC治疗后(15.6±7.1)d。LCD组和TT组患者硬膜下积液的消退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DC治疗后21.0 d(6.0d)和69.0 d(65.3 d),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14例患者的硬膜下积液经治疗消退后均无复发,且无颅内感染发生。9例患者出现脑积水,其中LCD组4例、TT组5例3例患者存在切口愈合不良,其中LCD组1例TT组2例。结论对于DC术后发生同侧张力性硬膜下积液的sTBI患者,LCD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尽早消除硬膜下积液,减少硬膜下积液引起的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加快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Subdural hygroma (SDG) represents a common complication following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DC). To our knowledge we present the first meta-analysis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clinical and technical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DG after DC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e further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SDG on the final prognosis of patients. The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as done according to the PRISMA guidelines. Two different online medical databases (PubMed/Medline and Scopus) were screened. Four articl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meta-analysis. Data regarding age, sex, trauma dynamic, Glasgow Coma Scale (GCS), pupil reactivity and CT scan findings on admission were collected for meta-analysi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possible role in the SDG formation. Moreover we studied the possible impact of SDG on the outcome by evaluating the rate of patients dead at final follow-up and the 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 at final follow-up. Among the factors available for meta-analysis only the basal cistern involvement on CT scan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SDG after DC (p < 0.001). Moreover, patients without SDG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ter outcome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ho developed SDG after DC in terms of GOS (p < 0.001). The rate of patients dead at follow-up was lower in the group of patients without SDH (8.25%)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ho developed SDG (11.51%). SDG after DC is a serious complication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fine the role of some adjustable technical aspect of DC in preventing such a complication.  相似文献   

16.
去骨瓣减压术后的环池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环池在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94例患者手术前后CT扫描变化,分析环池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环池受压减轻组中62例死亡9例,无改变或加重组中32例死亡19例。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后的环池改变对预后有重要意义,动态观察环池的变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脑膨出患者早期纠正脑膨出并实施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3例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脑膨出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头颅CT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 结果所有患者均在纠正脑膨出的同时,早期成功实施了颅骨修补术。患者均恢复顺利,无颅高压表现,无死亡病例。术后头颅CT示脑膨出及脑组织移位纠正,部分患者mRs评分较术前降低。 结论针对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同原因引起的脑膨出,早期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脑膨出,同期实施颅骨修补,在临床上切实可行,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