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秀香 《医学信息》2010,23(5):1379-1380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分娩的126例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存在高危因素者产后出血的例数及平均产后出血量均高于无高危因素者.结论 加强产程观察, 对有高危因素者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产后出血是可以有效防治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我区高危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我区2010年分娩的1183例高危孕妇情况及分娩方式进行分析。结果高危因素中首位因素为妊娠合并贫血;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剖宫产率为74.64%,无高危因素孕产妇剖宫产率为58.0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高我区各级妇保门诊对高危孕产妇筛查能力与管理水平,对保障母婴安全与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3例产后出血的因素分析尚风香天津市静海县妇幼保健所关键词产后出血,社会因素,心理因素近年来,产科临床产后出血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引起者亦渐增多。因此,这应给于重视,笔者试对近年来所遇产后出血病例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1临床资料199...  相似文献   

4.
输血是解决产后出血这一难题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由于输血技术的广泛应用,同种异体输血的安全问题和血资源紧张问题日益突出.为降低同种异体输血风险,缓解血源短缺问题,预存式自体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PABD)逐步应用于临床,现对PABD在产科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PPH)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影响产妇的健康,危及产妇的生命,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我院自1992年1月~1996年10月产后出血104例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1 资料、方法与结果我院自1992年~1996年分娩总数3178例(其中阴道分娩2587例、剖宫产591例),按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的定义,发生产后出血104例,发生率3.27%.剖官产18例,3.04%(18/591),阴道分娩86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积极落实母婴安全措施,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16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 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72.89%,胎盘因素占14.46%,软产道损伤占11.45%.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产程延长、胎盘胎膜残留、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和人流引产史.结论 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应对具体病因综合应用药物,进行各种保守性手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精神因素导致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住院分娩1080例,因精神紧张引起的产后大出血有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在治疗后均治愈,无子宫切除病例,无脏器功能衰竭病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产后出血应以预防为主,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治疗缩短休克时间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全国标准对我院自1996年1月-11月活产新生儿2268例分析,高危新生儿383例(16.9%),死亡18例(4.7%)。在高危因素中阿氏评分<7,出生体重<2500g、产时感染、先天畸形、产伤、出生体重<2500g评分>7,6项中分别例数为112(29.2%)、84(21.9%)、129(33.7%)、32(8.4%)、5(1.3%)和47(12.3%)。高危新生儿与母亲高危妊娠有密切关系,与产科因素也有重要关系。文中提出预防高危新生儿应从孕母抓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急症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时机、指征及高危因素,以期降低产后出血急症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方法对本院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因产后出血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3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期急症子宫切除率为0.18%(30/16546),其中剖宫产组急症子宫切除率为0.24%(24/9900),阴道分娩组急症子宫切除率为0.09%(6/6616),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中有2例死亡(其中1例为羊水栓塞,另1例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急症子宫切除术治疗后抢救成功率为93.33%。30例产后出血行急症子宫切除术患者原发病因:胎盘因素16例,软产道裂伤4例,宫缩乏力4例,羊水栓塞3例,子宫破裂2例,凝血功能障碍伴多脏器功能受损1例。结论本文胎盘因素是产后出血围产期急症子宫切除术最主要的手术指征。加强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产前诊断,重视孕产妇管理有望降低围产期急症子宫切除率及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评估方法,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接受分娩的产妇1685例,其中80例发生产后出血(占4.7%),对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评估方法,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产后出血患者失血量随着休克指数的增大而增多,产妇在分娩1d~7d内的出血量最高,妊高征、瘢痕子宫、盆血、巨大儿、羊水量异常均是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结论面积法、休克指数判断法等是评估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临床可综合运用,产后应重点监测高危产妇,高度警惕少量持续出血产妇,以便为产后出血救治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将产后出血产妇162例作为出血组,选择同期非产后出血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5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产妇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程、心理因素等,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运用PEMS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结果引起产后出血常见原因有产后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是贫血、前置胎盘和多胎。结论产后出血与多种因素相关,重视孕前保健,积极处理第3产程,发生产后出血应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2.
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12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红  梁平 《医学信息》2007,20(1):59-60
目的探讨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在产后大出血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2例产后大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者行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结果均于栓塞术后阴道出血立即停止或明显减少。结论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是目前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在抢救产科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我院2000年10月至2004年3月期间收治的8例因产科急诊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例均为经保守治疗不能控制的产科大出血患者,其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例,子宫胎盘卒中3例(1例合并DIC),宫缩乏力2例(1例为双胎妊娠),子宫破裂、子宫畸形(并胎盘植入)各1例。出血量1600~3500ml,平均2380ml。8例患者均行子宫切除术后痊愈出院。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孕产次、多胎妊娠、分娩方式等因素与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相关。结论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是治疗急性产科大出血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手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手术,超选择插管进入双侧子宫动脉及侧支供血血管,造影证实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予以栓塞,重复造影,证实栓塞成功。结果26例患者共栓塞子宫动脉51支,侧支供血血管3支,全部栓塞成功,21例患者术后即时止血,5例患者出血逐渐停止,无一例出血复发,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证。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手术治疗产后大出血,即时、准确,疗效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保留了子宫、卵巢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172例中发生产后出血29例(16.86%),且出血量较血小板正常者明显增多,血小板计数与产后出血量呈负相关。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对产后出血有明显影响,产时以产科指征决定是否剖宫产,但宜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因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21例剖宫产术中因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出血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局部创面缝合无效后采用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治疗,观察止血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0例止血有效,1例失败改用全子宫切除术,有效率达95.2%。20例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月经均恢复正常,B超复查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结论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止血有效、操作简单、迅速、能保留生育功能,对前置胎盘导致的子宫下段出血尤为适用,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性外科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8.
PROBLEM: Pregnancies in women with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 are associated with obstetric complications despite treatment.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s risk factors and evaluates fetal outcome in a large sample of treated APS pregnancies. METHOD OF STUDY: Seventy-seven pregnancies in 56 women were included. Twelve selected variables potentially related to the outcome of treated pregnancies were analyzed in a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RESULTS: Treated women delivered 65 live infants at 24-41 weeks gestation (mean 36.7+/-0.5) but two neonatal deaths occurred. There were seven first-trimester miscarriages (9%) and five intrauterine fetal demises (6.5%). Thus, the probability of having a live baby under treatment was 82% (95% CI 71.3-89.6%), a figu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P <0.001) than that observed before therapy (25.7%; 95% CI 18.7-33.7%). Variables related with fetal outcome in the multivariate model were: preconceptional use of aspirin and abnormal umbilical artery Doppler velocimetry at 23-26 weeks gestation.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report shows that in treated APS pregnancies: i) aspirin treatment started preconceptionally is an independent and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 associated with favorable fetal outcome; and ii) abnormal velocity waveforms in the umbilical artery predict adverse outcome of pregnancy.  相似文献   

19.
盆腔动脉造影对产后大出血原因分析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盆腔动脉造影对产后大出血原因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例产后大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与盆腔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结果7例患者产后出血原因的临床诊断与盆腔动脉造影结合完全一致;2例阴道分娩患者临床诊断为宫缩乏力性出血,而造影结果显示为子宫下段不完全裂伤;1例中孕引产后患者出血原因不清,造影显示可能存在子宫血管畸形.结论盆腔动脉造影可以为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提供更为直观、更为确切的依据,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7例剖宫产引起晚期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4h以后者称为晚期产后出血。以产后1—2周发病最为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8。周发病者。我院自1998年12月至2004年8月共有7例产妇因剖宫产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现对其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