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1)在小蘖碱(berberine,BBR)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中的作用。方法联合应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激活N9小胶质细胞模拟神经炎症。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拟神经炎症组(10 ng/ml LPS+10 U/ml IFN-γ)、BBR处理组(1μmol/L BBR+LPS/IFN-γ)、SOCS1-siRNA处理组(SOCS1-siRNA+BBR+LPS/IFN-γ)和乱序-siRNA处理组(SC-siRNA+BBR+LPS/IFN-γ)。孵育24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液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核因子κB(nuclei factor-κB,NF-κB)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细胞形态和iNOS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IFN-γ可显著增高培养基内TNF-α和IL-6含量,上调iNOS和NF-κB表达水平(P均<0.05),并增大小胶质细胞体积。1μmol/L BBR可显著抑制小胶质细胞TNF-α和IL-6释放量,降低iNOS和NF-κB表达水平(P均<0.05),并改善细胞形态。SOCS1-siRNA能显著逆转BBR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P均<0.05)。结论BBR可能通过SOCS1分子介导抑制LPS和IFN-γ对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8)
目的探讨丙泊酚能否通过抑制核因子(NF)-κB活化下调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方法将BV2细胞分为4组即对照组、丙泊酚组、丙泊酚+LPS组和LPS组。在干预0 h和24 h时使用MTT法检测BV2细胞活性。在干预24 h后使用RT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对BV2细胞TNF-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使用Western印迹法对细胞NF-κB p65磷酸化水平(phospho-NF-κB p65/NF-κB p65比值)进行分析。结果在给予LPS干预24 h后BV2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均0.05);但丙泊酚+LPS组细胞活性较LPS组增加(P均0.05),同时对照组和丙泊酚组细胞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在LPS干预24 h后BV2细胞TNF-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phospho-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但LPS组较丙泊酚+LPS组TNF-α表达的升高以及phospho-NF-κB p65/NF-κB p65比值的增加更加显著(P均0.05);同时对照组和丙泊酚组TNF-α表达水平和phospho-NF-κB p65/NF-κB p65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丙泊酚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下调了BV2细胞TNF-α合成和释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锌离子螯合剂四吡啶甲基乙二胺(TPE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瘤细胞系小胶质细胞后分为对照组、LPS组(100 ng/ml LPS,30 min或4h)、TPEN+LPS组(25μmol/L TPEN,1 h+LPS,30 min或4 h)、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PD98059+LPS组(PD98059+LPS组,25μmol/L PD98059,30 min+LPS,4 h),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分析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TNF-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pERK1/2蛋白表达和IL-1β、IL-6、TNF-α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LPS组比较,TPEN+LPS组pERK1/2蛋白表达和IL-1β、IL-6、TNF-α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而PD98059+LPS组IL-1β、IL一6、TNF-α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TPEN可能通过减少pERK1/2表达来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 相似文献
4.
<正>缺血性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其中老年患者居多~([1])。临床上,积极溶栓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若血栓自溶或溶栓药物使用超过时间窗,血流再通后可引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复杂,其中级联炎性反应是其主要病理过程之一~([2-3])。小胶质细胞作为脑内常驻免疫细胞,在受到损伤刺激后迅速激活,吞噬病原体,进行组织修复,但过度激活则释放大量的促炎因子及神经毒性物质,导致炎性反应级联放大,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近期研究表明,衰老与急性应激源如缺血再灌注损害程度具有相关性,衰老的小胶质细胞免疫监视和吞噬能力下降,且在损伤和有害刺激下更易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MG)诱导表达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前列腺素E2(PGE2)及一氧化氮(NO)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关系。方法 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0只,腹腔注射百草枯;对照组20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小鼠行为活动。分别于腹腔注药后3、6 w处死小鼠,高效液相法测定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部位MG胞数、TNF-α、IL-1β、PGE2及NO表达。结果腹腔注药后3 w和6 w模型组小鼠脑内多巴胺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6 w后模型组小鼠黑质致密部MG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NF-α及IL-1β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3 w和6 w后模型组与对照组PGE2及NO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MG增生、活化及其表达的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是导致PD发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rP105-132作用下体外小胶质细胞分泌IL-8及可能产生途径。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用PrP105-132干预小胶质细胞,并阻断NF-κB途径,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8含量,RT-PCR法检测细胞NF-κB mRNA水平。结果朊蛋白肽段干预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胞体增大,细胞突起变短、消失,呈圆状、杆状、阿米巴状。同时细胞上清液中IL-8分泌量增多(P<0.01),阻断NF-κB途径后IL-8分泌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PrP能够诱导体外小胶质细胞分泌IL-8,IL-8产生主要依赖于NF-κB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缺血性脑卒中小胶质细胞类型是否有逆转作用.方法 选择成功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SD大鼠20只,随机选2只做TTC染色测脑梗死灶,另18只分为模型组和BMSC组(侧脑室定位注射5 μl含BMSC 105个),每组9只,2组分别于1、3和7 d各取3只大鼠断头取材,脑组织切片用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急性胰腺炎体外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以10 mg/L脂多糖刺激AR42J细胞构建急性胰腺炎的体外模型,设2 h、6 h、12 h、18 h和24 h共5个时间点,每时间点设3个复孔,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法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NF-κB p65亚单位mRNA表达的改变;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SABC)检测p65蛋白在AR42J细胞中的表达;人工碘比色法观察培养液上清中淀粉酶的改变.结果 脂多糖刺激后,AR42J细胞以时间依赖方式上调ICAM-1 mRNA和p65 mRNA的表达,24 h达最高值;二者之间具有直线相关性(P<0.01),同时p65蛋白亦呈时间依赖方式表达增强,24 h表达最强;各组间淀粉酶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在脂多糖诱导的胰腺腺泡细胞AR42J炎性效应中,NF-κB调控致炎细胞因子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PrP105-132作用下体外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对IL-6产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用不同剂量PrP105-132(0、20、40、80 μmol/L)干预小胶质细胞,ELISA法检测24 h后细胞上清液中IL-6含量.结果 朊蛋白肽段干预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胞体增大,细胞突起变短、消失,呈圆状、杆状、阿米巴状;并且随PrP105-132剂量的增加,IL-6分泌量增多(P<0.01).结论 PrP能够诱导体外小胶质细胞分泌IL-6,并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通过炎症反应加重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在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6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 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血糖假手术组、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和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然后应用栓线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2,3,5-氯化二苯四氮唑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侧皮质NF-κB和TNF-α表达水平。结果正常血糖假手术组、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和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0.00±0.00)分、(2.50±1.08)分和(3.20±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015,P<0.001),且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性加重( P<0.05)。正常血糖假手术组、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和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梗死面积分别为(0.00±0.00)%、(33.09±5.17)%和(55.45±9.29)%,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6.614,P<0.001),其中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梗死面积较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性增大(P<0.05)。再灌注后24 h,各组缺血侧皮质NF-κB(F=29.993,P<0.001)和TNF-α(F=28.722,P<0.00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NF-κB和TNF-α表达水平较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性增高(P均<0.05)。结论糖尿病会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TNF-α和NF-κB表达上调可能是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对离体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在缺氧/复氧条件下对前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自细胞介素-1(IL-1G)、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乳鼠心肌细胞体外培养心肌细胞成功后,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缺氧/复氧(A/R)组、粉防己碱(Tet)组。对照组:不进行A/R处理,正常情况下持续培养26h;A/R组:在高纯度氩气,无糖无血清培养基条件下培养2h,复氧开始时加入0.9%盐水,再复氧培养24h;Tet组:预先给予终浓度为30μmol/L的Tet孵育60min,再在无血清低糖DMEM培养基缺氧孵育2h,然后继续复氧培养24h;检测各组在复氧24h后的TNF-α、IL-1β、IL-6的水平。结果:试验24h后A/R组、Tet组前炎症因子TNF-α[(682.65±32.59)、(388.94±17.22)],IL~1β[189.11±8.29),(109.46±7.62)],IL-6[(78.45±2,74)、(40.91±1.53)]水平(pg/ml)均较对照组的[(211.44±14.20),(59.64±2.43),(23.99±3.24)]显著升高(P〈0.01),Tet组前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A/R组的(P〈0.01)。结论:Tet可以抑制IKB—α磷酸化,显著减少前炎症因子TNF—α、IL-6的产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对内皮细胞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对内皮细胞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选择生长良好的第3~4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组:①空白对照组;②10、20、40、60及10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培养细胞24 h组;③1、5、10、20及50μg/L白细胞介素1β培养细胞24 h组;④6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培养细胞2、4、8、16、24及48 h组;⑤20μg/L白细胞介素1β培养细胞2、4、8、16、24及48 h组;⑥核因子κB抑制剂BAY11-7082干预组:预先用核因子κB抑制刺BAY11-7082(20 μmol/L)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60 min后,再加入60 μg/L肿瘤坏死因子α或20μg/L白细胞介素1β作用48 h.实验结束后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液,用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细胞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蛋白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作用24 h后,大鼠内皮细胞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mRNA及上清液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蛋白表达水平随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6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和20μg/L白细胞介素1β作用于大鼠内皮细胞不同时间,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随刺激时间的延长,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表达逐渐升高;核因子κB抑制剂BAY11-7082作用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上调内皮细胞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表达,而核转录因子的活化是其对内皮细胞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表达上调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脂氧素A4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6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 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脂氧素A4组,每组12只.应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多次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脂氧素A4组于脑缺血后5 min经侧脑室注射脂氧素A4 0.03 nmol/5μl,其余各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缺血2h后拔出线栓实现再灌注.24 h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断头取脑,2,3,5-氯化二苯四氮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区皮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示,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分),脂氧素A4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2.20±1.03)分对(3.20±1.03)分;P<0.05].TTC染色显示,假手术组未见梗死灶,脂氧素A4组梗死面积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缩小[(27.52±5.71)%对(55.45±9.29)%;P<0.05].蛋白质印迹显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脂氧素A4组TNF-α表达水平分别为0.64±0.16、1.85±0.52和1.40±0.34,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18.868,P<0.001),旨氧素A4组显著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脂氧素A4组NF-κB表达水平分别为0.79±0.24、2.09±0.47和1.27±0.35,3组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F=16.736,P<0.001),脂氧素A4组显著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脂氧素A4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1B(TNFRSF1B)196位基因多态性(T突变为G)与巨噬细胞TNF/TNFR2信号通路介导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6.0-TNFR2196Met和pcDNA6.0-TNFR2196Arg,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转染至巨噬细胞中,转染48 h后使用杀稻瘟菌素抗性筛选4周,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将酶消化法培养的巨噬细胞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pcDNA6.0空质粒组、pcDNA6.0-TNFR2196Met组及pcDNA6.0-TNFR2196Arg组。采用酶切及测序法鉴定重组质粒,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NFR2)、cIAP1、cIAP2 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JNK、cIAP1、cIAP2、TNFR2及核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可溶性TNFR2(sTNFR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酶切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TNFR2基因196Met和196Arg表达载体。转染到巨噬细胞后,与空白对照组和pcDNA6.0空质粒组比较,pcDNA6.0-TNFR2196Arg组、pcDNA6.0-TNFR2196Met组TNFR2、cIAP1、cIAP2、IL-1β、IL-6和p-JNK的表达增高(P<0.05);与pcDNA6.0-TNFR2196Met组比较,pcDNA6.0-TNFR2196Arg组TNFR2、cIAP1、cIAP2、IL-1β、IL-6和p-JNK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TNFR2196Arg介导的NF-κB活性显著降低。结论 成功构建稳定表达TNFR2196Met、TNFR2196Arg载体,TNFR2突变通过TNF/TNFR2信号通路介导炎症反应,可能是参与慢性炎症性疾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1,TNFRI)在脑缺血小鼠血管发生和神经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24只野生型和24只TNFR1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局灶性脑缺血组(每组12只),在脑缺血和假手术后第3天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脑缺血后第7和第28天,应用葡萄糖载体-1(glucose transporter-I,Glut-1)/BrdU免疫荧光染色双标记评价梗死周围区新生血管,标记BrdU检测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别采用双皮质素(doublecortin,DCX)/3rdU和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 antigen,NeuN)/BrdU双标记检测神经干细胞迁移和存活.结果 在正常情况下,野生型(418.000±28.404)和TNFR1基因敲除(528.000±60.597)小鼠血管发生和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的BrdU阳性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t=-1.644,P=0.131);脑缺血后第7天,TNFR1基因敲除小鼠Glut-I/BrdU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少于野生型小鼠(14.833±2.182对27.500±4.209;t=2.672,P=0.023),DCX/BrdU阳性细胞数也显著少于野生型小鼠(163.000±11.106对257.168±12.213;t=5.705,P=0.000);脑缺血后第28天,TNFR1基因敲除小鼠NeuN/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野生型小鼠(6.000±0.577对11.000±1.571;t =2.988,P=0.014).结论 TNFR1可能在脑缺血后期的神经血管再生中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ANP猪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1ml/kg体重制备猪ANP模型.造模后24 h,18头猪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胃肠外营养组(PN)、肠内要素营养组(EN)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组(EIN),分别进行相应的营养支持8 d.造模前、造模后24 h、营养支持1 d、2 d、4 d、8 d分别检测外周血内毒素、TNF-α、IL-1β、IL-6、IL-10及单核细胞NF-κB活性.8 d时取胰腺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胰腺病理改变符合ANP.造模后24 h,EIN组外周血内毒素、TNF-α、IL-1β、IL-6、IL-10和单核细胞NF-κB水平分别为(1.85±0.18)EU/L、(461.59±128.25)pg/ml、(185.49±58.81)pg/ml、(354.26±34.63)pg/ml、(110.32±25.18)pg/ml、(51.06 ±2.27)%,均较造模前明显增高(P<0.01),但与其他两组无显著差异;营养支持8 d后,EIN组血浆上述各项分别为(1.48±0.16)EU/L、(30.11±9.12)pg/ml、(20.17±7.04)pg/ml、(36.42±7.24)pg/ml、(89.46±13.54)pg/ml、(9.06±0.17)%,均较EN组、PN组明显下降(P<0.05),且IL-10/IL-6比值为2.51±0.42,与制模前的2.28±0.19接近.结论 早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能有效减轻内毒素血症,降低NF-κB活性及细胞因子浓度,维持促抗炎反应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脂多糖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PMVECs)炎性反应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SD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和LPS (0.01、0.1、1、10 mg/L)干预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放射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 (IL-8)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LR-4 mRNA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 (NF-κB)抑制蛋白IκB-α和NF-κB p65蛋白水平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F-κB p65)观察NF-κB的活性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分泌的细胞因子显著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以10 mg/L的LPS刺激PMVECs,3种细胞因子于2、6和12 h均升高;ICAM-1、TNF-α于2h达分泌高峰,IL-8于12 h达分泌高峰;2 h TLR-4 mRNA表达明显增高达峰值,并持续12 h(分别为4.34±1.42、3.62+1.45和3.32±1.36),均高于对照组(1.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PS刺激0.5、2、6和12 h后,NF-κB的活性显著增加,表现为抑制蛋白IκB-α迅速降解,p65蛋白同步释出并转入细胞核内.结论 LPS刺激PMVECs释放细胞因子,其效应并呈剂量依赖性,可能是通过激活TLR-4-NF-κB信号通路诱导了PMVECs的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肝脏炎症性疾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有关,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作为一种细胞信号的负反馈调节因子,其在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介绍了SOCS1在自身免疫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简述其在肝脏炎症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表明SOCS1在炎症反应中的异常表达与细胞因子受体、Toll样受体和激素受体信号的调控有关,从而导致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因此SOCS1作为肝脏炎症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辅助手段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