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脱乙酰度对壳聚糖膜与角膜基质细胞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分子量为30万.脱乙酰度分别为63.3%、73.7%、83%和97%的壳聚糖制备不同的壳聚糖膜,在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膜上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通过观察角膜基质细胞在不同壳聚糖膜上的生长状态、贴附情况、生长曲线以及乳酸脱氢酶的活性,研究壳聚糖分子脱乙酰度对壳聚糖膜与角膜基质细胞生物相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脱乙酰度越高。壳聚糖膜对细胞的损伤越小。越有利于细胞在膜上的生长和贴附,反之.低脱乙酰度的壳聚糖膜与角膜细胞的相容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评价自行研镧的高分子合成树脂类Comforlt-DA义齿黏附剂的生物安全性。使用经口途径短期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致敏试验和口腔黏膜刺激试验等5种方法,未见任何急性毒性反应。材料的溶血率为2.95%,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无致敏性,对口腔黏膜无刺激。所研制的Comfort-DA义齿黏附荆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几丁糖和海藻酸在战创伤敷料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丁质(chitin)又名甲壳质(poly-β-N-acetyl-D—glucosamin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虾、蟹外壳中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化学名称为N.已酰氨基葡萄糖多聚体,经脱已酰基后,衍生为氨基葡萄糖,即几丁糖(壳聚糖chitosan)。一般认为脱乙酰度在70%以上时,称为壳聚糖,脱乙酰度在20%以下时称为甲壳质。因此几丁糖实际是一种含有N-acetyl-D-glucosamine单体和D-glucosamine单体的线性盒状共聚物。几丁质及几丁糖具有无毒性、无刺激性、无免疫抗原性、无热源性、不溶血、无致突变及致死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寻求一种既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又具有成骨能力的新型骨修复和替代材料始终是材料学和骨科领域研究的热点。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带负电荷钙磷复合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方法: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所推荐的生物学试验,对其进行红细胞溶血性实验、全身性毒性实验、热源性实验、致敏性实验。结果与结论:红细胞溶解实验中红细胞溶血率为0.24%,小于阳性标准,说明材料植入体内后不会引起机体本身的溶血反应。全身毒性实验的检测结果提示无毒,不引起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变化,说明材料本身不具有毒性。热源反应中家兔平均体温升高为0.2℃,符合医用材料的热源反应要求,说明本材料本身不具有致热源作用。致敏实验中致敏率为0,与阴性对照没有差别,说明材料没有致敏性。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带负电荷的钙磷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膜的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用不同性能地壳聚糖为膜材料制备壳聚糖膜,通过体外酸解,酶解试验及动物体内植入试验研究其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是一种可生物降解性膜材料,壳聚糖膜的降解性与其脱乙酰度,介质酸性强弱及溶菌酶等因素有关。壳聚糖膜在动物体内降解比较缓慢,20天约降解8.2%。  相似文献   

12.
文题释义:                                                                                                     天然骨:主要由无机的羟基磷灰石和有机的胶原成分构成,并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以羟基磷灰石和磷酸三钙为主的磷酸盐材料拥有良好的骨传导性和部分骨诱导性,能够与宿主的骨直接发生骨结合,已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骨移植材料。 锻烧骨:是经高温锻烧异体动物骨所获得的无机材料,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其钙磷比接近于人骨,拥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越的骨引导性。与人工合成的羟基磷灰石相比,不用考虑煅烧骨材料的结构形貌,而且材料来源广泛、制作成本低。 背景:壳聚糖具备优异的理化性能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其缺乏骨结合的生物活性,需要与其他材料复合用于骨组织修复中。 目的:将煅烧骨与壳聚糖复合,分析其理化性能和细胞毒性。 方法: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煅烧骨与壳聚糖质量比分别为1/2、1/1、2/1的复合材料,表征3种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能。在第5代小鼠成纤维细胞 L929中分别加入3种复合材料浸提液,CCK-8法检测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 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显示,3种复合材料的主要成分均为羟基磷灰石与β-磷酸三钙,并且随着煅烧骨比例的增加,复合材料中的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的特征衍射峰逐渐增强;②扫描电镜显示,煅烧骨颗粒较均匀地分散于壳聚糖介质中;③随着煅烧骨比例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逐渐降低;④培养7 d时,3种复合材料浸提液中的细胞生长良好,形态无明显变化;培养9 d的时间内,3种复合材料浸提液中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均在90%以上,细胞毒性均为1级,符合生物材料的安全标准;⑤结果表明,煅烧骨/壳聚糖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能及合适的抗压强度,并且安全无毒。 ORCID: 0000-0003-3519-4485(廖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Chitosan, a natural based-polymer obtained by alkaline deacetylation of chitin, is nontoxic, biocompatible, and biodegradable. These properties make chitosan a good candida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ventional and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s. Chitosan has been found to be used as a support material for gene delivery, cell culture, and tissue engineering. However, practical use of chitosan has been mainly confined to the unmodified forms. For a breakthrough in utilization,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nto chitosan will be a key point, which will introduce desired properties and enlarge the field of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chitosan by choosing various types of side chains.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hitosan is useful for the association of bioactive molecules to polymer and controlling the drug release profil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various methods of preparation of chitosan derivatives intended for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From the studies reviewed it is concluded that chitosan derivatives are promising materials for controlled drug and nonviral gene delivery.  相似文献   

14.
背景:采用壳聚糖对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表面进行改性,一方面可改善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的团聚性,增加其稳定性,另一方面将来可用于肿瘤热疗及基因治疗。 目的:制备将来可用于肿瘤热疗及基因治疗的磁性壳聚糖微球,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方法:采用改良的化学沉淀法制备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采用超声乳化法将壳聚糖加入到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中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进行以下实验:①MTT实验检测磁性壳聚糖微球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分别以1640培养液、聚丙烯酰胺单体溶液、100%,75%,50%,25%的磁性壳聚糖微球浸提液培养L-929细胞。②溶血实验:在兔抗凝血中分别加入磁性壳聚糖微球浸提液、生理盐水及蒸馏水。③微核实验:在昆明小鼠腹腔分别注射含氧化铁磁流体5,3.75,2.5,1.25 g/kg的磁性壳聚糖微球混悬液、环磷酰胺及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磁性壳聚糖微球粒径200-300 nm,分散效果有所提高。不同浓度的磁性壳聚糖微球浸提液对L-929 细胞毒性为1级,属对细胞无毒性范畴。磁性壳聚糖微球浸提液的溶血率为0.69%,小于5%,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磁性壳聚糖微球混悬液未导致细胞DNA断裂和非整倍体化,未导致微核产生的遗传毒理作用,材料无致畸或致突变作用,因此磁性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Molinaro G  Leroux JC  Damas J  Adam A 《Biomaterials》2002,23(13):2717-2722
Chitosan, an amino-polysaccharide obtained from the alkaline deacetylation of chitin, presents an interest as a drug vehicle. Indeed, chitosan solutions containing glycerol-2-phosphate (beta-GP) undergo sol-gel transition at a temperature close to 37 degrees C, which make them suitable for the parenteral administration of drugs. However, before using these chitosan derivativ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ir biocompatibility, and particularly to test their inflammatory effects. When injected in the hindpaw of the rat, we have shown that: (i) four chitosan/beta-GP solutions tested triggered a non-specific response, with solutions prepared with chitosans of higher deacetylation degrees yielding a lesser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ii) systemic pretreatment of animals with icatibant, apafant and diphenhydramine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minish this response; dexamethasone practically abolished it for all solutions and ketanserine only slightly decreased it in one preparation at two different times. In conclusion, it appears that a higher degree of deacetylation of the chitin chain is desirable for superior biocompatibility.  相似文献   

16.
背景:壳聚糖与胶原联合可更有效地止血。 目的:评价胶原/壳聚糖止血敷料的材料学性能及应用于外科伤口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以“生物材料,止血敷料,纱布,胶原/壳聚糖,生物相容性”为中文关键词,以“biomaterial;hemostatic material;bioresorbable material;hemostasis effect;hemostatic mechanism”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06与生物敷料、胶原/壳聚糖止血材料在伤口或创面止血过程中应用相关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壳聚糖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具有广谱抑菌、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及止血,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与组织相容性,可用于指端损伤和肉芽创面的治疗,如制成伤口敷料、可吸收缝线、止血材料、防粘连剂、药物缓释及组织工程支架,用于平战时伤口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A negatively charged copolymer poly (MPC-co-AMPS) of 2-methacryloyloxyethyl phosphorylcholine (MPC) and 2-acrylamide-2-methyl propane sulfonic acid (AMPS)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Chitosan nanoparticles with cell outer membrane mimetic structure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lfonic acid groups of poly (MPC-co-AMPS) and the protonated amino groups of chitosan. Effects of factors on influencing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stability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cell membrane mimetic chitosan nanoparticles with controllable and homogeneous size ranged from 100 to 300 nm were prepared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0.1–2.0 mg/mL and the charge ratio of 0.5–1.1. Chitosan nanoparticles prepared can exist stably for more than 45 days when placed at 4° C and pH < 7.5. The cytotoxicity of the chitosan nanoparticles reduced significantly after surface modification with cell membrane mimetic structure, meeting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The results suggest cell membrane mimetic chitosan nanoparticles prepared with polyanion and polycation obtain good biological compatibility and immune stealth ability, which has important academic significance and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s.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胶原海绵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壳聚糖、胶原为主要原料 ,研制一种新型的创伤敷料 ,并对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讨。首先制备高纯度的胶原蛋白溶液 ,使之与壳聚糖溶液键合 ,冷冻干燥成为海绵体。然后进行毒理学检测 ,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和溶血性试验 ;并在骨科的开放性创面上进行了临床试验。壳聚糖 -胶原海绵的毒理学试验均呈阴性 ,在临床上有促进创面愈合 ,阻止渗液溢出的功效。因此 ,所研制的壳聚糖—胶原海绵无毒副作用 ,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具备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背景:如何用药物去抑制神经修复后瘢痕的生长成为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关键。课题组以往研究借鉴广泛应用于抗肿瘤药物局部释放的纳米微球缓释技术设计了一种强的松龙纳米微球缓释膜,取得了良好的体外药物缓释效果。 目的:制备强的松龙纳米微球缓释膜,观察该膜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反胶束乳化溶剂挥发法和球膜结合的方法制备强的松龙纳米微球缓释膜,用细胞毒性实验、溶血实验、急慢性全身毒性实验对药膜的生物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 结果与结论:培养第7天,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相对增殖率为92.6%,证实此膜无细胞毒性;该膜对新鲜的抗凝兔血溶血率为0.59%,无明显的溶血作用;此缓释膜的浸提液腹腔注射小鼠未见明显的生物学行为的异常,对大鼠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果证实,强的松龙纳米微球缓释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无毒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