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缺血性卒中后患者多伴有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尤其是在偏瘫侧,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功能预后.同时,骨质疏松也是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众多治疗方案中,康复训练在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兴趣.文章对缺血性卒中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以及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3.
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忠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0,17(7):293-296
本文综述缺血性卒中的药物治疗进展,介绍某些治疗脑缺血药物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5.
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WML)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影像学改变.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成像技术的发展,WML在老年人中的检出率逐渐增高.WML与缺血性卒中关系密切.文章对WML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影像学评价、临床表现、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以及预防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癌症可直接或通过癌症相关性高凝状态介导缺血性卒中发病。癌症相关性缺血性卒中(cancer-associated ischemic stroke, CAIS)的临床表现根据潜在病因而具有很大的异质性。一般而言,CAIS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多血管供血区缺血病灶,血D-二聚体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显著升高。CAIS的治疗颇为棘手。... 相似文献
7.
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HT)是指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血管恢复血流灌注时发生的脑内出血,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HT 可无临床表现,也可表现为肢体瘫痪加重、意识水平下降等症状。有症状HT 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残疾率和病死率增高。因此,研究HT的机制和危险因素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文章对HT 的形成机制、危险因素、高危患者的筛选和防治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兴洲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8,6(6):351-355
文章介绍了目前临床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药物治疗新进展的评价,强调了联合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10.
缺血性卒中多在基础病变上加之日常生活中多种诱因的作用下发病,其发生机制复杂,危险因素较多,仅凭长期存在的慢性危险因素尚无法对其急性起病做出恰当的解释。目前有关卒中诱发因素方面的研究较少,其关联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文章旨在介绍常见的诱发因素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并讨论其可能的机制,为缺血性卒中的临床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大多数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已有认知损害的表现,以执行功能障碍为主,兼见多个认知域的损害.认知损害的表现和转归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龄、低教育水平、女性、种族、基因等人口统计学差异;卒中前认知水平;梗死灶的部位、大小、数量、梗死次数等梗死特点;脑血管、非脑血管等血管因素;以及既往史、药物使用史、心理状况、生活方式等其他因素.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急性缺血性卒中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后期认知恢复和血管性痴呆的二级预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寻找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转归的相关因素,并对其干预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基质金属蛋白酶-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脑利钠肽、和肽素、血脂、血糖等血液学指标均可能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刘伟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6,(6):555-560
动脉性缺血性卒中(arterial ischemic stroke,AIS)是儿童获得性脑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残疾率.儿童AIS在病因学和危险因素方面不同于成年人缺血性卒中,其识别具有挑战性,常发生明显的诊断延误.文章对儿童AIS的危险因素、诊断性评价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有着许多共同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学过程也相似,常常同时罹患.在老年人群中,冠状动脉疾病是栓塞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但目前对心肌梗死后卒中事件的相关报道尚不多.文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卒中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肽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关系.方法 纳入发病24 h内的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肽素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基线卒中严重程度.在发病后90 d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价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者.结果 共纳入连续86例发病24 h内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和50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24 h、7d和14 d血清和肽素水平分别为(7.81±0.66) pmol/L、(4.78±1.76) pmol/L和(2.82±1.42) p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7±0.56) pmol/L;P均<0.05].86例患者中,74例(86.05%)转归良好,12例(13.95%)转归不良.转归不良组年龄[(67.64 ±9.62)岁对(61.12±7.31)岁;t=-3.420,P=0.020]、NIHSS评分[(14.16±4.22)分对(6.96±2.04)分;t=-8.26 3,P< 0.001]、基线收缩压[(166.06±13.42)mmHg对(154.12±11.69)mmHg;t=5.216,P=0.037;1mmHg=0.133 kPa]、空腹血糖[(8.79±2.98) mmol/L对(6.92±2.24) mmol/L;t=2.076,P=0.041]、C反应蛋白[(7.02±1.72) mg/L对(4.07±1.58) mg/L;t=-1.724,P=0.019]、24 h时和肽素水平[(9.67±2.28)p mol/L对(6.88±2.82)pmol/L;t=13.962,P< 0.001]、7d时和肽素水平[(8.22±2.14) pmol/L对(2.97±2.04)pmol/L;t=20.564,P<0.001]、14 d时和肽素水平[(4.77±1.86)p mol/L对(2.02±0.76) pmol/L;t=8.428,P=0.032]以及心房颤动(33.33%对8.11%;x2=4.986,P=0.036)、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41.67%对21.62%;x2 =6.729,P=0.038)、心源性栓塞(33.33%对8.11%;x2=4.986,P=0.036)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的患者构成比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16.67%对70.27%;x2=16.972,P=0.04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4 h(优势比2.424,95%可信区间1.920 ~ 3.562;P<0.001)和7d(优势比2.326,95%可信区间1.768 ~3.482;P<0.001)时和肽素水平以及基线NIHSS评分(优势比2.146,95%可信区间1.616~3.268;P<0.001)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基线血清和肽素水平增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时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血管危险因素、药物使用情况、卒中病因学分型、卒中严重程度和基线生化指标等.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并发AKI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214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32例(14.95%)发生AKI,182例(85.05%)未发生AKI.AKI组心力衰竭(62.50%对41.21%;χ2=4.998,P=0.025)、应用甘露醇(87.50%对43.96%;χ2=20.643,P<0.001)和呋塞米(87.50%对43.96%;χ2=20.643,P<0.001)、应用对比剂(37.50%对19.23%;χ2=5.300,P=0.021)和对比剂用量>200 ml(28.13%对9.89%;χ2=6.637,P=0.010)患者构成比以及NIHSS评分[(18.0±4.5)分对(8.0±3.2)分;t=15.249,P<0.001]、舒张压[(89.98±9.12)mmHg对(80.56±8.19)mmHg,1 mmHg=0.133 kPa;t=5.898,P<0.001]、空腹血糖[(10.54±4.31)mmol/L对(6.32±1.32)mmol/L;t=5.898,P<0.001]、血尿素氮水平[(11.21±2.13)mmol/L对(7.98±2.34)mmol/L;t=7.293,P<0.001]、动脉血乳酸浓度[(3.98±0.12)mmol/L对(0.91±0.25)mmol/L;t=68.003,P<0.001]均显著高于非AKI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示,在校正各种混杂因素后,NIHSS评分较高[优势比(odds ratio, OR) 1.91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1.517~6.012;P=0.024]、舒张压较高(OR 1.816,95% CI 1.652~3.876;P=0.018)、动脉血乳酸浓度(OR 1.553,95% CI 1.256~1.763;P=0.019)、应用脱水剂(甘露醇:OR 3.765,95% CI 2.081~9.658,P=0.017;呋塞米:OR 5.329,95% CI 3.085~8.763,P=0.010)、应用对比剂(OR 2.097,95% CI 1.364~2.456;P=0.031)以及对比剂>200 ml(OR 3.294,95% CI 1.464~2.786;P=0.021)是缺血性卒中患者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IHSS评分、舒张压、动脉血乳酸浓度、应用甘露醇和呋塞米以及应用对比剂和对比剂剂量>200 ml与缺血性卒中患者AKI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8.
外排体是由多种类型细胞分泌的直径约40~100 nm的膜性小囊泡.外排体携带有脂质、蛋白质、mRNA、微小RNA等,在细胞通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对外排体的来源、一般特性、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缺血性卒中病理生理学和神经功能恢复中的可能作用和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