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陈伟  赵晓静  张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4,(11):2088-2091
目的了解河南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现况,为制定针对性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方法在全省范围内抽取60家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结果全省医疗机构传染病总漏报率为3.18%,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2.59%,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3.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6,P=0.436);各类医疗机构间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4 2);门诊和住院部的漏报率分别为2.73%和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7,P=0.387);全省总体及时报告率为95.95%,各类医疗机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6 6);个案信息的完整率、准确率和一致率分别为91.84%、80.42%和83.68%,其中医院和卫生院的完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35,P=0.000)。结论河南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各地应采用各种措施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南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的漏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省范围内抽取181家医疗机构开展大规模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门(急)诊、住院部和化验室传染病病例24 105例。全省医疗机构传染病总漏报率为10.50%,报告卡合格率为91.10%。其中甲、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0、9.99%和13.82%。漏报率最高的前5种传染病依次为风疹(27.81%)、钩体病(22.73%)、百日咳(17.24%)、流行性腮腺炎(16.09%)、伤寒 副伤寒(15.91%)。医疗机构中急诊、住院部、化验室和门诊部传染病漏报率依次增高,分别为3.93%、4.11%、14.15%和17.99%。县及以上级别医疗机构与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漏报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省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12.96%、地市级12.58%、县区级4.54%、乡镇级21.52%。结论我省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仍然存在差距,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级应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强化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金华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为提高金华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6—2018年金华市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从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导出病例资料,并随机抽取各级医疗机构填写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分析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和法定传染病报告卡质量,计算漏报率、完整率、准确率、报告一致率和报告及时率。结果 2016—2018年金华市共调查法定传染病22 440例,漏报64例,漏报率为0.29%。公立医疗机构漏报61例,漏报率为0.28%;社会医疗机构漏报3例,漏报率为0.37%。不同医疗机构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类传染病漏报41例,漏报率为0.54%;丙类传染病漏报23例,漏报率为0.16%,乙类传染病漏报率高于丙类传染病(P0.05)。抽查法定传染病报告卡11 980张,完整率为98.67%,准确率为98.32%,报告一致率为98.52%,报告及时率为99.91%。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完整率、准确率和报告一致率均以市级医疗机构最高,分别为99.88%、99.64%和99.81%;乡镇级医疗机构最低,分别为98.06%、97.60%和97.49%,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告及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华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较好,但乡镇级医疗机构相对薄弱,建议加强对相关医疗机构的培训、督导和考核,全面提升传染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二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信息化建设的调查研究,分析天津市传染病报告信息化建设现状,为完善天津市传染病信息化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3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天津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医疗机构103家,其中94.2%的医疗机构建立了信息系统。具有信息系统的97家医疗机构中,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门诊部和住院部设置电子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自动拦截功能、传染病报告卡查询功能和独立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天津市二级及以上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建议统一传染病报告模块建设标准,建立本地数据采集和传输规范,完善天津市传染病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了解我国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后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方法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250家医疗机构开展大规模调查。结果全国医疗机构传染病总的漏报率为23.1%,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率为76.0%,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完整率为75.9%,网络录人报告卡上关键指标与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上相应指标的一致率仅为50.3%。结论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不容乐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某市2006年医院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市2006年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漏报情况,掌握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该市抽取6家医疗机构进行法定传染病调查。结果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漏报率为31.40%,漏报率最高的传染病为麻疹(38.68%);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漏报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市级56.35%、县级11.86%、乡级12.5%;传染病报告迟报率为37.66%,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迟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市级8.14%、县级49.52%、乡级42.86%。卡片不合格报告率为44.32%,网络报告卡合格率为46.77%。结论某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不容乐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培训,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将传染病报告管理纳入对医院的考核指标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指数评价方法在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安徽省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55家,调查传染病报告管理组织制度建设、登记与反馈和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一致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和准确率,建立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各个指标体权重系数,根据指数大小评价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综合质量。结果 55家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综合质量评价指数0.9141,不同地市评价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8,P=0.004);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以省级医疗机构指数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26,P=0.944)。传染病报告率和报告及时率高的医疗机构,指数并不明显高于其它医疗机构。结论指数评价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可用于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某市2008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江西省某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及报告质量现状,掌握传染病疫情漏报情况.提高疫情报告管理质量。方法采用分级抽样方法,对本市317家医疗机构进行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结果传染病漏报率平均为4.78%,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漏报率有显著差异.分别是市级2.30%、县级3.01%、乡级8.78%、个体14.39%和其他20.00%。分病种漏报数较多的是其他感染性腹泻、肝炎;传染病未及时报告率为4.82%,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未及时报告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市级5.71%、县级2.63%、乡级6.45%、其他0.00%和个体20.25%。报告卡不完整率为93.15%,填录卡一致性为92.81%,重卡率为0.24%。结论调查结果表明,全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强化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严小霞  许文娟 《职业与健康》2009,25(22):2412-2413
目的了解防城港市传染病漏报情况,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方法分层随机抽取15家医疗机构,对其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登记、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质量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医疗机构均制定了疫情管理相关制度,共查出法定传染病539例,漏报率为23.23%;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为84.98%,完整率为78.84%,准确率为70.31%,一致率为72.70%。结论应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陕西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现状,进一步提高我省传染病报告质量。方法 2017 - 2019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每年抽取3 个市,每个市随机抽取2~4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抽取综合医院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进行现场调查,计算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和准确率、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和有效证件号填写率,并利用TOPSIS法进行报告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2017 - 2019年陕西省共抽取65家医疗机构,现场核查乙丙类传染病26种2 492例,其中2 476例进行网络直报,全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为99.36%,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 = 10.920,P = 0.001)。报告及时率、传报卡填写完整率和准确率、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有效证件号填写率分别99.96%、93.37%、87.29%、84.04%和99.47%。二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最高,三级医疗机构次之,一级医疗机构报告质量较差。结论 2017 - 2019年我省传染病报告质量总体较好,但仍存在漏报、报告不及时、报告准确率、一致率较差等问题,应进一步提升传染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2年广西宜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了解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以便及时、准确、全面掌握传染病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方法对宜州市26家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及网报质量进行调查,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检验影像部门等临床记录,对传染病登记数及报告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宜州市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5.83%,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95.04%,准确率为90.86%,一致率为86.68%,医疗机构门诊就诊患者登记率为52.13%。以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漏报率较高,主要漏报病种有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质量较差。结论2012年宜州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及其报告质量差别较大,应加强传染病督导检查力度,加大相关人员培训,建立功能科室和临床医生的结果反馈机制,是减少传染病漏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2005年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莉  张静靖  许军红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64-166,177
[目的]对四川省200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质量评价体系为评价依据,使用SQL数据库和EXCEL电子表格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直报率为100.00%,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为90.30%,乡镇卫生院为62.05%,较2004年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传染病报告未及时审核率、未及时报告率,重卡率、零缺报率分别为13.78%、43.96%、0.09%、0.68%,其综合指数为58.51%,位居全国第27位。[结论]该省传染病报告与审核的及时性低,乙肝,肺结核等慢性传染病重报严重,提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医疗机构与疾控部门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传染病漏报调查的方法对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进行评估,为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信息。方法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制定了《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及质量调查方案》,对全区乡镇级以上的87家医疗机构2006年1~9月法定传染病报告进行漏报调查分析。结果调查法定传染病报告21种4637例,漏报612例,平均漏报率为13.20%,北海市漏报率最低为0%,河池市最高达29.37%;乙、丙类传染病的漏报率分别为12.39%,17.15%;省、市、县、乡镇四级医疗机构的漏报率分别为:13.85%、11.16%、14.74%、21.70%;病种漏报率较高的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疟疾、艾滋病、淋病、风疹、百日咳等。结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龙胜县2009-2011年辖区内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漏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和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和《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督导检查方案》(2009年版),对全县县、乡级医疗机构进行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漏报调查分析.结果 3年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9.72%,其中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9.31%和10.02%.猩红热、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伤寒、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是漏报率较高的病种,乡镇卫生院漏报率高于县级医疗机构,门诊漏报率高于住院部和化验室,报告及时率为99.80%、报卡填写完整率90.96%、准确率95.68%、一致率86.84%.其中县级医疗机构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分别为96.67%和98.52%,乡镇级为84.52%和92.47%,报告一致率县级92.59%、乡镇级80.33%.结论 龙胜县医疗机构漏报率较高,报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规范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现状、找出影响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的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抽中的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调查、对医务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评估传染病报告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医疗机构82家,调查医务人员118人,网络直报员34人。查出传染病699例,漏报77例,迟报16例,漏报率最低为0,最高为26.67%,平均为11.02%,迟报率最低为0,最高为9.09%,平均为2.57%。卡片完整率、准确率和一致率分别为86.70%、90.89%和85.97%。不同学历(χ2=7.5,P=0.041)、专业(χ2=8.095,P=0.031)、所在医院级别(χ2=13.822,P=0.003)、医院分级(χ2=8.203,P=0.015)和地区(χ2=26.07,P<0.001)是影响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掌握情况的因素。是否接受过督导(OR=0.043)、参加培训次数(OR=0.535)、传染病知识的掌握情况(OR=0.938)是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平顶山市传染病报卡质量不高,地区差异较大,通过改善人员结构、转变培训方式、强化督导、落实责任等方式可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同时应以建设医院信息化为契机,创新传染病疫情报告模式,以达到减少传染病病例漏报、提高报告及时性和报告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天津市医疗机构丙肝病例诊断与报告现状, 为提高丙肝疫情监测能力和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天津市二级及以上所有具有抗-HCV检测能力的79家医疗机构为研究对象,每家机构按30%的比例随机抽取抗-HCV检测阳性的住院病例共1 232例,通过查阅医疗机构门诊日志、病案室登记及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对丙肝报告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天津市被调查医疗机构仅27.85%的医院具有HCV RNA检测能力,抗-HCV阳性报告率为36.28%,HCV-RNA阳性报告率为62.13%,三级医院指标阳性报告率明显高于二级医院;丙肝误诊率为4.30%,临床诊断病例漏诊率为70.90%,三级医院误诊率及漏诊率均明显低于二级医院;报告病例诊断分类正确率为66.67%,急慢性分类正确率为99.50%,三级医院的报告病例诊断分类率和急慢性分类正确率均高于二级医院。结论 目前天津市医疗机构丙肝病例诊断和报告质量较低,医疗机构需提高丙肝病例报告质量,为政府丙肝防治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评价北京军区不同疫情网络报告模式运行中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军队疾病监测工作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2004—2006年通过非网络报告方式、传染病网络专线直报方式和经后方医院、部队医疗机构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法定传染病个案资料作为数据源,对报告单位构成、网络报告率、报告及时性、填卡质量、重卡及漏报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北京军区疫情报告情况,2004年底前采用非网络传染病报告方式;2005年运行的是单一系统的网络报告模式;2006年综合应用多种网络报告系统——“互补监控”疫情网络报告模式。在北京军区统计的报告传染病病例中,80.43%的病例来自于军区内医疗机构,19.57%来自于军区外医疗机构。2004—2006年北京军区疫情报告诊断到审核时间明显下降;诊断到报告的时间占诊断到审核时间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2006年为92.27%。三年问报告卡完整率和准确率逐年提高,2006年分别较2004年和2005年有明显提高。2006年报告卡漏报率明显下降。结论北京军区目前应用的互补监控疫情网络报告模式可有效地提高疫情报告质量,该监测模式在军队疾病监测工作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常豫红  雷启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891-893,896
[目的]了解泸州市龙马潭区2005~2009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为进一步提高疫情报告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近5年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漏报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平均漏报率22.50%,呈逐年下降;5年平均报告及时率、卡片完整率、准确率、录入一致率分别为92.22%、88.95%、87.52%、82.35%,报告质量逐年上升。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漏报率存在差异,县区级机构漏报率最低,村卫生站、个体诊所和民营医院漏报率最高。漏报病例数居前3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结论]龙马潭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逐年提高。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加强督导检查与通报,加强卫生行政管理和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是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探讨传染病漏报的原因及研究提高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的措施。方法 按照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及管理现状调查方案》,采用查阅诊疗记录及网络直报系统对云南省6个州(市)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质量调查,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漏报率进行比较。结果 县区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4.44%,乡镇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5.04%,县(区)、乡镇级医疗机构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00,P = 0.752)。门诊、住院、检验科漏报率分别为5.70%、2.76%、4.97%;报告及时率98.77%,纸质报告卡完整率及准确率分别为99.49%、98.86%,网络信息一致率为98.77%,报告卡有效证件填写完整率99.79%。结论 2019年云南省县区级及乡镇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相近,漏报率较高的病种主要集中在丙肝,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及网络信息一致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应该加强县(区)、乡镇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疫情人员培训,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姜文国  王燕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2):159-159,161
[目的]做好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提高疫情报告的质量。[方法]对2005年济宁市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收到传染病报告卡27 874张,其中来自县及以上医院21 062张,占75.56%;乡镇卫生院2 845张,占10.21%;其他单位3 967张,占14.2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1张,占0.62%。27 874张报告卡的未及时报告率为9.03%,未及时审核率为4.74%,重卡未及时剔除的4张,无县区传染病零缺报,疫情报告综合指数为3.44。[结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及时性、准确性较高,但各县(市、区)报告质量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