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手术时机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转归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接受开颅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aSAH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术后6个月时的转归.应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临床转归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98例aSAH患者,118例转归良好(mRS评分0~2分),80例转归不良(mRS评分>2分;其中20例死亡);32例为早期手术(发病后2d内手术),166例为晚期手术.单变量分析显示,转归良好组高血压(29.66%对52.50%;x2=10.464,P=0.001)、脑梗死(11.86%对35.00%;x2=15.269,P<0.001)、脑出血(9.32%对31.25%;x2 =15.410,P<0.001)、Fisher分级3~4级(22.88%对47.50%;x2=13.104,P <0.001)、Hunt-Hess分级Ⅳ~Ⅴ级(19.49%对52.50%;x2=23.557,P< 0.001)、脑血管痉挛(5.93%对25.00%;x2=14.719,P<0.001)、脑积水(5.08%对17.50%;x2=8.093,P=0.004)和晚期手术(78.81%对91.25%;x2=5.442,P=0.020)的患者构成比显著性高于转归不良组.多变量logisti 回归分析显示,Fjsher 3~4级[优势比(odds ratio,OR)9.1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98 ~ 13.45;P <0.001]、Hint-HessⅣ~Ⅴ级(OR 6.86,95% CI 1.57~12.34;P<0.001)、伴发脑积水(OR2.59,95% CI 1.17~4.31;P=0.024)以及晚期手术(OR2.17,95% CI 1.12~ 3.95;P=0.029)是患者临床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早期手术组与晚期手术组进行的单变量分析显示,早期手术组仅转归良好率显著性高于晚期手术组(78.13%对56.02%;x2=5.442,P=0.020),而再出血(6.25%对13.25%;x2=1.235,P=0.266)、脑血管痉挛(12.50%对19.28%;x2=0.042,P=0.834)和脑积水(12.50%对9.64%;x2=0.242,P=0.623)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早期手术可显著改善aSAH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预后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a)与各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早期临床评估和预防。方法对所有确诊的SAHa患者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平时血压控制情况,H-H评分,动脉瘤是否多发及是否血管内介入治疗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动脉瘤的多发性与其临床预后有关。结论SAHa患者年龄越大其临床预后越不佳。同时,多发性动脉瘤患者较单发性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5.
《高血压杂志》1996,4(4):309-31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准则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hage(Astatmentforhealthcareprofesionalsfromaspecialwrit...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8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治疗的27例(动脉瘤28个)Hunt—HessIV、V级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入院时Hunt—HessIV级23例,V级4例。行动脉瘤夹闭27个,孤立和血管重建1个。术中行第三脑室造瘘或脑室外引流13例,去骨瓣减压14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职7例中,出院时死亡8例,死亡原因为术中出血导致术后脑梗死2例;术后严重的血管痉挛导致大面积脑梗死6例。出院时残留偏侧肢体肌力下降6例,定向障碍5例,意识不清4例。②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9例,电解质紊乱20例,心律失常6例。③平均随访47个月(15~96个月)。随访期死亡2例。总体疗效恢复良好率为51.9%(14/27),预后差为11.1%(3/27),病死率为37.0%(10/27)。⑤在年龄、Hunt—Hess分级、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手术距离出血的时间及是否合并急性脑积水的因素中,影响患者的预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为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结论高级别aSAH患者预后与多因素有关。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高分级aSAH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背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破裂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时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早期夹闭可预防再出血,后者是SAH后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早期手术也有可能的有害作用,即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本综述评价了不同手术时机对SAH后转归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各危险因素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老干科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经临床确诊为aSAH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年龄、高血压、动脉瘤是否多发、手术时期、Hunt-Hess分级、APACHEⅡ等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显著相关性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动脉瘤是否多发、手术时期、Hunt-Hess分级、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动脉瘤是否多发、Hunt-Hess分级、APACHEⅡ与aSAH预后呈显著相关。结论 aSAH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根据患者情况具体分析,对于高龄、动脉瘤多发、Hunt-Hess分级高、APACHEⅡ评分低提示预后差,临床治疗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11—13日,由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及神经外科主办的“全国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诊疗策略高峰论坛”在美丽的雁荡山成功召开。来自全国40多位脑血管病外科专家参加了此次论坛,对高分级aSAH的诊断、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及预后等主要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对该疾病的诊疗达成了初步的专家共识。该论坛由著名脑血管病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建康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凌锋教授主持。现将论坛讨论的主要焦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CT、CT血管成像(CTA)、MRI、MR血管成像(MRA)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据统计,1998年至2011年21个国家健康人群UIA的发病率高达3.2%,其中女性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显微外科手术夹闭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或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对接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资料以及转归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85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其中40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手术夹闭组),45例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血管内栓塞组)。手术夹闭组和血管内栓塞组男性(37.5%对40.0%;χ2=0.056, P=0.813)、高血压(30.0%对33.3%;χ2=0.109, P=0.742)、吸烟(50.0%对48.9%;χ2=0.010,P=0.918)、饮酒(45.0%对46.7%;χ2=0.024,P=0.878)、动脉瘤部位(前交通动脉:50.0%对48.9%;后交通动脉:35.0%对33.3%;大脑中动脉:10.0%对11.1%;椎动脉:5.0%对6.7%;P均>0.05)、动脉瘤最大直径<10 mm(80.0%对77.8%;χ2=0.063,P=0.802)、Hunt-Hess分级1~2级(55.0%对57.8%;χ2=0.066,P=0.797)、Fisher分级1~2级(60.0%对57.8%;χ2=0.043, P=0.835)和发病至治疗时间<72 h(62.5%对64.4%;χ2=0.035,P=0.853)患者的构成比均无显著差异。手术夹闭组和血管内栓塞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97.5%对91.1%;P=0.364)和转归良好率(65.0%对68.9%;χ2=0.145, P=0.703)均无显著差异;手术夹闭组无死亡病例,血管内栓塞组死亡1例(2.2%),但无显著性差异(P=1.000);手术夹闭组有1例(2.5%)发生脑梗死,血管内栓塞组未发生脑梗死,亦无显著差异( P=0.471)。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在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相当。  相似文献   

12.
分级不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untHessⅢ级和Ⅲ级以上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技巧,以提高分级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6例分级不良的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SAH后72h内)27例,间期手术组(SAH后72h至14d)12例和延期手术组(SAH14d后)51例。疗效以随访1年以上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定。结果HuntHessⅢ级90例,手术治疗79例,随访62例。早期手术、间期手术和延期手术组的预后不良比分别为5/17、3/9和11.11%(4/36),P<0.001。未手术11例,均在22d内死亡。Ⅳ级16例,手术治疗8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到4例,早期手术的2例中GOS4分1例,GOS1分1例;延期手术者2例,均GOS4分。Ⅴ级10例,早期手术3例,其中GOS3分1例、2分1例、1分1例;未手术7例,均为GOS1分。结论对于HuntHessⅢ级患者,延期手术的结果优于早期手术和间期手术,其中间期手术最差。对于Ⅳ级患者,积极的手术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早期手术虽可挽救部分Ⅴ级患者的生命,但预后均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为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三维脑血管造影确定动脉瘤的部位、形态、是否存在子囊,测量瘤体长度、最大直径和瘤颈宽度,并计算瘤体长度与瘤颈宽度之比(aspect ratio,AR).结果 共纳入243例患者(289个动脉瘤),其中破裂组149例(171个动脉瘤),未破裂组94例(118个动脉瘤).破裂组女性(71.1%对51.1%;x2=12.13,P< 0.01)、高血压(57.7%对38.3%;x2=8.69,P=0.003)、吸烟(53.0%对39.5%; x2=4.12,P=0.045)、动脉瘤存在子囊(63.7%对39.8%;x2=16.07,P<0.01)以及最大直径>5 mm(80.7%对66.9%;x2 =7.06,P<0.01)比例显著高于未破裂组,而最大直径> 10 mm(31.6%对52.5%;x2=12.77,P<0.01)比例显著低于未破裂组;破裂组动脉瘤最大直径小于未破裂组[(8.68 ±5.79)mm对(10.67±5.78)mm;t=-2.91,P=0.004],而瘤体长[(8.27±4.19)mm对(6.94±4.77) mm;t=2.50,P=0.013]和AR[(2.32±1.18)对(1.42± 1.21);=6.34,P<0.01]长于和高于未破裂组.在289个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103个,后交通动脉瘤84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56个,大脑前动脉动脉瘤12个,颈内动脉动脉瘤9个,基底动脉动脉瘤25个,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率(分别为63.1%、79.8%、41.1%、33.3%、33.3%和36.0%,P<0.01)存在显著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优势比(odds ratio,OR)6.31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3.673 ~ 10.844;P<0.01]、存在子囊(OR2.789,95% CI 1.624 ~4.792;P<0.01)以及最大直径>5mm(OR 1.866,95% CI 1.012~3.437;P=0.046)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动脉瘤患者发生率和破裂率均高于男性,高血压、吸烟史、存在子囊、动脉瘤部位、动脉瘤最大直径、瘤体长度以及AR均是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因素,其中女性、存在子囊和最大直径>5 mm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cerebral vasospasm,CVS)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过程,其发生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不一致.理论上,通过阻断钙通道、抑制Rho激酶、清除氧自由基和拮抗内皮素受体等措施能防治CVS,但各类药物的实际临床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改善临床转归方面.3H治疗的临床应用因存在诸多潜在并发症而受到限制,而动脉内介入治疗则受到技术、设备、适应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CVS的防治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杂型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A)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外科夹闭治疗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显微外科夹闭治疗的PCo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其是否存在手术夹闭治疗的复杂因素将其分为复杂型组和简单型组。根据格拉斯哥转归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和转归不良组。结果共纳入55例PCoA动脉瘤患者,其中17例(30.9%)为简单型,38例(69.1%)为复杂型。简单型组Fisher分级较高的患者比例显著性低于复杂型组(Z=-2.068,P=0.019),但两组年龄、性别、术前破裂、Hunt—Hess分级的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复杂型组中,复杂夹闭(73.68%)和前床突切除(42.11%)是最常见的复杂因素,24例(63.16%)存在多个复杂因素。在复杂型病例中,32例转归良好,6例转归不良(其中3例死亡);在简单型病例中,15例转归良好,2例转归不良(其中1例死亡);复杂型组转归良好率与简单型组无显著性差异(84.21%对88.24%;X^2=0.153,P=0.696)。55例PCoA患者中,转归良好组年龄显著性低于转归不良组[(58.23±12.41)岁对(68.38±8.68)岁;t=-2.212,P=0.031],而性别、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手术复杂性因素以及手术夹闭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多变量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仅年龄是PCoA动脉瘤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142,95%可信区间1.029~1.266;P=0.012)。结论采用先进的显微外科技术,如前床突切除、脉络膜前动脉显微分离、复杂夹闭等治疗复杂型PCoA动脉瘤的效果并不逊于简单型,而年龄是PCoA动脉瘤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的年发病率为9.0/10万,尽管只占所有卒中的5%,但其预后较差.在aSAH存活者中,1年内有46%的患者恢复不完全,其中50%出现进行性记忆障碍,14%出现语言障碍,39%存在情绪障碍.由于相对年轻的患者所担负的社会和家庭责任、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以及国内有关aSAH预后研究资料匮乏,使得研究aSAH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重新工作的能力等方面的预后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再出血发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很高.早期治疗对降低再出血发生率非常重要,但对其适应证仍然存在很多争议.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早期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和介入治疗.文章就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治疗适应证和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导致危及生命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对于有症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并无疑义,但对直径〈7mm的无症状颅内动脉瘤患者,究竟是采取保守治疗还是实施手术夹闭或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目前的意见尚不统一。文章就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共纳入200例患者205个颅内宽颈动脉瘤,出院时病死率为1.5%,病残率为1.0%。对177例患者随访16~51个月,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为:0分174例,2分2例,4分1例。11例患者(5.5%)发生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包括术中出血3例、术后出血3例、术后脑梗死2例、弹簧圈突出2例和术后痫性发作1例。单变量分析显示,并发症组男性(9.1%对5.3%;χ2=4.42,P =0.026)、高血压(54.5%对23.3%;χ2=5.42,P =0.03)、支架先于弹簧圈置入(54.5%对85.1%;χ2=3.54,P =0.021)的患者比例与无并发症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先置入支架是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 OR)0.20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055~0.791;P =0.021],而高血压是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4.380,95% CI 1.170~16.399; P =0.028)。167个动脉瘤得到了影像学随访,其中26个动脉瘤复发(15.6%)。单变量分析显示,复发组动脉瘤部位(前循环动脉瘤:73.1%对89.1%;后循环动脉瘤:26.9%对10.6%;χ2=5.09,P =0.033)和大小(巨大动脉瘤:7.7%对0.7%;大型动脉瘤:65.4%对29.1%;小型动脉瘤:26.9%对70.2%;χ2=20.77,P <0.001)与未复发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型动脉瘤(OR 6.057,95% CI 2.296~15.983;P <0.001)、巨大动脉瘤(OR 25.260,95% CI 1.903~335.267;P =0.014)以及后循环动脉瘤(OR 3.184,95% CI 1.028~9.857;P =0.045)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是治疗颅内复杂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式之一。高血压和弹簧圈先于支架置入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动脉瘤体积较大和后循环动脉瘤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