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背景:儿童锁骨骨折一般均不主张切开复位,因为厚韧的骨膜仍然完整,并由韧带附着。临床上常用双圈固定法和单纯悬吊法外固定,至于采用何种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目前尚无可靠的依据。 目的:比较单纯悬吊法与双圈固定法治疗儿童锁骨骨折的稳定性。 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单纯悬吊法与双圈固定法治疗儿童锁骨骨折,17例采用单纯悬吊法,22例采用双圈固定法,定期行X射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肩部功能。 结果与结论:单纯悬吊法17例患儿配合良好,骨折愈合良好;3例患儿骨折处断端1周后检查有分离,再次悬吊提高高度后1例恢复骨折处的接触,2例仍有分离,改为双圈固定法固定后,断端接触。双圈固定组22例患者均骨折愈合;5例患儿固定后,有骨折侧上肢神经血管受压的表现,松解后,3例缓解,2例改为单纯悬吊固定后,断端接触;腋下发红6例;早期睡眠困难4例;2例骨折处断端1周后检查有分离,再次调整松紧后,2例恢复骨折处的接触。结果显示2种疗法均不会造成外观畸形,骨折均愈合。单纯悬吊固定,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儿童舒适易于接受,可早期功能锻炼,对组织损伤小,不会影响血运;双圈固定法外固定易压迫两侧腋下动脉及神经,出现双上肢肿胀、麻痛、皮肤发红,夜间睡眠不适,患儿舒适度差,不易接受。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1周后的复查以及远近端对线、骨折断端的接触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背景:关于锁骨骨折选择植入物内固定亦或保守治疗,目前尚存争议。目的:以Meta分析方法探讨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和保守治疗对锁骨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在PUBMED、EMBASE、OVID、Cochrane图书馆、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医学网中检索2000年1月到2013年12月有关锁骨骨折治疗方面的文献,按照特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对所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所需的原始数据,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研究,共5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锁骨骨折,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骨不连率[RR=0.16,95%CI(0.07,0.38),P < 0.000 1]、畸形愈合率[RR=0.15,95%CI(0.07,0.34),P < 0.000 01]、延迟愈合率[RR=0.20,95%CI(0.06,0.70),P=0.01]及治疗后1年残余疼痛发生率[RR=0.24,95%CI(0.12,0.51),P=0.000 2],可以提高Constant Score(CS)评分[MD=3.68,95%CI(1.61,5.76),P=0.000 5],然而尚不能认为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RR=0.63,95%CI(0.06,0.70),P=0.22]。提示在锁骨骨折的治疗方面,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所选文献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尚需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结论。故在临床上选择锁骨骨折治疗方法时,仍需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决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锁骨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治疗方法有多种,因其位置表浅,解剖结构单一,手术如骨圆针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轻微、易于取出、价格低廉等优点,故曾一度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内固定材料本身的因素或使用不当,很容易出现不稳定。为满足临床所需,钛重建钢板等新型材料应运而生。近  相似文献   

4.
针尖带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锁骨骨干较细,部位表浅,且有弯曲,遭受外力后易发生骨折,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5.98%.既往常作保守治疗,因其复位容易,固定困难,最终常形成畸形愈合影响疗效.锁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其中针尖带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骨膜剥离少、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1-2].本文作者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112例锁骨骨折患者,均采用针尖带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BACKGROUND: Plate fixation or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for clavicle fractures has remained a matter of debate. At present, there is a need for a higher level of evidence to evaluat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wo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外架辅助复位:利用“韧带牵拉-复位”的原理,使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闭合复位并临时固定,恢复桡骨长度、掌倾角和尺偏角。再行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时就可以在较小张力条件下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解剖复位,操作省时省力。 锁定钢板内固定:能最大程度地复位和固定桡骨远端骨折。钉板一体的锁定结构及角稳定性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提供“内支架”的作用,使骨折块的固定十分稳定,允许腕部早期功能锻炼,避免了外支架针道感染、腕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背景:C型桡骨远端骨折常使用单枚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达到良好的骨折复位,患肢握力明显减弱。术中如何恢复桡骨长度、维持复位并进行内固定具有挑战性。 目的:比较外架辅助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93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其中外架辅助组49例行外架辅助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随访时间6-30(14.95±5.64)个月;单纯钢板组44例行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随访时间6-24(15.38±6.27)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随访的X射线片测量指标及腕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①外架辅助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X射线曝光次数小于单纯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在术后的随访中,外架辅助组桡骨高度恢复程度优于单纯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掌倾角及尺偏角的恢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③术后第2天,外架辅助组目测类比评分高于单纯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④在术后1年随访中,外架辅助组握力恢复程度优于单纯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⑤结果表明,两种方式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均能有效复位和固定,恢复腕关节功能;外架辅助组相比单纯钢板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和X射线辐射少、握力恢复好等优点。ORCID: 0000-0002-4904-5483(陈孝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肩胛悬吊复合体(Superior shoulder suspensory complex, SSSC)多重损伤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疗效。 方法 2012年至2016年我科收集的15例病例,骨折根据两柱单环理论进行诊断,所有骨折均有两柱单环结构中两处以上破裂,并给予两处以上手术固定。 结果 1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Herscovici肩关节量表功能评定: 优8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手术患者中末次随访有6例轻度疼痛(VAS评分1-3分),1例病人中度疼痛(VAS评分4-6分),1例病人重度疼痛(VAS评分7-9分)。 结论 通过手术恢复SSSC的两柱一环结构的完整性、双重稳定固定是SSSC多重损伤获得良好预后的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行单纯内固定与固定同时距下关节融合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远期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对42例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单纯内固定组行单纯切开复位、植骨及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固定融合组行切开复位、植骨及重建钢板内固定同时行距下关节融合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Bohler’s角与Gissane’s角进行测量以评价跟骨解剖形态,并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对术后半年、1年、2年、4年的功能情况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方式术后跟骨解剖形态均较术前恢复(P〈0.01),两组手术方式对术后Bohler’s角与Gissane’s角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1年、2年、4年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单纯内固定组优良率依次为61.9%、66.6%、71.4%、76.2%,固定融合组优良率依次为66.6%、71.4%、76.2%、76.2%,两组同一随访时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单纯内固定组比固定融合组少(P值〈0.01)。两组分别有2例、3例部分切口边缘表皮坏死,其中1例行局部皮瓣转移术后愈合,余4例经换药后延迟愈合。无一例感染。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两组共有7例取骨区疼痛,2~6个月后消失。结论对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Ⅰ期作预防性距下关节融合并未能提高远期疗效,其手术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尽可能骨折复位内固定、恢复跟骨解剖形态以抢救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治疗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47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钢板内固定组和外固定架组,钢板内固定组患者27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外固定架组20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钢板内固定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8%,外固定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治疗方式对跟骨骨折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能高,其中外固定架治疗方式简单,降低了手术切口的风险,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背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已经成为锁骨骨折主要的修复治疗方法,而这种方法常造成术后局部皮肤麻木及感觉下降。内固定过程中如何进行锁骨上神经游离的保护,其效果目前有争议。目的:探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中锁骨上神经游离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锁骨中段三分之一骨折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及神经保护组(n=23),均进行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神经保护组在内固定过程中进行锁骨上神经游离保护。术后1年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内固定后局部麻木发生率、麻木严重程度、面积大小、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及麻木程度改善情况、疼痛等。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均有17例获得随访。在症状最严重时对照组所有患者100%出现了局部麻木情况,而神经保护组有16例(94%)发生麻木。到随访时对照组有7例(41%),神经保护组有3例(18%)残留轻度麻木症状,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麻木的严重程度、对生活的影像程度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有改善。提示锁骨骨折内固定后局部皮肤感觉麻木是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术中游离锁骨上神经保护对于远期麻木症状改善可能有一定效果但不如预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带外侧延伸部的锁定加压锁骨干前上方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4年2月使用带外侧延伸部的锁定加压锁骨干前上方接骨板治疗锁骨近端骨折13例并评价其效果。锁骨近端骨折按Edinburg分型:1A1型1例,1A2型5例,1B1型5例,1B2型2例。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1.5年,平均11个月。13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根据Rockwood评分,优8例,良2例,可3例。优良率为76.9﹪。结论带外侧延伸部的锁定加压锁骨干前上方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骨折疗效良好,固定牢固,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较少,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锁骨的解剖特点,探讨一种微创治疗锁骨骨折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对80根锁骨的解剖观测,设计小切口加经皮顺行穿针治疗锁骨骨折的新术式,并将此术式应用于临床34例锁骨骨折患者。结果:锁骨弓段最凸点位置约在锁骨中1/3与内1/3交界处,最凸点周围有3cm左右的适合穿针的凸起区,凸点向内、向外的弓角在15°~25°之间,能够满足顺行穿针的需要;34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1~2cm小切口加锁骨凸点处经皮顺行穿针治疗。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6.8个月)。X线示骨折愈合,愈合时间7~10周(平均7.3周)。外观良好,病人满意。结论:根据锁骨骨折的解剖特点设计的这种小切口加经皮顺行穿针术式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治疗锁骨骨折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3.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伴随世界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生物力学的发展及手术技术的完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式不断进步,包括保守治疗、外固定支架、髓外钉板系统、髓内钉、人工关节置换等,但各种治疗方式的适应症及疗效不尽相同,本文将回顾国内外文献,对其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 重建钢板:是指接骨板的形状不符局部骨骼的具体形态,需要时应该根据骨骼的具体形状进行塑形、重新建立符合骨骼解剖形态的接骨板。 弹性髓内针:又称钛合金弹性针,是基于长骨干骨折治疗中使用的髓内针经过演化、改进而来,为钛合金带有特殊弯头的金属圆条,具有一定弹性。 背景:弹性髓内钉和钢板是现今治疗锁骨骨折常用的2种器材,但两者的优缺点对照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系统评价弹性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 Direct、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VIP数据库,检索从建库到2017年3月的关于弹性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报道文献。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估文献中的偏倚风险。纳入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完成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数据库检索并按纳入标准排除后检索出价值文献21篇,其中文献中859例患者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831例患者使用钢板内固定治疗;②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手术时间[MD=-18.62,95%CI (-20.75,-16.49)]、失血量[MD=-56.23,95%CI(-68.02,-62.44)]、切口长度[MD=-5.53,95%CI(-6.56, -4.49)]、住院时间[MD=-1.01,95%CI (-1.13,-0.89)]、骨折愈合时间[MD=-1.39,95%CI(-1.98,-0.80)]方面弹性髓内钉组均优于钢板组;③弹性髓内钉组术后6个月上肢功能评分优于钢板组(P < 0.05),但是术后12个月随访2组上肢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主要并发症方面[OR=0.61,95%CI(0.39,0.93)],弹性髓内钉组较钢板组明显减少;2组内固定再取出发生率接近;⑤Meta分析结果提示,弹性髓内钉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在手术相关指标、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方面均优于钢板内固定,以上结果可为临床使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提供有力证据。 ORCID: 0000-0002-9448-9454(梁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S形接骨板与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中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06年10月,笔者手术治疗59例成人锁骨中1/3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1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27.8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随机分为2组,A组31例采用S形接骨板内固定,B组28例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根据X线片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取出内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评定疗效。结果A组27例得到随访,B组25例得到随访,骨折愈合后于笔者医院取出内固定置入物,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取出内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优21例,良5例,可1例;B组优12例,良7例,可5例,差1例;A、B两组优良率分别为9613%和76.0%,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结论S形接骨板是治疗锁骨中1/3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患者锁骨远端骨折应用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及锁骨远端钩钢板两种内固定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所收治的需要手术治疗,植入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或锁骨钩钢板的锁骨远端骨折的骨质疏松性患者38例,采用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评分以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内固定前、术后3月和术后6月不同时间点的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美国肩周外科评分以及术后3月和术后6月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发现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以及锁骨远端钩钢板两种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患者锁骨远端骨折,都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是在手术治疗效果方面,术后3个月时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较锁骨钩钢板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临床上,面对骨质疏松患者锁骨远端骨折,应用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或锁骨钩板治疗,都可以有效重建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部位的稳定性,采用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微创手术治疗锁骨骨折1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微创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讨论治疗体会。方法对198例锁骨骨折,中1/3段骨折95例,中、外1/3段交界处骨折69例,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术后三角巾悬吊保护4-6周。结果经术后5-18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术后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5个月。5例出现克氏针折弯,1例出现骨折骨不连,再次手术。按照韩平良等锁骨疗效标准,优103例;良89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6.5%。结论微创治疗锁骨中1/3段骨折以及中、外1/3段交界处骨折,并且不存在肩锁关节脱位的损伤,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理和微创治疗原则,操作简单,固定稳妥,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肱骨骨折的治疗到目前仍未形成一个固定的、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统一的治疗模式,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时机等一直存在分歧。 目的:分析肱骨骨折的病理解剖、愈合过程及损伤分型,探讨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及时机。 方法:治疗复杂肱骨骨折的目的是恢复必要的功能或解剖位,达到稳定置入固定,能早期功能锻炼。收集髓内钉置入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的相关文献,找出治疗对象相似、疗效评价标准相同的病例进行比较研究。为肱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结果与结论:肱骨骨折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严格评估骨折类型、骨质质量及选择适合的髓内钉对于肱骨骨折治疗预后很重要。了解髓内钉的类型和置入固定方式,认识不同种类髓内钉置入治疗肱骨骨折的价值,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髓内钉置入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可在治疗肱骨骨折时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背景:弹性髓内钉固定通过三点支撑使骨折实现弹力固定,适用于儿童横形和短斜形四肢长管状骨折。文章针对儿童股骨干骨折钢板失效病例,探讨采用弹性钉技术治疗的优势所在。 目的:观察儿童股骨干骨折钢板固定失效后进行弹性髓内钉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小儿骨科自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1例儿童股骨干骨折行钢板固定后出现断裂及失效患者,术中均在原切口处取出断裂钢板,断端清理后,自股骨远端髌上1.0-2.0 cm处内外侧逆行经皮穿入弹性钉固定骨折。术后3-6个月根据影像学资料评估愈合情况取出弹性钉,按照 2001年Flynn骨折愈合评判标准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与结论:21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0个月。优19例,良2例,差0例,骨折愈合优良率100%。随访10个月,2例患侧肢体过度生长,不等长<1.0 cm,1年内下肢不等长消失,3例为膝关节活动受限 30°-50°,经功能练习1年后,2例膝关节活动受限<15°,1例膝关节活动受限>30°,无弹性钉断裂和骨不连现象发生。与切开复位治疗相比,弹性髓内针固定后骨折临床愈合恢复快,并发症少,是儿童股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