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患者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14例垂体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内镜组与显微镜组,各57例,进行前瞻性对照分析。2组患者分别接受鼻内镜下、显微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激素回落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NOT-20)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变化。结果鼻内镜组手术时间显著多于显微镜组,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垂体瘤全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组术后1周脑脊液细胞数、脑脊液蛋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氯、血钠、生长激素、泌乳素水平均低于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9%,低于显微镜组的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SNOT-20评分、VAS评分均显著升高,显微镜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手术时间较长,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显著低于显微镜下手术,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有助于延缓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下降,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鼻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患者5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6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5.3岁。所有患者均使用神经内镜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肿瘤。术后进行随访评估,包括神经影像、内分泌及视力检查。统计分析内镜治疗垂体腺瘤的视力改善率及内分泌治愈率,观察分析其肿瘤切除情况、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32个月,平均随访15.3个月。58例患者中,内镜手术全切48例(82.8%),次全切8例(13.8%),部分切除2例(3.4%)。术后患者视力改善率91.2%(31/34),内分泌治愈率35.7%(10/28)。术后短暂脑脊液鼻漏4例,无永久性脑脊液鼻漏。短暂性尿崩症10例,无永久性尿崩症。无死亡或者植物生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大腺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显微镜经鼻蝶入路的解剖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6例成人尸头标本上模拟经鼻蝶入路手术。采用内镜辅助显微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32例。结果:(1)采用经鼻蝶入路,内镜下在蝶窦内可观察到更多的周围结构,利于确定鞍底、海绵窦与鞍结节位置,在显露硬膜下结构时,内镜下侧方可显露海绵窦外侧壁,前方可显露双侧嗅神经和直回。(2)3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9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辅助显微镜经鼻蝶入路对鞍区显露良好、肿瘤全切率高、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切除垂体瘤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微腺瘤切除术的疗效,总结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对68例垂体微腺瘤病人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微腺瘤切除术。对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内分泌变化及术后的并发症进行了探讨。结果所有68例病人均得到肿瘤全切。术后各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2例病人激素水平恢复到正常(78%)。有5例病人术后发生轻微的脑脊液鼻漏(21%),9例病人发生术后尿崩(32%),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死亡和感染病例。结论垂体微腺瘤应首选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前准确的诊断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操作是提高肿瘤切除率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的解剖标志,并将其应用于神经内镜经蝶垂体瘤手术.方法:8具成人尸头标本,模拟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鼻腔、蝶窦和鞍底分阶段观察并测量解剖标志;指导临床实施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10例.结果:内镜下经蝶入路可清晰显露各阶段解剖标志,蝶窦开口下缘距后鼻孔上缘为(15.4±1.8)mm;蝶窦开口中心点至鞍底中心点相距(13.4±2.1)mm;双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OCR)连线中点至鞍底中心点距离(11.0±2.8)mm;鞍底均位于中线部位,以鞍底为中心,可看到鞍底前外方的视神经隆突,侧下方的颈内动脉隆突,前上方可见鞍结节,后方可见斜坡凹陷.10例内镜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肿瘤全切除7例(70%),次全切除3例(30%);术后患者临床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熟悉蝶鞍区结构的内镜下解剖关系有助于手术中准确定位,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人路切除垂体腺瘤的经验及体会。方法:采用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患者39例,其中微腺瘤13例,大腺瘤20例,巨大腺瘤6例。术后接受放疗28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51.3%),次全切除8例(20.5%),大部切除5例(12.8%),部分切除6例(15.4%)。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4例,脑脊液鼻漏合并颅内感染1例,双目失明1例。随访3个月~3a,视力视野改善31例,肿瘤复发5例。结论: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具有创伤小、深部照明好、术野清晰、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疗效好,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垂体腺瘤切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5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6例微腺瘤及39例大腺瘤,其中泌乳素(PRL)腺瘤18例,生长激素(GH)腺瘤8例,混合性(PRL GH或PRL ACTH)腺瘤12例,无功能性腺瘤7例。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43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一过性尿崩症28例,经治疗1周左右恢复。无手术死亡、脑脊液鼻漏、术区出血及脑膜炎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8 d,全组病例术中未输血;随访1~5年,1例复发。结论单鼻孔经蝶窦入路较传统经蝶入路具有安全、简便、微创、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满意等优点,是鞍内肿瘤切除的良好径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胸骨切迹入路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在本院实施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入路的不同,分为胸骨组(48例)与对照组(42例)。胸骨组患者实行经胸骨上切迹入路手术,对照组患者实行经胸骨下切迹入路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胸骨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少,术后切口美观度低于对照组;胸骨组患者术后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骨切迹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根治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促进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探讨适应证选择、技术要点。方法: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患者27例。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并发脑脊液漏3例、鞍内出血1例,术后并发一过性尿崩症4例,均治愈。无一例并发颅内感染。12例术后2~3个月复查MR 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单鼻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临床单纯内镜或内镜辅助下经鼻一蝶窦入路至颅底中央区的手术提供解剖学标志和参数。方法:乳胶灌注汉族成人尸头湿标本10例,在神经内镜下及手术显微镜下模拟经鼻-蝶窦入路至颅底中央区的手术,按手术步骤分鼻腔内、蝶窦内及蝶鞍和周围结构3部分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蝶窦是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中的关键结构。蝶窦后壁常见的解剖标志有鞍底、斜坡凹陷、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隆起、蝶骨平台;其中,斜坡凹陷是确定鞍底最可靠的标志。此入路可分别向前、中、后颅底方向扩展,内镜下可清晰显露硬脑膜下及海绵窦内部分结构。结论:采用内镜经鼻-碟窦入路是显露颅底中央区病变的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将年龄23~82岁的1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T组和EST+EPBD组,各96例,比较2种手术的疗效。结果EST+EPBD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显著少于EST组;一次性取石成功数及总成功取石成功数明显高于EST组。2组出血量、胰腺炎、胆道内钡剂反流、结石复发等多项并发症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EST+EPBD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可较大提高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高国栋 《医学信息》2019,(3):121-122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24例乳糜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肾蒂淋巴管结扎术,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1%、复发率为0,均低于对照组的11.29%、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镜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评估肿瘤起源及组织学特征能否提高内镜下切除食管平滑肌瘤的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6月因食管黏膜下肿瘤于消化内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8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接受术前超声内镜检查评估后进行内镜下切除。统计患者的肿瘤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前超声内镜提示,平滑肌瘤起源于黏膜肌层39例,固有肌层19例。瘤体平均直径1.50(0.2~6.5)cm,其中20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32例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6例行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总体完整切除率为96.6%。平均手术时间为38.29(15~100)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5%(9/58),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在39例黏膜肌层起源平滑肌瘤中,20例行EMR,19例行ESE,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及并发症发生上差异不显著,但EMR组的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更短(P<0.05)。在19例固有肌层起源平滑肌瘤中,13例行ESE,6例行STER,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上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术前超声内镜精准评估肿瘤起源及组织学特征可提高食管平滑肌瘤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的改良经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急、慢性腰椎间盘损伤性腰椎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接诊的84例腰椎疾病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档案纳入顺序和患者的意愿,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2例患者。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的改良TLIF治疗,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开放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的改良TLIF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引流量、术后的下地时间和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同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疼痛的评分和患者椎间植骨的融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所需要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的引流量、术后的下地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1周后,两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并且术后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在术后6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出现椎间隙感染和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于急、慢性腰椎间盘损伤性腰椎疾病的患者,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行改良TLIF治疗,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的临床特点,远期可获得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同的临床效果,故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的改良TLIF治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48例,依据其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与对照组,各24例。腹腔镜组给予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肝叶,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排气时间、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结石清除率和复发率。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为(1.80±0.60)分,优于对照组的(3.40±0.5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结石清除率及随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腹腔下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降低机体损伤,改善疼痛感受,缩短住院周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术在鼻窦肿瘤术后患者黏膜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本科室住院治疗的鼻窦肿瘤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术在鼻窦肿瘤术后患者黏膜恢复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黏膜形态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例数以及黏膜上皮化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术在鼻窦肿瘤术后患者黏膜恢复的效果好,鼻腔黏膜上皮化时间短,能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周军 《医学信息》2018,(5):103-104
目的 研究胃穿孔行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胃穿孔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修补组和切除组,各45例。切除组采用胃大部切除术,修补组采用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修补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切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补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组复发率低于修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穿孔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修补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而切除术复发率低。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势,临床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3例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B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组织损害程度、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全负重功能训练时间等指标。患者术后随访1年,评估术后3、6、12个月时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组织损害程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B组(P<0.05);全负重功能训练的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满意,手术时间短、组织损害小、术中出血量少、下床活动时间早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