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头颅CT血肿形态特征对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脑出血患者131例,分为血肿形态规则组84例和血肿形态不规则组47例,受试者均接受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手术;观察2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及预后。结果与血肿形态不规则组比较,血肿形态规则组血肿残余量、拔管时间、血肿残余率明显降低,术后1、2周GCS明显升高,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与入院时比较,血肿形态规则组术后1、2周NIHS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2周GCS明显升高(P0.05)。血肿形态规则组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血肿形态不规则组(16.67%vs 72.34%,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不规则血肿影响预后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702、0.833,约登指数为0.535,曲线下面积为0.768。结论血肿形态规则提示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可获得良好效果,而血肿形态不规则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80例接受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社会关系、心理功能、精神活力、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残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安全、护理操作、健康指导、服务态度、护理交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过程中行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血压指标,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并改善护理结局,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水平明显提高,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3.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因素。方法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5例,存活51例,死亡1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出血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手术时机和再出血或继续出血等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因素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GCS评分、出血量、手术时机、再出血或继续出血为影响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d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出血量、术前GCS评分、手术时机和再出血或继续出血等因素可以作为评价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低与脑梗死、脑出血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已有很多报告。近年来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手术已逐渐推广应用,但微创术后病情发展与CRP的关系报道尚少。本文观测微创术前后及非手术脑出血患者的Ct/P水平,分析其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88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包括常规组44例,予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44例,针对高血压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观察护理前(就诊时)、护理后(出院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生活质量(CQQC)评分变化。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SBP、DBP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低于同时期的常规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QCCQ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且高于同时期的常规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能够积极控制患者的血压,并提升其生活质量,应用于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HICH患者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对继发神经功能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11月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后6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n=31)应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及常规综合对症治疗,治疗组(n=31)在微创穿刺引流术及常规综合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血疏口服液,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微创穿刺术后残留血肿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治疗后3个月的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是85.5分±11.2分,治疗后10d、15d时的脑部残留血肿量是0mL、0mL;对照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80.64%,治疗后3个月的ESS评分是63.2分±16.9分,治疗后10d、15d时的脑部残留血肿量是1.8mL±0.1mL、1.60mL±0.08mL;两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后继发神经功能损害的治疗效果肯定,可消除病人脑部残留血肿,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引流术联合血肿腔内注入地塞米松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的疗效。方法65例经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随机被分为两组。36例在微创术后予血肿腔内注入地塞米松,每日5mg,连用5d。与对照组比较血肿周围水肿大小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微创术14天后,血肿周围水肿明显减轻(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1)。结论微创血肿引流术联合血肿腔内注入地塞米松可明显减轻脑血肿周围水肿,并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2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入院次日血C反应蛋白水平分成升高组(43例)与正常组(84例),分析血C反应蛋白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用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出血正常组与升高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 C 反应蛋白升高可能加剧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系统损害,血C反应蛋白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应用于脑出血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存活率以及两组患者对手术治疗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为80%,参照组有效率为62.5%,实验组对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满意率达87.5%,参照组对常规手术治疗的满意率为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疗效确切,能有效预防和避免颅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行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HICH患者86例进行研究,均给予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手术时间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经随机排列法分为两组,其中43例给予常规护理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余43例给予人性化护理的患者纳入实验组,比较两组护理后血压水平、神经功能和自理能力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护理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神经功能和自理能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护理后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9.30%)低于对照组(27.91%)(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HICH行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患者血压水平,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其自理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中医辨证治疗中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2月广西河池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重型HICH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血肿情况,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1个月、3个月试验组患者GC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21d试验组患者脑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中医辨证治疗中重型HICH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且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微创锥颅立体定向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微创锥颅立体定向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SSS评分、血清CRP、PCT水平及Barthel指数、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GCS评分、SSS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血清CRP、PCT水平及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锥颅立体定向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可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患者450例,随机分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微创组,236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保守组,214例)。微创组采用双侧头皮相应部位安放标记物,螺旋CT导向定位,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对脑出血患者进行穿刺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肿的清除吸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为91.1%,保守组为67.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1)。微创组、保守组治疗前血肿体积为(50.47±9.23)ml和(51.88±10.33)ml;治疗7天后,微创组、保守组血肿体积为(14.65±5.36)ml和(29.52±4.38)ml,微创组血肿吸收速率明显快于保守组(P<0.01)。治疗3天后,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保守组,BI评分明显高于保守组。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一种安全、适用于老年患者颅内中等量和大量出血且疗效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予以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于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护理价值。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包括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实施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并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获得显著价值,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6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微创穿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术后7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再出血率、出院时的生活能力及神经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在术后7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再出血率、出院时的生活能力及神经缺损程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有利于改善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微创组)患者和46例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常规组)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肿量、有无脑疝、有无急性脑积水、手术时机和术后1个月GCS和生存情况。比较2组患者病死率和术后1个月GCS及影响微创组患者短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微创组与常规组短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8%vs 15.2%,P=0.132)。微创组术后GCS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02)。手术时机和术前GCS是影响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短期疗效的主要因素(OR=4.140,95%CI:1.15314.862,P=0.029;OR=5.199,95%CI:1.10914.862,P=0.029;OR=5.199,95%CI:1.10924.386,P=0.037)。结论 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短期疗效确切,早期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美国国立卫生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 Index(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改善率和BI改善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脑出血的效果及常见问题。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各102例,分别予以微创清除术治疗及传统内科治疗及开颅手术治疗,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量表(GCS)、术后并发症(PC)和再出血率(RI)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判断,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和病死率(CF)。结果治疗后微创治疗组GCS评分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代表生存质量的3个指标GOS、BI和mRS结果显示,微创治疗组中生存病例的恢复程度显著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陈英石 《内科》2009,4(2):226-227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纳洛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7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微创+纳洛酮组A组38例;内科保守治疗组B组37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死亡率。结果B组有效率75.4%,病死率为8%;A组有效率89.5%,病死率为5.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纳洛酮能提高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8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家属意愿分为两组.内科保守治疗组(对照组)46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微创血肿清除术(微创组)42例,在CT引导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修订致残量表(mRS)对术后1个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微创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较对照组(P<0.05);根据致残量表,微创组总有效率为6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8%(P<0.05);微创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5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能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并可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