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UF)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CSF的患者34例(CSF组)和4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的内径(D)、内-中膜厚度(IMT)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同时采用UF技术测量颈总动脉前壁收缩起始时和结束时PWV(BS和ES)。结果 CSF组的BS和ES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而D、IMT及P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SF患者的BS和ES增大,CSF可能是动脉硬化的早期表现。UF技术可准确、敏感检测早期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极速脉搏波技术定量评价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疗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僵硬度情况。方法 选取30例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并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12个月的患者(MHD组)和3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超声极速脉搏波(ultrafast pulse wave velocity,ufPWV)技术测量颈动脉收缩起始时脉搏波速度(PWV-BS)及收缩结束时脉搏波速度(PWV-ES),得到颈动脉血管壁僵硬度数据。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HD组 PWV-BS值和PWV-ES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参数PWV-ES较PWV-BS升高更为显著。 结论 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后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僵硬度增加,参数PWV-ES较PWV-BS能更敏感的反映出血管壁僵硬度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超声医师应用基于超高速成像技术的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颈动脉弹性的一致性,以及同一医师多次检测同一受检者的重复性。方法随机选取1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受检者。两名超声医师应用此技术检测志愿者的颈动脉弹性,获得收缩期起始时和结束时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即BS和ES。每名志愿者每侧颈动脉各检测5次,按左右标记为LBS、LES、RBS和RES。应用Bland-Altman检测两名医师测量数据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检测同一名医师测量同一志愿者数据的重复性。结果 Bland-Altman图显示LBS和RBS的点都落在95%一致性界限内,LES和RES各仅有1个点落在95%一致性界限外,参数显示LBS、LES、RBS、RES在95%一致性界限较窄,且在界限范围内最大差值的绝对值均较小,在临床上是可以接受的。每名超声医师检测同一名志愿者的LBS、LES、RBS、RES各5次,ICC均大于0.75。结论基于超高速成像技术的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颈动脉弹性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和重复性,是一项反映颈动脉弹性的可信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极速脉搏波技术定量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僵硬度情况。方法选取慢性肾功能衰竭MHD继发SHPT的30例患者(MHD组)和3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极速脉搏波技术测量两组颈动脉收缩起始时脉搏波速度(PWV-BS)和收缩结束时脉搏波速度(PWV-E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HD组PWV-BS和PWV-ES均明显升高[(5.96±1.11)m/s vs.(5.34±1.22)m/s,(8.03±0.33)m/s vs.(6.24±0.25)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PWV-ES较PWV-BS升高更明显。结论极速脉搏波技术可定量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MHD继发SHPT患者的颈动脉僵硬度改变,为其相关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88例,根据糖耐量异常程度将其分为T2DM组46例、糖耐量异常组42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同时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baPWV,观察糖尿病患者baPWV与颈动脉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患者cIMT、baPWV明显高于糖耐量异常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IMT与baPWV呈正相关(r=0.521,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baPWV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联合cIMT检测对于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2DS)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检测慢性肾衰竭(CRF)患者颈总动脉不同时期各项参数变化,探讨此二者在早期预测CRF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4个病例组:A组:肾功能代偿期;B组:肾功能失代偿期;C组:肾功能衰竭期;D组:尿毒症期)和32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根据M型超声和2DS成像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计算动脉僵硬度参数(β)及PWV,并将两者与脉压(P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RF患者颈动脉的IMT、PWV、β随肌酐的上升而逐渐增高,A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C组和D组均高于B组(P<0.05);D组高于C组(P<0.05);其中B、C、D组的IMT、PWV均高于A组(P<0.05)。PP随肌酐的升高变化趋势为对照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均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高于B组和C组(P<0.05)。进入肾功能失代偿期颈总动脉β和PWV明显增大(P<0.05),β和PWV均与PP显著相关。结论 CRF患者颈动脉PP、β和PWV等指标均能反映动脉壁弹性,但β和PWV的改变早于PP的改变,随着病程的延长,血管壁弹性逐渐减退,进一步促进PP增大。2DS和PWV可以对CRF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极速脉搏波技术(UFPWV)评价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双期高血压(SDH)患者颈总动脉弹性情况;比较UFPWV技术所检测的颈总动脉前壁心脏收缩起始脉搏波速度(BS)、心脏收缩末期脉搏波速度(ES)值与传统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在早期动脉硬化评估方面的优越性。 方法选取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的住院患者125例:包括ISH患者42例[(56.69±6.16)岁]、SDH患者39例[(55.97±7.23)岁]、正常血压人群44名为健康对照组[(55.18±8.20)岁]。常规二维测量IMT,采用UFPWV检测BS、ES。对上述各组间的BS、ES及IMT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采用LSD-t检验行两两比较。 结果SDH组IMT、BS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02、-3.143,P均<0.05)。ISH组IMT、BS、ES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4、-3.961、-4.010,P均<0.05)。ISH组BS、ES值均明显高于SD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96、-2.801,P均<0.05)。 结论ISH患者较SDH患者血管弹性减低明显,更易发生动脉硬化。在评价早期评价动脉硬化方面,UFPWV较常规二维IMT测量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联合运用超声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30名正常人,分别将超声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受试者左侧颈总动脉起始段及左侧踝部胫后动脉,将两测量点间距离与测得动脉多普勒血流流速曲线的起点和动脉脉搏波曲线起点间的传播时间相比,以所得比值作为颈-踝动脉段的PWV(caPWV);并对检测结果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同一受试者肱-踝动脉段PWV(baPWV)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将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颈总动脉、多普勒探头放置于胫后动脉时的PWV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657,P<0.01).将多普勒探头放置于颈总动脉、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胫后动脉时的PWV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526,P<0.01).结论 联合运用超声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检测PWV为检测PWV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评估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SPE患者64例(SPE组)和正常妊娠妇女31例(对照组),两组均于产前、产后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并行双侧颈总动脉超声检查;使用M型超声获取双侧颈总动脉中段收缩末期内径(Ds)、舒张末期内径(Dd);使用血管内中膜定量分析(QIMT)技术获取双侧颈总动脉中段平均内中膜厚度(IMT),计算PWV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E组产前检查时间为孕(32.29±4.18)周,产后复查时间为(21.79±5.03)周;对照组产前检查时间为孕(33.45±5.38)周,产后复查时间为(21.97±3.80)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①组间比较:产前,SPE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Ds、Dd、IMT及PWVβ均较对照组增加(均P0.05);产后,SPE组体质量、BMI、收缩压、舒张压、IMT及PWVβ均较对照组增加(均P0.05);②组内比较:SPE组产后体质量、BMI、Ds、Dd、PWVβ均较产前减低(均P0.05);对照组产后体质量、BMI、Ds、Dd均较产前减低(均P0.05),PWVβ呈减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产前后PWVβ变化值比较,SPE组产前后PWVβ变化值呈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受试者及SPE组PWVβ与年龄、体质量、BMI、收缩压、舒张压、Ds及Dd均呈正相关(Rall=0.23、0.29、0.30、0.43、0.28、0.24、0.38;RSPE=0.20、0.26、0.27、0.33、0.17、0.20、0.34,均P0.05);其中Ds、Dd、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为影响颈动脉PWVβ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应用PWVβ可准确评估SPE患者颈动脉弹性;SPE患者产前PWVβ增加,颈动脉硬度增加,弹性功能已经受损;产后平均21.79周颈动脉弹性虽有明显恢复但未恢复至正常妊娠妇女产后同期状态,这与SPE患者产后Ds、Dd、收缩压及舒张压等恢复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对颈动脉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检测20~、30~、40~、50~及≥60岁5个不同年龄组健康成人145例、高血压48例、糖尿病26例、终末期肾病20例的颈动脉PWVβ;比较性别间PWVβ差异;比较各组间PWVβ值与其同龄人传统两点PWV的差异;比较上述疾病与其同龄正常人的PWVβ的差异。 结果上述5组的颈动脉PWVβ分别为4.6±0.6、5.9±1.1、6.1±1.2、6.7±1.2及(7.6±1.3)m/s;各组PWVβ均较传统的PWV值低,但二者相关性良好;不同性别间PWVβ无差异;高血压及终末期肾病患者PWVβ增高,而糖尿病患者PWVβ与同龄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结论PWVβ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高且与传统的PWV相关良好;PWVβ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年龄及疾病的动脉弹性状态;用超声ET技术检测的PWVβ能较敏感地反映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11.
极速成像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颈动脉僵硬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极速成像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颈动脉僵硬度的价值。方法 48例COPD患者(COPD组)和45名志愿者(对照组)接受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后,应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测量颈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ufPWV),包括收缩期起始时PWV值(PWV-BS)及收缩期结束时PWV值(PWV-E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PWV-BS值和PWV-ES值均升高(P<0.05);COPD患者ufPWV值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呈负相关(PWV-BS:r=-0.40,P<0.01;PWV-ES:r=-0.41,P<0.01)。结论 极速成像技术可早期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超声极速脉搏波(UFPWV)技术测量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评价烟雾病(MMD)患者颈动脉僵硬度,探讨UFPWV技术在检测MMD患者颈动脉僵硬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选取MMD患者47例(MMD组)和健康者4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颈动脉的常规超声参数及颈动脉的收缩起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收缩结束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结果 MMD组的PWVBS和PWVES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FPWV技术能够早期发现MMD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功能衰减,为临床诊断并早期干预MMD患者颈动脉僵硬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由上呼吸道塌陷引起睡眠过程中反复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睡眠障碍性疾病.OSAHS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高危因素.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检测动脉僵硬度的可靠方法,可为早期筛查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OSAHS与动脉僵硬的关系、PWV检测方法以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联合运用多普勒超声探头及脉搏波传感器检测肱-踝动脉段血管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并将检测结果与动脉硬化仪检测该动脉段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联合运用超声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检测肱-踝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纳入30例正常人,分别将超声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受试者左侧肘部肱动脉及左侧踝部胫后动脉,将受试者左侧肘部肱动脉及左侧踝部胫后动脉间的距离与动脉多普勒血流流速曲线的起点与动脉脉搏波起点间的传播时间相比,得出的比值作为肱-踝动脉段的PWV。并将检测结果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同组受试者该段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将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肱动脉,多普勒探头放置于胫后动脉时的PWV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584,P<0.01)。将多普勒探头放置于肱动脉,脉搏波传感器放置于胫后动脉时的PWV与动脉硬化仪检测得到的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703,P<0.01)。结论联合运用超声多普勒探头与脉搏波传感器检测肱-踝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为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 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血压值分为1,2,3级,测量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值,并依据baPWV值分为A组(baPWV<1 400 cm/s)和B组(baPWV≥1 400 cm/s),比较2组血生化指标及cIMT,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组1级高血压c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级及3级高血压患者c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cIMT大于A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aPWV与cIMT呈正相关(r=0.701,P<0.05).结论 baPWV与cIMT明显相关,联合检测可用于评估高血压患者血管早期结构及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应用极速脉搏波速度(UFPWV)技术观察维生素D缺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将92例T2DM患者(T2DM组)分为维生素D缺乏亚组和维生素D非缺乏亚组,以1 544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记录2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应用UFPWV技术测量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收缩期起始及结束时脉搏波速度(PWV-BS、PWV-ES),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 T2DM组中,维生素D缺乏亚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PWV-BS、PWV-ES水平均高于非缺乏亚组(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维生素D非缺乏组(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PWV-BS、PWV-ES与年龄、BMI、FPG、收缩压、舒张压及TC呈正相关(P均<0.05),与25(OH)D3、HDL-C呈负相关(P均<0.05)。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收缩压、年龄及TC是PWV-BS、PWV-ES的危险因素(P均<0.05),25(OH)D3是PWV-ES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T2DM患者PWV-BS、PWV-ES明显升高;维生素D可能是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监测T2DM患者维生素水平并及时补充维生素D或可延缓其并发症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一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改变受多种因素影响.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一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设计、时间及地点:相关性分析,交叉对照实验,于2006-01/08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脏内科完成.对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情况稳定的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方法: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生化学指标、颈一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和主观综合营养状态的评估等4个方面资料.根据SGA营养评分将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49例、营养不良组17例.比较两组脉搏波速度的差异,采用单因素相关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脉搏波速度的相关因素.主要观察指标:患者颈一股动脉脉搏波速度,血白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结果:血液透析患者颈一股动脉脉搏波速度与年龄(r=0.284,P=0.021)、收缩压(r=0.468,P<0.001)、脉压(r=0.451,P<0.001)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透前血清肌酐(r=0.347,P=0.004)、转铁蛋白(r=0.284,P<0.05)、血前蛋白(r=0.318,P<0.05),血浆白蛋白(r=0.263,P<0.05)和甲状旁腺激素(r=0.167,P<0.05)存在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脉压和甲状旁腺激素是颈一股动脉脉搏波速度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SGA营养评估营养状态,营养不良组颈一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明显增快,与营养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脉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一股动脉脉搏波速度独立的影响因素.营养不良与动脉粥样硬化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两者关系密切,营养不良者脉搏波速度值增高.  相似文献   

18.
冯雪  刘俊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6):1340-1341,1343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管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其致死、致残率非常高。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均比较低。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作为动脉僵硬度的评价指标,近年来被临床研究者广泛关注及深入研究[1],它从多方面综合地反映了多种危险因素对血管造成的损伤。下面就PWV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中,血尿酸水平(UA)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 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已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301例,根据baPWV值,将其分为两组:baPWV正常组(baPWV< 1400 cm/s)94例,baPWV升高组(baPWV≥1400 cm/s)207例,完成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的检测,探讨冠心病患者baPWV增加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吸烟率、身高、体重及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baPWV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及UA水平(OR值分别为1.084、2.197、2.283、1.219,P均<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中,UA水平是baPWV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任波  贺鹏  顾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32(11):1761-1764
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反映动脉僵硬度的可靠指标,为临床评估动脉硬化提供了重要信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PWV作为能够定量评价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其检测效能和应用价值得到不断的提升,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所认可。本文就PWV评价动脉僵硬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