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必净和生脉注射液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为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提供治疗方法与思路。方法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生脉注射液组)、B组(血必净+生脉注射液组),在脓毒症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具有益气扶正功效的生脉注射液或益气扶正联合化瘀解毒功效的血必净+生脉注射液治疗。监测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动态演变情况,并进行Marshall评分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及28天临床预后判断。结果生脉注射液组治疗后的APTT水平、Marshal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必净+生脉注射液组治疗后PLT、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APTT、P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及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必净+生脉注射液组治疗前PLT、D-D值与生脉注射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病情、凝血功能障碍、病情预后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脓毒症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中医气血理论,单纯使用中药益气扶正或益气扶正联合解毒化瘀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及改善病情严重程度;由于益气扶正联合解毒化瘀法气血并重,有优于单纯益气扶正法疗效的趋势,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及大样本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日2次,疗程均为10天。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与纤维蛋白原(FIB)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RP与FIB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用于辅助治疗AECOPD,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3年7月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时(T0)及72h后(T1)的体温(T)、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及28d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72小时T、WBC、CRP及PCT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72小时APACHEⅡ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28d病死率分别为35.5%和52.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SIR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血必净治疗.结果:连续治疗7d后,观察组在T、RR、HR、CRP、WBC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ODS发生率为14.3%,病死率为3.8%,对照组则分别为25.0%、42.9%(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中断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降低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口服独一味水提取物对大鼠血液凝集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藏药独一味水捉物(HLRE)对大鼠血液凝集参数的影响。方法:大鼠HLRE高、中、低剂量口服给药7,14,21灭后,颈总动脉采血,用ACL9000全自动凝血/纤溶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源含量(FIB),考察大鼠各项血液凝集参数变化情况。结果:给药7天,与对照组比比较,HLRE高、中剂量能引起TT值显著缩短(P〈0.05),高、中、低剂最能引起FIB值显著升高(P〈0.05);PT、APTT无明显变化,给药14天,HLRE各给药组町值有所下降,FIB值有所升高,与对照相比,HL-RE高剂量缉组TT值显著缩短(P〈0.05),FIB值显著升高(P〈0.05);PT、AFFT无明显变化。给药21天后,与对照组比,HLRE高、中剂量TT值显著缩短(P〈0.05),高剂量组FIB值显著升高(P〈0.05)。同时HLRE各剂量组的PT有显著性缩短(P〈0.05)。整个实验中的TT值与FIB值之间存存叫显的负线性相关(P=0.002)。结论:口服独一味水提取物能使大鼠TT缩短和FIB增加,同时高剂量长时间给药可见PT缩短,而对APTT基本无影响。独一味水提物的止血效应表现出较好的最效关系和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参麦注射液合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第1条液路给予参麦注射液20~6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30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完成;第2条液路给予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快速静脉滴注,之后给予晶体液滴入(贺斯等液体)。对照组53例第1条液路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滴速与治疗组相同;第2条液路同治疗组。每30 min抽血化验并记录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变化,共记录4次(用药前和用药后30、609、0 min各记录1次)。结果治疗组用药后90 min PT、APTT、TT及PLT均较本组用药前、对照组同时期升高(P〈0.05),FIB均降低(P〈0.05)。治疗组用药后60 min APTT及TT均较对照组同时期升高(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合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患者可有效降低血液黏度,纠正高凝状态,改善微循环,控制休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牛凯  冯珍  刘冰  史亚男  董春霞 《河北中医》2011,33(12):1904-1905,1920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8例PNS患者随机分为4组,均予常规降压、调脂治疗,并口服甲基强的松龙。双嘧达莫片组21例,加用双嘧达莫片治疗;肾康注射液组22例,加用肾康注射液治疗;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组22例,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治疗;联合治疗组23例,加用肾康注射液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治疗。4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变化。结果肾康注射液组、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FIB均较双嘧达莫片组下降(P〈0.05),血浆白蛋白、PT、APTT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肾康注射液组24 h尿蛋白定量较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组下降明显(P〈0.05),血浆白蛋白升高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FIB均较其余3组显著下降(P〈0.05),血浆白蛋白、PT、APTT均较其余3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治疗PNS高凝状态有明显疗效,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将4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广谱抗生素、抗病毒、抗真菌、抗原虫等四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疗程10-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80.95%(P〈0.05);治疗后两组体征、白细胞计数(WB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PaO2/FiO2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明显提高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车艳  徐林  姚健  何旭  王程远  沈春健 《天津中医药》2016,33(12):732-735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肺挫伤患者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80例肺挫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静点,两组分别在第1,3,7天抽血,比较D-二聚体、CRP及白细胞(WBC)水平的变化。[结果]肺挫伤患者D-二聚体、CRP及WBC水平升高,治疗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D-二聚体、CRP及WBC水平在3 d及7 d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有助于降低肺挫伤患者D-二聚体、CRP及WBC水平,促进肺挫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必净和生脉注射液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为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提供治疗方法与思路.方法 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生脉注射液组)、B组(血必净+生脉注射液组),在脓毒症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具有益气扶正功效的生脉注射液或益气扶正联合化瘀解毒功效的血必净+生脉注射液治疗.监测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动态演变情况,并进行Marshall评分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及28天临床预后判断.结果 生脉注射液组治疗后的APTT水平、Marshal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必净+生脉注射液组治疗后PLT、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APTT、P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及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必净+生脉注射液组治疗前PLT、D-D值与生脉注射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病情、凝血功能障碍、病情预后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脓毒症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中医气血理论,单纯使用中药益气扶正或益气扶正联合解毒化瘀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及改善病情严重程度;由于益气扶正联合解毒化瘀法气血并重,有优于单纯益气扶正法疗效的趋势,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及大样本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AES)静脉全麻行腔镜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麻醉学价值。方法60例择期行双侧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AES联合静脉全麻组)和对照组(全凭静脉全麻组),每组30例。两组术中均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恒速输注瑞芬太尼的方法维持麻醉,治疗组从麻醉诱导前30 min 至术毕持续TAES,刺激部位为双侧合谷和内关穴。分别记录入室后(基础值,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5 min(T2)、切皮前5 min (T3)、切皮后5 min(T4)、充气30 min(T5)、术毕(T6)、拔管前5 min(T7)、拔管即刻(T8)、拔管后5 min (T9) 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T0、T3、T5、T6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记录T3、T4、T5异丙酚靶浓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T0比较,治疗组T3-4HR降低,T8-9HR升高,T7-9MAP升高;对照组T3 HR降低,T7-9HR升高,T1、5、7-9 MAP升高,T2-3MAP降低;两组T5-6 IL-6均升高,T6 TNF-α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T6-9 HR降低,T1、4、5、7-9MAP降低,T3 MAP升高,T5-6 IL-6 降低(P〈0.05);各时间点异丙酚靶浓度及总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TAES在更好地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适当抑制应激反应的同时,减少了麻醉药物的用量,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生脉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所致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围术期使用生脉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所致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双氯芬酸钠,50mg/次,2次/d,口服,连续用药1个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晨僵时间、15m步行时间、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观察指标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针刀治疗AS疗效显著,并可降低ESR、CRP水平,缩短晨僵时间、15m步行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元固肠汤口服联合愈疡液灌肠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UC缓解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美沙拉嗪口服,1 g/次,2次/d;治疗组36例,给予益元固肠汤口服,1剂/d,并配合愈疡液每晚保留灌肠。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治疗1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主要症状、内窥镜、组织病理学、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34/36)、对照组为64.71%(22/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07,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肠镜黏膜象、黏膜病理组织学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ESR、CRP、IL-8、IL-13治疗前分别为(13.5±3.3)mm/h、(8.26±1.54)mg/L、(0.85±0.17)ng/ml、(37.18±14.58)pg/ml,治疗后分别为(7.0±2.4)mm/h、(3.56±1.03)mg/L、(0.38±0.08)ng/ml、(76.33±23.74)pg/ml;对照组ESR、CRP、IL-8、IL-13治疗前分别为(14.5±4.8)mm/h、(8.41±1.36)mg/L、(0.86±0.15)ng/ml、(40.46±14.47)pg/ml,治疗后分别为(7.5±3.5)mm/h、(3.63±1.10)mg/L、(0.36±0.07)ng/ml、(55.84±17.52)pg/ml;两组ESR、CRP、IL-8均较治疗前下降,IL-13治疗后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ESR、CRP、IL-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IL-1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元固肠汤口服配合愈疡液灌肠治疗脾肾亏虚,瘀毒内蕴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围生期血浆D-二聚体(D-dimer)、T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P)与胎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妊高征孕妇12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孕检的健康孕妇6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2组孕妇分娩前、分娩后第3天血浆D-dimer、CD4+及CD8+T细胞亚群百分率及CRP水平,并记录每位孕妇分娩即刻胎儿Apgar评分。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血浆D-dimer、T细胞亚群比例及CRP水平与胎儿Apgar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再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D-dimer、CD4+/CD8+、CRP指标与胎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分娩前相比,分娩后第3天对照组血浆Ddimer、CD4+/CD8+与CRP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而观察组中D-dimer、CRP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CD4+/CD8+显著增加(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分娩前与分娩后第3天观察组血浆D-dimer、CRP、CD4+/CD8+均较高(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D-dimer、CD4+/CD8+、CRP指标与胎儿Apgar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D-dimer与CD4+/CD8+是分娩后即刻胎儿的Apgar评分的独立预测因子(OR=0.673,P=0.032;OR=0.543,P=0.026)。结论妊高征孕妇围生期血浆D-dimer、T细胞亚群与CRP对评估胎儿Apgar评分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湿热痹阻型患者血清和滑膜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水平,及炎性活动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分析,探讨IL-17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成都军区总医院中西医结合风湿科住院的RA湿热痹阻型患者90例(28例伴有膝关节积液)作为研究对象,以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以30例膝关节积液的骨性关节炎(OA)患者作为滑膜液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滑膜液中IL-17表达水平,及RA患者ESR、CRP含量,将IL-17水平与ESR、CR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湿热痹阻型患者血清中IL-17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滑膜液较RA血清和OA滑膜液中IL-1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血清IL-17表达与炎性活动指标ESR、CRP无相关性(r=0.092,-0.082;P〉0.05);RA滑膜液IL-17表达与炎性活动指标ESR、CRP亦无相关性(r=0.113,-0.034;P〉0.05)。结论IL-17作为Th17细胞的主要效应性细胞因子,RA湿热痹阻型患者不同病程中血清和滑膜液中IL-17的表达水平皆明显升高,但与ESR、CRP无相关性,说明IL-17参与了RA的发生发展,但具体作用机制还需更多大样本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王海平 《河北中医》2012,34(1):71-7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予以加味三妙散配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对照组45例单纯予以柳氮磺吡啶治疗。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僵晨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僵晨时间、ESR及CRP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三妙散合柳氮磺吡啶治疗AS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复杂性疾病维吾尔医分型及其血栓前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体液证型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探讨各体液证型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放射免疫法和ELISA等方法,检测复杂性疾病异常黑胆质证外周血中CD41、CD62p的表达及内皮素(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抑制剂(t-PA、PAI)、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复杂性疾病中异常黑胆质证占65.96%,非异常黑胆质证占34.0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异常黑胆质证组和非异常黑胆质(异常血液质、异常黏液质、异常胆液质)证组CD62p、FIB、PAI、ET-1水平升高(P〈0.05),t-PA水平降低(P〈0.05),PT、APTT时间缩短(P〈0.05)。异常黑胆质证组与异常血液质证组和异常胆液质证组相比,ET-1水平升高(P〈0.05);与异常黏液质证组和异常胆液质证组相比,CD62p阳性百分数增多(P〈0.05);与异常血液质证组和异常黏液质证组相比,FIB含量升高(P〈0.05)。结论异常黑胆质证可能是肿瘤、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复杂性疾病的维医重要证型。复杂性疾病异常黑胆质证患者血栓前状态改变明显。  相似文献   

19.
青藤碱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青藤碱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青藤碱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ACR20、ACR50的达标情况,以及晨僵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的变化情况,并监测试验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①疗程结束后,治疗组ACR20、ACR50达标率分别为86.67%、77.78%,对照组分别为60.00%、57.78%;治疗组ACR20、ACR50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晨僵时间、ESR、CRP、R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晨僵时间、ESR、CRP、R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共有90例病例纳入安全性分析。治疗组有7例(15.6%)发生轻度不良反应,对照组有8例(17.8%)发生轻度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藤碱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可显著改善关节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减少晨僵时间,且不会显著增加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肾散寒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和寒湿痹阻型痹证分型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给予益肾散寒方,1剂/d,水煎服,对照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的常规方案,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变化、空腹血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95.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77% in the control(P〈0.01,u=79.051);②治疗组治疗后在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功能障碍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③治疗组治疗后 ESR、CRP、IL-1、TNF-α等炎性生化指标降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④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肝功损伤和明显消化道反应,治疗组部分患者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结论:益肾散寒方是一首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有效方剂,且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