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骨保护素 (osteoprotegerin ,OPG)在假体周围各区的浓度变化 ,研究各区OPG表达与磨损微粒聚积之间的关系。 方法 :临床选取 4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例 ,于术中按照Delee Charnley髋臼分区法和Gruen Amstutz股骨分区法 ,采取松动假体周围各区的反应界膜组织 ,采用羊抗人OPG多克隆抗体对界膜进行免疫标记 ,比较OPG在各个分区中的浓度 ,并以电镜观察统计界膜各个分区中磨损微粒聚积的数目。 结果 :髋臼分区中OPG阳性细胞数目三区显著高于一区和二区 (P <0 .0 5 ) ,股骨分区中OPG的阳性细胞数目一区、六区和七区显著高于其余各区 (P <0 .0 5 )。髋臼分区中三区磨损微粒聚积数明显高于一区和二区 (P <0 .0 5 ) ,股骨分区中一区、七区中黑色磨损微粒均匀弥漫存在 ,明显高于其余各区 (P <0 .0 5 )。 结论 :假体周围OPG的表达具有一定规律性 ,并与磨损微粒的局部聚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聚乙烯微粒诱发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机制,探讨IL-6在骨溶解过程中的影响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0只。在实验组建立聚乙烯微粒诱发骨溶解的动物模型,观察骨溶解的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段外周血清和关节液中IL-6的含量。结果聚乙烯微粒可诱发假体周围形成一层纤维结缔组织界膜,界膜中可见大量巨噬细胞和聚乙烯微粒。在不同时间段,各组外周血清中IL-6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关节液中IL-6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差异伴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聚乙烯微粒可以诱发假体周围骨溶解。在骨溶解过程中,外周血清IL-6水平无影响,而关节液中的IL-6水平与骨溶解有关,提示IL-6可以作为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3.
人工关节中聚乙烯微粒诱发骨溶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工关节中聚乙烯微粒诱发骨溶解的原因,探讨微粒物质介导骨溶解的机理。方法 建立一个聚乙烯微粒诱发骨溶解的兔动物模型,观察聚乙烯微粒诱发骨溶解的组织学改变。通过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对聚乙烯微粒反应,检测培养上沮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 聚乙烯微粒引起假体周围一层纤维结缔组织界膜形成,界膜中可见大量巨噬细胞、异物巨细胞和聚乙烯微粒。体外研究发现,聚乙烯微粒可刺激单核细胞产  相似文献   

4.
人工关节磨损微粒在界面中的分布及运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人工关节置换中的磨损微粒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及运动。 方法 :取成年新西兰兔 32只 ,在兔的股骨远端沿股骨轴线钻孔 ,植入直径 4mm ,长 15mm的圆柱形钛合金棒作为模拟假体。按膝关节内注入微粒的不同随机分为四组 ,即注入超高分子聚乙烯微粒、钛合金微粒、骨水泥微粒和等渗盐水组。在第 16周处死动物 ,取股骨远端及膝关节囊 ,观察磨损微粒在界面中的分布及运动情况。 结果 :各实验组假体隧道边缘产生一层纤维结缔组织界膜 ,其中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在这层界膜组织下可见明显的骨吸收和骨破坏现象。聚乙烯组、钛合金组、骨水泥组假体隧道边缘的组织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隧道一区的组织细胞含量明显高于二区 (P <0 .0 5 )。 结论 :人工关节磨损微粒的沉积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限制微粒在假体骨界面之间的移动可能会减少假体松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在人工关节置换中 ,磨损微粒引起假体周围溶骨已成为当前预防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研究重点。本文对近年来为减少磨损微粒的产生、阻止微粒进入假体 骨界面和向远端移动、应用二膦酸盐等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假体骨溶解模型动物外周血清和关节液中IL-6与骨溶解的相关性。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三组及对照组,各10只。于动物右股骨髁间窝钻孔,股骨髓腔内置入1枚直径3mm、长15mm的不锈钢圆针。术后6周开始向三个实验组动物右侧膝关节腔内注入聚乙烯悬液0.5mL;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每2周注射1次,共5次,分别于第16、18、20周处死三组实验动物,第20周处死对照组动物,分别取得标本液。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段外周血清和关节液中IL-6的含量。结果:在不同时间段,各组外周血清中IL-6含量的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关节液中IL-6含量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在兔骨溶解动物模型中,动物外周血清IL-6水平在骨溶解过程中没有受到影响,而关节液中的IL-6水平随着骨溶解的进展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每年约有150万因退变性和炎症性关节炎导致的关节失功能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1].人工关节置换术作为关节终末期疾病和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手段,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假体置换术后假体周围发生的骨溶解导致的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引起人工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磨损颗粒可以刺激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各种不同的细胞因子,同时活化破骨细胞和抑制成骨细胞。目前研究的热点是研究磨损颗粒引起骨溶解过程中的信号传导通路,而治疗和预防磨损颗粒引起的人工关节松动方面仍然处于实验阶段。本文就磨损颗粒对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作用的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综述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查阅近10年有关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相关文献,并进行回顾及综合分析。发现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主要涉及到假体材料、假体固定方法、界面微动、界面密封程度、假体周围高液压等;更主要的是生物学因素,包括磨损颗粒种类和大小、细胞因子释放、对磨损颗粒的致敏反应等。在防治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措施主要有改进人工关节材料及设计、改善人工关节固定技术、注重手术操作技术。在药物防治研究领域,二膦酸盐类化合物证实具有正面效应,有望成为防治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有效药物。随着基因治疗的研究深入,在不久的将来,基因治疗方式会成为假体周围骨吸收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二磷酸盐类药物-阿可达(帕米磷酸钠)对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准备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17例。采集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每例标本分成5份:A组:仅单核细胞,为对照组;B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C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5μg/ml);D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10μg/ml);E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20μg/ml)。培养48h后,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结果: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组的T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组的TNF含量明显低于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组(P<0.01)。而不同浓度阿可达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尼微粒可刺激单核细胞分泌TNF,而阿可达能有效地抑制单核细胞的这种分泌。二磷酸盐能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由TNF等溶骨性因子引起的人工关节周围的骨溶解,由此二磷酸盐有望成为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聚乙烯衬垫磨损后颗粒在髋和膝关节导致的骨溶解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含有聚乙烯假体的翻修患者19例,骨溶解程度、范围及假体松动程度进行分析,按部位分成两组:全髋置换组、全膝置换组。两组聚乙烯假体最长使用年限23年,最短5年。结果通过对比分析,髋关节聚乙烯骨溶解程度、范围远大于膝关节。结论聚乙烯磨损颗粒致髋膝溶解程度与颗粒大小、磨损受力方式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目前,国内外关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中作用机制的研究颇多。这些研究表明,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增殖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促进破骨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进而使骨代谢平衡被打破,最终导致骨吸收作用增强,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组织丢失,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和无菌性松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假体磨损微粒引起骨溶解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个微粒物质刺激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兔动物模型,以便研究假体磨损微粒在无菌性松动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兔膝关节在股骨髁间逆向植入1枚骨圆针,随后每隔2周向膝关节腔内注入超高分子聚乙烯微粒,12周后回收局部组织。组织学检查发现骨圆针周围纤维结缔组织膜形成,含有大量组织细胞,并可见骨吸收现象。对照侧膝关节未注入微粒,则在骨圆针周围形成一层新生骨,未见结缔组织形成及骨吸收。实验证实超高分子聚乙烯微粒是引起假体骨溶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对人工全髋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准备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 2 1例。采集外周血 ,分离单个核细胞 ,然后将其分为两大组 ,即Ⅰ、Ⅱ组。Ⅰ组标本分成 5个亚组 :单个核细胞组 (对照组 )、单个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组、单个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 +淫羊藿总黄酮 (5mg L)组、单个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 +淫羊藿总黄酮 (10mg L)组、单个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 +淫羊藿总黄酮 (2 0mg L)组。Ⅱ组分为3个亚组 :单个核细胞 +骨水泥 +佛波脂组、单个核细胞 +培养液组、单个核细胞 +骨水泥 +淫羊藿总黄酮 (10mg/L)组。培养后 ,放免法测定Ⅰ组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含量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Ⅱ组TACEmRNA表达。结果 单个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组的TNF -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单个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 +淫羊藿总黄酮的TNF -α含量明显低于单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组 (P <0 .0 1) ;而不同浓度淫羊藿总黄酮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单个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组TACEmRNA的表达呈强阳性 ,而单个核细胞 +骨水泥微粒 +淫羊藿总黄酮组TACEmRNA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骨水泥微粒可刺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 -α,而淫羊藿总黄酮能通过下调人外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聚乙烯微粒引起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采集20例健康人体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随机分组培养.A组(对照组):仅单核细胞;B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C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帕米磷酸钠(10 mg/L);D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骨碎补总黄酮(5 mg/L);E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骨碎补总黄酮(10 mg/L);F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骨碎补总黄酮(20 mg/L).培养48 h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含量.结果 TNF-α含量B组高于A组(P〈0.01);C、D、E、F组分别低于B组(P〈0.01);C组与D、E、F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E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F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低于D组(P〈0.01),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D、E、F组有逐渐减少趋势.结论在体外聚乙烯微粒可以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过量分泌TNF-α.在体外骨碎补总黄酮和帕米磷酸钠均可有效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过量分泌TNF-α.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在体外骨碎补总黄酮和帕米磷酸钠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过量分泌TNF-α的效果相似.骨碎补总黄酮能有效抑制由磨损微粒介导的TNF-α的高表达,有望成为将来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一种很有潜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牛舜  孔令擘  杨重飞  朱庆生 《医学争鸣》2009,(19):1956-1960
目的:建立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颗粒导致的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动物模型.方法:将12只平均体质量3kg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向左侧胫骨髓腔竖直植入羟基磷灰石(HA)涂层假体.实验组于植入前向假体表面均匀涂抹25μgUHMWPE颗粒,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12wk回收标本行骨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以及影像学测量,评估新模型效果.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骨皮质厚度、生物力学固定强度、骨-假体接触率、假体周围骨体积分数、骨矿化水平和假体周围骨密度均有所下降.结论:成功建立了假体表面涂抹UHMWPE颗粒诱导新西兰大白兔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离出的颗粒碎片刺激巨噬细胞而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人工髋关节术后引起骨溶解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钛颗粒刺激巨噬细胞而释放TNF—α模型及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蛋白质印迹、凝胶迁移率实验方法来研究其生物分子学机制。结果鼠类巨噬细胞受钛颗粒刺激而释放TNF-α,而JNK抑制剂SP600125和NF-κB抑制剂MG132大大抑制了钛颗粒诱导的TNF-α释放,但p38抑制剂无此作用,甚至,钛颗粒诱导巨噬细胞而激活AP—1和NF-κB。结论钛颗粒诱导的TNF-α释放与JNK/AP-1及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晚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能达到解除关节疼痛、重建活动功能的目的。人工关节置换面临的难题之一是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和远期疗效,而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影响人工关节长期稳定性、减少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原因除了假体设计、手术技术、假体微动等力学因素以外,还有假体材料及其产生的磨损颗粒等生物学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促进人工关节松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在不同剂量LPS作用下超高分子聚乙烯微粒(UHMWPE)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Os),培养3,6,12,24,48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A组相比LPS组、UHMWPE组、及不同浓度的LPS联合UHMWPE刺激组刺激3h后TNF—α、IL-6显著升高(均P〈0.05),12h达高峰,TNF-α、IL-6分泌与LPS呈现浓度依赖性,刺激12,24,48hF组TNF—α、IL-6分泌明显高于A、B、C、D、E组(P〈0.05)。结论LPS能有效地促进由于UHMWPE刺激MOs所致的TNF—α、IL-6的分泌,增强了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由微粒诱导的骨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