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永久  吴晶心  林桦 《中国临床医学》2002,9(2):161-161,16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加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病人被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治疗组和阿斯匹林对照组。治疗组给予LMWH(速避凝,fraxiparine)0.4ml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7d。两组病人均每天服100mg阿斯匹林以及接受了常规的抗心绞痛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来判定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治疗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88.9%,80.6%)均明显优于单用阿斯匹林治疗(56.3%,46.9%),两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以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比单用阿斯匹林治疗更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2组均依具体情况予硝酸酯类、口阻滞剂、ACEI、肠溶阿斯匹林及血脂康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mL+5%GS(或NS)250mL静脉点滴,qd,连用14d;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q12h,连用7d。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灯盏细辛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通肝素维持静滴。连用5d;观察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mg口服,3次/d,连用14d,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次/d;连用5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2%高于对照组的64.2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索钙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普通肝素(H)与阿斯匹林单独及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的疗效。方法:UAP患者156例,随机分为1)阿斯匹林(ASP)组,2)阿斯匹林加普通肝素(ASP+H)组,3)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ASP+LMWH)组。疗程7天并随访观察3-6个月。结果:ASP+LMWH组心绞痛缓解率显著高于ASP组(91.8%vs58.2%,P<0.001),与ASP+H组(80.8%)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随访观察期间,ASP+LMWH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ASP组和ASP+H组(12.0%vs40.6%、40.5%)。ASP组共有7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6例猝死,ASP+H组共有2例发生出血倾向。三组药物治疗前后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较单用阿斯匹林或加用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更好,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刺五加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用刺五加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天;对照组30例,用极化液(6IK),每天一次,连用10天。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分别为56.7%和43.3%,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S)ST段压低数值总和(2ST)均有明显改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阿斯匹林治疗组和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结果: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治疗7d后,心绞痛的缓解率明显优于阿斯匹林治疗组(P<0.01)。24h动态心电图检的心肌缺血次数,缺血持续时间,缺血最长时间,室性早搏,阵发性室速次数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减少,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试管法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无明显差异,血浆纤维蛋白原含理在治疗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斯匹林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合用基础上使用氯砒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91例随机分成2组。A组为给予口眼阿司匹林,每天100mg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次0.4ml(4100UAxaWHo单位),每天2次,连用7天;B组为A组加服氯砒格雷,每天75mg,连用2周。2组均给予硝酸酯类、13多受体阻滞剂、调脂药物。结果:2组临床治疗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分别A组为73%、60%。B组为96%、87%,B组总有效率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30天,B组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不良反应,2组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与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交痛疗效确切。使用安全。且能减少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陈君  迟艳  田涛 《中华临床新医学》2005,5(12):1065-1066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3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5ml,1次/12h,连用10d,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ECG的变化。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率为45.45%,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显效率23.33%,总有效率6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显效率为42.42%,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显效率20.0%,总有效率53.3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符合WHO推荐的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155名住院病人,其中男性81例,女性74例,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75例。二组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剂或钙拮抗剂、阿司匹林等;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d,连用1周;对照组应用普通肝素维持静滴,维持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PTT)于正常值的1.5倍~2倍,连用5~7天;无论血脂是否增高均给于洛伐他汀胶囊20mg,1/d口服,连服2周。结果:观察组:显效20例(25%),有效52例(65%),无效8例(10%);对照组:显效15例(20%),有效45例(60%),无效15例(20%):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季云章 《临床医学》2001,21(2):36-37
目的:为了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1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6例,在常规使用阿斯匹林,β受全阻滞剂,钙拮抗剂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通心络胶囊,对照组组加服消心痛治疗,6周为一疗程,对心绞痛和心电图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在缓解稳定型心绞痛症状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1.2%和92.6%,心电图改善的显效率和有效经分别为28.6%和75.0%,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各46例,两组均以15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症状改善程度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5天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7%(P〈0.01),心电图改变总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应用低分子肝素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可明显改变心绞病症状,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UAP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均进行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及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加用红花注射液20ml,静滴,每天1次,连用14d。对照组采用极化液加硝酸甘油5—15mg静滴每天一次,连用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69.44%(P〈0.05);治疗组血液高凝状态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UAP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常规抗心绞痛用药的基础上,应用尿激酶3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小时,每日1次,连用3天;普通肝素6250U加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2次,连用7天。用药前后对比观察凝血指标、心电图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23例UAP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3%,其中显效47.8%;心电图总改善率78.1%,恢复正常者26%;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纤维蛋白原(FiB)降低,但无出血等并发症,无一例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小剂量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UA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尿激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20万/日连用3日。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证状和心电图改善有效率分别89.47%和61.40%,对照组分剐为64.91%和38.60%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尤其是伴有高血脂、高纤维蛋白原患者效果尤其显著,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心七味片联合硝苯地平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4缶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0例,按随机单盲方法分为2组,其中38例采用冠心七味片加硝苯地平加常规治疗作为观察组,32例用低分子肝素钙加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2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4.7%、81.4%(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z1%、71.9%(P〈0.05)。结论:冠心七味片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可靠,总有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尿激酶小剂量长疗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30万U/d,静脉滴注,连用7d,于治疗第7天及治疗后1个月统计两组心绞痛缓解率、出血并发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改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出血、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长疗程尿激酶治疗,可安全有效地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血宁片联合硝苯地平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按随机单盲方法分为2组.其中40例采用心血宁片加硝苯地平加常规治疗作为观察组,40例用低分子肝素钙加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2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5.0(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7.5%(P〈0.05),结论:心血宁片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可靠,总有效率高,足一种理想的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阿司匹林合用两种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患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合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疗程均为6周。对照组57例氯吡格雷服用方法为75mg/d,1次/d;观察组56例氯吡格雷服用方法为50mg/d,1次/d。观察并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心绞痛每日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8.25%,观察组为96.4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心绞痛每周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轻微不良反应4例,观察组2例。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阿司匹林合用50mg/d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佐治新生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新生儿重症肺炎1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及对照组92例,两组均予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FDP,剂量250mg/kg/d,每日一次,连用5~7天,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100(86%),对照组有效率58/92(63%),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FDP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硝苯地平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按随机单盲方法分为2组,其中40例采用通心络联合硝苯地平加常规治疗作为观察组,40例用低分子肝素钙加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2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5.0%(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7.5%(P〈0.05)。结论:通心络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可靠,总有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