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柏一查氏综合症是指位于主要HV(肝静脉)开口或/和邻近的IVC(下腔静脉)的部分或完全性阻塞所引起门脉高压或IVC高压的一组征候群。病因大致有三种看法:先天性发育异常;血液凝固机理异常或血  相似文献   

2.
背驮式肝移植(piggyback liver transplantation.PBLT)是在切除病肝时保留了肝后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cava,IVC)和三支肝静脉,应用肝静脉成型,将供肝肝上IVC与成型的肝静脉吻合建立肝静脉回流通道,供肝肝下IVC缝闭或结扎不行吻合,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分别与同名管道吻合重建,植肝完成后背驮于受体肝后IVC之上而命名为PBLT。  相似文献   

3.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又称巴德-吉亚里综合征,由血液高凝状态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口服避孕药、分娩、癌栓塞及血管外压迫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是由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以门静脉高压或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高压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最常见者为肝静脉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隔膜和肝内静脉血栓形成[1,2]。我科2011年8月成功救治了1例布加综合征术后并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16层螺旋CT揭示成人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肝静脉(HV)、右下肝静脉(IRHV)与下腔静脉(IVC)之间的立体解剖关系.[方法]对160例上腹部受检者行16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然后进行MPR和VR成像,并进行MPR多方向调整,使HV、IVC、IRHV显示于冠状、矢状和横轴位图像上.根据HV汇入IVC的方式进行分型,分别测量肝右静脉(RHV)、肝中静脉(MHV)或与之共干的夹角,观察IRHV的出现几率,并测量RHV与IRHV的距离.[结果]在160例受检查者肝中、左支共干或合干型146例(91.3%),而3支肝静脉单独汇入IVC 14例(8.7%).RHV与MHV或与之共干的夹角为(52±17)°.33例出现IRHV,出现几率为20.6%.[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多方向调整的冠状面 MPR图像,可直观清晰显示肝静脉,对指导手术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布-加综合征(B-CS)患(Ⅲ型),下腔静脉(IVC)长节段梗阻,又伴有肝静脉(MHV)闭塞,肝内侧支循环形成少,缺乏第三肝门部肝静脉代偿,多伴有大量腹水、脾脏肿大、低蛋白血症等.自1994-08~2005-05我们采用脾静脉与颈内静脉转流手术治疗29例,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观测其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6.
布加氏综合症是指肝段下腔静脉(IVC)或/和肝静脉(HV)部分或完全阻塞所引起的HV流出道梗阻所引起的症候群。我们自1993年4月至1998年5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诊断布加氏综合症病人105例,均与X线IVC血管造影或手术相对照,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性63例,女42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36.5岁。临床表现为腹胀纳差105例,肝肿大91例,脾肿大51例,下肢水肿75  相似文献   

7.
正妊娠合并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肝静脉(hepatic vein,HV)流出道梗阻引起的一组门静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IVC)高压症候群~([1])。由于妊娠期间凝血和纤溶系统保护性的生理变化,如凝血因子增多、活化蛋白C抵抗及纤维溶解受损等,妊娠女性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布-加综合征中副肝静脉的超声表现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副肝静脉在布 加综合征中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超声检查 2 14例正常成人的肝右后下静脉和 2 8例布 加综合征患者的肝右后下静脉和尾状叶静脉。主要观察肝右后下静脉在正常成人和布 加综合征患者的显示率及管径 ,尾状叶静脉在布 加综合征患者的显示率及管径。结果 肝右后下静脉多在第一肝门平面注入下腔静脉。正常成人肝右后下静脉显示率为 2 4% ,平均管径为 ( 0 .43± 0 .12 )cm ;布 加综合征患者肝右后下静脉的显示率为 71% ,平均管径为 ( 0 .78± 0 .16 )cm ,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P <0 .0 1)。布 加综合征患者尾状叶静脉的显示率为 79% ,平均管径为 ( 0 .5 2±0 .17)cm。结论 副肝静脉的超声观测在布 加综合征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布一加综合征(Bucld—Chiari Syndrome,BCS),即肝静脉/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指发生在肝脏小叶下静脉以上、右心房入口处以下肝静脉主干和(或)肝段下腔静脉任何性质的阻塞,使肝脏出现肝窦淤血、出血、坏死和纤维化等病理变化。最终导致窦后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误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又称肝静脉阻塞综合征,是指肝后段接近心脏部位的下腔静脉、肝静脉及其开口狭窄或闭塞,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所引起的脏器组织淤血受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临床极易误诊。本文报告2例误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布-加综合征,以提醒同道注意。  相似文献   

11.
王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6):8954-8955
布加综合征是由于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阻塞而继发下腔静脉高压症候群,是发病率较低的全球性疾病,妊娠合并布加综合征更为罕见。笔者曾收治1例妊娠合并布加综合征患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文章编号:1002-3429(2006)10-0041-02布-加综合征是指肝静脉和(或)邻近下腔静脉部分完全阻塞所引起的肝脏排血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最初只限于描述严重的急性肝静脉血栓所致的一组临床合征[1,2],现在其含义已扩展至以肝大、腹水和腹痛为主要特征的亚急性和慢性肝静脉阻塞综合征。本病女性多见,易误漏诊,现将布-加综合征漏诊2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女,68岁。因反复右肋疼痛3年,再发加重伴双下肢肿胀1月余入院。患者6年前健康查体发现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小三阳”,当时无症状,3年前出现右肋疼痛,肝功能异常,经治疗后好转,之…  相似文献   

13.
布加综合征是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一种肝后性门脉高压症。在我国及世界上均为少见疾病,且病死率高,手术难度大,对肝静脉阻塞,下腔静脉也有不同程度狭窄的病人,实施肠一腔分流术为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2003~2005年,我科共行肠一腔分流术14例,术后效果满意,通过对该组病例进行回顾行分析,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肝尾状叶静脉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肝尾状叶静脉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观测30例患者的36支尾状叶静脉,其中原发性布-加氏综合症患者22例,淤血肝患者8例.检测记录包括(1)尾状叶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部位;(2)尾状叶静脉的支数;(3)尾状叶静脉的走向;(4)尾状叶静脉的管径.结果36支尾状叶静脉中,管径从0.27~0.85cm不等,平均管径为(0.47±0.16)cm.70%汇入下腔静脉左前壁或左壁,单支型25例,占83%,2支型4例,3支型1例.36支尾状叶静脉中,除一支外,其余均未显示其属支.所有尾状叶静脉均为左走行或左前走行.结论正确认识尾状叶静脉对临床特别是肝部分切除术及布-加氏综合症的诊疗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布卡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inferiorvenacava,IVC)部分或完全梗阻、血液回流障碍,表现门脉高压或,和IVC高压两大症候群。其病因目前尚无明确定论,病理改变复杂,病理类型多样且无统一的分型方案,治疗方法亦多种多样。其治疗经历了内科对症治疗、外科间接(旁路减压)手术治疗、直接手术治疗和肝移植、介入治疗等几个阶段。按治疗方法,可分为内科对症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三大类。  相似文献   

16.
王铁刚  刘增品  赵林  王藏海 《临床荟萃》2007,22(18):1318-1319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指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引起肝静脉回流不畅所造成的瘀血性肝肿大和门静脉高压症候群。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对BCS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尤其近10多年的发展,BCS的治疗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往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如今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BCS的首选方法。2000年6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对22例BCS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下腔静脉阻塞型(IVC)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tom,BC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色素沉着,皮肤溃疡,下肢及阴囊水肿,以及肝静脉回流障碍性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等.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疗效差,内科治疗几乎无效.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介入治疗已成为BCS的首选治疗方法.我院对1998年7月至2008年6月,共67例IVC型患者行介入球囊导管扩张术(PTA)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与螺旋CT检查对副肝静脉(AHV)的显示规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①超声随机观察600例健康查体者的AHV检出率、数量、管径及其与下腔静脉(IVC)轴线的夹角。②螺旋CT随机观察80例无病变肝AHV的检出率、数量、管径及其与下腔静脉轴线的夹角情况,并对9例AHV三维重建。结果①超声检查600例体检者378例显示AHV,检出率63%,共检出AHV436支,平均1.15支/例(436/378),平均内径(0.35±0.16)cm,180例显示较粗大的肝右后静脉210支,平均内径(0.41±0.19)cm;与IVC的夹角呈直角或近似直角者88%(384/436);呈锐角者12%(52/436)。②80例肝强化CT图像,仅24例显示粗大的肝右后静脉29支,平均内径(0.34±0.14)cm,未显示细小尾状叶静脉。结论超声及螺旋CT检查显示AHV有角度选择性,部分充盈良好、与IVC呈近似直角的AHV易于显示;超声检查在尾状叶静脉显示方面更优于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19.
布加氏综合症(BIldd-Chiair SAdrcne,B-CB)是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四流受阻而继发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目前本病在国内并不少见。继日本、印度和南非之后,正成为世人瞩目的高发区之一。以往对本病诊断主要靠血管造影证实,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彩色普勒超声(CDn)的应用。本病的诊断率正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本文报告经CDH诊断并经x线血管造影证实之布加氏综合症26倒.旨在研究本病的CDH特点及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布-加综合征(BCS)为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引起肝回流受阻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进步,临床对其认识加深,但该病的临床体征不典型且基层医院条件所致,误诊率高,我院从1999~2006年共收住BCS20例,其中误诊7例,误诊率为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