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燕 《实用医技杂志》1998,5(10):727-727
<正> 关于心室晚电位(VLP)国外的临床研究开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近几年来国内众多学者亦开始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是VLP与心律失常、左室功能、心肌梗塞的关系及对心肌梗塞愈后的临床意义。本文对我院检查的727例晚电位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共727例,男620例,女107例,年龄25~77岁之间,分三组。 冠心病组:共244例,男213例,女31例。其中心肌梗塞组33例,非梗塞组211例。 正常组:共396例,男329例,女67例,指无冠心病及其它疾病史,且心电图,向量图正常者。  相似文献   

2.
心室晚电位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中级医刊》1994,29(7):10-12
  相似文献   

3.
吴国桢 《甘肃医药》1994,13(3):134-135
心室晚电位(VLP)是预测心肌梗塞(MI)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可能性的一项指标。本文检测1000例VLP。诊断标准为:①滤波后总QRS时限(Total QRS)≥120ms/40Hz;②滤波后QRS终末40μV以下的低振幅信号持续时间(Under 40μV)≥38ms/40Hz;③滤波后QRS终末40ms均方根电压(Last40ms)≤20μV/40Hz。以Last40ms≤20μV/40Hz为主要指标,结合第一项和第二项其中一项异常,可判定VLP阳性。要求噪声小于0.8μV。心血管病组VLP阳性率(14.57%)显著高于非心血管病组(1.49%),P<0.01。MI组VLP阳性率(50%)明显高于高血压病组(6.38%),P<0.01。MI部位对检出阳性率有关,下壁MI的VLP阳性率高。可能某些因素也会影响晚电位的存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渝佩  李富伦 《重庆医学》1996,25(6):347-348
心室晚电位(VLP)是心室局部心肌延迟除极所产生的电位。可用体表信号叠加心电图所获得。许多研究证实VLP对心肌梗塞,恶心心律失常(如TV)的预后和发展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但对各种心脏病的关系如何仍不明确。本文旨对我院1990~1995年晚电位检测病例进行分析,以期了解VLP与心脏损害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各种心血管疾病与心室晚电位(VLP)的关系。方法:对320例心脏病患及200例正常人进行心室晚电位检测,分组比较,以探讨心脏病组VLP检出阳性率。结果:心脏病组VLP阳性率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心肌梗塞、不明原因室性心律失常高于其它心脏病组;下壁心肌梗塞明显高于前壁心肌梗塞(P〈0.05)。结论:VLP检测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各种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VLP)阳性率及心肌梗塞部位,室性心律失常与VLP的关系.方法:采用CASE15型系统VLP检测仪对31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测,并选健康人54例作对照组.结果:心肌梗塞及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组VLP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下壁心肌梗塞高于前壁心肌梗塞(P<0.05),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高于不伴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结论:VLP与冠心病,心肌梗塞及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心室晚电位(VLP)是指出现在QRS末端或ST段内的碎裂波,其特征是低振幅高频的多形性尖波,尖波之间有时有等电位线。晚电位是心室某部小块心肌内延迟发生除极所产生的电活动,窦性心律时,心室电图上出现晚电位就表明心室内有潜在的折返径路。近年来一些作者研究表明,晚电位与室速和室颤有一定关系,可用来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本文分析340例心室晚电位检测结果,以探讨各种心脏病患者心室晚电位的阳性率及心梗部位、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室晚电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心室晚电位对急性心肌梗塞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功能室(325000)赵玉香心室晚电位(VLP)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室速及室颤的预测价值已屡有报道,但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时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早二、三联律、成对室早、频发多...  相似文献   

15.
16.
509例心室晚电位分析结果表明;心肌梗塞阳性率42%,心肌病阳性率36%,冠心病阳性率23%。在冠心病组中有室性心律失常的阳性率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室晚电位有相关性。本文健康人组中心室晚电位无一例阳性。应用心室晚电位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性时,应密切结合患者的左室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等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7.
对心肌梗塞(MI)并发症与心室晚电位(VLP)的关系进行研究。41例MI分成2组,有并发症组(A组)15例;无并发症组(B组)26例。结果显示:VLP阳性率A组66.7%(10例)显著高于B组30.8%。观察期内死亡5例,全部为有并发症和VLP阳性者。提示MI并发症与VLP有密切关系,MI并发症合并VLP阳性者有发生猝死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信号叠加技术并结合临床探讨了晚电位在正常人和各种心脏病人中的阳性发生率以及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表明,晚电位主要发生于缺血性心脏病,尤其是陈旧性心肌梗塞后伴室速、室颤者(发生率75%);正常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病人,非缺血性心脏病人中的晚电位发生率较低;急性心肌梗塞后的晚电位有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0.
小儿心室晚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300例3 ̄12岁正常儿童心室晚电位(VLP)。正常值:(la)T-QRS;3岁 ̄组〈87.30ms,5岁 ̄组〈93.76ms,7岁 ̄组〈98.15ms,9岁 ̄组〈102.74ms,11 ̄12岁组〈106.00ms;(1b)T-QRS与STD-QRS时间差:7岁以下组〈8ms,7 ̄12岁组〈9ms。(2)T-QRS中D40:3岁 ̄组〈30ms,5 ̄12岁组〈35ms;(3)T-QRS中V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