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报道膝部创伤并发腘动脉损伤治疗效果。方法:1995~2001年共收治膝部创伤并发腘动脉损伤患者15例,其中腘动脉断裂9例、血管受压3例、血管内膜损伤后血栓形成2例,腘动脉断采用大隐静脉移植修复7例、端端吻合2例。结果:2例因肢体缺血时间过长而坏死截肢,血管吻合术后肢体存活率达100%。结论:细致认真临床检查是发现肢体血管损伤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与及时合理治疗是处理血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6~2006-12我科收治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36例,均在臂丛、连续硬膜外或局部麻醉下在肱动脉近分叉处及腹股沟处股动脉切开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配合药物治疗。结果:27例完全治愈,3例取栓效果不满意者均为腘动脉以下栓塞遗留间歇性跛行。术后发生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6例,其中1例发生在截肢术后;死亡2例;截肢5例。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切开动脉行Fogarty导管取栓是救治急性动脉栓塞的关键,肢体已经坏死者也应及时行截肢手术以保全生命。  相似文献   

3.
腘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教学查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士长:今天我们对一例腘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护理教学查房,由于解剖特点,腘动脉环抱膝关节,膝部损伤容易并发腘动脉损伤,腘动脉侧支循环很少,一旦腘动脉损伤,小腿肌肉及足部的血循环将受到严重影响,当肌肉缺血2~4 h将出现功能障碍,缺血8~12 h即发生不可逆的功能改变,如不能及时修复,肢体坏死率可达95%~100%[1].Green[2]报道,缺血8 h后截肢率为86%,故属急症.本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周密的护理,避免了截肢的严重后果,转危为安,已康复出院.下面首先由责任护士介绍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心房纤颤并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心房纤颤并发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82例,其中右股动脉栓塞20例,右腘动脉栓塞及腘以下动脉栓塞14例,左髂动脉栓塞4例,左股动脉栓塞27例,左腘及腘以下动脉栓塞17例.急诊采用留置溶栓导管局部溶栓的介入方法治疗.结果 82例患者中44例(53.7%)患者经急诊介入溶栓后栓塞血管完全再通,临床症状消失;29例(35.4%)栓塞血管部分再通,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肢体得以保存,但病程后期及随访有肢体慢性缺血的症状;7例(8.3%)因肢体缺血时间过长发生不可逆性坏死而行截肢术;2例(2.4%)患者因坏死肢体毒素的吸收,终因并发急性肾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急诊介入治疗总有效率为89.1%,而截肢率和死亡率较低.结论 急诊介入留置溶栓导管方法治疗心房纤颤并发的下肢动脉栓塞,临床效果良好,截肢率低.  相似文献   

5.
四肢血管损伤3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肢血管损伤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37例(43条血管)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患者,男28例,女9例;年龄8~57岁(平均32)岁,分别采用截肢、血管吻合及大隐静脉移植。结果:一期截肢4例,术后缺血性肌挛缩神经坏死功能差或严重感染行二期截肢3例,30例血管重建肢体功能优10例,良15例,差5例。结论:在四肢血管损伤的治疗中须注意要早诊断,早重建循环,积极静脉吻合及骨筋膜室切开减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骨上端骨折后腘动脉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胫骨上端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病例51例,本院首诊入院治疗44例,肢体损伤至血液循环重建时间6小时以内者19例,6~8小时25例;外院转入7例患者患肢缺血时间均超过14小时。结果本组51例中,41例恢复良好出院;因肌肉挫伤较重,致皮肤部分坏死,经2次手术,清创、换药或植皮后出院8例(其中2例出院后因腓总神经及胫后神经严重碾挫性损伤,患肢感觉丧失、运动障碍而截肢);因患肢肌肉广泛挫伤,创面较大,血运无法恢复截肢2例。本组5例截肢患者,均为受伤后14小时以上来院就诊患者。结论确定胫骨上端骨折后,详细的临床检查是早期诊断肢体血管损伤的必要手段,及时的手术治疗是修复血管损伤,挽救肢体功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院曾收治3例膝部骨折致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病例,因延误诊断而遗有肢体功能障碍.现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探讨误诊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由于腘动脉固定于膝关节后部,紧贴于股骨、胫骨,故膝部骨折脱位极易并发腘动脉损伤[1],因血管损伤类型复杂及侧支循环建立等情况使其临床表现较为隐匿,如不高度警惕,容易漏诊,延误治疗,损伤严重者影响小腿肌肉及足部的血循环,可发生严重且处理较为困难的肢体后遗症,导致截肢率升高.  相似文献   

9.
胫骨上端骨折并腘动脉损伤10例诊疗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上端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但易并发腘动脉损伤.特别是在基层医院,若不引起重视常会漏诊、误诊,或处理不当、不及时,这将导致肢体血运障碍,功能丧失,重者需截肢,甚至危及生命.2000~2003年本科共收治外院转入的胫骨上端骨折伴腘动脉损伤者10例,由于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均作了截肢.现总结分析如下,希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腘动脉损伤误诊及延误诊断的原因.方法:对12例因腘动脉损伤误诊及延误诊断导致截肢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例延误诊治,其中1例伤后未及时就诊,6例首诊医生对骨折脱位合并血管损伤缺乏警惕,未动态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变化,3例对足趾皮肤感觉判断失误.2例误诊为骨筋膜室综合征.12例均经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腘动脉损伤并远端动脉血栓形成.结论:彩色多普勒及动脉造影检查有助于腘动脉损伤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修复血管损伤可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闭合性腘动脉损伤占四肢动脉损伤10.7%,易延误诊治,预后差,截肢率高[1].为提高诊治水平,现将我院近2 a来收治误诊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四肢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急诊处理与手术方法。方法:本组患者共37例,门(急)诊根据外伤史及体征确诊26例,其中7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4例经血管造影确诊。接诊后行气囊止血带止血12例,肱动脉损伤压迫腋窝及上臂止血点2例,股动脉损伤压迫腹股沟处止血点4例。以无菌纱布块加压包扎止血3例。对闭合性损伤暂不行止血带止血。所有患者经手术探查均证实为大血管损伤。3例一期行截肢术,其余行血管修复手术。股动脉损伤或伴股静脉损伤5例均行股动静脉修复,腘动脉损伤或伴静脉损伤10例均行腘动脉修复,修复腘静脉4例,胫前后动静脉损伤仅修复动脉。肱动静脉损伤均行肱动脉修复,桡动静脉损伤8例均行桡动脉修复。结果:门诊确诊率70%。气囊止血带使用率在开放性损伤病例中达39%。动静脉损伤(受伤至通血)时间:〈6h15例,6~8h11例,9~12h4例,〉12h3例。未通血4例。术后72h内共5例患者出现血管危象,行局部烤灯照射,热敷后2例消除,3例探查改行静脉移植修复后血供恢复。7例术后2~3周复查超声多普勒探测均提示血流正常。随访6~12个月,均未见肢体缺血表现,远端动脉搏动良好。6例遗留缺血性肌挛缩,4例截肢,截肢率11%。结论:四肢血管损伤的救治原则是早期快速诊断,早期正确止血,早期修复血管,早期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的综合治疗经验.方法 8例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采用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血管修复,术中常规小腿骨筋膜室切开减压,2周后韧带重建术,术后积极康复锻炼,随访其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患者受伤肢体均存活,无感染及螺钉松动断裂等发生;术后膝关节功能(KSS)优6例,良1例,差1例;HSS评分78~95分,平均91.6分.结论 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血管修复、韧带重建及功能锻炼治疗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具有手术时间短、肢体存活率较高、术中可同时处理膝关节内的损伤等优点,效果满意,但要求有良好的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超时限腘动脉损伤诊治经验。方法对12例超时限腘动脉损伤患者的诊疗方法及诊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腘动脉损伤依临床体征作出的初步诊断准确率达92.3%。电刺激肌组织有收缩反应者保肢成功率为88.9%,术后1 a的优良率为75%。结论腘动脉损伤后超过最佳救治时间的情况较为多见。为节约时间,依临床表现作出初步诊断后即应进行急诊切开探查术。术中电刺激肌组织有无收缩反应可作为保肢与截肢的依据。保肢手术的原则是快速简单固定、动脉尽快通血、常规四筋膜间室减压、有静脉损伤者同期修复。  相似文献   

15.
冯济陈  孙帮清 《华西医学》2007,22(2):357-358
目的:探讨外伤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临床病例的早期诊断及处置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2月至2004年8月外伤性胫腓骨骨折合并主要知名血管损伤的病例17例,分析评价其早期诊断标准及治疗效果.结果:对于小腿及足部苍白、冰冷、感觉异常、运动丧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伤口内喷射状出血及血肿形成等异常征象的准确判断有利于对所合并的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急诊血管彩超检查对血管损伤情况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据不同的血管及合并损伤情况选择适宜的血管重建手术,对患者的救治及肢体的保存有着重要的意义.17例患者中最终9例(52.9%)保肢成功;复合有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腘动脉损伤,以及胫前、胫后动脉合并损伤患者的截肢率较高;截肢患者MESS评分为6.31±1.07,而保肢患者为5.01±0.81.结论:对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病例的早期诊断与及时合理的外科处理,对于此类患者肢体的保存及预后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及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采用弹簧圈栓塞或可脱式球囊闭塞载瘤动脉的方法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8例,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观察术后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肢体感觉运动.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l例闭塞载瘤动脉患者术后发生脑梗死而遗留轻度神经功能障碍,余均正常出院.术后6个月复查,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 经血管内治疗创伤性颅内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相对无创、安全、有效.围手术期及时、正确的处理及护理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AAE)致肢体坏死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回顾了47例(48条肢体)AAE入院时已发生肢体坏死患者。患者院外就诊时间0.5-24.0 d、就诊次数1-5次。入院后45例行截肢术,其中合并动脉取栓术8例。2例拒绝截肢。结果:2例拒绝截肢患者出院后死亡。术后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3例出现幻肢痛。结论:AAE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是避免肢体坏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经皮腘下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初步经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了解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腘下段病变中的可行性和短期效果。方法选取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对其7支腘下动脉的15处病变进行PTA治疗,观察术中及术后患者的临床和血管造影表现,并对其中3例患者进行短期(<12个月)随访。结果PTA技术成功率60%(9/15),PTA后放置支架6枚;术后1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而截肢;术后6个月的血管通畅率50%(3/6),血管病变复发率38.5%(5/13);1例于术后9个月余截除第一趾。结论在明确病变远侧流出道情况下,经皮腘下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对于严重下肢缺血的患者具有肯定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肢体损伤同时伴有血管损伤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并发症 ,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处理 ,肢体可能发生坏死及严重致残。作者收集了 1996~ 2 0 0 0年我科收治的闭合性血管损伤延误治疗 10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8例 ,女 2例 ,均为成年人。受伤原因 :车祸 6例 ,机器绞伤 2例 ,砸伤 2例。血管损伤情况 :动脉损伤 7例 ,胫前、胫后动脉同时损伤 1例 ,肱动脉损伤 2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关节脱位或软组织挫伤伴有血管损伤。其中 6~ 12 h发现 1例 ,12~ 2 4 h发现 1例 ,2 4~ 4 8h发现 7例 ,另 1例发现超过 4 8h,来时已有严重的缺血、坏死表现。…  相似文献   

20.
四肢血管损伤的截肢率以腘部血管损伤最高,早期诊断及早期高质量地重建血循环是治疗腘部血管损伤的关键。作者收治3例腘部血管损伤,曾被误诊误治,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男,59岁。右膝关节后脱位,当地医院急诊整复,半月后逐渐发生小腿血循环障碍,趾端坏死。于伤后22天,我院手术探查发现整个(月国)动脉内膜水肿增厚,堵塞管腔,小腿肌肉坏死,予以截肢。例2:男,21岁。因右腘窝后侧被机器划伤,清创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