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肾移植受者HLA体液免疫致敏状态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肾移植受者同种异体HLA抗原致敏后体液免疫状态与术后排斥反应及移植物存活率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应用One Lambda混合抗原板(LATM)通过ELISA筛查受者术前血清中的HLA-IgG抗体,对阳性血清进一步用抗原板(LAT1240和LAT1HDS)检测抗体阳性率及其特异性;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进行HLA基因分型。在1 297例肾移植受者中,HLA-IgG抗体阳性者165例,其中I类抗体阳性126例,II类抗体阳性90例,51例同时存在I类和II类HLA-IgG抗体,抗体阳性率>50%的高致敏受者94例。所有受者术后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抗体阳性组受者的急性排斥发生率与阴性组受者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然而抗体阳性组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受者(P<0.001)。抗体阳性组受者的1年、3年和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5%、88%和80%;与抗体阴性组受者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女性受者中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受者(P<0.001);再次移植受者中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初次移植受者(P<0.001)。抗体阳性组受者的供受者配型明显优于抗体阴性组受者。HLA-IgG抗体是反映受者体液免疫致敏状态的敏感指标,供受者间良好的HLA配型能显著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率和改善移植物存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技术,开发一个用于肾移植手术的实用软件,以能快速准确地从等待肾移植的、已作过HLA分型的病人列表中查找与供者符合一定HLA配型准则的病人,供外科医师临床决策参考.同时兼有病案管理、术前检查、术中情况和术后随访记录的操作界面,以及多种常用统计报表功能,以满足临床、科研和病人监护的需求.方法 HLA分型数据是基于血清学法检测的抗原特异性;供、受者HLA配型主要考虑HLA-A,B和DR共6个抗原数据;软件开发采用Delphi 5.0.供、受者HLA配型程序模块采用数据库表保存中间结果,以提高查找速度;成活率统计采用Kaplan-Meyer方法.结果和结论经广州珠江医院一年多来的使用结果,证明该软件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便,功能强大,运行稳定,实用性强.对各医院泌尿外科、HLA分型室、以及其他需要进行HLA配型的部门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移植受者血液标本中供者和受者源性DNA嵌合体存在是否可以作为预测移植器官免疫状态的一个标准.方法:126名获得男性肾脏的女性移植受者被纳入该项研究,通过RT-PCR方法检测这些女性受者血浆中Y染色体的特异基因序列SRY1,DYZ11st,DYZ12nd.结果:126名获男性肾脏的女性肾移植受者中,97名(77%)血浆中可检测到SRY1,DYZ11st,DYZ12nd序列.移植肾功能维持正常的平均持续时间,在微嵌合体阳性组及微嵌合体阴性组分别为8.7年和5.4年;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在微嵌合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为10%和28%;微嵌合体阳性病人血清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微嵌合体阴性病人.结论:肾移植术后某些受者血浆中存在DNA微嵌合体,通过使用定量RT-PCR检测血浆中DNA微嵌合体可能成为衡量移植肾耐受状态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后产生的抗体与移植肾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并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近年来非HLA 抗体在肾移植 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尽管对非HLA 抗体的研究并不全面,然而实验及临床研究均发现针对某些非HLA 抗原诸如血管紧张 素1 类受体、基底膜聚糖、自身抗原等产生的抗体能够影响移植肾急性及慢性排斥反应的进程。非HLA 抗体影响移植肾排斥 反应及存活的潜在机制是目前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针对肾移植领域主要的非HLA 抗体做一综述,并阐述其对移植物 的致病机制。鉴别出非HLA 介导的移植肾抗体性排斥反应的免疫表型,有利于为治疗移植肾抗体性排斥反应提供新的靶点, 并为提高移植物的长期存活提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治国  阎天中  夏穗生 《免疫学杂志》2005,21(2):123-125,128
目的 探讨供受者HLA致敏原性错配(IM)对肾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例首次肾移植受者IM对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时间及1年内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IM对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时间无明显影响;IM患者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各类位点IM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影响比较,A位点影响不大,B位点与急性排斥有关,DR位点IM可致急性排斥明显增加。结论 在临床采用HLA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判断组织配型的同时,IM不容忽视,HLA B位点IM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相关,HLA DR位点IM明显影响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交叉反应组(CRECs)误配率与尸体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泰萨奇单克隆抗体干板进行供受者HLA-Ⅰ类抗原分型;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法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泰萨奇混合抗原板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结果:PRA阴性131例肾移植患者HLA配型,误配率为6MM、5MM、4MM、3MM、2MM、1MM、0MM的移植例数分别为0、4、26、49、33、15、4,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25%、23.1%、14.3%、12.1%、6.7%、0。CREGs误配率为6MM、5MM时无移植病例。CREGs误配率为4MM、3MM、2MM、1MM、0MM时,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6%、22.9%、9.5%、6.9%、5.5%。结论:HLA配型、交叉组配型可显著提高供受者的HLA相配率,对选择最佳的供者,降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肾移植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们用OKT单克隆抗体(McAb)检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并对16例尸体肾移植受者进行分析,其中8例进行手术后(用CsA前),用CsA及时发生排斥(治疗前)时检测比较。另8例较典型病例则分析其排斥反应出现与否以及与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显示OKT检测和临床判断基本相符,提示OKT检测为研究和诊断肾移植受者的急性排斥提供了较好的手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Tryptase阳性肥大细胞在肾移植后不同时间段的排斥肾组织中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抗Tryptase单抗免疫组化染色法与甲苯胺蓝特殊染色方法 ,对移植后 8d~ 7a手术切除的排斥肾进行了染色。结果 在移植后的各个时间段的排斥肾中均见到较正常肾明显偏多的肥大细胞 ,且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呈增长的趋势。其中移植后 7a以上组的肥大细胞明显高于 1~ 2a组和 5~ 6a组 (P <0 .0 1)。甲苯胺蓝染色结果与Tryptase免疫组化结果相一致 ,但Tryptase免疫组化方法更为敏感。结论 肥大细胞可能参与了肾移植的排斥反应 ,此反应可能导致肾组织的纤维化变性  相似文献   

9.
孙成文  李蕊 《免疫学杂志》1997,13(4):258-259
为了快速准确地配型肾移植受体的HLA型别,对HLA分型试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采用玻璃珠脱纤维抗凝血标本,可以获得比肝素抗凝法更高纯度的淋巴细胞,并能大大地降低细胞悬液中血小板的污染,加样时采用软加法可避免相邻孔间反应的相互污染,HLA抗体和补体相互间能弥补因为方效价下降而引起的试验敏感性降低,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细胞时应根据不同的试剂生产厂家而区别对待细胞分离时的离心时间。  相似文献   

10.
大鼠移植慢性排斥组织中CD40和CD40L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肾组织中CD40/40L的原位表达特点。以期阐明CD40/CD40L共刺激通路在移植肾脏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共分3个实验组:即同种异体移植不用药对照组、用品系移植组、同种异体移植CSA治疗组。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移植肾脏组织CD40/CD40L表达进行观察,并结合肾间质中浸润的炎性细胞CD3^ 和CD68^ 细胞数进行分析。结果:慢性排斥肾组织中CD40/CD40L表达分布不同,间质淋巴细胞以表达CD40为主,CD40L表达肾实质细胞表达为主。慢性排斥移植肾组织间质CD40^ 细胞数与CD3^ 、CD68^ 细胞数密切相关;CD40L^ 细胞数与CD3^ 细胞数呈正相关,与CD68^ 细胞数无相关性.结论:CD40/CD40L共刺激通路可能在移植肾慢性排斥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疆维族人群HLA—DR—DQ单倍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HLA第2类基因(HLA-DR-DQ,-DP位点)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应用PCR/SSO方法对新疆的主要民族维吾尔族人92例进行了HLA-DRB1、DRB3、DRB5和DQA1、DQB1五位点等位基因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它们在该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推导了DR-DQ五位点单倍型的结构及分布。通过与世界各主要人种和中国北方汉族的比较,证明维族在中华民族有共同基因背景的基础上,还表现出与西方人种有一定程度的血缘交流。为研究古丝绸之路人口迁移对中国维族遗传特征的影响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2.
13.
14.
羊捻转血矛线虫免疫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捻转血矛线虫免疫机理的研究是研制捻转血矛线虫疫苗研究的基础和关键。随着捻转血矛线虫免疫机理研究的深入,已经清楚捻转血矛线虫的免疫机理主要包括“快速排斥”和“迟发性排斥”2种排斥机制。在这2种排斥机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CD4 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IgA、IgE、IgG1)的B淋巴细胞和能引起Ⅰ型变态反应的肥大细胞。其中CD4 T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向CD4 Th2型T细胞方向发展并起主导作用。在不同的条件下这些细胞和特异性抗体的出现会有所不同,特别是采取不同的抗原免疫动物时这种不同反应会很明显。本文着重阐述了捻转血矛线虫的免疫机理及其在不同抗原刺激条件下机体的反应,希望对研究和开发抗捻转血矛线虫疫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A case of gastrointestional plasmacytoma found in a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 is describe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using immunoglobulin-enzyme bridge technique demonstrated IgA and K-type light chains in the majority of plasma cells infiltrated in the stomach. Pathological investigation revealed multiple similar tumors in the ileum, cecum and ascending colon suggesting a plasmacytoma of multicentric gastrointestinal origin. The pathogenesis of plasma cell tumors is briefly discussed with regard to organ transplantation. ACTA PATH. JAP. 29: 661–668, 1979.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以2型登革病毒NS3基因构这酸疫苗能否诱导体液免疫,用表达2型登革病毒NS3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SV.NS3直接接种Balb/c小鼠。结果发现在接种后2周即可检测到IgM抗体,该抗体在加强接种后滴度显著升高,6周达最高水平至少维持2个月;IgG抗体在接种后4周可检测到,8周达最高水平至少维持2个月。  相似文献   

17.
18.
国人肾蒂淋巴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运厚  徐世杰 《解剖学报》1989,20(4):369-372
  相似文献   

19.
Pei R  Lee J  Chen T  Rojo S  Terasaki PI 《Human immunology》1999,60(12):285-1302
We describe here the use of HLA antigen coated beads for specificity and class determination of HLA antibodies by flow cytometry. The HLA specificity of antibodies was determined by use of beads containing eight levels of fluorescence. HLA antigens isolated from eight cultured cells were coated onto these beads so that each bead was the equivalent of one cell. By using four sets of eight beads, an equivalent of 32 cells could be examined in four test tubes. A total of 76 class I and 25 class II specificities could be determined by the 32 class I bead-panel and 32 class II bead-panel used, respectively. We noted no cross-reactivity of reactions between class I and II.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est was shown to b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tandard cytotoxicity by dilution experiments and detection of additional cross-reacting antigens. By use of these coated beads, we achieved improved standardized detection of HLA antibodies. Antigen-coated beads have several advantages over the use of spleens or lymphocytes. (a) A highly selected panel of antigens can be routinely used. (b) Class I and class II antibodies can be readily distinguished from each other, even when they are present as mixtures in one serum. (c) Non-HLA antibodies are not detected because the beads do not have any other antigens than HLA on them. (d) The quantity of antigens coated on beads is more uniform than that found in cells from different individuals. (e) Beads are more convenient for storage and daily use.  相似文献   

20.
牛膝多糖对小鼠体液免疫反应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牛膝多糖(ABP)是从传统中药牛膝根中分离得到的一有效成分。ABPip50mg·kg-1×5d能明显提高血清总IgG及特异性抗体溶血素的含量,并增加脾脏PFC数;还能对抗环孢霉素A引起的PFC及IgG的下降。ABP0.2~0.8g·L-1体外能刺激小鼠脾细胞增殖,也能增强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上述结果表明,ABP能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