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肿瘤坏死因子α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具有负性肌力作用的促炎因子,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病理作用,TNF-α的生物学作用与充血性心衰的许多临床特征如左室功能不全、心肌肥厚及肺水肿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诸葛坚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4,17(6):318-320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是细胞表面的TNFR胞外结构区部分脱落下来形成的。与TNFR相对应也存在着两种类型,即STNFR-P55和STNFR-P75。它们能与TNF特异结合而形成TNF的功能,并与TNF结合而肾脏排出,重组的STNFR已成为用于动物实验性治疗,STNFR可望不久能用于临床治疗。本文就STNFR的发现、来源,清除,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和实验性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少量存在于正常人血清和尿液,但在某些病理状态下,病人血清sTNFR水平可异常升高,并且其升高与病人免疫状态、疾病分级及预后有关。本文综合sTNFR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的应用,探讨长高sTNFR的来源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肿瘤坯死因子是一种具有负肌力作用的促炎因子,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病理作用,TNF-α的生物学作用与充血性心衰的许多临床征如左室功能不全,心肌肥厚及肺水肿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肿瘤坏死因子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变化的重要介质,而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更是当今心血管科学的一大热点。自从Levine等在1990年首次报道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循环中TNF-α水平升高以来,人们对TNF-α在心力衰竭中的 相似文献
6.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受体不仅存在于多种细胞表面,而且也存在于血清中。TNF通过膜受体来实现对靶细胞的多种效应,而可溶性TNF受体(sTNFR)则通过竞争性地结合TNF来抑制TNF对靶细胞的作用。TNF及其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TNF的生物学活性,并且与临床的一系列病理过程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采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和蛋白合成抑制试验研究了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TNF-m)对SGC7901细胞TNF受体的影响。结果表明,TNF-m可显著降低SGC7901细胞表面TNF受体数目并呈剂量、时间、温度依赖关系,对受体亲和力无影响,TNF-m可使胞浆TNF受体数目增加,去除TNF-m3h后,膜TNF受体大约可恢复60%,显著高于胰蛋白酶处理组TNF受体的恢复率,放线菌素D对TNF-m处理的细胞TNF受体的抑制作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且TNF受体的半衰期约为90min.据此认为,TNF-m通过介导TNF受体的内化从而使膜TNF受体数降低。 相似文献
9.
10.
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脑梗塞患者血清TNF含量变化进行了系统观察。旨在探讨TNF与不同时期不同病灶大小脑梗塞的关系,并进一步推测TNF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 (一)急性脑梗塞组:59例(男32,女27),为1995年10月~1996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平均年龄63±10岁。发病至第一次检测平均病程3天(最短4小时,最长7天)。所有病例均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确诊。全部病例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了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糖尿病、肿瘤及肝肾等合并症。该组又按Pulicino提出的方法参用公式T=π/6·L·S·Slice(cm~3)估算梗塞灶的体积。将其再分为大梗塞组16例(>10cm~3),中梗塞组18例(4~10cm~3),小梗塞组25例(<4cm~3)。 (二)恢复期脑梗塞组:急性期脑梗塞病人组,除急性期(发病7天内)检测TNF外,其中50例于恢复期(发病15天后)再检测TNF含量,将其划为恢复期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1±6岁。 相似文献
11.
SLE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与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TNF R)的关系。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活动期SLE患者35例,稳定期患者25例及健康对照40例血清中sTNF RI和sTNF RII的水平。结果患者血清sTNF RI和sTNF RII的水平分别为(2.34±0.76)μg/L和(4.33±1.15)μg/L ;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9±0.11)μg/L和(2.05±0.29)μg/L ,患者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患者血清sTNF RI和sTNF RII水平分别为(2.93±0.32)μg/L和(5.19±0.53)μg/L ,明显高于稳定期SLE组分别为(1.46±0.15)μg/L和(3.04±0.28)μg/L(P∨0.01)。稳定期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SLE患者组中 ,血清sTNF RI和sTNF RII的水平与疾病活动积分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和0.69)(P<0.01) ;与抗ds DNA抗体水平亦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58)(P<0.01) ;与补体C3的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62和 -0.84)(P<0.01)。结论SLE患者血清sTNF RI和sTNFRII的水平明显增高 ,且与疾病的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 ,这对于SLE的诊断及监测疾病的活动性 ,以及患者的判断预后可能是一种有用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的表达意义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口腔扁平苔藓及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TNFRⅠ)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口腔扁平苔藓的上皮角质细胞TNFRⅠ及固有层TNF-α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上皮TNF-α及固有层TNFRⅠ的表达则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口腔扁平苔藓的上皮层可见大量凋亡细胞,而固有层单个核细胞的凋亡指数则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口腔扁平苔藓中同时存在角质细胞的凋亡亢进及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减少,这种凋亡的异常可能与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035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雪涛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4,17(2):57-61
可溶性TNF受体(sTNFR)包插sTNFR-P55和sTNFR-P75两种类型,是一类分子量为30-40KD的糖蛋白,存在于正常机体血液和尿中。其最重要的生物学活性是能够拮抗,抑制TNF的生物学作用。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等疾病状态下体内产生sTNFR水平显著升高,文中讨论了sTNFR升高的意义。目前已制备纯化出基因重组sTNFR,可望为治疗脓毒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小儿败血症为儿科常见的重症感染性疾病之一,常累及多种脏器损害或衰竭。近年来,已有文献报告在感染性疾病时,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有明显的变化。为了探讨小儿败血症时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变化,我们进行了观察,并就临床意义作一讨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糖皮质激素对人胃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和MTT比色法研究了地塞米松对胃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数目和亲力以肿,瘤坏因子突变体细胞毒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塞松可显著降低TNF受体的亲和力而不改变受体的数目,地塞米松明显抑制TNF-m的内化、降解,并增加与其受体的解离。 相似文献
18.
19.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最早被描述为一种使肿瘤出血坏死的多肽激素,早在19世纪末期即有人发现一些并发细菌感染的肿瘤患者的肿瘤能自然消退,以后的研究发现一种与肿瘤出血坏死相关的蛋白激素,称之为TNF。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的表达意义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口腔扁平苔藓及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TNFRI)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口腔扁平苔藓的上皮角质细胞TNFRI及固有层TNF-α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上皮TNF-α及固有层TNFRI的表达则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口腔扁平苔藓的上皮层可见大量凋亡细胞,而固有层单个核细胞的凋亡指数则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口腔扁平苔藓中同时存在角质细胞的凋亡亢进及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减少,这种凋亡的异常可能与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