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收集并上报的62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3例ADR报告中,40~50岁者ADR构成比最高,占31.14%;以抗肿瘤药居多,占52.49%;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d163.56%;我院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骨髓抑制。结论:应加强化疗监护,综合考量患者身体状况,优化给药剂量,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院43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肿瘤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并上报的437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另q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7例ADR报告中,50~60岁者ADR比例最高,占38.90%;以抗肿瘤药居多,占55.15%;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5.29%;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骨髓抑制。结论:应加强化疗监护,优化给药剂量,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3.
对我院2013年收集的105例 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用药物、引发 ADR的药品种类及发生率、ADR涉及的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50岁以上患者 ADR 发生率高于其它年龄段(55例,占52%),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93例,占89%),药物分类,营养药物引发 ADR 的比例最高(50例,占47.62%),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皮肤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4.
药品不良反应117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义乌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1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7例ADR中,老年患者69例,占58.97%;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共67例,占57.26%;抗菌药引起的ADR,共56例,占47.8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为常见。结论ADR监测可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我院39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莉  朱浩 《中国药房》2013,(46):4380-4382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2年上报的393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剐、给药途径、涉及药品、ADR主要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9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高,报告例数为186例(47.33%),中药类排第2位,报告例数为80例(20.36%);患者年龄以41-60岁为主,给药途径以口服给药方式居多;临床表现以胃肠道反应最常见,有178例,占45.29%;新的和严重的ADR共100例,占25.46%。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加强重点药物的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汪荣军 《淮海医药》2012,30(6):537-538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我院临床药学室2009~2011年收集到的315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5例ADR报告中,男性ADR发生率略低于女性,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60.63%),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82.54%),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1.59%).ADR报告总数偏少,报告填写的质量较差.结论 应加强ADR的监测,提高报告质量,合理规范地使用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9年向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ADR报表135份,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严重ADR、ADR构成比排序居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4类46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d139.26%);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91.1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8.15%);严重的ADR4例(占2.96%)。结论: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上报的108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71.3%):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61.1%),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头孢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45例,占68.3%),其中又以头孢美唑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9.
1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青  李俊  吕雄文  刘丽萍 《安徽医药》2013,17(11):1993-1995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以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情况、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对某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集上报的109例ADR报告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09例ADR报告中,女性(61.47%)多于男性(38.53%),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23.85%;以口服给药方式引起的ADR居多,占57.8%;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以及中药制剂分别位列前三位;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积极改进措施,减少不良反应漏报,促进临床规范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全年上报的209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途径更易发生ADR(占77.99%);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66.99%),其次为中药制剂;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59例,占42.14%),其中又以头孢匹胺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351例ADR报告,对患者性别与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ADR的类型、报告人职业分布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1例ADR主要涉及药品159种,其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为128例次,占31.92%;静脉给药引起ADR最多,为213例,占60.68%;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多,为183例次,占52.14%;报告人职业以医师为主,有74人,占91.17%。结论:ADR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做好监测,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顾申勇  薛晓红 《中国医药科学》2014,(23):150-152,169
目的:了解本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及其规律,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10~2012年本院上报的28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ADR类型及构成比、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和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5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居首位,占34.04%;女性患者较男性多,分别占59.30%和40.70%;引发ADR的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80.70%;由抗菌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4.04%;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8.77%。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尤其要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关注ADR的易发人群,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ADR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用药途径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ADR报告中,中老年人发生率最高,占60%;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74%;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症状为全身各部位的皮疹、荨麻疹等。结论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使用质量和确保人们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深入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上报的33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及其品种数和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有131个品种,发生人群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41.12%,以女性患者居多;静脉滴注给药占88.46%;涉及抗感染药物82例,占24.26%;中成药74例,占21.89%;单品种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多,共41例,占12.13%;涉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34.83%。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成药,加强对肠外营养药物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掌握ADR事件发生的特点并制定相应对策,减少ADR事件的伤害。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1月上报ADR 217例,按性别、年龄、药物制剂、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217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报告比例最高,占85.25%;涉及药品品种以抗菌药物为首,占38.71%;ADR累计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系统,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潮红、红斑为主。结论重视医院开展ADR监测工作,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上报意识,利于为调整医院用药方式及筛选用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门诊和住院病房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上报的302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给药途径、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结果 302例ADR报告中,女性(54.6%)高于男性(45.4%)。抗感染药物ADR居多,占27.8%。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口服和静脉滴注为主,其构成比分别为70.2%和24.8%。ADR累及系统/器官主要涉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1.6%)和消化系统(15.9%)。结论 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以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祝子明  王敏  朱敏  李明真  张年宝 《中国药房》2012,(46):4387-439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1年上报的353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3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居首位,占30.59%;女性患者较男性多,分别占56.94%和43.06%;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79.05%;由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占49.29%;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6.74%。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尤其要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关注ADR的易发人群,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该院2009年药品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收集的955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及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955例ADR报告中41~65岁患者占34.76%(322/955),女性多于男性(1.86∶1);静脉滴注50.05%(521/955)和口服给药44.48%(463/955)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涉及18类药品。ADR排名前10位的药品中应用抗菌药物占87.96%(235/266),主要累及消化系统33.51%(320/955),皮肤及其附件27.96%(267/955)。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