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周海华  袁帅  石胜利  沈洁  徐建平 《海南医学》2016,(10):1662-166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消化道巨大息肉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整块切除率、复发率、出血率和穿孔率。结果 ESD组整块切除率为90.0%(27/30),复发率为0(0/30),出血率为76.7%(23/30),穿孔率为3.3%(1/30);EMR组整块切除率为13.3%(4/30),复发率为36.7%(11/30),出血率为33.3%(10/30),穿孔率为6.7%(2/30);经统计学分析显示,ESD组的整块切除率和出血率高于EMR组,复发率低于EM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穿孔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在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方面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广基息肉,与高频电切除消化道息肉的操作性及安全性对比,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消化道广基息肉分别进行常规的高频电切除和粘膜剥离术治疗,观察各方法的切除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84例,共85枚息肉,均成功切除,术后少量出血(≤200ml)4例,均为即刻出血,予喷洒去甲肾上素或电凝止血后获得有效止血,发生率为4.8%。治疗组38例,共42枚息肉,均成功切除,无发生出血并发症。两组均无发生穿孔,气爆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对广基息肉,粘膜剥离术较高频电切除术操作性及安全性对比更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治疗经胃肠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黏膜和黏膜下病变患者68例.ESD手术时间50~ 160 min.病变直径1.0~5.5 cm,病变部位于食管53例,胃12例,十二指肠1例,结肠2例.所有病例均无大量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2例发生术后食管狭窄予扩张治疗.ESD术后随访1~16个月,创面愈合良好,均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具有内镜治疗指征的消化道早癌患者22例,择期进行ESD.术前采用超声内镜检查确认所有患者病变部位仅局限于黏膜层,且无淋巴结转移.结果 22例患者均完成ESD,其中21例患者病灶达到完全切除,完全切除率为95.45%.术中均成功止血.术后出血1例,使用金属钛夹止血后出血停止,未见穿孔或食管狭窄病例.术后6个月21例患者复查内镜,显示创面已基本愈合,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安全有效,具有外科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早期病变的治疗,其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相近。由EMR发展而来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可以对较大的消化道病变实行一次性完整剥离切除,并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病变复发率也较低。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医疗单位开始开展ES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或挖除术(ESE)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37例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并超声内镜(EUS)检查诊断为消化道SMT的患者,分别采用ESD(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来源)或ESE(固有肌层来源)的方法切除,观察病变完整切除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定期内镜随访。结果3例固有肌层来源肿瘤ESE治疗失败,1例因大出血转外科手术,2例因向腔外突出圈套器切除,其余34例(91.9%)均经ESD或ESE切除。4例发生穿孔,2例迟发性出血,均经内镜治疗后保守成功。平均随访13.8个月,无肿瘤残留及复发。术前EUS对病变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4.6%(35/37),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仅为78.4%(29/37)。结论EUS对消化道SMT具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但定性诊断准确率不高。在EUS指导下,采用ESD或ESE的方法多可将肿瘤一次性完整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泛指一类来自黏膜层以下(非黏膜组织)的消化道病变[1]。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部位,能明显降低肿瘤的残留与复发。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对35例SMT患者实施了ESD术,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5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果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全部54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剥离成功,病变直径为1.5 cm~3.5 cm,平均2.6 cm,手术时间为35 min~140 min,平均75 min,手中创面少量出血均予以电凝下止血,术后3例(5.6%)患者出现迟发性出血,行内镜下止血术治愈,无1例发生穿孔。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能成功处理较大的病灶,安全有效,同时具有微创的优势,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可作为早期消化道肿瘤和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临床治疗上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近年来由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最新技术。与EMR相比,ESD能整块切除病灶,可以提供完整病理标本,残癌复发率低的优点[1-2],而且其方法简单、创伤性小、患者痛苦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3]。本院自2009年始实施ESD手术治疗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至今共完成治疗2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5例患者,男16例,女9例,年龄34~72岁,平均61.4岁。所有病例术前均行染色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我院2011年8月—2013年11月间常规普通内镜发现的24例消化道SMT(食管7例,胃13例,直肠4例),先进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及起源,再进行ESD治疗,获取术后病理及详细记录相关资料,评价ESD治疗SMT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4例病变成功完成ESD治疗,1例病变因起源于固有肌层,辅以尼龙绳套扎,未能获取术后病理。切除病变直径0.5~2.0 cm,平均1.2 cm;手术时间30~105 min,平均55 min。1例胃底病变术中出现穿孔,经金属钛夹夹闭创面及保守治疗痊愈。所有病例术中少量出血应用氩离子凝固术及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成功,未发生内镜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病例。所有ESD剥离的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及切缘干净,未见病变累及。结论:ESD治疗消化道SMT安全、有效,既可以完整切除病变,又可以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明确病变性质。但对起源于固有肌层的SMT,因并发穿孔、出血概率大应慎行ESD。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成为治疗消化道早期恶性肿瘤和较大的良性病变的新技术[1]。它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疗效等同于外科手术等优点[2],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多处病变,切除深度包括黏膜全层、黏膜肌层及大部分黏膜下层,明显降低肿瘤的残留及复发率[3]。ESD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是一项高难度和高风险的介入治疗,由于其操作的空间狭小,消化道管壁薄、血管丰富,故并发症发生率高,主要以出血和穿孔多见[4],因此临床护理配合及观察尤为重要。笔者总结了我院2010-08—2012-10进行ESD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病变的治疗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择45例病人的消化道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病变进行ESD治疗,术前行染色内镜或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记录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出血情况和消化道穿孔发生情况,术后随访创面愈合和病变复发情况.结果 接受ESD的病例中有上消化道病变36例,下消化道病变9例.病变直径1~5 cm,平均2.7 cm.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50 min.完整切除率为97.8%.治疗过程中创面少量出血予电凝处理,未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出现穿孔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随访39例病人,平均随访期21个月,所见创面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未见消化道狭窄的发生.结论 ESD是一种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早期癌灶和黏膜下病变的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前来该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上述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为37例.其中,对A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B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较于A组明显更少,手术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应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良性肿瘤,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手术成功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EMR组,同期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且一般资料与EMR组均衡的30例患者纳入ESD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病灶残留情况。结果 EMR组肿瘤整块切除率以及完全切除率均明显低于ESD组,手术时间短于ESD组,术中出血量大于ESD组,住院时间长于ES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SD组(均P0.05)。术后1个月EMR组的病灶残留率高于ES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R和ESD在治疗消化道肿瘤中均有良好效果,其中在手术时间及并发症控制上,EMR优于ESD,但在术中出血量、肿瘤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住院时间上,ESD明显优于EMR。临床上在选择手术方式时,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吕艳萍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1):1388-1389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疾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41例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护理经验.结果:41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成功完整剥离肿瘤,切缘呈阴性.手术时间30~90 min.术中1例穿孔,给予钛夹钳夹;3例术后出血,予以保守治疗成功.41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6~2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加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讨消化道早期癌患者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本院2013年12月-2016年8月选取46例消化道早期癌患者参与研究试验,并按随机非盲法标准进行组别划分,Ⅰ组23例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治疗,Ⅱ组23例接受ESD术式治疗,评估该两种手术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成功率(100%vs100%)、术后并发症率(13.0%vs4.3%)相比,(P0.05),统计学不成立。但在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上,Ⅱ组较Ⅰ组均显著缩短或减少,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结论对消化道早期癌患者实施ESD手术治疗,疗效、安全性与外科手术基本相当,但ESD操作更省时、术后恢复更快,且可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104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黏膜下切除术( EMR),观察组患者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对照组少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灶直径比较对照组小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病灶整块切除率、纵向切缘阴性率、横向切缘阴性率、治愈性切除率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病灶切除更彻底,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黏膜浅表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运用ESD方法治疗消化道黏膜浅表病变者230例,包括食道黏膜病变42例,胃黏膜病变103例,大肠黏膜病变8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ESD进行治疗,并严格详细地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切除直径及住院时间,统计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结果采用ESD治疗消化道黏膜浅表病变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3.6±15.2)分钟,平均切除直径为(2.9±0.8)cm,平均住院时间为(8.3±2.2)天;采用 ESD治疗食道黏膜病变患者的治愈率为100.0%,胃黏膜病变患者治愈率为90.3%,大肠黏膜病变患者治愈率为92.8%。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黏膜浅表病变能显著提高切除精确度,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黏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行ESD治疗的40例消化道黏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总结ESD治疗方法、疗效、并发症等。结果38例患者成功进行了内镜下ESD治疗,疗效满意,ESD成功率92.5%。术后出血发生率7.9%。穿孔发生率2.6%,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ESD治疗消化道黏膜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